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长周期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长周期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目前长周期光纤光栅在温度传感、应力传感、折射率传感、弯曲量传感、扭曲量传感以及电流传感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光纤传感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传感技术, 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归纳总结了光纤形状传感技术研究的主要进展, 讨论了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和分布式传感的光纤形状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 介绍了形状重构的理论框架——Frenet-Serret公式, 分析了分布式光纤形状传感技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对分布式光纤形状传感技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无线传感网络路由协议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雷阳  尚凤军  任宇森 《通信技术》2009,42(3):117-120
文中介绍了无线传感网络与传统无线网络的差异,从设计传感网络路由的基本思路和传感网络路由安全问题两个方面对传感网络路由算法进行了研究。概括了传感网络路由协议的目前研究的现状,分析了无线传感网络路由算法常见的安全攻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攻击可能会影响到的经典传感网络路由协议,最后对无线传感网络路由算法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无线传感网络路由算法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基于液晶的气体传感器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液晶本身具有化学多样性、可逆的分子排列和固有的自组装能力,可以满足传感器高灵敏度、快速响应、低能耗和选择性等要求。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液晶气体传感方法也不断被完善。本文回顾了近几年基于液晶的气体传感技术,讨论了现有液晶气体传感技术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向列相液晶的气体检测方法和胆甾相液晶的气体传感方法。向列相液晶的气体传感包括功能化基板的液晶膜传感、特性几何形貌的液晶传感和液晶液滴传感方法。胆甾相液晶的气体传感主要包括聚合物胆甾相液晶膜的气体传感、液晶液滴传感、基于光纤的气体检测以及纤维素气体传感。最后对液晶气体传感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军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介绍光纤传感技术和光纤传感网络系统技术的研制发展,并叙述了光纤传感技术在军事上的重要应用状况,最后简述了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刘琼  张丽伟 《激光杂志》2023,(3):237-241
为了减少复杂环境下光传感网络节点定位误差和功耗,获得理想的光传感网络定位结果,提出了基于复杂环境下光传感网络节点定位算法。首先分析当前光传感网络定位的研究进展,找到当前方法的各种局限性,然后设计光传感网络的结构,边界盒定位算法和蜂群算法进行光传感网络节点定位,最后其他光传感网络定位方法进行了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定位绝对误差低于6 m,经过30次迭代即可实现收敛稳定,定位平均绝对误差低于4 m,节点覆盖率高于80%,功耗低于2 J。证明本方法缩小了光传感网络节点定位误差,可以实现主精度光传感网络节点,减少了光传感网络定位时间,光传感网络节点定位优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
光纤智能材料与结构的神经网络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光纤智能材料与结构中偏振调制型光纤传感,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少模光纤传感及光纤传感阵列信号的神经网络处理原理与技术,指出了采用神经网络处理智能材料与结构中光纤传感信号的优点及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集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芯片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技术和微电子集成制造技术结合的产物。介绍了表面等离子体的共振传感的原理和传统器件;重点介绍了集成表面等离子体传感芯片的发展背景、基本结构、制造工艺,并给出了其在金属传感层、整体结构、传感附着膜三个方面的优化方向;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Ad hoc传感网络是一种利用了Ad hoc网络技术的传感网络,首先简单介绍了Ad hoc传感网络的概念、特点和种类,然后讨论了Ad hoc传感网络的体系结构,详细阐述和分析了Ad hoc传感网络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和相关协议,最后对全文进行了小结。  相似文献   

10.
多参量和多功能型光纤光栅传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多参量和多功能型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原理、发展历史和现状,重点介绍了利用基于光纤光栅的一个传感头同时测量多个参量的技术.详细分析了利用一个光纤光栅传感头同时测量温度和应变的原理和技术,对多参量传感中的传感头结构进行了总结和分类,提出并分析了新的多功能型光纤光栅多参量传感系统.  相似文献   

11.
WRAN系统频谱感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EEE802.22WRAN系统使用动态频谱接入.它有效提高了频谱利用率.频谱感知是WRAN系统的关键技术.文章首先对WRAN系统和频谱感知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从三个方面对频谱感知进行了研究,包括频谱感知要求,频谱感知功能和频谱感知方案.  相似文献   

12.
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几乎在各个领域得到研究与应用。综述光纤传感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开发研究。首先介绍了光纤光栅传感器、阵列式光纤传感系统、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以及智能结构的光纤传感器原理、优缺点及研究方向,这些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后介绍了光纤传感技术在军事、周界安防、工程应用、电力工业等领域的应...  相似文献   

13.
认知无线电技术作为解决当前频谱利用率低下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已成为无线电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频谱感知作为实现认知无线电的首要任务,主要涉及物理层的信号检测与处理以及链路层的控制与优化。文中对频谱感知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重点总结和分析了检测算法的性能、协作融合算法以及感知机制的参数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几乎在各个领域得到研究与应用。首先介绍了光纤的结构与分类,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其特点,光纤弯曲损耗;其后介绍了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最后是对光纤传感技术发展的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5.
马彬  王宏明  谢显中 《电子学报》2000,48(12):2338-2344
宽带压缩频谱检测存在信号稀疏度未知和次用户检测开销过大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高效的协作宽带压缩频谱检测方案.首先,推导了一种基于学习的稀疏度自适应预测模型.其次,设计了一种宽带频谱筛选算法.最后,提出一种协作宽带压缩频谱检测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预测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现有预测模型,并且所提检测方案也有效地降低了次用户采样率和频谱重构时延.  相似文献   

16.
在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中,针对单认知用户本地检测的局限性,以提高认知无线电网络的检测性能和缩短检测时间为目标,分别从分布式多用户和协作分集两种合作检测方式出发,对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合作检测算法和机制进行了分析及讨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认知无线电合作检测的未来研究方向及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结合压缩感知成像原理和遥感成像系统的物理可实现性,提出了采用掩膜编码的多通道复用压缩成像方法.首先,采用多组随机二值伯努利分布的掩膜为不同光学通道视场进行压缩编码,在单位积分时间内采集重构图像所需的欠采样数据.然后,针对传统的全变分范数最小化的重构方法易受遥感图像局部突出特征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以遥感图像空间域非局部相似度为正则化重构标准的先验约束.实验结果验证了此压缩成像方法的可行性.与传统算法相比,此重构算法能够在保留图像细节的同时实现有效重构.  相似文献   

18.
结合压缩感知成像原理和遥感成像系统的物理可实现性,提出了采用掩膜编码的多通道复用压缩成像方法。首先,采用多组随机二值伯努利分布的掩膜为不同光学通道视场进行压缩编码,在单位积分时间内采集一帧图像重构所需欠采样数据。然后,针对传统的全变分范数最小化的重构方法易受遥感图像局部突出特征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以遥感图像空间域非局部相似度为正则化重构标准的先验约束。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压缩成像方法的可行性。与传统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重构算法能够在保留图像细节的同时实现快速有效重构。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sign of sensing time in multichannel sequential sensing for cognitive radio under the multichannel sensing slots and one transmission slot scheme. Firstly, we consider the case where the channel idle probability is known. In this case, when the channels’ signal‐to‐noise ratios (SNRs) are equal, we prove that there exist optimal sensing times that maximize the achievable throughput for secondary user, while primary user is sufficiently protected. When the channels’ SNRs are different, brute‐force search is used to find the optimal sensing order that maximizes the achievable throughput of secondary user, and the corresponding optimal sensing times will be obtained. Then, a suboptimal and low‐complexity approach of one‐slot sensing time without knowing the channel idle probability is proposed. The proposed approach solves the problem of sensing order by selecting the channel with the minimum sensing time in the next sensing slot when the channels’ SNRs are different.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achieves a performance close to that of the optimal sensing tim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has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ver the approach of fixed sensing time.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一种贴膜D型光纤用于折射率传感,采用半解析方法建立模型,并分析计算在不同纤芯贴膜距离、贴膜厚度、贴膜折射率、工作波长条件下贴膜D型光纤工作性能,发现其折射率传感性能较普通D型光纤有较大提高,同时设计了两种工作在不同传感要求范围条件下的贴膜D型光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