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考察了乙苯与乙醇在β沸石催化剂上的烷基化反应、乙苯自身的歧化反应,以及反应温度、物料料配比及质量空速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获得了在β沸石催化剂上乙苯与乙醇合成二乙苯的烷基化反应的适宜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200~220℃;乙苯与乙醇物质的量之比为4~6;乙苯质量空速2~4的工艺条件下乙醇的利用率大于85%,烷基化选择性大于70%.  相似文献   

2.
在自制的磷镁复合改性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通过小试和放大试验,系统地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和重量空速对苯和乙醇合成乙苯反应性能的影响.证明了该催化剂对合成乙苯反应有较好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和再生性.确定了适宜的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活化温度对烷基化反应催化剂(FX-02)及烷基转移反应催化剂(FX-06)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苯合成过程中,2种催化剂的适宜活化温度均为300℃;同时本还利用吡啶脉冲吸附及程序升温脱附(TPD)测定了催化剂的总酸量、B酸量及酸分布的酸性表征,支持了这个结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在FX系列催化剂上,180~280℃范围内,乙苯和二乙苯各自可能发生的反应及其与乙苯合成反应的主要杂质二甲苯生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乙苯在180℃以下基本不反应,温度增加,歧化反应转化率增加;270~280℃以上有少量副产物甲苯和二甲苯生成;二乙苯在220℃以下易发生歧化反应,而乙苯在220℃以上易发生歧化反应;二乙苯的反应过程中基本不生成二甲苯。  相似文献   

5.
以氯霉素生产过程中乙苯硝经的副产物邻硝基乙苯为原料,经铁酸法还原,相转移催化N-烷基化反应合成了N,N-二丁基邻乙基苯胺。考察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用量对芳胺N-烷基化反应产物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碱土(AE)金属化合物及稀土(RE)金属化合物,对H-ZSM-5沸石催化剂进行了改性处理;以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用XRD和SEM检测了合成ZSM-5沸石的结构,用NH3-TPD方法测试了催化剂表面酸性质。结果表明:经改性后的催化剂表面酸中心数减少,酸强度下降,稳定性增加,对二甲苯选择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氯霉素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邻硝基乙苯为原料,经混酸硝化和加氢还原两步反应制得2,4-氨基乙苯。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并通过实验确定反应的适应工艺条件。硝化反应的收率为92.7%,还原反应的收率为98%。喑体及产物经红外、核磁和质谱分析,证明结构正确。  相似文献   

8.
HZSM-5沸石上苯与乙醇烷基化合成乙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硅铝比为25,38,50的HZSM-5沸石及纳米HZSM-5、硼改性后的HZSM-5对工业焦化苯与乙醇烷基化合成乙苯的活性、选择性及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硅铝比的沸石活性高,脱硫效果好。纳米HZSM-5和B-HZSM-5具有更高的活性和乙苯选择性,较低的失活速率。  相似文献   

9.
在苯与乙烯烷基化制取乙苯的工艺过程中,根据该反应过程的特点,提出单台反应器运行改2台并联运行。利用并联后对烷基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及改造前后再生费用的评估,表明烷基化反应器由单台行政2台并联运行对延长反应器的操作周期和催化剂使用寿命、提高乙烯转化率以及实现反应系统高负荷运转均有显著的作用。通过盘锦乙烯6万吨/年苯乙烯装置3年多的运行实践,上述运转结果已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FX系列催化剂上苯与乙烯烷基化反应以及苯与二乙苯烷基转移反应的工艺条件。采用FX-02催化剂,在150-180℃和0.8-1.2MPa下,苯质量空速为4h-1,苯/烯摩尔比6/1~8/1时,苯与乙烯的烷基化反应可以顺利进行。经过1062h的寿命试验,反应活性没有下降。采用FX-01催化剂,可以进行苯与二乙苯的烷基转移反应,反应温度230-270℃,反应压力2.2-3.8MPa,总质量空速5h-1,苯/二乙苯摩尔比10/1,经过1200h的寿命试验,反应活性没有下降.结合以上2个反应过程,乙烯的转化率达到100%,乙苯总收率超过99.5%。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液相沉积法(CLD)—即硅烷化法对杂原子[B]ZSM—5沸石催化剂进行表面修饰;经TPD、IR、吸附量等方法考察了硅烷化处理后,表面酸性及孔结构变化,并与反应性能进行关联.用硅烷化改性[B]ZSM—5沸石上甲苯-乙烯烷基化反应,使得对位产物的选择性提高到94.14%左右.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硼杂原子ZSM-5沸石催化剂高温水汽处理以及[B]ZSM-5先离子改性后水汽处理和先水汽处理后离子改性所制备的沸石催化剂对甲苯/乙烯烷基化反应的选择性催化作用。结果表明:水汽处理是提高催化剂活性稳定性的有效方法,离子改性与水汽处理顺序对烷基化反应有影响。并采用TPD、IR法表征了催化剂的酸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离子交换法合成Cu/ZSM5系列催化剂,考察催化剂分解NOx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选用ZSM-5(Si/Al25H)型分子筛为载体制得的催化剂活性最高。采用中性铜离子溶液制备的催化剂,其催化活性要好于酸性条件和碱性条件下制得的催化剂。铜离子的负载量过低或过高时催化剂降解氮氧化物的能力都不是很好,负载量约3%的催化剂降解能力较好。催化剂在高空速条件下仍具有较高的活性,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Na型分子筛分别进行不同性质的阳离子交换和热处理,得到了HY,USY,CeY,MgY,Hβ和USβ系列改性分子筛催化剂,并考察了改性分子筛催化FCC汽油烷基化脱硫的活性。通过吡啶吸附红外光谱表征,研究了改性对分子筛的表面酸性和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铵改性Y分子筛的酸量远远大于8分子筛。USY的B酸量、L酸量分别增大到了868.583,972.869gmol/g,其中L酸主要以弱酸的形式存在。UBβ的B酸量、L酸量也有所增加,但是强B酸量降低,强L酸量增加。Mg^2+改性后的NaY分子筛总酸仅次于HY,但强B酸量仅为86.742μmol/g,强L酸量仅为31.335μmol/g;Ce^3+改性后的NaY分子筛总B酸量和强B酸量仅次于USY,L酸量仅为58.308μmol/g,但无强L酸。结合小于100℃馏分段硫的转化率得出,总B酸量越多,且强B酸量越多(HY除外),小于100℃馏分段硫的转化率越高。强L酸不利于噻吩类硫化物的烷基化反应。对于μ分子筛,强B酸中心是烷基化反应的主要活性位。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负载型PW/MCM-41催化剂。通过XRD、NH3-TPD、N2吸附和苯与1-十二烯烷基化反应考察了PW/MCM-41催化剂的组成、酸性及孔结构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并与HY分子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磷钨杂多酸负载量不高于50%时,系列负载型PW/MCM-41催化剂兼备较强的酸性和单一的中孔结构特性,MCM-41载体的骨架结构保持较完整,杂多酸分散程度较高;通过改变预处理温度和杂多酸的负载量,可有效地调整PW/MCM-41的催化性能;与HY分子筛相比,PW(50)/MCM-41催化剂对苯与1-十二烯烷基化反应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和线性烷基苯选择性,而且线性烷基苯异构体分布更合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波固相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u/ZSM-5催化剂,利用XRD、IR、BET和SEM等手段对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方法制备的改性ZSM-5催化剂上Cu的负载量.结果表明,在相同原料质量比下(M(Cu(AC)2)∶M(HZSM-5)=1∶5),微波固相法制备的催化剂中,Cu的负载量为5.65%;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中,Cu的负载量为1.86%,且微波固相法所需时间仅为传统加热条件下离子交换法所需时间的1/39,同时微波辐射能促进了活性组分在分子筛表面及孔道上的分散和固态离子交换反应.NO催化分解反应活性结果表明,微波固相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分解活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用碱土(AE)金属化合物及稀土(RE)金属化合物,对H ZSM 5沸石催化剂进行了改性处理;以甲苯 甲醇烷基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用XRD和SEM检测了合成ZSM 5沸石的结构,用NH3 TPD方法测试了催化剂表面酸性质。结果表明:经改性后的催化剂表面酸中心数减少,酸强度下降,稳定性增加,对二甲苯选择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将ZrO2直接负载在MxOy(Al2O3,SiO2,CeO2)上组成负载型ZrO2/MxOy复合载体,并以此负载型复合载体制备Ni基催化剂,用BET、XRD、TPR和TPD等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晶相结构、还原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同时以CO2重整CH4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复合载体对Ni基催化剂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Ni/ZrO2/SiO2具有较好的初活性,但反应5 h后明显下降;Ni/ZrO2/Al2O3在反应50 h后CO2和CH4的转化率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将WO3、C和Mg粉末按摩尔比为1∶1∶3混合,在室温下用高能球磨法对其进行球磨,经XRD、SEM和TEM分析表明,在球磨到4.7 h时,WO3、石墨和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直接生成了WC和MgO粉末,之后随球磨时间的延长,粉末不断细化.球磨50 h后,得到WC晶粒度和颗粒度分别约为25 nm和100 nm的WC/MgO复合粉末.实验结果和热动力学分析表明,WC/MgO的合成是一个自蔓延反应过程,此反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复分解法合成了3种基于Mo8O4-26阴离子的四烷基铵钼多金属氧酸盐,并将其作为催化剂,质量分数为30%H2O2溶液为氧化剂、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C6MIM]BF4)为萃取剂,用于柴油的催化氧化脱硫。分别考察了催化剂摩尔分数、反应温度、剂油体积比、反应时间、氧化剂用量等条件对模拟油品脱硫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化反应条件,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油品的脱硫中。结果表明,在60℃反应条件下,反应时间1h,当催化剂摩尔分数为5%、剂油体积比为1∶5、n(氧化剂)/n(硫化物)为6∶1时,该催化氧化-萃取体系对模拟油品(初始含硫质量分数为1 164μg/g)有较高的脱硫率,一次脱硫率可达95%以上。对抚顺石化公司生产的催化裂化柴油(初始含硫质量分数为850μg/g)一次脱硫率约为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