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多变量分析方法探讨4种采后熏蒸处理对李果实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显著降低18d贮藏期后李果实腐烂率、总酚、总黄酮、总抗氧化能力以及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能力,相比而言,1-甲基环丙烯(1-MCP)显著提高李果实花青素、总酚与总黄酮含量,百里酚与乙醇则提高果肉a*值、色度角及色泽比;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李果实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力之间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效应;偏最小二乘与通径分析表明,腐烂率与果肉a*值呈现正相关性效应,果肉色度角与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李果实品质以及近果皮与近果核部位果肉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0℃贮藏时,李果实硬度、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不同程度降低,而pH 值、总抗氧化能力、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升高,2℃贮藏可显著延缓李果实硬度、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DPPH 自由 基清除能力的降低,以及pH 值、总抗氧化能力、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升高;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李果实中酚类、黄酮类物质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 < 0.01);李果实近果皮及近果核处果肉的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总酚及总黄酮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李果实SSC 与近果皮果肉总抗氧化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DPPH 自由基能力、总酚含量的相关系数大于近果核,而pH 值与近果核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羟自由基能力、总酚及总黄酮含量的相关系数大于近果皮果肉。李果采后品质劣变可能与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及DPPH 自由基能力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探讨不同采后钙处理对“安哥诺”李果实的贮藏效果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钙和丙酸钙均能有效降低李果实的发病率,其中氯化钙的作用效果更显著,但对果皮与果肉色泽没有显著影响;乳酸钙则加速李果实的病害发生,降低李果皮a* 值、果肉L* 值与b* 值,提高果肉a* 值;三种钙处理均诱导了采后李果实过氧化氢含量的积累,加剧了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下降,提高了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但李果实的腐烂率与过氧化氢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李果实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酚、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变量分析方法探讨1-甲基环丙烯(1-MCP)和二氧化氯(ClO2)及其复配处理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或与ClO2复合处理,均可有效延缓蓝莓果实硬度、果皮L值及品质下降,提高总酸含量;单独使用1-MCP、ClO2及其复配处理,均可有效抑制蓝莓果实甜度、酸度和色泽下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蓝莓果实贮藏前期及其货架期间果皮b*值、固酸比发生较大变化,而果皮a*值在贮藏后期及其货架期间变化较为明显;ClO2处理对果实贮藏前期的果皮a*值影响较为显著,而低温贮藏前期的货架期期间,果皮a*值主要受1-MCP影响;47d后1-MCP对蓝莓果皮b*值、固酸比的影响更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品质评价与SSC呈显著负相关,与果皮b*值呈极显著负相关性,与甜/酸呈极显著正相关性,其中SSC、甜/酸和香气均通过甜度对品质评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杜仲叶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杜仲叶粗提物被XDA-8 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后,依次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得到4 种分离纯化产物,测定了4 种产物对·OH、O2·及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同时测定了各产物中多酚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4 种产物均具有良好的清除·OH、O2·及DPPH 自由基能力,且对各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量效关系;产物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和多酚成分有关,且多酚类物质起主导作用;收集不同乙醇体积分数的洗脱液可以得到不同成分含量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6.
膨大处理对红地球葡萄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地球葡萄为研究对象,对葡萄进行膨大处理后,定期采样,测定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总酚、总黄酮、总黄烷醇以及铜离子还原力、铁氰化钾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金属螯合力、羟自由基(·OH)清除率,用DPS软件对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及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膨大处理可增加红地球葡萄酚类物质含量并增强其抗氧化活性;膨大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总酚、总黄酮、总黄烷醇、铜离子还原力、铁氰化钾还原力的影响较大,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金属螯合力、·OH清除率的影响较小。铜离子还原力、铁氰化钾还原力与酚类物质(总酚、总黄酮、总黄烷醇)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金属螯合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酚类物质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OH清除率与酚类物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铜离子还原力与铁氰化钾还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显著正相关。铜离子还原力与·OH清除率、铁氰化钾还原力与·OH清除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研究14个大麦种质叶片中甜菜碱、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并将这2种物质与叶片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显示:14个大麦种质间甜菜碱、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不尽相同,平均甜菜碱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4.392 8 mg/g(以鲜重计)和2.023 5 mg/g(以鲜重计),且14个大麦种质叶片对DPPH.、OH.和ABTs+.自由基都有一定的清除能力;甜菜碱、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黄酮类物质含量与大麦叶片消除DPPH.和OH.自由基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甜菜碱含量与大麦叶片清除OH.自由基之间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了解豇豆的营养价值,以11个不同品种的豇豆样品为原料,对其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总还原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进行分析,并讨论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豇豆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在测定的样品中,新杂1号表现出最高的总酚含量(5.59 mg GAE/g)、总黄酮含量(4.12 mg CAE/g)及抗氧化活性(总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豇豆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与总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与·OH清除能力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苦荞纳豆酱总黄酮和总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清除率、·OH清除率、O2-·清除率和Fe3+还原能力,并且与黄豆酱、甜面酱进行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苦荞纳豆酱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清除率、·OH清除率、O2 - ·清除率均高于黄豆酱和甜面酱;Fe3+还原能力略低于甜面酱。被测样品的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总酚的含量有显著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变量分析方法探讨1-甲基环丙烯(1-MCP)和二氧化氯(ClO_2)单独及其复配处理对蓝莓果实的贮藏效果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1℃贮藏及货架期内,5μL/L 1-MCP+25μg/L ClO_2处理可有效促进果实总黄酮含量、还原力和DPPH清除能力的提高;75μg/L ClO_2处理可显著抑制蓝莓果实总酚下降,提高果实羟离子清除能力;5μL/L 1-MCP在货架期期间能明显提高蓝莓果实FRAP、还原力、超氧阴离子和DPPH清除能力,延缓果实总黄酮含量降低。主成分分析表明,15μL/L 1-MCP对蓝莓果实在低温贮藏22 d时的总酚、FRAP、超氧阴离子和DPPH清除能力的影响较显著,而15μL/L 1-MCP处理和75μg/LClO_2处理在贮藏后期对果实还原力、TEAC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有明显差异。由通径分析结果可知,DPPH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与FRAP呈极显著正相关性,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是影响FRAP、还原力变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猕猴桃酒酿造过程中多酚及抗氧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猕猴桃酒酿造过程中多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检测分析,以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及羟基清除能力为抗氧化指标;使用福林酚法测定猕猴桃酒的总酚含量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黄酮。结果表明,猕猴桃酒在酒精发酵阶段的还原能力、对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不稳定,具有较大的波动,但在陈酿阶段趋于稳定,总酚和黄酮的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结果表明,猕猴桃酒中含有较多的多酚及黄酮功能性物质,且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红心火龙果活性成分与抗氧化能力相关性,以8种红火龙果肉为材料,测定甜菜红素、总酚及黄酮含量,测定总抗氧化、清除DPPH·、ABTS+·、·OH及NO2-·自由基能力,并进行相关性分析,HPLC和HPLC-MS分离鉴定甜菜红素组分,PLSR研究色素组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个火龙果样品中甜菜红素、总酚和黄酮含量存在差异,"海南金都1号"火龙果甜菜红素和黄酮含量均最高,分别为76.77和9.00 mg/L,"广西大红龙"中总酚含量最高达53.01 mg/L。除·OH清除能力外,甜菜红素与其他4种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6~0.955)。黄酮与抗氧化能力较显著相关(r=0.717~0.956),而总酚与抗氧化能力无显著相关性(P>0.05)。液质鉴定甜菜红素组分有Betanin、Isobetanin、Phyllocactin和Isophyllocactin,Betanin是抗氧化的重要成分,Phyllocactin其次,可能是Phyllocactin的丙二酰基与苯环邻位酚羟基产生分子内氢键,抑制酚羟基的氧化性。  相似文献   

13.
探讨采前水杨酸处理对树莓果实贮藏效果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树莓果实于采前用1mmol/L 水杨酸喷施1 次、2 次和3 次后,采摘并贮藏于1℃条件下,分别隔10、23d 统计好果率,同时测定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研究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杨酸喷施2~3 次均能显著提高树莓采后贮藏期间的好果率,其中喷施2 次的效果最好。采前水杨酸处理可提高采摘时树莓果实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和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而显著降低过氧化氢含量,以喷施2 次效果最为明显。同时,水杨酸处理可提高树莓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过氧化氢、总黄酮含量和清除DPPH 自由基的能力,降低花青素和总酚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采前水杨酸处理主要通过诱导次生代谢物质产生和增强清除DPPH 自由基能力来显著提高树莓果实采后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14.
枳椇醋发酵阶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液态深层发酵法酿造枳椇醋,以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研究枳椇醋不同发酵阶段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总酚含量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在枳椇醋酿造过程中增加;总黄酮含量在酒精发酵阶段减少,在醋酸发酵阶段增加;还原能力发酵前后相当;总抗氧化能力在酒精发酵中增强,在醋酸发酵中略减弱。  相似文献   

15.
李长乐  潘永贵 《食品科学》2018,39(19):212-217
以鲜切荸荠为原料,通过研究贮藏过程中鲜切荸荠表面色泽、黄酮类物质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综合评价黄化过程中鲜切荸荠表面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鲜切荸荠表面黄化发生,黄化表面黄酮类物质含量迅速增加。贮藏后期,随着褐色的出现,黄酮类物质含量相应减小。与此相对应,鲜切荸荠表面组织抗氧化能力随贮藏时间延长逐渐增强,黄化程度最深时,达到最大并趋于稳定。统计分析表明,鲜切荸荠表面b*值与黄酮类物质含量及与1,1-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自由基(2,2’-azinobis (3-eht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 radical,ABTS+·)、羟自由基、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总还原能力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同时,黄酮类物质含量与DPPH自由基和ABTS+·清除率、FRAP、总还原能力之间同样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随着鲜切荸荠表面黄化发生,其黄酮类物质含量增加,抗氧化能力也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Ripe and unripe exotic pepino fruit were evaluated for antioxidant activity, total phenols, and flavonoid content. The antioxidant potency was investigated by employing various established in vitro systems, such as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2–2′‐azinobis(3‐ethylben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 (ABTS),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reducing power, ferrous ion chelation, 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 and lipid peroxidation. The EC50 values of ripe ethanolic extract on DPPH radical, reducing power, ferrous ion chelation, ABTS radical, FRAP, hydroxyl radical, lipid peroxidation (brain), and lipid peroxidation (liver) were obtained to be 2.20, 2.81, <5.00, 34.06, 8.53, 1.30, 1.75, and 0.51 mg/mL,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EC50 values for unripe fruit extract were noted to be 3.75, 3.40, 11.25, 40.12, 9.75, 0.80, 1.91, and 0.63 mg/mL, respectively. Ripe fruit exhibited the highest values of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all the scavenging assays except for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assay. Ripe pepino had higher total phenol and flavonoid content than unripe fruit.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possible mechanism of the biological activities may be due to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nd antioxidant characteristics, which may b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polyphenols in the fruit extrac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ripe and unripe pepino fruit have excellent antioxidant properties, so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clearly indicate that pepino fruit has a significant potential to use as a natural antioxidant agent and possibly as a food supplement.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溶质型桃果实"加纳岩"和"雨花三号"为试材,测定两个品种桃果实在树体成熟过程中的多酚含量、类黄酮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 ammonia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变化,并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及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加纳岩"桃果实的多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在成熟过程中均显著高于"雨花三号"桃果实;软溶质型"雨花三号"桃PPO活力高于硬溶质型"加纳岩"桃,但前者POD及PAL活力低于后者,其中"加纳岩"桃PAL活力初期高,成熟过程中与多酚含量呈正相关,"雨花三号"桃PAL活力呈上升趋势,与多酚含量无显著相关性;DPPH法和ABTS法均表明"加纳岩"桃抗氧化能力高于"雨花三号"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