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煎炸油泡高值的稳定性及与羰基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测定了三种油脂在三个温度下煎炸三种原料后的泡高值和羰基价,结果发现不同处理条件下油脂的泡高值很稳定,而且羰基价与泡高值有很好的相关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方程为y=-0.1243x^6+14.02x^5-656.75x^4+16357x^3-228469x^2+2000000x-5000000(R^2=0.9973),式中y为羰基价,x为泡高值。  相似文献   

2.
该实验在郑州市区53个煎炸点,取油炸食品及其相应煎炸油,按国家标准方法分别对不同煎炸时间油炸食品及其煎炸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三个指标进行检测,调查油炸食品及其煎炸油卫生质量,探讨两者间卫生指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加热时间及温度对食用煎炸油(大豆油、稻米油、菜籽油、棕榈油)的酸值、羰基价、TBARS值、黏度及介电常数的影响。方法将食用煎炸油在170℃或190℃条件下加热20 h,分别在2、4、6、8、10、15和20 h取样,测定食用煎炸油的酸值、羰基价、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黏度及介电常数。结果加热温度和时间影响食用煎炸油的品质。加热温度越高,油脂劣变速度越快;加热时间越长,油脂劣变程度越严重。在相同加热时间下,190℃加热油脂的酸值、羰基价、TBARS值、黏度及介电常数均比170℃的大,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油脂的酸值、羰基价、黏度、介电常数均呈上升趋势,TBARS值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不规则变化,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加热20 h后,羰基价接近国家标准限定值。结论在高温加热过程中食用煎炸油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同时产生有害物质(极性化合物、羰基、游离脂肪酸、聚合物等),影响了食用煎炸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正丁醇常数法快速测定煎炸油脂中羰基价。方法 采用正丁醇为提取溶剂对煎炸油脂进行羰基价测定,用比色法测得吸光度值,通过吸光度常数直接算出羰基价。结果正丁醇常数法比现有国标方法更安全、简便,方法添加回收率为88%~127%,相对标准偏差为1.92%~9.82%。结论 该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适用于煎炸油脂中羰基价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沙琪玛为样品,研究采用GB 5009.230—2016中方法测定羰基价时各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沙琪玛中的羰基价会随水浴时间、水浴温度、三氯乙酸溶液浓度、2,4-二硝基苯肼溶液浓度以及氢氧化钾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升高。因此,在测定食品的羰基价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条件进行,尤其要严格控制样液混合后的放置时间,并在实验前检查试剂、容器、仪器等,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选用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作为煎炸用油。采用不添加新油和定时添加新油两种实验方法,观察随煎炸时间的延长,油脂各项卫生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酸价(AV),羰基价(COV)等指标与煎炸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评价煎炸油的卫生状况的灵敏指标。过氧化值(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变化无规律,不稳定。不能作为评价煎炸油的灵敏指标。根据现场随机抽样调查,结合我国国情及参考国外标准,认为酸价≤5.0KOHmg/g,羰基价≤50.0meg/kg 作为煎炸油的卫生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羰基价测定影响因素进行考察。方法采用GB/T 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采用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分别考察测定结果的精密度,显色液稳定性,不同浓度的三氯乙酸溶液、氢氧化钾溶液、2,4-二硝基苯肼溶液、无醛乙醇以及不同的水浴时间、温度对羰基价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该方法的精密度为0.9%~2.4%,显色液在0~90 min内的吸光度呈较快的下降趋势,羰基价的测定结果会随三氯乙酸浓度(3.0~5.0 g/100 mL)、2,4-二硝基苯肼浓度(40~60 mg/100 mL)、水浴时间(20~40 min)、水浴温度(50~70℃)的增大而增大,会随氢氧化钾浓度(3.0~5.0g/100 mL)的增大而降低、90%无醛乙醇会使显色液发生浑浊而无法测定。结论羰基价的检测应严格按照GB/T5009.37-2003中规定的条件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煎炸油理化指标确定煎炸油质量过程较为繁琐,因此寻找一种方法快速确定煎炸油质量情况十分必要。通过在160、175、190、205、220 ℃等五个温度下进行大豆油煎炸实验获得酸价、羰基价、极性组分等理化指标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建模。在初次拟合模型的基础上,对删除学生化残差绝对值 > 3或Cook距离 > 1的异常数据进行剔除,并用其余数据再次进行多项式拟合建模,使用模型预测其他未知时间点的理化指标值。酸价和极性组分均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羰基价采用三次多项式拟合,通过拟合结果,R2在0.8628以上。各温度分别取三个未知油样,测定它们的三个理化指标作为测量值,计算各模型获得的拟合方程作为拟合值进行验证实验,相关性达到0.9968以上。表明模型稳定,能够很好地对未知油样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旧煎炸油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食品工业科技》2003,(06):52-54
对煎炸油进行中和、酯化、脱色、脱臭、脱水等净化处理后,煎炸油的杂质、色泽、酸值、过氧化值、丙二醛指标又恢复到煎炸前的水平,净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近红外光谱的煎炸油羰基值检测及监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实现煎炸油煎炸过程中羰基值的快速检测和实时监控,采集不同混合比例、不同氧化程度的混合油及不同煎炸时间的煎炸油共108个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分别采用一阶求导、二阶求导、Norris平滑、标准正交变换(SNV)及多元散射校正(MSC)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模型,对模型进行验证及利用模型对煎炸油煎炸过程中的羰基值进行监控。结果表明:在9 739~6 274 cm-1波数范围内采用SNV和二阶求导进行光谱预处理后PLS建模,其模型校正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 4和0.979 0,模型可用;利用模型与传统方法同时测定煎炸油煎炸过程的羰基值,2种方法测定结果线性相关性良好(R2=0.995 2),模型可用于煎炸过程中羰基值的监控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模拟西式快餐门店的煎炸实验,考察了稻米油在快餐煎炸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油脂理化指标、肪酸组成分析及微量成分分析来比较稻米油与棕榈油和大豆油的差异,通过模拟西式快餐门店168℃下煎炸薯条过程中极性物质和酸价的变化,并对薯条进行感官评价,对比稻米油、大豆油与棕榈油的煎炸性能。结果显示:稻米油所含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均介于棕榈油和大豆油之间,并且其含有的维生素E与大豆油接近且明显高于棕榈油;另外稻米油还含有12035.74 mg/kg植物甾醇和4359.17 mg/kg谷维素。在煎炸过程中,稻米油的酸价上升速度远远低于大豆油,接近于棕榈油;尽管其初始极性组分较高,但其极性组分在煎炸后期上升比较平稳,至煎炸终点时其极性组分低于棕榈油和大豆油;同时在煎炸过程中,棕榈油、稻米油、大豆油中的维生素E随煎炸时间的延长明显降低,至第6 d对应的含量分别10.01、8.49与2.11 mg/kg;而稻米油中谷维素和植物甾醇含量也随煎炸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但至煎炸终点时,仍有较多的保留,含量分别为1531.98和6618.45 mg/kg。另外,感官评价发现,稻米油炸制的薯条比大豆油、棕榈油更酥脆、风味更好,整体喜好度更高。总之,但稻米油具有良好煎炸性能,其煎炸性能明显优于大豆油,可用作西式快餐煎炸油。  相似文献   

13.
煎炸食品一直深受各个年龄段消费者的喜爱,但食用油在煎炸过程中会发生品质劣变,危害人体健康。本文针对国内外煎炸用油的品种及要求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煎炸工艺的新进展、煎炸油在热加工过程中因质量劣变产生的危害及机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煎炸油的质量评价标准、煎炸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成分的检测指标与测定方法以及有害成分的控制,为我国煎炸油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和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地沟油是目前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已经形成了产业链,而食用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目前,由于不法商贩加工地沟油手段的多样性以及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地沟油问题彻底解决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参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地沟油研究文献,对地沟油中各指标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并对不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以期找到一种能够对油样进行多组分、多指标同步分析的检测方法,为地沟油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煎炸油在薯片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煎炸油为研究对象,以薯片为煎炸原料,研究煎炸油煎炸过程中理化指标变化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煎炸过程中,煎炸油的折光指数、色泽、酸值、羰基值和极性值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过氧化值随着煎炸时间延长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碘值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比重、黏度、皂化值在煎炸过程中的变化无明显规律。酸值、羰基值、极性值、色泽和折光指数彼此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9;煎炸油极性值的变化可通过色泽和酸值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与棕榈油对比180℃下炸制薯片以及评估薯片感官喜好度、质构、口感及粘牙性等差异来评价稻米油调和油的煎炸应用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稻米油调和油煎炸的薯片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棕榈油(P<0.05),且其薯片的整体感官喜好度、质构口感、酥脆度、粘牙喜好度,均显著优于棕榈油薯片(P<0.05)。在加速氧化条件下,采用稻米油调和油炸制的薯片的酸价、过氧化值均与棕榈油炸制的薯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远低于GB 16565-2003的规定。在加速存储过程中,谷维素却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总之,稻米油调和油具有良好的煎炸性能。  相似文献   

17.
电导率法快速检测煎炸油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煎炸油品质的电导率法快速检测进行了研究。以猪油和花生油为煎炸用油,进行连续煎炸,采用柱层析法测定煎炸油中极性组分的含量;采用电导率法测定相应煎炸油的电导率。结果表明,猪油和花生油的极性物质含量随煎炸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大;而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明显;极性物质含量和电导率的线性关系不显著;加入抗氧化剂的食用油中极性物质含量相应减少,增加较缓慢。因此,电导率法能否快速检测煎炸油品质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棉籽油为基料油,添加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进行调配,制成煎炸专用的植物调和油。用制得的煎炸调和油进行不间断地煎炸薯条试验,考察煎炸油在煎炸过程中油脂色泽、理化指标及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煎炸调和油的脂肪酸组成合理,满足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4.0:0.6的最佳摄入比例。煎炸过程中色泽变化较慢,极性组分超过27%限量的时间为67 h,酸价由(0.18±0.05) mg/g增加至(3.53±0.10) mg/g,羰基价由(9.42±0.12) meq/kg增加至(36.0±0.14) meq/kg,过氧化值和苯并(α)芘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丙烯酰胺未检出;与河北地区常用于煎炸的三级棉籽油46 h的煎炸寿命和较高的羰基价、过氧化值和苯并(α)芘相比,配制的煎炸调和油的煎炸寿命延长了18 h,稳定性提高了37%,煎炸薯条的平均含油率为18%煎炸感官效果好,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煎炸调和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