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Cl3CCOOH、1,10-菲罗啉为配体,以MnCl2·4H2O为金属离子盐,通过溶液蒸发法合成了具有纳米级金属骨架的三元配合物Mn(C2Cl3O2)Cl(C12H8N2)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单晶衍射测得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其空间群为P21/c,a=1.8155nm,b=1.0638nm,c=1.4685nm,β=112.9°,z=4,V=2.6110nm3。通过纳米化计算的方法,计算出总晶胞数、总原子数、及表面参数随粒径变化的关系,得出Mn(C2Cl3O2)Cl(C12H8N2)2最佳纳米化尺度为115nm。  相似文献   

2.
张泽儒 《材料导报》2007,21(Z2):262-264
合成了一种新的包含咪唑基团的双端四齿鳌合配体1,4-二[2-(2-吡啶基)苯并咪唑基]丁烷,并用其作为桥联配体与金属离子共同构筑配位聚合物.用Cd2 金属离子和L在DMF/H2O混合溶液中,存在KSCN的条件下,合成一种新型的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Cd(Ⅱ)L(NCS)2](DMF)2}n(L=1,4-二[2-(2-吡啶基)苯并咪唑基]丁烷).单晶X-射线分析仪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8.869(1)A,b=11.278(2)A,c=19.328(4)A,α=89.83(3)°,β=89.52(3)°,γ=74.28(3)°,V=1860.9(7)(A)3,Z=2,7250个独立衍射点中,6039个可观测点满足F2≥2σ(F2o),R=0.0543,wR2=0.1442.它是由一维的锯齿形链[Cd(Ⅱ)L(NCS)2]n和游离的DMF分子组成.在链内金属原子与来自于2个具有不同结构的配体L中的4个N原子和2个SCN-阴离子中的2个N原子形成八面体配位.该固态配合物在室温下用389nm的紫外光激发时在453nm处发射出强的荧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 Li_(1+x)Ti_(2-x)Cr_xP_3O_(12)系统的相组成与电性的关系。结果表明,Cr~(3+)能取代 LiTi_2P_3O_(12)中的Ti~(4+)生成固溶体,直至 x=0.8。在固溶体范围内,电导率随 x 的增加不断升高,至 x=0.8时达到极大。此时在室温和300℃的电导率分别为2.4×10~(-4)和4.8×10~(-2)S/cm,电子迁移数在10~(-4)数量级,分解电压为1.8V。对所得结果从结晶化学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立方A~(4+)M_2~(5+)O_7型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讨论了AV_(2-x)P_xO_7型(A=Zr或Hf;x=0.1~1.9)及其部分取代的A_(1-Y)~(4+)B_Y~(4+)V_(2-x)P_xO_7型(B-Ti、Ce、Th、U、Mo、Pt、Pb、Sn、Ge或S_1;y=0.1~0.4)和A_(1-Y)~(4+)C_Y~(1+)D_Y~(3+)V_(2-x)P_xO_7型(C为碱金属元素,D为稀土金属元素)材料的负热膨胀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传统陶瓷制备工艺制备出了Bi1/2Na1/2Ti1-x(Mo1/2Sr1/2)xO3(简称BNT-MS-100x)系无铅压电陶瓷材料,研究了(Mo1/2Sr1/2)4+掺杂量对BNT基陶瓷材料显微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o1/2Sr1/2)4+掺杂并未影响BNT陶瓷的晶体结构,仍为纯钙钛矿型结构,而且致密性良好。随着(Mo1/2Sr1/2)4+掺杂量增加,居里温度升高,剩余极化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x=0.004时,BNT-MS-100x陶瓷的压电系数最大,d33=104pC/N,介电损耗最小,tanδ=4.11%。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 TiO_2-Li_2O-Nb_2O_5:Eu~(3+)体系中固溶体形成的温度与组成的关系。化学通式为 Ti_(1-4x-y)EuLixNb_3xO_2,当 y=0.2,0相似文献   

7.
制备了一种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二甲亚砜合硫氰酸汞锰(分子式MnHg(SCN)4(C2H6SO)2,简称MMTD).用热重法、差热分析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热机械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研究了它的热学和光学性质.MMTD晶体具有较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在27℃时,它的比热为699.5 J/mol·℃.晶体的热膨胀系数为α1=5.33×10-5/℃,α2=4.51×10-5/℃,α3=3.10×10-5/℃.MMTD晶体的截止波长为375nm;透光波段为375-2560 nm.MMTD晶体在标准紫光波长404nm的透过率为44.18%,高于硫氰酸汞锰(MMTC)晶体.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采用缓冲溶液法制备Mn掺杂Ni(OH)2(Ni1-xMnx(OH)2, x=0.1, 0.2, 0.3, 0.4), 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样品主要是β相, 有少量Mn3O4杂相; 循环伏安测试表明, x=0.2的材料还原峰积分面积最大、还原分支的峰电流最高; 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 在100 mA/g电流密度下, Ni0.8Mn0.2(OH)2放电比容量最高, 其第20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为271.8 mAh/g, 同等条件测试的商用β-Ni(OH)2放电比容量为253.6 mAh/g; 在300、500 mA/g电流密度下, Ni0.8Mn0.2(OH)2放电比容量仍保持最高, 分别为294.7、291.5 mAh/g, 而且Mn掺杂Ni(OH)2的循环稳定性也优于商用β-Ni(OH)2。Mn掺杂可改善镍电极的循环稳定性、降低镍电极成本,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NASICON型正磷酸盐LiM2(PO4)3(M=Ti,Ge,Zr,Hf)是近来研究得比较深入的锂快离子导体.LiTi2(PO4)3难于烧结得到致密的LiT2(PO4)3陶瓷,且离子电导率很低,在298K时为8.260×10-8 S/cm,613K时为8.241×10-5 S/cm,而当以三价的Al3 离子经传统的固相烧结反应部分取代LiTi2(PO4)3中四价的Ti4 离子后,通过DSC、DTG、电化学阻抗与SEM测试表明,不仅能获得致密度高稳定的产物,而且烧结后得到的锂快离子导体Li3-x(Al1-xTix)2(PO4)3(X=1.0~0.55)体系在室温下的电导率有了巨大的提高.当X=0.85时,组分Li1.3Al0.3Ti1.7(PO4)3离子电导率最大,298K时为1.792×10-6S/cm和613K时为9.210×10-4S/cm.  相似文献   

10.
通过机械球磨法制备了2NaBH_(4)+MgH_(2)和2NaBH_(4)+MgH_(2)+0.1MF_(x)(M=Ni,Ti,Zr;x=2,3,4)储氢复合材料。分别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形貌、元素分布和晶体结构。另外,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程序升温脱附(TPD)测试了材料的放氢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通过添加NiF_(2),TiF_(3)和ZrF_(4),分别将2NaBH_(4)+MgH_(2)的第一个放氢峰温降低了8.9,35.7℃和54.5℃。此外,放氢过程中出现的NaMgF_(3)相改变了第一个放氢过程的反应路径,并且改变了2NaBH_(4)+MgH_(2)的第二次放氢过程,使得第二个脱氢过程的峰温分别降低了18.0,31.1℃和34.1℃。添加NiF_(2),TiF_(3)和ZrF_(4)使2NaBH_(4)+MgH_(2)的放氢比例分别达到91.7%,91.9%和98.7%。其中ZrF_(4)对2NaBH_(4)+MgH_(2)的整个放氢过程显示出了最好的效果。因此,2NaBH_(4)+MgH_(2)+0.1ZrF_(4)可以作为燃料电池供氢系统的潜在应用体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可溶性的聚(苯胺-邻六氟羟基苯胺)(PAH)的共聚物。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氟谱(19F-NM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紫外光谱(UV)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对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邻六氟羟基苯胺(HAFIP)成功导入了共聚物主链中,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Mn介于6.51×10~4与9.04×10~4之间。HAFIP的存在抑制了共聚物的醌式结构n→π*跃迁,随着共聚物中邻六氟羟基苯胺(HAFIP)摩尔分数的增大,共聚物形貌逐渐由纳米纤维向纳米颗粒变换。与聚苯胺难于溶解于一般有机溶剂不同的是,当邻六氟羟基苯胺(HAFIP)的摩尔分数超过0.5时,共聚物可以完全溶解于四氢呋喃、乙醇、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等有机溶剂中,表明HAFIP的导入,可以大幅改善聚苯胺的溶解性能,从而扩展聚苯胺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Ti(acac)2Cl2/AlEt2Cl催化丙烯腈聚合反应,分析了加入第三组分ZnCl2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用^13C—NMR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聚合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温度的提高和聚合反应时间的增加,单体转化率增大,聚丙烯腈的分子量提高。当体系中n(AN)/n(Cat)超过一定量时,则得不到高聚物。体系中加入ZnCl2能明显提高单体转化率和产物分子量,并且产物的三单元规整结构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2Y2O3—ZrO2陶瓷中t→m相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热膨胀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2^(mol百分数,下同)Y2O3-ZrO2陶瓷中t→m等温和变温相变动力学及相结构。发现其中存在的低温和中温t→m相变。前者发生在液氮温度附近或更低温度,具有爆发性转变特征,不能被快速冷却抑制。后者发生在室温以上,具有等温相变特征。相变过程中仅与温度有关,而且受时间控制,TTT曲线具有C形特征。相变温度范围取决于t相晶粒尺寸和冷速,足够快的冷速可抑制中温相变。X  相似文献   

14.
以硝酸铜、钼酸钠及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简单的水相沉淀法,在60℃下合成出钼铜矿(Cu3(MoO4)2(OH)2).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热重与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形貌、热稳定性及谱学特性进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制备的产物为结晶性良好的、至少一维是纳米的片状结构材料,属于单斜型(晶胞参数a=0.53863 nm,b=1.40006 nm,c=0.56003 nm),其元素摩尔含量比约为3:2:10,与推测的分子式完全吻合.热重与差热分析数据表明Cu3(MoO4)2(OH)2纳米晶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且起始分解温度为320℃.通过软件测得的d(021)面与d(ī21)面的晶间面距分别为0.435 nm与0.358 nm,与理论值基本相符.经测量,Cu3(MoO4)2(OH)2纳米晶具有强的荧光性质,在激发波长369 nm的作用下在530 nm表现为强发射峰.此外,还探讨了Cu3(MoO4)2(OH)2纳米晶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reports on the properties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 with zinc (II) [2-(2-hydroxyphenyl)benzoxazole] as a hole-blocking layer. OLEDs devices are prepared in a conventional OLEDs structure (i.e., anode/HTL/EL/HBL/cathode and anode/HTL/HBL/EL/cathode). The luminescence efficiencies and the turn-on voltage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existence of the hole-blocking layer. This is attributed to an excellent hole-blocking property, which is in turn due to the high HOMO energy level (6.5 eV). The device showed luminous efficiency 2.46 lm/W at 5 V. The maximum luminance of about 10,000 cd/m2 is obtained, and the turn-on voltage (2.5 V) is affected by the existence of the hole-blocking layer.  相似文献   

16.
纳米Cu2+/TiO2抗菌膜对禽流感病毒(H9N2)的灭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病毒滴度测定和MDCK细胞电镜观察法,初步探讨了在365nm的黑光灯(UV)照射下,纳米Cu2+/TiO2抗菌膜对禽流感病毒(H9N2)的光催化灭活效应,并分别考察了UV强度、UV照射时间以及H9N2病毒量对H9N2病毒光催化灭活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365nm黑光灯的照射下,纳米Cu2+/TiO2抗茵膜对H9N2病毒具有显著的灭活效应,在UV强度为0.5mW/cm2、UV照射时间为2.5h、病毒量为0.1ml时,H9N2病毒的灭活率达到了100%.研究结果表明,纳米Cu2+/TiO2抗菌膜在抑制禽流感(H9N2)病毒在环境媒介中的扩散与传播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钛酸异丙酯(Ti(OPri)4)、锆酸正丁酯(Zr(OC4H9)4)为无机前驱物原料,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SMA)为偶联剂,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透明的纳米TiO2-ZrO2/Poly(MMA-co-MSMA)复合材料。通过红外(FTIR)、紫外(UV)、椭圆偏振光谱仪、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仪(TGA)等手段对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复合材料的折射率显著提高,随着TiO2-ZrO2无机氧化物含量的增加,633 nm处折射率从1.491升高到1.579。随着无机组分的增加,紫外吸收增强,复合材料中纳米粒子粒径增大,从20~30nm增加到80~90 nm,但复合材料块体始终保持透明。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有明显提高,800℃最高残炭率随着无机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最高达71%。  相似文献   

18.
双噁唑啉化合物对PBT的增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2'-双(2-唑啉)和双(2-唑啉基)苯作扩链剂,用焙融挤出的方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进行扩链,考察扩链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PBT的特性粘度及端羧基含量(CV)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用2,2'-双(2-唑啉)作扩链剂时,PBT的特性粘度[η]从0.799提高到0.926dL/g,CV降至5eq/10 ̄6g以下;当用双(2- 唑啉基)苯作扩链剂,[η]从0.763增至0.925dL/g,CV降至10eq/10 ̄6g以下,达到了较满意的扩链效果。  相似文献   

19.
Eu2+在KNaCa2(PO42中的发光及晶体学格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KNaCa2(PO4)2:Eu2+蓝色荧光粉,并研究了材料的发光特性.在400 nm近紫外光激发下,材料呈非对称的单峰发射,主峰位于470 nm.监测470 nm发射峰,对应的激发光谱覆盖200~450 nm,主峰位于400 nm,说明材料能够很好的吸收紫外?近紫外光,发射蓝色光.利用van Uitert公式计算了Eu2+取代KNaCa2(PO4)2中Ca2+时所占晶体学格位,得出461和502 nm发射分别归属于八配位和六配位的Eu2+发射.研究了Eu2+掺杂浓度对KNaCa2(PO4)2:Eu2+材料发射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Eu2+的最佳掺杂浓度为1mol%,利用Dexter理论得出其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