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油气藏形成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已在10 个层系(组)获得工业油气流,发现4 大类13 种类型油气藏。结合烃源条件、圈闭条件、储盖组合及保存条件, 分析了油气藏的形成及演化。指出塔北隆起带油气藏的主要特点是:类型多、含油气层系(组)多、成藏期多、埋藏深、规模不大、沿断裂及不整合面分布。隆起带内的油气富集受区域构造格局控制,并可分为南部的海相油气系统和北部的陆相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2.
库车前陆盆地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广泛分布,是充足的油气来源;巨厚的第三系膏盐岩广泛发育,形成了良好的保存条件;第三系—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优质储层发育,大型圈闭成排成带分布;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地质条件。新一轮的资源评价加强了对影响资源评价的烃产率、烃源岩分层系分岩性的重新厘定、原型盆地地质史的恢复以及克拉苏刻度区等研究工作,为库车前陆盆地资源潜力的再认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利用盆地模拟法、区带评价、层系评价以及统计法等多种方法计算的资源量及采用特尔菲法综合评价求取库车前陆盆地的资源量,表明库车前陆盆地是一个以气为主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的盆地,为勘探决策和部署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生代油气资源丰富,地质条件复杂,也是中国典型的复式油气成藏聚集层系.基于对中国西部海相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情况,对源岩、储层类型、盖层类型及运移通道等主要油气成藏要素综合分析,论述了多套烃源岩多期油气充注历史,认为:油气藏类型复杂,具有多套储盖组合,上、下层系间储盖组合差异大;圈闭类型复杂,主要包括背斜圈闭、断块圈闭、礁滩体圈闭、砂砾岩岩性圈闭和火山岩刺穿圈闭等;油气运移通道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断裂、不整合面、缝洞体和砂岩层段等,其中断裂主要作为纵向上的运移通道,不整合面、缝洞体及砂岩层段在横向上的运移作用明显.研究认为,多期构造运动和沉积演化叠加是复式油气藏形成的基础,多套烃源岩的多期生烃作用是复杂油气藏形成的主要因素,输导断裂和储层发育等地质条件的差异性是油气藏类型多样及分布复杂的重要因素.该成果对推动中国海相盆地油气勘探和复式油气成藏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华北东部盆地油气勘探潜力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华北东部盆地是典型的多旋回叠加改造型盆地,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普遍具有生烃潜力和储盖组合条件.漫长的地质演化和新生代构造断裂活动形成了上第三系至太古界多层系多类型的油气藏,在凹陷、凸起的各部位,分布着大型油气聚集带.根据盆地历史演化、勘探程度差异性及油气发现的特点,对华北东部盆地油气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在该地区应着重研究多勘探层系、勘探程度的差异性和地质理论的新进展,充分挖掘各探区内各单元的油气资源潜力,第三系深层、前第三系、滩海和浅海应是华北东部盆地21世纪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5.
库车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库车前陆盆地是中国目前油气勘探程度和研究程度最高的前陆盆地。在深入认识库车前陆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聚集过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库车前陆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①平面上,油气相态在克拉苏构造带中部以干气为主,以此为中心向南、北两侧及东、西两端渐变为凝析气、油藏;②垂向上,以第三系含盐地层和侏罗系煤系泥岩2套区域盖层划分为盐上、盐下和深层3套成藏组合,盐下白垩系成藏组合是天然气勘探主体;③从南向北,不同构造带的油气藏类型、油气相态、油气成藏期次表现为时空上的有序聚集;④从东向西,不同构造段构造特征、油气藏类型、成藏特征和资源潜力具有差异性,具有中段油气富集的特征。通过对油气成藏规律和油气分布特征的认识,整体建立了库车前陆盆地从非常规致密油气到常规油气的有序聚集模式,深入认识了油气分布规律和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库车新生代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库车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北部,北界为南天山南缘大断裂,南界则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新生代库车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密切相关,二者均是在早古生代洋盆及被动大陆边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晚古生代南天山洋盆俯冲关闭及褶皱冲断、中生代天山夷平及泛湖发育、以及新生代陆内俯冲造山成盆的演化.就库车前陆盆地来说,可分为两个大的演化阶段: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和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阶段.库车前陆盆地自北而南划分为南天山南缘逆冲断裂构造带、拜城-阳霞坳陷变形带、塔北前陆斜坡带和塔中前缘隆起带等四个构造单元.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可以识别出三个油气系统,即中上三叠统湖相泥岩油气系统、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煤系泥岩油气系统、以及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煤岩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大型叠合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油气资源增长的热点地区之一,具有典型的叠合盆地“多源多期多类型次生成藏”的油气聚集特征。通过应用叠合盆地研究中的关键技术,首次系统解剖了盆地的油气富集规律,提出盆地历史上发育了三期前陆盆地,其演化具有不同的油气地质意义。盆地叠合样式控制了油气的富集:①油气沿继承延变型的古隆起构造凸起部位聚集;②断裂对油气聚集的穿越式改造扩大了油气分布范围,增加了含油层系分布,造成了不同油气的混生成藏,同时也使油气分布特征复杂化;③不整合的间断变革使得其上的底砾岩和下面的风化壳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④早白垩世早期最大湖泛面控制下的储盖组合是中浅层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的重要层系。  相似文献   

8.
全球深层油气藏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层油气勘探对老油气区(田)扩大储量、稳定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全球深层油气藏的最新资料为基础,系统统计分析了全球深层油气分布特征。在全球(不包括美国本土48州)349个含油气盆地中,87个盆地内发现了深层油气藏。全球深层油气储量的63.3%分布于碎屑岩储集层,35.0%储于碳酸盐岩,其余的1.7%储于岩浆岩和变质岩。构造圈闭富集了全球深层油气储量的73.7%,是深层油气最重要的圈闭类型。被动陆缘盆地和前陆盆地是深层油气最富集的盆地类型,其深层油气储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7.7%和46.4%。层系上,深层油气主要富集于5套储集层系:古近系(占全球总量的22.3%)、上古生界(22.2%)、白垩系(18.3%)、新近系(12.8%)和侏罗系(12.8%),深层油气的层系分布特征与中、浅层油气类似。岩盐导致的盐下沉积物的负热异常效应抑制了盆地深层烃源岩的热演化或液态烃向气态烃转化,因此含盐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特别值得关注。建议深层油气勘探应立足于中、浅层已有重大油气发现的地区,特别是发育有一定规模盐岩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77,自引:14,他引:77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满盆"含油、全层系多层组含油、油气资源丰富的大型沉积盆地.它是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与前石炭系褶皱基底基础上,经历了晚石炭世-中三叠世前陆盆地阶段、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J2x)弱伸展拗陷盆地阶段、中侏罗世晚期(J2t)-白垩纪压扭盆地阶段与新生代前陆盆地阶段的演化历史.4个构造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的叠合,形成了南厚北浅的楔形地质结构,决定了油气聚集的基本面貌;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古隆起纵横叠置,制约着相应地质时期油气运聚的基本格局.在垂向上,以上三叠统白碱滩组泥岩、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泥岩与广泛分布的异常压力封隔层为界可将盆地划分为C-T2,T3-J1s,J2-K1与K2-N-4个各具特色的成藏区间;油气沿断裂的垂向运移与异常高压流体系统的幕式突破,导致了以垂向运移为主导的运聚模式,多源、多期油气混合成藏.现有油气田的分布及勘探趋势表明4个NNE向基底断裂带为油气优势运移通道,沿着它们形成了4个油气富集的黄金带.这些基底断裂与盖层断裂之间的耦合方式是制约形成油气田及导致含油气丰度差异的关键条件.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白垩系与二叠系-三叠系分别发育"远源、缓坡、次生"与"近源、陡坡、原生"两种典型的断裂-岩性体油气藏类型,断裂与岩性体(砂体、砂砾岩、砾岩体等)的有机组合部位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侏罗系-白垩系的油气主要富集在NE、NEE向压扭性构造带上,它们是腹部地区下一步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南美油区古生代以来发育弧前盆地、弧后挤压盆地、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被动边缘盆地。南美区已发现的隐蔽油气藏在成因上主要为岩性油气藏(含构造—岩性油气藏)、不整合油气藏(基岩不整合油气藏、岩性—不整合油气藏、构造—岩性不整合油气藏)等。前陆盆地隐蔽油气藏以不整合、岩性类油气藏为主;被动边缘盆地石油储量以隐蔽油气藏为主,隐蔽油气藏又以岩性类的为主。被动边缘盆地浊积岩、盐下碳酸盐岩(礁滩)、地层超覆等复合型隐蔽油气藏成为近十几年勘探发现的主要油气藏类型,预测南美地区隐蔽油气藏油气资源量达890亿桶油当量以上,以油为主,可见南美地区隐蔽油气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地层油气藏类型与成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油气藏分为地层不整合体油气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和生物礁油气藏等4种类型。不整合发育的层状结构为油气成藏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不整合构造体内部,不整合面的上、下都发现有油气藏的存在。这种新的类型被定义为地层不整合体油气藏,它以不整合结构体体系内成藏为特点。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主要以削截不整合和褶曲不整合类型为主,超覆带易于形成复合型地层油气藏。地层油气藏与不整合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成藏规律。不整合展布具有区带性;与传统上把不整合理解为遮挡性面状体的认识不同,不整合还能提供优质的储集空间;不整合油气成藏受多因素影响,并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元岭 《录井工程》2006,17(2):65-68
济阳坳陷地层圈闭分为地层超覆不整合、地层削蚀不整合遮挡两种类型,多发育在凹陷与凸起结合的斜坡部位.环绕凹陷呈裙带状分布,其成藏受不整合面控制作用明显。由于距离烃源岩较远,油气运移聚集条件成为地层圈闭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针对各项评价要素,可分别采用钻探成功率分级法、累计概率曲线法、地质分析法建立其地质风险评价标准。为了反映不同评价条件及评价要素在成藏及圈闭描述识别中的作用,可利用“评价要素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5项评价条件的评价值,在此基础上,利用“5项条件评价值加权求和”的方法求取圈闭地质风险系数。应用表明,所建立的地质风险评价标准,能反映济阳坳陷地层圈闭勘探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库车坳陷侏罗系-第三系天然气成藏系统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油气成藏系统研究是在含油气系统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对油气评价单元进一步分析的一种方法。以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对库车坳陷进行了成藏系统和成藏组合的划分,从天然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的角度研究成藏系统的特征和成藏条件,建立成藏系统的评价因子和定量评价模型。在评价方法上,选择层次分析法,对库车坳陷各成藏系统和成藏组合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埕岛地区输导体系发育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埕岛地区广泛发育断裂、砂体和不整合面等多种类型输导层,构成复杂的立体网络通道。以断层为垂向运移通道的潜山或构造油气藏常在断裂带附近多层叠置;以不整合面作为侧向运移通道的地层油气藏常形成于距烃源岩较远的东部斜坡带;以高渗砂层为主要运移通道的岩性油气藏多分布在凹陷周围距烃源岩较近的层位。埕岛地区油气藏多是油气经过两种或三种输导层阶梯式运移而形成的,多个不整合面、断层及各层系储集砂体的空间配置对油气分布的控制方式很复杂,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组成的输导体系的末端和边缘往往是油气运移的重要指向区。  相似文献   

15.
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是二连裂谷盆地东南部的一个富油洼槽,剩余资源量大,岩性油气藏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在综合研究该地区的生油岩、储集体、盖层、运移和储盖组合特征的基础上,指出腾一段和腾二段储盖组合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储盖组合,凹陷的沉积中心、砂体成因、断层、不整合面和坡折带6种主要因素制约着油气藏形成,其中坡折带是通过控制沉积相带而制约诸集砂体的展布,是油气藏形成的最主要的控制因素,缓坡-洼陷边缘断裂坡折带和沉积坡折带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塔里木是 一个既富油也富气的盆地,它发育寒武系、中上奥陶统、石炭系和三叠-侏罗系等多套烃源岩,这是油气勘探的基础,也决定了其具有多期成藏的特点。分析认为,由于晚期生成的油气经历的破坏运动较少,对于成藏更具有实际意义;早期形成的油藏有破坏也有保存,油气可以在深部保存的必要条件是高压低热流;盆地中发育的五套储盖组合,为大型、特大型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此外,结合具体地质条件讨论了库车油气系统、塔北地区和塔中地区的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地震反射特征、沉积、层序地层和构造背景等综合分析,在南堡凹陷高尚堡地区东营组地层中识别出一套下切谷沉积。研究发现:高尚堡下切谷形成于盆地陡坡带一侧断裂坡折带上,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宽缓的U型反射特征,谷内外同相轴明显不协调,岩性以粗碎屑为主;湖平面的快速下降和断层是控制该下切谷形成的关键因素。高尚堡下切谷紧靠油源断层,上倾方向被反向断层切割,为油气富集创造了良好条件,与该下切谷有关的油藏类型主要有地层超覆不整合油藏、断层—岩性复合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该下切谷的发现,对南堡凹陷高尚堡地区的层序边界划分、地层对比和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ľ�����Ȼ��ϵ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然气系统实质上特指那些富气的含油气系统。塔里木盆地是一个既富油也富气的盆地,划分天然气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天然气富集区,并从中发现大中型气田。通过对盆地中油气系统的评价,划分出库车、叶城两个天然气系统及塔中、塔北、巴楚油气系统中的一些富气区。其中前陆盆地中的库车天然气系统属过充注、高阻抗、网状运移的整体富气的天然气系统,是盆地中天然气资源潜力最大的地区;克拉通盆地中富气区受寒武系—下奥陶统生气中心控制;塔中油气系统中东部富气区气藏形成具多期、多阶连续聚集的特点,发育多套成藏组合,保存条件好,是台盆区资源潜力最大的地区;塔北隆起东部及巴楚隆起玛扎塔格富气区区域盖层受构造运动和断裂的破坏,保存条件不如塔中地区,主要聚集了晚期高—过成熟干气,天然气聚集期短,属阶段聚气区;逼近寒武系—下奥陶统生气中心,特别是寒武系膏盐层下有可能形成较大规模的原生干气藏。  相似文献   

19.
库车坳陷亚肯构造具备较优越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从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看,易于形成大型油气藏,勘探亦初步证实此构造富含天然气。其源岩为坳陷内的侏罗系、三叠系;古近系至白垩系发育多套储层和多套储盖组合;圈闭类型主要为背斜型和断背斜型;断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构造形成与生排烃期能够匹配。因此,亚肯构造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0.
辽西凹陷古潜山内幕结构与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潜山构造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油气非常富集的一类特殊基底构造,但潜山内幕结构与油气圈闭和成藏条件的关系研究目前仍很薄弱。作者以辽西凹陷潜山带为研究对象,从潜山内幕断层构造格局和活动期次、地层岩性和产状、潜山地貌单元划分和展布格局、潜山圈闭类型和烃源条件以及油气运移和聚集成藏地质条件等多个角度,论述古潜山内幕结构与成藏条件的关系,将古潜山油气藏圈闭划分为古地貌和潜山内幕地层圈闭两大类,建立了油气运移具有先自上而下倒灌,再沿不整合面由低潜山带至中潜山带侧向运移注入潜山聚集成藏的“新生古储”成藏模式,为辽西凹陷潜山带深层油气勘探领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