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大伟 《食品与药品》2010,12(9):357-360
将多种类别的纳米粒子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纳米给药系统在克服一些生理屏障以有效达到靶向作用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药物在胃靶向长时间的释放,以达到增强局部治疗效果,降低全身毒副作用,起到保健作用。利用低甲氧基果胶,采用滴定法结合果胶钙化改性技术研究制备了胃靶向载药微丸。结果表明:制泡剂CaCO_3∶CH_3COOH为2∶5(质量比)时,制备的微丸性能最好;SEM观察可知,钙化后的果胶分子,颗粒尺寸减小,颗粒表面有更多的凹槽,有大量的片状层叠和微孔,生成的蛋格结构物使分子更加致密,以使微丸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固体脂质纳米粒(SLN)作为新型的脂质药物传输载体而备受关注.现报告本课题组的研究,结合复习文献对SLN的基因传递、蛋白多肽类药物非注射给药、难溶性药物增溶及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固体脂质纳米粒(SLN)作为新型的脂质药物传输载体而备受关注。现报告本课题组的研究,结合复习文献对SLN的基因传递、蛋白多肽类药物非注射给药、难溶性药物增溶及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脂质纳米粒(SLN)作为新型的脂质药物传输载体而备受关注。现报告本课题组的研究,结合复习文献对SLN的基因传递、蛋白多肽类药物非注射给药、难溶性药物增溶及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以牛血清白蛋白为载体材料、鲎血水解蛋白为高水溶性药物模型,采用去溶剂化法制备鲎血蛋白-白蛋白纳米粒。探索高载药量、高包封率且稳定性好的纳米粒形成条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貌及粒径,测定并分析包封率、载药量以及释药量等,对纳米粒进行体外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制备的鲎血蛋白-白蛋白纳米粒的粒径大约为500 nm、包封率为72.79%±1.16%、载药量为38.81%±1.36%,在p H为7.4的磷酸缓冲液中24.0 h体外累积释放量为46.51%。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柠檬苦素白蛋白纳米粒,为进一步应用柠檬苦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为纳米载体,通过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柠檬苦素白蛋白纳米粒,以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进行表征。[结果]当牛血清白蛋白添加量为64 mg,柠檬苦素添加量为4 mg,醇水体积比为5∶1,交联剂添加量为125 μL时,交联固化后得到的柠檬苦素白蛋白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52.2±0.5) nm,多分散指数为0.196±0.026,包埋率为(79.21±0.36)%;通过低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柠檬苦素白蛋白纳米粒呈现圆球形,而傅里叶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柠檬苦素以无定型或者无序状态被成功包裹在白蛋白中;该柠檬苦素白蛋白纳米粒悬浮液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结论]采用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的柠檬苦素白蛋白纳米粒贮藏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脉冲释药系统是一种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定时释放药物的剂型,可用来治疗某些节律性发作的疾病。脉冲制剂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给药次数,并避免受体因长时间高血药浓度产生耐药性。本文介绍了脉冲给药系统在哮喘和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载牛血清白蛋白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从而提高蛋白药物的稳定性,控制其释放速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方法:以高分子天然材料壳聚糖为载体,以离子凝胶法制备载牛血清白蛋白壳聚糖微球,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载牛血清白蛋白壳聚糖微球具有明显的球状结构;其最佳制备工艺为:壳聚糖分子量为300 ku、三聚磷酸钠浓度为10 mg/m L、壳聚糖浓度为3 mg/m L、牛血清白蛋白用量为30 mg,制备的微球载药率可达30.13%,体外释放可持续48 h,累积释放率达到70%,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结论:载牛血清白蛋白壳聚糖微球具有较高的载药量,缓释效果明显,为壳聚糖作为药物缓控释载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靶向制剂可以选择性地提高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有效地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通过查阅文献,现从靶向制剂的分类、靶向机制、作用特点、靶向性评价及几种典型的靶向制剂等方面作一全面客观的综述。  相似文献   

11.
囊泡有较强的增溶能力,其双层膜具有较好的牢固性和稳定性,作为药物载体给药途径较广,载药稳定性、药物增溶量以及药物生物利用度较高.本文介绍了囊泡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现状,包括囊泡形成,膜结构选择和应用,以及囊泡在口服给药、局部给药和体内给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醇溶蛋白是植物来源的天然高分子物质,包括玉米醇溶蛋白、小麦醇溶蛋白、大麦醇溶蛋白和高粱醇溶蛋白等,其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是荷载食品功能组分的良好载体。本文综述了这4 种醇溶蛋白的结构、性质、微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对多酚、油脂、益生菌等营养物质的荷载。  相似文献   

13.
胆酸是天然的面式双亲性分子,在体内或体外能自组装形成胶束或超分子结构,包裹脂溶性或水溶性物 质,形成的含胆酸高分子仍保留了胆酸的特性。将碱化的壳聚糖与2-氯乙醇反应,制备水溶性羟乙基壳聚糖,再以 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为催化剂,将胆酸化学键合到羟乙基壳聚糖分子上,得到两亲性壳聚糖分 子。采用1H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合成的胆酸化壳聚糖进行化学结构表征,应用芘荧光探针技术探究两 亲性壳聚糖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使用动态光散射仪考察两亲性壳聚糖自组装包埋VA的纳米微胶囊尺寸。结 果表明:胆酸化壳聚糖在水溶液中可有效包埋VA。微胶囊主要在肠液中释放,而在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则为缓 释放,在食品医药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报导甲壳质用作食用合成色素载体的研究。试验表明,甲壳质对色素的吸附性能良好。在相同条件下,甲壳质对日落黄的吸附率大于苋菜红。在pH〈8时,色素与甲壳质之间结合稳定,pH〉8时色素溶出明显增多。亚硫酸氢钠能够还原甲壳质吸附的苋菜红,还原产物只有13.1%溶出,表明色素被甲壳质吸附后,人体对其吸收可明显减少。以上表明甲壳质适宜作为 食用合成色素新型载体用于粮油食品。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和可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 polysaccharide,SSPS)均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在食品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生物大分子物质,以SPI和SSPS为壁材来包埋疏水性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以姜黄素为代表的疏水性小分子...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用二醋酸纤维(CDA)包埋含萄萄糖异构酶(GI)菌体制备纤维状固定化酶的方法。应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固定化酶技术中各主要因素(如溶剂种类、载体浓度、包埋菌体形式及凝固浴组成等)对纤维状固定化GI酶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制备纤维状固定化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借助干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特别地对溶剂中水份的存在对纤维结构的影响作了讨论。 最终制备的纤维状固定化GI酶的基本特点和一般酶学性质也在本文中作了介绍。固定化酶的表现活性为4500u/g,连续异构化半衰期为21天。第一个半衰期末每克固定化GI酶可转化2公斤绝干葡萄糖(转化率42%)。  相似文献   

17.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的口服给药研究已成为目前抗糖尿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GLP-1进行基因改造和优化,并以酿酒酵母孢子作为保护和运输载体,将GLP-1表达到酿酒酵母孢子内,使GLP-1能在口服给药过程中抵抗胃肠道消化酶的降解以提高其生理活性。结果表明,GLP-1被成功表达到酿酒酵母孢子内,表达GLP-1的孢子经模拟肠胃液处理后与胰岛β细胞MIN6细胞共培养可显著提高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量。本研究利用酿酒酵母孢子作为载体,提高了GLP-1的抗酶解能力和促胰岛素活性,为进一步开发治疗糖尿病口服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研究菌落总数测试片中无纺布的种类,加工工艺,冷水可溶性凝胶与培养基配比及质构特性,应用于需氧菌计数测试片,对其检测性能进行评价。对菌落总数测试片中冷水可溶性凝胶与培养基在不同比例配比情况下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当凝胶与培养基比例为3:7时,硬度、脆性、粘着性、弹性、内聚性、胶着性、回弹性与1%琼脂培养基无显著性差异,并选取60 g/m~2的水刺无纺布为载体,采用浸入培养基加入方式,菌落生长情况良好,清晰可见,菌落计数方便。基于本研究以无纺布为载体测定5种试验菌株的菌落总数并与国标需氧菌平板计数法比较,可达到相同水平的检测限2 CFU/mL和灵敏度(100%);准确度较高,线性相关系数R~2达到0.996。水刺无纺布可作为菌落总数测试片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9.
20.
黄珍  王慧  黄芳  李欣  王志  代俊  陈雄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9):130-133,141
利用壳聚糖作为载体,将大肠杆菌BL21异源表达且纯化后的海藻糖合酶(TreS),采用吸附法制备成固定化酶。固定化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最适海藻糖合酶与壳聚糖的加入量为32.0 mg/g,最适吸附时间为2.5 h。固定化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 ℃,最适反应pH为6.0,酶活回收率为40.17%,重复使用9次后,固定化酶酶活残留率为64.64%,重复使用性良好。在4~60 ℃范围内放置20 min后,固定化酶的相对酶活均高于87%,与游离酶相比温度稳定性没有明显变化。在pH3.5~8.5范围内放置20 min后,固定化酶的相对酶活均高于60%,酸碱稳定性优于游离酶。反应进程试验结果表明,2 h时海藻糖得率达最大,为6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