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天线测量系统的重要装置,天线测量转台提供天线测量所需的扫描运动,并实时给出天线的位置信息.针对Ka波段通信天线要求测量转台定位精度高而目前的天线测量转台难以满足较大口径Ka波段天线测量需求的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四自由度转台,分析了造成定位误差的主要因素,通过力矩电机直驱、双电机消隙驱动等措施的组合应用,实现了高精度...  相似文献   

2.
熊隽 《机械传动》2013,(1):61-64
雷达伺服转台方位传动系统是雷达转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驱动雷达天线做高精度的方位旋转。通过某一雷达伺服转台方位传动系统设计实例,介绍伺服转台传动系统大体结构,重点分析、校验转台传动精度要求、谐振频率要求,以保证传动系统的精度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工程实际中环扫天线转台的运动精度测量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多面体法和靶标法结合的运动精度直接测量法。采用“电子经纬仪+靶标”与“平面度检测仪+正多面棱体”组合搭建测量系统的方法,实现分别对转台输出主轴和旋转变压器轴的角位移检测;研究该方法的测量原理与实施步骤并对方法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该方法相较于常规间接测量方法可以减少数据转换过程中的误差,增加测试结果的可信性。通过某环扫天线转台展开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满足转台运动精度测量需求,具有易操作、高精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中结合某大型重载高精度相控阵雷达天线座的研发,探讨了其关键的支承结构形式、组成和各部分的设计问题。对其中大型支承结构件支臂和转台应用拓扑优化技术来提高结构刚度,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天线座整体结构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天线座结构刚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文中的设计、优化和仿真分析方法可为类似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顶帆和顶舵雷达天线转台系统仿真设计中的若干问题》一文的基础上,对天线系统的最大回转半径、天线转台仿真系统与舰船桅杆基座的联接方式、顶帆雷达天线与方位转台的联接方式以及顶帆雷达球形支座的展开图作了分析,提出系统研制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肖万选 《电子机械工程》2003,19(4):22-25,60
介绍了顶帆和顶舵雷达天线转台仿真系统的组成、天线的结构型式和方位转台的传动型式,对天线背架以及顶帆雷达的转盘和尾翼等一些关键部件的结构特点及设计原理作了分析,提供了天线和方位转台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7.
雷达转台方位传动系统是雷达转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驱动雷达天线做高精度的方位旋转.文中主要论述一种应用高精度密珠轴承的方位轴系的结构设计和力学分析,此方位轴系具有径向尺寸小,轴向尺寸大,大型高精度的特点,而且能够实现倒伏和竖立两种状态.文中首先介绍了方位传动系统的整体结构,重点分析了方位轴系所受载荷的情况,对密珠轴承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强度校核计算,最后对整个方位轴系进行了有限元静态和动态分析,证明此方位轴系力学性能满足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8.
高精度转台直接与间接驱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精度转台机械结构的直接驱动和间接驱动进行了较全面的对比研究.在简述和归纳转台的驱动方式和结构的基础上,对两种驱动方式从数学模型,对转台机械性能的影响,对控制系统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间接驱动中的间隙问题提出了补偿方法.针对某高精度伺服转台的分析,内环采用了直接驱动方式,外环采用了间接驱动方式.实验证明该转台实现了高精度漂移误差补偿的要求,该项研究为高精度伺服转台机械驱动方式选择和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无人机等低空飞行设备在公共场所中的安全隐患问题,采用双方位加俯仰的结构形式,设计了一种便携式车载高精度小目标搜跟一体三轴转台.在保证精度指标的基础上,建立这一车载高精度搜跟一体三轴转台的三维实体模型,运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对三维实体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确认结构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对这一车载高精度搜跟一体三轴转台...  相似文献   

10.
信息之窗     
吴志明工艺研究所为专业研究机械工艺和精密对称转台,为高速度、高精度加工生产服务的民营科技企业。所长吴志明从事精密机械制造40余载,长期从事对称转台的设计研究。70年代设计的第一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一种二维车载稳定平台,与常规的平台不同,采用了同步带传动结构、多星切换技术和TUNER调整技术等。通过对平台的结构设计和控制方法的研究,找到了一种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高和维护简单等特点的车载平台稳定系统,可为车载稳定平台系统设计提供宝贵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考虑到并联稳定平台在重载情况下的振动问题,以液压伺服驱动3-UPS/S并联稳定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虚功原理建立了稳定平台的动力学模型,并考虑实际工况,对动力学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得到了稳定平台的振动模型;为提高振动模型计算的可靠性,通过实验获得了机构的单分支实际刚度;在此基础上,采用脉冲激振法进行了稳定平台模态实验,对比固有频率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验证了振动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液压缸抖动对稳定平台运动的影响,以及空载和负载下稳定平台的振动响应,通过分析计算可知,机构的平稳性变差主要是由液压缸的抖动以及重载情况下稳定平台的受迫振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某机载雷达二维稳定平台结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诺 《电子机械工程》2005,21(3):38-39,55
机载雷达稳定平台的作用主要用来隔离飞机的角运动对雷达工作的影响,保证天线的指向稳定以及按照控制系统的指令对某一区域进行定点扫描。这里主要介绍了某机载雷达二维稳定平台的结构组成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dSPACE的快速原形仿真技术研制的陀螺稳定平台综合开发与测试系统。系统采用dSPACE的DS1103控制卡与MATLAB/Simulink及ControlDesk构成其软、硬件平台,其方便易用的实时代码生成/下载和试验/调试的软件环境,为陀螺稳定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气球载雷达利用系留气球作为升空平台,具有良好的低空探测性能,无源三轴稳定平台主要用于隔离气球运动对雷达工作的影响,保证天线平稳转动。利用有限元分析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从稳定系统和传动系统等方面,介绍了应用于气球载雷达的无源三轴稳定平台结构设计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旋翼直升机高频振动时产生的质量不平衡力矩对航空光电稳定平台性能的影响。基于传统光电稳定平台电流反馈、速度反馈、位置反馈的三闭环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模型的质量不平衡力矩前馈补偿方法。该方法通过标定平台质量偏心,利用加速度传感器获取平台加速度信号来对平台的质量不平衡力矩进行前馈补偿,实现对平台质量不平衡力矩的抑制,提高光电稳定平台的扰动抑制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三闭环控制系统,引入前馈补偿后系统的扰动隔离度至少提高了6.4dB;相对于利用扰动观测器对质量不平衡力矩进行补偿的传统补偿方案,引入前馈补偿的光电稳定平台系统不仅在低频段补偿效果提升约12.9dB,而且克服了扰动观测器在高频时不能补偿质量不平衡力矩带来的影响,使平台在全频段的扰动隔离度都大幅提高,视轴能更好地稳定在惯性空间内,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高精度稳定平台伺服系统的设计方法。为满足稳定平台快速隔离扰动、稳定视轴的要求,将自抗扰控制应用于平台系统的速度环,和常规PID控制的电流环一起构成ADRC-PID控制。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相比,采用自抗扰控制后系统响应速度快,隔离度有较大的提高。ADRC-PID控制可满足高精度光电稳定平台的性能要求,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隔离度好,鲁棒性强,稳定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当负载达到一定数值时,并联机构的变形误差相对于几何误差对动平台输出精度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以电液驱动型3-UPS/S并联稳定平台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稳定平台几何误差与变形误差的传递模型,并通过线性叠加得到了总的误差传递模型。基于几何误差传递模型,建立了稳定平台满载工况下的运动学标定模型。在满载工况下进行了运动学标定实验,测量了动平台参考点的位置,计算得到动平台姿态误差δH0,通过分离变形误差δH1得到了几何误差δH,通过最小二乘法完成了稳定平台几何误差参数标定。  相似文献   

19.
李栋 《工程与试验》2009,49(4):64-66
稳定平台可以隔离各种载体的摇摆为其上的设备提供一稳定的基准。本文简要介绍了船用稳定平台的用途、结构原理、主要技术指标、伺服控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型球式稳定平台光电设备视轴稳定的问题和其内框架动态性能的研究,通过Pro/E软件建立了内框架与光电设备的装配三维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新型球式稳定平台内框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对内框架和光电设备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设置各项材料参数、添加边界条件等一系列步骤,计算出了内框架的前五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在前五阶模态振型云图中找出了内框架最薄弱的部分,从而检查出所设计的新型球式稳定平台不在关心的频率范围内发生共振,符合设计要求。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态分析对于优化系统的动态性能是十分有效的,它能够确保新型球式跟踪平台远离共振失效。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修改意见,可以为以后新型球式稳定平台的整体动态性能的优化改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