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某平面不规则结构组合隔震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处于7度烈度区的某平面不规则多层结构进行了隔震分析设计,隔震层主要由普通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组成,为控制隔震层水平位移,可布置粘滞阻尼器。对该结构的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组合隔震措施可以显著降低上部结构地震响应,同时也可以很好控制隔震层位移。  相似文献   

2.
宿迁市文体综合馆基础隔震设计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宿迁市文体综合馆位于地震高烈度区,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结构、钢网壳屋盖。该工程采用基础隔震技术设计,隔震层由橡胶隔震支座和粘滞消能器组成。对主体结构基础隔震体系的空间模型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础隔震措施可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设置粘滞消能器能较好地解决降低上部结构地震作用和限制隔震层位移之间的矛盾。在该工程中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潘鹏  王飞  曹海韵  王涛 《建筑结构》2012,(12):49-53
以一个典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为例,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进行了隔震层的优化设计。研究了普通叠层橡胶支座和粘滞阻尼器组合使用时的优化配比、单独使用铅芯叠层橡胶支座时的优化铅芯含量,以及铅芯橡胶支座和粘滞阻尼器组合使用时的优化配比。提出了考虑功能性要求的基础隔震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一个5层框架结构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基础固定结构、基础隔震结构和粘滞耗能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显著小于基础固定结构,在隔震层加设粘滞阻尼装置后,上部结构减震效果与未加设阻尼器隔震结构相近,但隔震层位移可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5.
某高层剪力墙住宅位于地震高烈度区江苏省宿迁市,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由于我国规范对地震高烈度区建造高层隔震建筑还没有明确的设计依据。文中将组合隔震设计方法应用于该建筑的基础隔震设计中。为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隔震层采用了天然橡胶隔震支座和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组合隔震形式。分析表明,地震作用下两种隔震支座充分发挥了其隔震性能,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明显降低,并且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工作状态稳定,满足抗震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肖伟 《福建建筑》2010,(11):31-33
本工程为一栋19层框架-剪力墙高层建筑,位于高烈度设防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3g)。本文介绍了对该工程所采取的隔震结构设计,隔震层设置于地下室顶板以上,采用了57个隔震垫和8个阻尼器。设计中比较了结构隔震前后的动力特性,分析了结构的隔震效果,并对隔震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验算和抗风载验算等。计算分析表明,采用隔震措施可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提供对建筑结构、房屋设施和人员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7.
宿迁市府苑小区综合楼隔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宿迁市府苑小区综合楼位于 8度区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 3 0 g ,为 6层底部框架砌体结构 ,平面呈三折线形。工程采用基础隔震技术进行结构设计 ,隔震层由橡胶隔震支座、滑移支座、粘滞消能器组成。对隔震体系空间模型的时程分析表明 :采用基础隔震措施可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 ;设置粘滞消能器能较好地解决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和限制隔震层位移之间的矛盾 ,有效地消除结构的扭转效应  相似文献   

8.
张苇 《山西建筑》2011,37(4):30-31
通过建筑结构隔震和减震技术的阐述,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建筑隔震设计进行了研究,分别就隔震方案的选择及隔震结构计算作了说明,从而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指导类似建筑物隔震设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宿迁市总工会文化宫基础隔震设计 ,研究了带限位钢棒夹层橡胶隔震垫的隔震性能。该研究有助于解决多遇水平地震作用下的隔震效果与罕遇水平地震作用下隔震层最大侧移两者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昆明商贸职业学院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其中多项乙类建筑结构采用基础隔震设计.本文以学生宿舍为例,阐述了隔震支座的选型、布置原则,并分析了上部结构、上下支墩的计算和相关构造连接.结果表明采用隔震设计,解决了结构构件尺寸巨大、配筋率高等问题,设计满足工程抗震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华晶 《山西建筑》2008,34(8):92-93
结合结构抗震和动力学计算常用的数值算法——wilson-θ法对某一算例利用Matlab语言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进行了相关的时程分析,得到相应的诸如结构最大位移等参数,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属平面和竖向都不规则的复杂高层结构体系。建筑旋转上升的功能平面布局以及设备夹层的设置给结构体系选择和结构设计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尤其是楼层功能平面的螺旋上升布置,将导致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呈现明显的扭转不规则特征。详细介绍了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结构分析与设计,包括结构体系选型、粘滞阻尼支撑的创新应用、包括Pushover分析在内的全面抗震分析、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结果以及关键节点的设计。结构分析和模型试验结果均表明,合理的结构选型和结构设计有效地解决了结构规则性超限的问题,使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实现了规则化。  相似文献   

13.
粘滞流体阻尼墙在高层结构减震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粘滞流体阻尼墙力学特性及计算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其在高层建筑减震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以高烈度区江苏省宿迁市的一栋94.95m高的双塔建筑为工程背景,提出了阻尼墙减震体系的设防目标,并给出了减震分析的详细流程及阻尼墙的基本布置原则。通过对减震体系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优化了阻尼墙的初始布置方案,并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减震体系的地震作用剪力、位移、能量耗散、加速度响应、附加阻尼比及构件进入塑性的先后顺序等问题,最后对减震体系的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阻尼墙对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有很大的改善,相同数量阻尼墙的情况下,合理的配置方案能够提供更多的附加阻尼。研究为阻尼墙在高层建筑的减震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成功的工程案例,其设计思路可以为高层结构的减震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的一种局部消能减震新体系.该体系既利用了上下部结构的动力反馈作用,又充分发挥了上部阻尼支撑的消能减震作用.分析发现:多遇地震下结构各层的层间剪力可以减小30%以上,下部结构层间位移可以减小30%~45%,楼层总位移也可以减小35%以上;罕遇地震作用下下部结构层间位移和楼层总位移也可减小20%左右.同时利用粘滞阻尼支撑将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为更加合理地进行基础隔震结构的抗震设计,以使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LRB)的基础隔震结构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础隔震结构直接基于位移设计(DDBD)的一体化抗震设计方法.对于给定地震水准下预先设定的性能目标(即LRB隔震系统最大水平变形和上部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通过所提出的一体化抗震设计方法可以确定LRB隔震系统的力学...  相似文献   

16.
李澄 《山西建筑》2011,37(24):34-35
结合汕头市某医疗中心大楼结构设计,采用SATWE及ETABS软件对结构进行分析,包括结构整体弹性分析、反应谱分析、弹性时程分析、楼板应力分析等,并根据分析结果及项目特点对结构采取了构造加强措施,以达到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7.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EN建立典型三维多层钢框架模型,对设置铅芯橡胶支座基础隔震结构和粘弹性阻尼器结构分别进行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非线性时程分析。与传统抗震方法比较,讨论隔震结构和黏弹性阻尼结构的减震效果。在力学性质方面,结构在隔震和设置黏弹性阻尼器时,其顶层加速度峰值、顶层位移、相对位移、基底剪力等均有较大幅度地降低,表现出良好的隔震和减震效果。在经济性方面,隔震结构和黏弹性阻尼结构能够通过减小构件截面,减轻结构重量,达到经济的目的。在抗震可靠度方面,基础隔震结构更能表现出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