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夏昌世生平事件补白,对夏先生在岭南现代建筑创作的重要影响作进一步的论述,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现代建筑创作境遇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夏昌世是岭南地区重要的建筑师和中国传统园林尤其是岭南庭园的历史研究者。文章梳理了研究夏昌世的文献,总结了夏昌世生平经历的回忆、专业成就,以及夏昌世的建筑设计、历史研究、学术思想和教育方式等。目前的研究表明学术界对于夏昌世的研究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最后,作者建议有关机构编辑夏昌世年表(年谱)、夏昌世文集、夏昌世建筑作品集和夏昌世研究进展论文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一张含有同时期出生的中国建筑前辈童寯、梁思成、夏昌世三位先生生平及相关时期历史的时间表的分析,理解这些前辈的生活及工作状况,进而在这个背景下认识夏昌世先生专业旅程。 相似文献
4.
1953年,多位重要的建筑师为了武汉三校(即后来的华中工学院)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聚首于喻家山南麓,其中柳士英与夏昌世的设计理念相左,对新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上世纪20~30年代他们分别在日本和德国习得了建筑学,但在回到中国之后的几十年里,又逐渐发展出各自的建筑理念.在两位先生屋顶形式之争中,华中工学院最早一批建筑很快便建威了,并成为新中国建筑史中弥足珍贵的遗产.通过这一段钩沉,讲述了两位建筑师从习得的建筑学到人生的建筑学的转变过程,从而认为有必要重新理解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及其作品,应辩证看待习得的建筑学与人生的建筑学共同构成的复杂建筑生涯. 相似文献
5.
夏昌世的创作思想及其对岭南现代建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岭南现代建筑的一代宗师夏昌世先生生平及创作思想的分析.阐述他如何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下,执着坚持现代主义建筑精神,在建筑设计创作及建筑教育上影响及带动了岭南现代建筑发展的风气。夏先生将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与岭南地域特色相结合,对岭南现代建筑的发展和走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阅读夏昌世先生的三份设计草图,比较中山医学院生理生化馆,华南工学院档案馆和肇庆鼎湖山教工休养所三座建筑对于不同坡地灵活的处理手法,对其基地观进行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7.
夏昌世、杨锡宗是中国南方早期建筑师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留存下来的设计,显示出对建筑、对整体控制以及在要素、构造、物理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的考量,值得仔细研讨。文章记录了华南理工大学设计教学的一次尝试,此次教学指导研究生对原中山大学图书馆(现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改建项目进行观察,配合设计图纸和文字资料对其进行描述和比较分析,并尝试讨论建筑师在图书馆设计中采用的不同方法,用建筑观察的方式理解建筑。 相似文献
8.
9.
揭示1958年夏昌世与前苏联援华热工专家Г.А.马克西莫夫在广州见面这一线索的后续进展,以及两人在南方建筑降温研究的关联程度。通过1950-60年代中国建筑热工技术史料的文献研究与细节比较,结合口述采访,确认了1958年此两人因屋顶隔热设计课题存在深入研究交集,后者从数理角度对夏昌世一系列隔热屋顶设计实验进行定量评价、数理建模与理论研究。同时,发现马克西莫夫在1958年对于南方建筑降温问题的科研工作,主要是两次全国建筑热工会议、一次对中国南方四市的调查,以及22项课题。此新史料、细节不但填补了二者在广州见面后续历史事件的空白,完善了1958年夏昌世对建筑降温问题研究的史料,也为中国早期建筑热工理论发展史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0.
两年前。在拍摄小川训央设计的酒吧的时候,我们聊起了当时上海的设计,小川训央对一家位于中信泰富楼上的新餐厅印象非常深刻。之后,我们通过多方联系,发现这一设计竟然出自大庆的设计师田军之手,非常意外。无独有偶,日前。田军在北京完成的几家俏江南新店也每每让人们误认为是出自欧洲设计师之手。但这些其实都是表象,都是误读,田军并无意模仿欧洲、日本等国的设计风格,相反,他现在所有的设计都是在探索用中国设计师自己的语汇叙述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虽然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是在寻找与模仿、复制欧美、日本等国设计不同的道路,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原广州市设计院副总建筑师蔡德道的访谈,回顾了在上世纪60~80年代在我国建筑界作出杰出贡献的"旅游旅馆设计组"之始末,探讨了从岭南现代建筑的一代宗师夏昌世先生身上所获得的教益与经验,并阐述了现代建筑在中国的若干轶闻。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实践者,夏昌世远离意识形态的纠葛,始终坚持现代主义与南方地域性征的结合,通过探索和总结遮阳、隔热、通风等气候适应性构造技术及相应形式策略,并通过对地方建筑传统的学习,开启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地域主义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夏昌世是岭南传统园林研究的开创者,他与莫伯治一道辨识了岭南园林的庭园特征,从理论和方法等方面为岭南现代庭园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尝试分析夏昌世建筑实践的历史境域与思想脉络,探讨其"现实主义地域主义"的建筑构想。 相似文献
13.
菲利普·马岱克与米歇尔·高哈汝的访谈录,是一次建筑师与风景园林师关于设计理念思想火花的碰撞.其中高哈汝阐述了场地、地平线等一系列概念,强调景观的演变过程,指明了空间的渗透能力及空间之间的联盟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杨廷宝先生是20世纪中国建筑师的杰出代表,他的建筑创作经历了不平凡的岁月以及相应的社会历史阶段,设计作品逾百件,是刻录在我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印记,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建筑自立基初创到成熟发展的总体面貌.
杨廷宝先生接受过严格的西方古典建筑教育,也接受过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对中国古典建筑做法深为熟谙,形成了广博渊深的学术造诣和坚实醇厚的创作素养.由此凝练而成的,是他作为一位建筑师在国家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相似文献
15.
atd:位于上地科技园区的联想研发中心楼项目是国内第一个比较好地实现了的清水混凝土公建项目,您在这次建筑实践中,有哪些体会和经验呢? 相似文献
16.
正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兴钢是一位对建筑秩序充满信念的设计师,正是这种信念,让他感动于路易斯·康的世界中的世界和景山俯瞰下的宏伟故宫。同时,李兴钢也是一位对生活充满感悟的建筑师,对于西方建筑、中国城市和园林聚落的个人体验,滋养出一种面向独特静谧和诗意的执着。感动与滋养,信念与执着,在他内心汇聚成胜景几何的思想。下面的访谈,描绘了李兴钢这些年的建筑思考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建筑师是一种特殊的知识分子.介于人文知识分子和科学知识分子之间。这种特殊性既使建筑师的工作充满矛盾,又为其工作向前发展提供了动力。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涌现使得建筑师职业暂时出现了困境。通过学科交叉、拓展自身的知识,建筑师职业将会迎来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建筑师、文人、学者、教师?——解读王澍及其建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解读王澍的4种身份:“建筑师、文人、学者、教师”,来理解他的建筑思想和建筑实践所具有的情趣与诗意、体验与营造、简单与直接等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