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简单介绍了陶瓷导纱钩,为探索陶瓷导纱钩的纺纱性能,分别采用普通金属导纱钩、陶瓷导纱钩、镀层导纱钩进行纺纱试验,对比三种纱线毛羽和条干情况,发现陶瓷导纱钩对纱线毛羽和条干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瑞士HenryBerchtold公司新研究成功一种由磁场驱动的导纱器。这种导纱器与绽子同步回转产生假捻。这种假捻在纱线通过导纱器后即迅速消失,因此纺纱纱段内的捻度相当稳定,既不增加捻数,又不降低纱条速度。其优点是: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喷气涡流纺工艺对涤纶纱成纱性能的影响,改变涤纶纺纱工艺参数进行单因子实验.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喷气涡流纺涤纶纱的最佳工艺参数:导纱针到空心管的距离为0.5 mm,喷嘴气压0.6 MPa,纺纱速度为170 m/min.  相似文献   

4.
我厂有三台FA601型转杯纺纱机,纺纱生产中导纱片易被纱线摩擦起槽,从而导致产品质量波动,表现为成纱条干偏大、强力不匀及毛羽、粗细节增加。转杯纺纺纱号数较粗,对纱线通道摩擦严重,在纺纱过程中导纱杆控制纱线做6 mm~8 mm动程的往复运动,而导纱片中心导孔直径仅为5 mm,因此,导纱片的两端容易被摩擦起槽。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导纱钩运动特征与环锭纺纱品质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整管纱线环锭纺制过程中的导纱钩运动模型,基于此运动模型,分析环锭纺纱成纱区内须条与前罗拉包围弧长度变化的特征,探索纺纱三角区几何面积变化规律,推测纺纱三角区变化对成纱性能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导纱钩周期性的升降运动使得纺纱三角区面积产生对应的减增变化,直接影响成纱毛羽。结果显示:同一卷装位置对应的纺纱三角区面积减小时,纤维受到的控制力更大,成纱毛羽相应降低;整管纱线的毛羽性能受三角区面积变化与气圈大小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敖利民  唐雯 《纺织学报》2021,42(11):39-45
为探讨空心锭包覆纺纱区别于其他采用空心锭机构纺纱技术的包缠作用特征,对包覆纺纱与平行纺纱、空心锭花式捻线技术的工艺路线和包缠作用原理进行比较,指出包覆纺纱采用"顺向包缠"的工艺配置实现外包缠纱对芯纱的直接包缠,并对包缠作用进行速度分析和张力分析。结果表明:外包缠纱包缠角的波动,在芯纱速度与包缠速度匹配失衡时,会引起包缠点的移动,会合导纱钩将缠绕点的波动及由此导致的包缠捻度变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一定的芯纱张力是实现正常包缠作用的必要保证,张力匹配不当导致的包缠点偏离中心线会引起包缠结构的变化;包缠张力使芯纱产生与缠绕方向的同向回转,对包缠捻度有抵消作用。  相似文献   

7.
细纱断头是纺纱张力与纱线强力间矛盾的表现。而断头又很多出现在前罗拉至导纱钩间的纺纱段,因此,了解纺纱段动态张力等的规律能为降低断头采取措施提供途径。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导纱钩的结构及其相应工艺条件往往与改变纺纱段的张力有关。  相似文献   

8.
纺纱过程对成纱毛羽影响之研究(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分析了毛羽形成的机理,并把成纱毛羽分为加捻毛羽和过程毛羽,进一步分析认为加捻毛羽受加捻三角区大小影响;过程毛羽除受钢领、钢丝圈、导纱钩、隔纱板、导纱杆、张力盘、槽筒等纺纱器材影响外,还与回潮率、各种工艺速度、工艺条件有关.详细介绍了前、后纺各种纺纱器材的优选和工艺参数的优化,以及其他控制成纱毛羽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纯棉精梳1.9 tex纱的质量控制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纯棉精梳1.9 tex纱生产工艺及技术要点。分析阐释了纯棉精梳1.9 tex纱生产技术难点以及在纺纱技术手段、工艺参数配置、纺纱专件选择等方面采取的各项措施。指出:纯棉精梳1.9 tex纱的生产难度很大,必须采用载体纺纱、双精梳、紧密纺等新的纺纱技术方法,正确选择纺纱工艺流程,合理配置速度、定量、卷装尺寸、隔距、张力牵伸、捻系数等工艺参数,优选罗拉、胶辊、导纱钩等专件器材,严格控制温湿度并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成功纺制出1.9 tex特细号纱,并在质量上满足了高密弹力面料用纱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加捻过程中由于气圈碰撞隔纱板、空气阻力、特别是导纱钩的摩擦阻力引起的捻陷,使得纺纱段上的捻度自下而上逐渐有所减少,导纱钩对纱条的摩擦阻力越大,这种现象就越明显。由于纺纱段的捻度因传递影响比正常值要少,以及加捻三角区弱捻区,使得纺纱段的纺纱强力,在整个单纱强力中处于最弱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纺纱过程对成纱毛羽影响之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分析了毛羽形成的机理,并把成纱毛羽分为加捻毛羽和过程毛羽,进一步分析认为加捻毛羽受加捻三角区大小影响;过程毛羽除受钢领、钢丝圈、导纱钩、隔距板、导纱杆、张力盘、槽筒等纺纱器材影响外,还与回潮率、各种工艺速度、工艺条件有关。详细介绍了前、后纺各种纺纱器材的优选和工艺参数的优化,以及其他控制成纱毛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转杯复合纺成纱器内流场特征及不同转杯速度对复合纱成纱质量的影响,对转杯复合纺纱成纱器进行三维建模,在Ansys 软件中模拟成纱通道尤其是纤维输送通道和转杯内的气流运动特性,解析成纱通道内流体压力和速度分布特征,并进行纺纱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导丝管内的最低静压可达 - 9.8 kPa,转杯内负压在9 kPa 左右;纤维输送通道出口与转杯滑移面交汇处存在小部分高压区。气流在渐缩型的输棉通道中加速运动,出口处速度值达到386 m/s;输棉通道出口处的气流碰撞到滑移面后,分成2 股反方向的气流,沿着导丝管出口处作圆周运动;转杯速度与气流速度成正比,与转杯内静压成反比;转杯速度增加时,纱线断裂强力提高,断裂伸长率降低,条干不匀率增加,毛羽值减小。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纺纱断头,提高环锭纺纺纱生产效率,研发了一种面向环锭纺系统的纺纱张力在线检测装置,将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嵌入导纱板,再通过计算机信号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对导纱钩处的动态受力情况进行在线检测,将即时动态监测与物理数学方程求解相结合,以牵伸加捻卷绕等纺纱机构的力学模型和数学方程即时求解纺纱张力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纲领板一次升降过程中,加捻段纺纱张力、气圈顶部和底部张力、卷绕张力均呈现由小到大再到小的周期性变化;小纱张力最大值比中纱增加了12.6%,大纱张力最大值比中纱增加了10.6%。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根据细纱断头的基本规律,对原有细纱机叶子板升降断面尺寸和升降速度进行了技术改造。一般在大纱最短气圈高度大于75 mm的机械条件许可下,最长的纺纱段长度以短些为宜,导纱角适当增大,可减少纱条在导纱钩上的包围角,减少捻陷,也可减少加捻三角区的长度,从而减少上部断头。通过在分配轴右侧的钢领板链轮(即  相似文献   

15.
针对毛纺下脚料精梳落毛采用传统环锭纺成纱难的问题,采用RFRS30转杯纺纱机进行精梳落毛转杯纱纱,经过多次试纺,最终确定纺纱工艺参数为:引纱速度54 m/min,喂纱速度123 cm/min,转杯速度44 500 r/min,左右分梳辊速度5 000 r/min,牵伸倍数43.90。为提高精梳落毛转杯纱质量,对转杯纺纱元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多目标模糊决策和聚类分析方法优选纺纱元件,得出最优纺纱元件组合为OK40分梳辊和4槽假捻盘。  相似文献   

16.
探讨位移纺纱对成纱质量及加捻三角区形态的影响。通过在细纱机前罗拉钳口至导纱钩之间加装横动导纱钩装置,就可实现偏移方向和偏移量可控的位移纺纱方法。纺制偏移方向为左斜和右斜,且偏移量分别为0 mm、6 mm、12 mm、18 mm的5种线密度纱线的纺纱质量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并采用高速摄影方法分析了加捻三角区形态和受力状况。结果表明:位移纺偏移方向是影响毛羽的决定性因素。对于Z捻纱,采用右斜纱路纺纱可使加捻三角区形态对称,受力均匀,从而使毛羽得到改善,且在位移量为12 mm时效果最好,而左斜纱路纺纱会使毛羽恶化。位移纺对成纱条干没有显著影响。位移纺更适用于纺制线密度较粗一些的纱线。  相似文献   

17.
细纱机断面工艺参数主要包括导纱角、纺纱段长度、前罗拉包围弧长、最大气圈高度、最小气圈高度及导纱钩运动动程。它们直接影响到纱条动态捻度的传递效果和气圈形态,纱条张力的大小及其控制,最终影响到细纱机的断头水平和速度、卷装水平。所以,细纱机断面工艺参数的正确选择对挖掘  相似文献   

18.
在纺纱工程中恒张力纺纱,是一直希望而未解决的问题,因为断头是纺纱张力与纺纱强力这一矛盾斗争的一种结果,而张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小、中、大纱纺制过程中,张力很不一致,以小纱时张力最大,故小纱时断头机会也最多.因此目前纺纱的速度,一般都以小纱的适应性为运转速度,限制了设备速度的合理发挥.为了减少断头,提高效率和质量,为了探求恒张力纺纱的方法,随着纺纱过程进行变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导纱钩处纺纱张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研究导纱钩处纺纱张力的动态特性,得出了一落纱过程中张力变化与钢领板位置的关系,为研究纺纱张力提供了新的途经。  相似文献   

20.
探讨普梳棉涤AB竹节纱的开发生产.针对纺纱特点,通过采取控制粗纱半制品质量,整顿细纱吊锭、摇架、胶辊状态,合理配置喇叭口、粗纱喂入位置、导纱动程、捻系数、钢领钢丝圈和纺纱速度,合理设定络筒速度和清纱参数,采用蒸纱定捻工艺等工艺技术措施,成功开发出普梳棉/涤50/50 19.7texAB竹节纱,满足了高档针织用纱的质量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