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辽河油田龙10块Es31密井网条件下相控随机建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辽河油区青龙台油田龙10块Es3^1为近源扇三角洲沉积,沉积微相变化快、砂体展布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用确定性地质模型不能很好地反映储集层的“空洞效应”。为了较好地表征龙10块储集层的“空洞效应”及其物性的不连续性,应用密井网条件下的“硬数据”和地质家的经验,综合测井、录井及动态监测资料建立沉积微相的一维井模型,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在该模型控制下,应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储集层及其相关参数分布的随机模型。实践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很好地表征砂体展布及储集层参数的非均质性。图9表2参8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是镇原油田的一个重要勘探层位。由于所获得的钻井资料不多,不同微相的储层物性差别大等特点,为了提高随机建模的精度,降低模拟实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出了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结合测井、岩心资料,在沉积微相控制下的(相控)储层建模方法。首先,运用序贯指示模拟法实现能够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的沉积微相模型;在沉积微相模型建立好后,进行相控物性参数建模,分小层分微相统计各物性参数的分布特征;然后利用序贯高斯模拟法分别进行模拟,建立研究区的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和含油饱和度模型等。结果证明此方法建立的模型效果较好,客观反映了地质实际情况,为镇原油田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相控储层建模在胜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胜南油田钻井资料少,不同微相物性差别大等特点,为了提高随机建模的精度,降低模拟实现中的不确定性,提出了沉积微相控制下的(相控)储层建模方法.首先,利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能够表征储层较大规模非均质性的沉积微相模型;在沉积微相模型建立之后,采取相控物性参数建模方法,分小层分微相统计各种物性参数分布特征;然后利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分别进行模拟,建立了研究区的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和含油饱和度模型.结果证明按此方法建立的模型效果较好,客观反映了地质实际,为胜南油田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相控建模技术在阿南油田阿11断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二连盆地阿南油田阿11断块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影响开发效果.为了精确描述储集层物性及其展布特征,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地质和开发动态研究成果,应用相控建模技术,采用两种或多种建模方法联合工作的思路,分步建立了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以及微相控制下的储集层属性模型.通过油气储集层相控与非相控物性参数模拟结果的对比,认为相控属性模型对油藏非均质性的描述更为合理,使Petrel地质建模与Eclipse数值模拟一体化无缝链接,依据模拟结果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提高了油藏采收率.阿南油田的成功应用表明,相控建模技术可较好地解决沉积微相变化快、非均质性严重的储集层物性参数的模拟,为油藏后期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模型基础.图8参18  相似文献   

5.
利用RMS随机建模软件对鄂尔多斯盆地铁边城地区长4+52储层开展了三维储层建模研究。根据三角洲前缘沉积的特点.运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了沉积相模型;并利用70余口井的测井解释成果与岩心分析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正态变换、变差函数分析.在沉积相建模的基础上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研究了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的空间分布.较好地再现了储层的非均质性,为评价井的优化部署与随钻调整以及开发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储层模拟结果表明.RMS储层建模软件具有方便、实用、可信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油田开发后期储集层沉积微相描述重点在于搞清井间的砂体连通情况、隔夹层分布及延伸关系。以长垣油田B区为研究对象,该区属于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储集层类型极其复杂。虽然经过多年的地质认识,但对于井间的砂体连通状况还不清楚,利用确定性建模、基于目标的随机模拟算法、基于象元的序贯指示模拟算法、多点地质统计学模拟方法进行储集层模拟,并对模拟结果对比分析得出确定性建模与序贯指示模拟结合,既体现合理的地质认识,又能反应储集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Zarzaitine油田海底扇沉积微相建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立沉积微相模型不仅能够定量预测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而且可以为“相控”储层参数模拟提供基础。任何建模方法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目前没有能够直接建立海底扇沉积微相模型的模拟方法。针对阿尔及利亚Zarzaitine油田海底扇沉积特点和相建模方法的适用范围,提出了分步建立沉积相模型的方法。选择相序模拟法建立海底扇亚相模型;分别应用基于目标和指示克里金模拟方法建立中扇微相和下扇微相模型;在亚相模型的约束下,将中扇微相模型和下扇微相模型合成完整的海底扇沉积微相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应用分步相模拟建立的海底扇沉积相模型更接近地质认识,提高了沉积相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储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研究流动单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出一套利用非均质性分维模型定量研究陆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的方法和流程:利用储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有效地划分储集层宏观流动单元和徽观流动单元,为储集层宏微观流动单元的划分提供参数依据。在储集层沉积微相研究和层组逐级细分对比的基础上,从取心井入手,通过聚类分析优选参数,建立储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应用聚类和判别分析,划分流动单元类型;应用储集层随机建模中的分形随机模拟方法预测井间流动单元,从而定量研究流动单元的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9.
正72井区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沉积,沉积微相变化快、砂体展布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用随机地质模型不能很好地反映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和不连续性,应用密井网条件下的"硬数据"和地质家的经验,综合测井、录井及动态监测资料建立沉积微相的一维井模型,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在该模型控制下,应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储集层及其相关参数分布的三维模型,为下一步研究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和井网调整方案优选及指标预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应用顺序指示随机模拟法研究沉积微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积微相是影响储集层非均质性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储集层参数场的展布。因此,在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中,只有确定了沉积微相的边界和分布,才能更好地进行储集层参数的预测。以往微相边界大多是地质人员根据专家知识来推断,具有主观性。顺序指示模拟方法是以指示克里金为基础的一种随机模拟方法。文中将顺序指示模拟方法应用于P油田长4 52油组沉积微相的分布研究中。结果表明,顺序指示模拟方法不仅能反映参数的细节变化,井能够表征由于缺乏资料等原因而引起的不确定性。因此,该方法适于研究储层的沉积微相,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顺序指示模拟方法是以指示克里金为基础的一种随机模拟方法,在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下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中,采用该方法对沙二下亚段的渗透率进行了研究,并与普通克里金法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普通克里金法具有平滑效应,不宜用来研究储层的非均质性,而顺序指示模拟方法更能反映参数的细节变化,并能够表征由于缺乏资料等原因而引起的不确定性,因此,该方法更适合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根据测井曲线,逐井、分小层计算物性数据的统计指标,采用随机模拟方法生成三维数据体,实现了测井分辨率级(模型的纵向取值达到测井分辨率级)储层随机建模.在对鄂尔多斯盆地苏10井区盒8段储层的描述中,利用基于测井解释孔隙度曲线生成的三维数据体,结合可视化计算软件,对储层的连通性和非均质性进行了分析.盒8段6个小层的连通程度明显相同,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其中6号小层是首选的开发目标储层.  相似文献   

13.
河道砂储集层随机模拟方法分析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储集层地质建模是油藏描述中的一项基础研究,目前已发表的随机模拟方法已有十几种。我国陆相高度非均质储集层极其复杂,在进行地质建模之前,必须选择合适的随机模拟方法。以胜利油区孤岛油田中一区馆陶组上段44小层河道砂储集层为研究层,以133口井开采初期的实测含油饱和度为原始数据,分别用指示克立格插值法、顺序指示法、马尔柯夫贝叶斯指示模拟法、序贯高斯模拟法、退火模拟法(原始数据)、退火模拟法(正态变换后数据)进行模拟,根据每一种方法100次模拟结果绘制预测等值线图,比较6种模拟方法的模拟效果;再抽稀出8口井作为检验井,用上述6种方法重新模拟,对比各井的含油饱和度实际数据与各方法的预测值,用预测相对误差来检验各方法对河道砂储集层建模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认为在已有的条件数据控制下,各方法都能较合理地预测出参数分布的变化情况,但前3种指示模拟法更能反映局部的更小范围的非均质变化。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建模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成岩作用强、裂缝普遍发育,其储集层建模与中高渗透砂岩油藏不同,应包括结构模型、参数模型及裂缝分布模型三部分,其中裂缝分布模型是建模的重点。在储集层结构模型的建立中,划分储集相带不仅要研究沉积相、微相,而且要研究成岩作用;在参数模型的建立中.应充分利用结构模型、储集相带的研究成果作为控制条件。应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储集层参数模型;在裂缝模型的建立中,应在岩心观察、测井识别的基础上,采用构造应力场模拟技术来预测裂缝的分布.建立储集层裂缝模型。三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储集层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的空间非均质特征。图6参20  相似文献   

15.
以大庆曲流河储层为例,选择指示克里金方法、序贯指示建模方法及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进行曲流河储层建模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决定河流相的储层建模的优选方法,更好的服务于油田生产。从建立的模型效果看,指示克里金方法建立的模型砂体连片性最好,但存在明显的平滑效应,表现在泥岩分布面积小,呈"牛眼"状分布;序贯指示建模建立的砂体模型较有效地克服了平滑效应,弱化了泥岩分布的"牛眼"状特征,但砂体连续性最差;而多点地质统计学则较好地反应了砂体的连续性,体现了河流的分布特征,同时避免了平滑效应,建立的模型最为客观和准确。研究为河流相储层建模方法选择提供了依据,为实际油藏建立了高精度的储层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型正演的测井曲线重构技术在储层表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于模型正演的测井曲线重构技术,采用同位协同克里金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将储层物性、测井响应、地震属性间的关系相结合进行随机建模,是稀井网条件下储层属性建模的有效办法,应用此方法建立了莺歌海盆地某气田莺歌海组二段Ⅱ下气组储层孔隙度模型.结果表明:测井正演重构曲线能有效地解决浅层气藏声波曲线畸变问题,建立较好的井震关系;用井约束反演波阻抗作为第二变量进行同位协同模拟,降低了随机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模拟结果符合地质认识,可以定量表征气藏内部的分隔关系,与实际生产测试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地质建模可以定量、直观地展示储层三维物性参数及几何形态,提高井间物性的内插精度,从而提高储层精细描述的精确度。苏里格气田东区Z30区块储层发育于河流相,砂体横向变化快,储层预测难度较大,故利用Petrel软件,以钻井数据为基准,按照点-面-体的建模步骤建立Z30区块构造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测井解释单井相数据为基准,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构建了沉积微相模型;并以相控建模技术为指导,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了储层属性模型。储层建模研究为准确评价储层性质及潜  相似文献   

18.
储层不确定性建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资料的不完备性及储层的非均质性,使得储层及其属性分布预测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随机建模技术通过改变随机模拟路径并建立多个实现来刻画地质模型中的不确定性。储层不确定性建模是在随机建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更加强调从数据获取、建模参数设置到模型响应各个阶段的不确定性表征与评价。 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储层建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来源进行了分类,对储层建模中的局部不确定性、空间不确定性和响应不确定性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一些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现阶段储层不确定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2 个方面,即不确定性评价和如何降低不确定性,而针对不确定性建模方法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