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川中古隆起震旦系灯影组优质储层多在丘滩体发育区,储层有效性与缝洞体发育程度和延伸情况有直接关系,常规测井和电成像、阵列声波等测井资料受探测深度的限制,仅能反映井壁附近缝洞发育情况,无法实现井旁缝洞体的精细刻画和评价。理论研究表明,向井旁辐射的声波能量可以被井旁缝洞体或地层界面所形成的声阻抗不连续界面反射回井内并被接收探头所接收,通过对这些反射信号的提取处理,可以评价井旁缝洞体发育程度和延伸情况。通过远探测声波测井信息,运用衰减补偿方法,提取计算反射波能量,结合单井测试资料,建立分类标准,计算单井储层的反射波能量系数。分析表明,反射波能量系数与单井测试产能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利用反射波能量信息,能较好地评价井旁缝洞体发育程度和延伸情况,实现“井壁+井旁”综合评价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该技术方法应用到PT101等特高产井的储层有效性及产能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西南油气田重点区块勘探取得新突破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的碳酸盐岩目的层埋藏深,储集空间复杂,储层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现有的测井仪器受径向探测深度的限制,只能够对井周约2m以内的储层进行评价,对井旁周围的储层难以准确评价。远探测声波反射波成像测井测量的是距井壁3~10m范围内裂缝和地层等地质现象的波阻抗异常,结合常规测井能够综合判断井旁3~10m的储层发育情况,从而提出更加合理的试油方案。远探测声波反射波成像测井技术在塔里木油田共测井53口,LDX井、HAX井等多口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针对该技术在哈拉哈塘地区的应用结果、适应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建立了哈拉哈塘地区不同类型储层的声波反射波类型图版。  相似文献   

3.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和深入,油气藏构造形态趋于复杂,储层物性多样且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因此需要了解井旁裂缝的横向延伸范围及发育情况。声波远探测测井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石油地球物理测井新技术,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对井旁地质构造的认识程度,弥补了测井资料探测较浅,地震勘探分辨率不够的不足,可对碳酸盐岩、火山岩、变质岩及泥页岩非常规地层中裂缝及地质异常体进行识别,对井旁地质体的解释及油气藏识别有着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发掘有利的油气聚集区提供依据。本文介绍了偶极横波远探测技术,实例分析了该技术在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地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测井评价,针对其非均质性强、各向异性大、裂缝发育、测井解释难度大的特点,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测井公司研发了基于远探测声波反射波的成像测井技术。该技术借鉴了物探的采集技术,用测井的方法实现了对反射波的测量。在简述远探测声波反射波成像测井基本原理、仪器特点及采集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用参数估计法对所采集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能有效地分离反射波和模式波,压制噪音,并进一步把反射波分离为上、下行反射波;还设计了典型的地质体的模拟实验,确定了不同地质体的上、下行反射波的响应特征,从而达到以实验响应特征为依据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解释的目的,可发现常规测井探测不到的储集层。在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弥补了以往测井探测深度不足的缺陷,探测深度由原来的3 m提升到10 m,可以为试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避免因常规测井探测深度不足而漏失油气层。  相似文献   

5.
阿姆河右岸东区发育逆冲断裂缝洞型储集层,储层类型复杂多样,有效储层的识别成为影响该类储层勘探开发的首要问题.利用声波远探测技术在碳酸盐岩缝洞体储层评价中的优势,结合常规测井、电成像测井、阵列声波测井等近井带测井方法,确定该区主要存在缝洞型、裂缝型、孔缝型3种储集空间类型,并从中选择与产气量相关的敏感因子构建储层物性综合指数,建立多尺度储层空间类型定量评价方法,解决有效储层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远探测声波反射波成像测井仪器的原理、主要作用和技术特点;用实例分析了在井旁裂缝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多口井的实际应用表明,在远探测声波反射波成像图上没有反射信息一定为致密层,而有反射信息说明该处存在波阻抗差.研究发现,远探测声波反射波成像测井在碳酸盐岩等裂缝性储层中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测井评价与试油矛盾,提高了声波测井的径向分辨率;仪器能对井壁之外3~10 m范围内的裂缝、断层、界面进行清晰成像;能扩大识别储层的有效厚度,指导压裂施工,为油气地质储量计算提供可靠依据.给出了井壁外实际储层的有效厚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储集层中流体流动的非达西渗流特点,应用电成像测井资料图像分割技术,提出一种新的碳酸盐岩缝洞储集层电成像多尺度管流模型产量预测方法。该方法以描述细管中不可压缩流体流动的Hagen-Poiseuille定律为基础,根据碳酸盐岩缝洞储集层井筒内单个缝洞横截面积大小不同这一特征,建立碳酸盐岩缝洞储集层多尺度管流模型,给出碳酸盐岩缝洞储集层多尺度细管平面径向流流量计算公式;引入管流模型产量指数的概念,应用电成像测井资料图像分割结果提取的缝洞面积参数计算管流模型产量指数,最终实现碳酸盐岩缝洞储集层电成像测井资料产量预测。将此方法应用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集层,预测结果与实际试油资料吻合较好。图8表1参23  相似文献   

8.
基于谱分解技术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溶洞识别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形成的缝洞,受碳酸盐岩储集体形状多变、分布不规则和储集体内部岩性、物性不均一等复杂性影响,储集层预测难度大。提出基于谱分解技术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溶洞识别方法:利用地震对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敏感的特点,将碳酸盐岩目的层段调谐三维体丰富的振幅与相位信息与实际测井、钻井、取心等资料相结合,进行超深层缝洞型非均质碳酸盐岩储集层预测,直观展示多口钻井缝洞体分布面貌。应用谱分解技术对中国西部某地区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进行缝洞储集体识别的实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图5参8  相似文献   

9.
前人在模拟碳酸盐岩地层的模型井中进行声波全波测井 ,结果在接收到的全波列上观测到了滑行纵波和滑行横波之间有一来自模型外的强反射波 ,用符号 PP表示 ,称为反射 PP波。这个反射 PP波可用于探测井旁裂缝。与之对比 ,在碳酸盐岩地层 ,XMAC(交叉多极阵列声波 )测井的全波波列上也出现了与实验的反射 PP波十分相似的波形 ,根据 XMAC测井仪的源距推算出 XMAC全波列中的反射 PP波可探测到距井壁 2 .2~ 3.2 m范围内的裂缝。这一技术在大港油田千米桥潜山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应用 ,地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电成像测井探测深度较浅,无法判定井壁上识别出的裂缝在地层中的延伸情况。利用电成像测井识别出的裂缝走向与Sonic Scanner声波扫描测井确定的横波各向异性方位进行综合建模,以确定地层中裂缝引起的各向异性和井壁内裂缝的延伸情况,进而评价裂缝的有效性。该方法在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缝洞型碳酸盐岩地层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通过Sonic Scanner声波扫描测井和电成像测井结合能够准确评价井筒周围裂缝的有效性,为储层评价及试油层段优选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奥陶系已经勘探开发十几年了,目前除了在塔河继续精细勘探,也正在加大塔河之外的勘探.近几年塔中、玉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勘探实践表明,储层有效性评价越来越显得重要.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从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入手,在岩心、成像测井、常规测井相互标定的基础上,细化溶孔、裂缝和溶洞型储层的分类,建立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测井识别与评价方法.对溶洞型储层采用自然伽马与视地层水电阻率交会方法进行有效性评价.对于裂缝孔洞型储层还可以利用电成像局部电阻率法评价储层有效性.实践表明,这两种方法可以较好解决因泥质充填造成的储层有效性评价问题.对于因储层类型不同,或具体说因裂缝发育强弱造成储层有效性差异的裂缝孔洞型储层有效性评价,通过"四性"关系及数模研究,提出定渗透率、变孔洞孔隙度、变裂缝孔隙度的储层渗流评价模型.实际应用表明,储层渗流评价方法提高了测井解释符合率,为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评价、完井方案制定和储量参数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识别与评价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属于多期构造和岩溶作用形成的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要的储集空间是溶蚀的孔、洞、缝,具低孔、各向异性强、非均质性强三大特点,储层的测井识别与评价与砂岩油藏有很大的差别.以岩心标定为基础,总结了成像测井可识别的主要储层类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种类型储层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及储层的测井识别方法,分析了影响储层判别的各种假储层现象及识别方法.在岩心、成像测井资料标定的基础上,建立了裂缝综合概率模型、双孔介质模型,实现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常规测井资料定量评价,在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测井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孔隙类型多样是塔里木盆地托甫台地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的主要原因,储集层有效性难以评价。在岩心和薄片观察的基础上,依据成像测井资料,将碳酸盐岩孔洞分为溶蚀孔和洞穴;裂缝分为构造缝、溶蚀缝和压溶缝。根据孔洞和裂缝的组合形式,将研究区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集层划分为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和孔洞型。综合导电效率、裂缝孔隙度和深侧向电阻率变化幅度,建立了储集层类型的定量划分标准,孔洞型储集层导电效率小于0.008,裂缝孔隙度小于0.13%;裂缝-孔洞型储集层导电效率为0.008~0.024,裂缝孔隙度为0.13%~0.60%;裂缝型储集层导电效率大于0.024,裂缝孔隙度大于0.60%。依据累计有效孔隙厚度、平均有效孔隙度以及产能,建立了裂缝-孔洞型储集层和孔洞型储集层分类判别图版。托甫台地区一间房组裂缝-孔洞型储集层和孔洞型储集层均主要为Ⅱ类储集层,测试日产液量分别超过55 t和50 t。  相似文献   

14.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致密隔层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油气水关系及油藏类型复杂。前期对此类油藏的三维地质建模强调定量表征300 m 范围内风化壳中发育的溶蚀洞穴、孔、缝的储集空间。然而随着塔河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认识到纵向上几套缝洞型储集层间存在具一定封隔作用的致密灰岩段。综合应用储集层地质认识、测井、地震、单井生产动态资料,开展单井致密段及井间致密隔层对比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了致密隔层三维分布模型,对评价储集层段横向连通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油藏注水方式、堵水措施及层段的选择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5.
塔中东部地区良里塔格组良二段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发育,储层类型多样且非均质性较强。在岩心和成像测井上可以比较清楚地识别出各种储层类型,但对于缺乏岩心和成像测井资料的井段难以有效识别,影响了储层预测与评价。为了解决此问题,结合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资料划分了4种储层类型和2种非储层类型,储层类型包括裂缝型、孔洞型、裂缝孔洞型和洞穴型,非储层类型包括泥质充填型和致密型;依据这些类型标定常规测井信息,通过因子分析对优选出的6个测井参数提取了3个主因子,并分别解释为孔洞因子、裂缝因子和含泥因子;最后计算出因子得分,根据因子得分交会图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各种储层和非储层类型。利用此方法对XX井进行储层识别,识别结果与岩心、成像测井资料吻合度高,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识别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   总被引:56,自引:19,他引:37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埋深在5300 m以上,基质不具储集性,储集类型以裂缝、溶洞为主,油气受控于古岩溶缝洞,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地震信噪比、分辨率低,预测难度大。寻找和预测奥陶系缝洞发育带是塔河油田增储上产的关键。在储层成因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成因预测模式,为储层预测奠定了地质基础。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的特点,建立了以叠前时间偏移和目标精细处理技术为核心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精细成像技术,为储层预测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资料。通过储层标定和正演模拟分析,建立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地球物理识别模式,包括测井识别模式和地震识别模式,为储层识别和预测提供了依据。应用振幅变化率、相干体分析、波阻抗反演等技术,有效地预测了碳酸盐岩缝洞发育带。  相似文献   

17.
成像测井资料携带了丰富的井壁地层导电特性和声波传播特性的相关信息,与常规测井资料相结合可用于岩性识别、裂缝识别、薄层分析以及沉积构造研究等方面,特别是对于裂缝孔洞型储层的研究更具有独特优势。GeoReveal解释平台的声电成像处理软件,通过对成像资料预处理、数据处理、图像合成、图像动态增强、图像绘制、交互解释以及定量分析,来实现对各种构造和地质目标的解释评价工作。在川西北地区JLS构造下侏罗统珍珠冲段(3 287~3 300 m)砾岩储层的应用表明,该软件处理资料速度快,人机交互处理灵活,解释评价方便快捷,定量计算参数准确,比国内外同类软件有着更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小尺度缝洞储集体类型多样,是未来油田开发的重要潜在目标,但储集空间复杂多变,导致常规测井响应特征混杂不清,储集类型识别难度大。根据钻录井特征、岩心、测井等资料对小尺度缝洞储集体类型进行了划分,通过测井信息交会优选了小尺度缝洞储集体的敏感测井信息,利用多元逐步判别原理,建立了小尺度缝洞类型判别函数方程;通过确定各类储集体母体后验概率识别界限,形成了概率约束下的小尺度缝洞储集体识别方法。结果显示,小尺度缝洞储层可划分为5类,分别为未充填溶洞型、砂泥砾充填溶洞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孔隙型和溶孔-孔隙型;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密度是区分各类缝洞储层的最敏感的测井信号;这5类小尺度缝洞储层的临界概率识别界限分别为0.98,0.98,0.60,0.60和0.60。研究区裂缝-孔洞型、裂缝-孔隙型和溶洞型储层大量发育,但单井和平面间的发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4区小尺度缝洞储集体较6区更为发育,垂向上呈现两期岩溶特征。小尺度缝洞识别方法体现了“逐级识别”思路,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多重测井信息的混淆,能有效提高缝洞识别效果,为深入认识油田小尺度缝洞发育规律及开发潜力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方法测井在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俊  孔冬艳  刘晓虹 《测井技术》2003,27(6):492-498
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仅仅利用常规测井系列难以满足地质任务的需要。针对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这种特殊类型油气藏的储层特征,在现有的测井资料基础上总结探讨碳酸盐岩地层中测井系列优选原则,对比分析常规测井资料的不足和局限性,分析测井系列优选的原则及系列优选后对解释工作的帮助及为勘探工作所起的作用,完善原有的解释标准,建立一套基于新方法的定性或定量的解释标准。采用MAXIS-500、C15-5700等测井仪器的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及交叉偶极子声波测井等正确的测井系列和项目不仅可以节约生产作业成本,还可以用于测井精细解释。给出了华北油田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新方法测井实例。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由于缺乏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压裂裂缝沟通效果评价体系,无法实现压裂改造效果量化评价,因而需要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特征建立压裂改造效果评价方法。利用人造缝洞型碳酸盐岩岩心进行了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符合缝洞型碳酸盐岩压裂特征的评价标准,提出了“缝洞沟通系数”的概念,然后利用该系数定量分析了地应力差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压裂效果的影响。试验发现:用以评价压裂效果的SRV系数无法准确评价缝洞型碳酸盐岩压裂效果,而缝洞沟通系数可以针对此类缝、洞发育的岩石情况作出准确的压裂效果评价;利用缝洞沟通系数评价了水平地应力差对缝洞碳酸盐岩压裂效果的影响,发现随着地应力差增大缝洞沟通系数先降低后升高。研究结果表明,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中各因素对压裂改造效果的影响规律与常规储层不同,利用缝洞沟通系数分析压裂裂缝扩展沟通情况针对性更强、评价缝洞碳酸盐岩储层压裂改造效果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