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塔中北坡鹰山组碳酸盐岩缝洞体量化描述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各种储集层地质模型,根据野外观测系统和工区地震地质条件,利用Tesseral 全波场模型正演方法,明确高产井有利储集体地震响应特征。通过大量的正演研究,分析各种储集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优选出波阻抗反演地震属性预测方法,将校正后的波阻抗体转换为孔隙度体,可得储集层的有效储集空间,最终实现岩溶缝洞体有效储集空间的量化描述。研究表明,“表层强且内幕规则串珠反射”、“表层弱且内幕强串珠反射”是高产高效井的主要表现形式。下奥陶统风化壳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为低阻抗、低速度、低频、强分频振幅、强相干、强衰减等特征。经缝洞体量化描述,中古8 井储量区有效储集层总体积为5.42×108 m3. 勘探实践表明,量化描述缝洞体是碳酸盐岩油气藏高效勘探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溶洞地震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识别中,地震波“串珠状”反射是十分重要的响应特征之一。通过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分别从溶洞形状、观测系统、溶洞组合方式变化等方面设计不同模型,分析了溶洞响应形成机理及对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随溶洞宽度的增加,“串珠”响应振幅增强,但响应纵向长度不变;随着溶洞高度的增加,“串珠”振幅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高密度采集较常规观测系统对小尺度溶洞体有较好的成像效果,分辨率较高;溶洞不同的叠置方式对应不同的地震响应特征。这些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溶洞的响应机理、溶洞形状与“串珠”特征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
塔中地区沙漠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中Ⅰ号坡折带是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十分有利的区带,为典型的溶洞储集体。岩溶缝洞的发育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串珠状强反射”。为了对小尺度的溶蚀孔洞和裂缝发育带进行预测,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突出保幅叠前道集处理,强化去噪技术攻关,通过井控处理改善反褶积效果,以提高奥陶系内幕资料的分辨率。应用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进一步改善了塔中奥陶系内幕反射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实际地震资料为例,论述了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各向异性参数的求取方法以及各向异性偏移的处理流程。应用效果证实,相对保幅的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通过求取更为准确的各向异性速度和保留丰富的远偏移距振幅信息,提高了偏移速度和偏移算子的精度,有效提高了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地震成像品质,使“串珠”反射特征更清楚,断层和断点刻画更加清晰,从而提高地震储集层描述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储集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塔河油田4 区奥陶系“与古风化壳有关的”、“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储集层具有强烈非均质性的特点,对储集层总貌和Ⅰ、Ⅱ、Ⅲ 类储集层分别从剖面上的“层间非均质性”到平面上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性-定量”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以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碳酸盐岩缝洞储集层为例,借助弹性波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从礁滩体储集层、风化壳岩溶储集层及断裂相关岩溶储集层发育影响因素入手,探讨了各类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礁滩体储集层地震响应主要为古地貌高部位的丘状、片状地震反射、弱反射、杂乱反射及串珠状强反射等;风化壳岩溶储集层地震响应主要为顶界片状反射、顺层片状反射、弱—强串珠状反射及弱反射等;断裂相关岩溶储集层地震响应主要为纵向长串珠、纵向多串珠状反射,片状、串珠状及杂乱反射复合,断裂交会处串珠状反射等。从储集层控制因素出发进行碳酸盐岩储集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对深层碳酸盐岩储集层地震识别、储集层预测方法选择、勘探潜力分析及目标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对地震反射资料进行品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震反射特征的“多参数法”划分地震相,用优势地震相来代表各层序的地震相类型,然后将单井相剖面和地面地质相剖面转换成时间域剖面,对地震剖面上的地震相进行标定,建立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关系,进而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依据层速度、剩余层速度和钻井资料,建立岩性与速度量板,进行区域岩性预测。  相似文献   

8.
针对塔中地区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特点,根据电成像定量处理的缝洞参数、常规测井参数,结合试油资料进行交会图分析,建立了不同类型储集层的定量分级标准,提出了泥质含量与面孔率比值定量评价洞穴型储集层“充填率”的新方法,确定了研究区洞穴型储集层有效性定量评价标准,研究了气测组分分析法、图版法、阵列声波参数交会法以及核磁共振测井四种流体性质判别方法。根据不同储集层特征进行了各方法适应性分析,建立了不同类型储集层测井与地震属性的关系,实现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评价储集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塔中西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多年勘探发现了一批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是塔里木盆地下步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由于碳酸盐岩储层多与岩溶作用相关,优质储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串珠状”异常的地震反射特征。这些“串珠状”地震异常反射在地震波形、振幅能量等地球物理参数上不尽相同,往往指示着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程度的差异性,以前作法是在一个包含储层发育段时窗内,提取振幅能量属性,定性认为振幅能量值高,储层发育,反之振幅能量值低,储层不发育。为此提出一种储层发育指数计算公式,给出了定量评价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程度方法思路,根据研究区已钻地震“串珠”井解释成果,确定出研究区储层发育指数大于17500,波谷振幅能量大于9000区域为高效区,落在该区内的“串珠”井钻探储层发育,试采情况很好,均为高效井;储层发育指数大于17500,波谷振幅能量小于9000区域和储层发育指数小于17500,波谷振幅能量大于9000区域为有效区,落在该区内的井钻探“串珠”储层较发育,试采情况良好,为有效井;储层发育指数小于17500,波谷振幅能量小于9000区域为低效区,落在该区内的“串珠”井钻探储层欠发育,试采情况较差,为低效井。研究成果有利于指导碳酸盐岩稳产高产井位部署。  相似文献   

10.
虚拟现实技术在塔河油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虚拟现实技术理论和构成虚拟现实系统的软、硬件技术,并介绍了石油行业中虚拟现实系统“ Petro-One”的特点和功能。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埋藏深、地震反射信号弱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引入虚拟现实系统进行石油勘探研究,在多井空间立体标定的基础上,利用虚拟环境下的精细构造解释技术进行层位追踪,采用多属性分析来预测储集层,并将塔河油田奥陶系大型缝洞体系进行三维可视化及立体刻画,再结合钻井等资料进行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层预测,最后对虚拟现实系统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大牛地气田盒3段富气储层反射模式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牛地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3段气藏是典型的岩性气藏,其高效开发的关键是储层预测和储层含气性检测。目前常用的地震解释方法能比较精确地预测砂体分布,但对砂体的含气性预测则缺少有效的手段。针对该问题,从主河道发育区是盒3段高产区这一地质认识出发,以“现象-研究-总结”的思路,利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和完钻井产能统计的方法探讨了利用反射模式识别主河道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总结并提出了河道下切式地质模型,间接实现了对盒3段主河道成因的高产区预测,实钻显示符合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胜利油田盐家地区井间地震资料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胜利油田有丰富的井间地震资料,但在地震勘探开发中如何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料,有效地指导生产实践,对资料可靠性和精确度的评价分析非常重要。为此,在胜利油田盐家地区开展了井间地震资料分析及解释方法研究。首先利用井点平均速度分析、井点层速度分析以及层析速度剖面形态分析等手段对井间层析速度的品质进行了讨论,认为层析速度不能很好地反映地层的岩性;然后利用频谱分析和反射特征分析等手段,对井间地震资料进行了评价,认为井间地震资料品质较高,但在能量和频率均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探讨了井间地震资料的深时转换问题,并利用测井约束反演获得了品质较高的波阻抗剖面;最后利用井间地震资料的解释结果并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对盐家地区开发调整方案中的井位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变质岩潜山储层非均质性强,如何有效地预测裂缝分布、寻找储层发育有利区域是制约变质岩储层高效勘探开发的主要因素.在裂缝发育区,地震波传播速度下降、振幅增大、能量显著增强,储层岩性影响地震反射特征.物理模拟实验分析表明,地震反射为一组裂缝的综合响应,代表的是一个裂缝带,而不是单一裂缝,裂缝角度与地震反射角度基本一致.文中通过井震结合的地震波组特征分析,建立了5类地震波组特征与裂缝发育模型,提出了利用地震资料直接识别变质岩储层裂缝的新方法.该方法在大民屯凹陷变质岩潜山勘探开发中得到应用和验证,确保了水平井有利储层钻遇率高达70%以上,实现了规模储量发现和油藏的高效开发,对评价其他潜山油气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微地震相分析在河流储层精细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地震相分析满足不了目前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神经网络微地震相分析将神经网络应用于高质量三维地震数据体中,可对单一反射同相轴进行波形信号分析和训练,建立模型地震道,并对实际地震道分类,进而得到在平面和剖面上精度较高的微地震相分布。采用该方法并结合测井资料,在研究区块中建立的微地震相分布图能够清晰地表现出该区块的沉积微相特征,且较好地解释了工区内2口井的产能差异,表明神经网络微地震相分析是可靠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塔中地区火成岩形成于早二叠世末,其产状包括层状火山岩、火山岩颈、岩脉等。对各类火成岩体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了描述。层状火山岩分布于下二叠统顶部,其厚度较薄,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两个近平行的低频高振幅强反射同相轴;火山岩颈呈不规则柱状体刺穿震旦至石炭纪地层,并直接与二叠纪层状火山岩相接,古地貌显隆起特征,内部呈杂乱反射;岩脉一般由与层理斜交的两个强反射同相轴组成,常成组发育并呈V形或凹槽状反射。与火成岩  相似文献   

16.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溶洞储层体积定量化正演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针对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和缝洞体体积计算等制约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大量正演模拟,明确了碳酸盐岩串珠状强振幅、羊排状强振幅、杂乱反射和弱振幅等各类复杂地震响应特征的地质意义,同时开展了正演校正下溶洞体体积计算新方法的探索。研究表明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碳酸盐岩溶洞体积计算方法,可以为高效开发和储量计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上石炭统上层序火山岩岩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地质、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上石炭统进行了层序划分与对比,并对上石炭统上层序火山岩岩性、岩相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陆西地区上石炭统可分为上、下2个层序,上层序的顶、底界均为区域性不整合面,在地震剖面上具有上超/削蚀的反射终端类型。上层序的岩石类型主要有玄武岩、安山岩、沉凝灰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英安岩等。火山岩岩相有火山通道相、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火山通道相主要根据地震剖面上的锥状体来识别;爆发相岩性主要为火山角砾岩与凝灰岩,电性特征为高电阻率、高速度,伽玛值变化大,但以低伽玛为主,具有变振幅、断续或杂乱反射特征;溢流相岩性主要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等,电性特征为高电阻率、高速度,伽玛值变化大,具有中-强振幅、较连续反射特征;火山沉积相主要由正常火山碎屑岩、正常沉积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等组成,电性特征表现为高伽玛、低电阻率、低速度,具有强振幅、高连续反射特征。爆发相主要分布于达巴松凸起-夏盐凸起西部和东部;火山沉积相主要分布于夏盐凸起中部、玛湖凹陷南部;其他地区则为溢流相分布区。  相似文献   

18.
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宋传春 《岩性油气藏》2010,22(2):133-139
在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地震技术和地质思维方式不断结合,相继产生了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地震地层学探索地震反射相位与地质层位、沉积相之间的关系;层序地层学分析地震反射特征与地质构造、岩石沉积的成因联系;地震沉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研究方法,尝试寻找地震特殊处理与解释、地震特征属性与地层沉积特征的内在联系。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使用地震第三级特征属性,尝试进行地震储层、流体地震识别的研究。文中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地震-地质综合解释4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并对其主要在陆相湖盆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分析出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技术与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寒武系沧浪铺组具有良好的成藏地质条件和广阔的勘探前景。通过岩心、三维地震数据、钻测井等资料,利用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对高磨地区沧浪铺组颗粒滩地震反射特征及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高磨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可识别出4种地震反射特征,分别对应4类沉积微相组合,其中强振幅、低频、高连续反射对应的颗粒滩最为发育;②研究区颗粒滩发育于沧一段上部,分布于高磨断裂以东,形态为条带状或不规则状,长轴方向近似平行于古隆起边界,并围绕2个古隆起的翼部呈北东东和北北西方向展布;③沧浪铺组沉积时期,高磨地区整体为浅海陆棚相沉积,发育大量碳酸盐岩颗粒滩,各类颗粒滩的发育及分布主要受海平面变化、沉积期古地貌及物源供给等因素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下二叠统太原组和中二叠统山西组山2段是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气田致密岩性气藏的主要产气层,分别属于海陆过渡相和三角洲前缘相,砂体薄,横向规模小.太原组—山西组发育多套煤层,以山2段中下部4+5号煤层及太原组底部9号煤层最发育.煤岩波阻抗低,与高波阻抗砂泥岩地层形成强反射,屏蔽了砂泥岩之间的弱反射,应用叠前反演、地震属性等常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