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大牛地气田液氮伴注效果分析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牛地气田具有低渗、致密、低压的特点,在压裂施工中,通常存在压后返排困难、压裂井自然喷通率低的现象。采取较高液氮伴注比例压裂层位的水平井自然喷通率较高,然而一味地提高液氮比例会增加生产成本。文中在最小液氮伴注比例计算的基础上,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对压裂液返排的影响,得出了大牛地气田液氮伴注压裂井压后自然喷通的最小液氮用量评价模型,并给出了大牛地气田盒1气层压裂井压后自然喷通的最小液氮伴注比例,为大牛地气田液氮伴注压裂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致密气藏压裂高效返排工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低渗致密油气藏压裂液返排机理的研究,得出压裂后压裂液返排的影响因素除了基本地质特征外,主要还有压裂液的水锁伤害、启动压力和返排压差。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提出了低渗致密油气藏压裂后高效返排的技术对策,即以高效返排压裂液和压裂液强化破胶为技术核心,以纤维加砂、液氮伴注、工艺优化和压裂后返排控制为关键技术,实现低渗致密油气藏压裂后压裂液的高效返排。高效返排工艺技术在川西地区致密气藏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缩短了返排时间,提高了压裂液的返排率和返排效率,降低了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保证了压裂改造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液氮伴注压裂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低压低渗气藏水基压裂液压裂后,液体返排率低等问题,在室内研究了液氮伴注压裂工艺技术。通过现场试验表明,该工艺具有压后压裂液返排率高、滤失低、对储层伤害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CO2泡沫压裂优化设计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苏里格低压、低渗透气藏常规水基压裂液压后返排困难,导致储层水锁伤害的问题,研究利用CO2泡沫压裂来降低压裂液滤失,提高压裂液返排率,降低对储层的伤害。有针对性地研究了CO2泡沫压裂优化设计技术,包括:CO2泡沫压裂起泡技术、酸性交联技术、变泡沫质量和恒定内相设计技术等。现场应用表明,长庆苏里格气田气藏应用CO2泡沫压裂技术,可大大提高返排率,缩短压裂液返排时间,降低压裂液对气层的伤害,提高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5.
致密砂岩气藏压裂液高效返排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兴文  刘林  任山 《钻采工艺》2010,33(6):52-55
压后返排是水力压裂作业的重要环节,低渗致密油气藏压裂液的高效返排,是保证压裂效果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压裂改造的效果。通过低渗致密油气藏压裂液返排机理的研究,分析了影响压后压裂液返排的影响因素除了基本地质特征外,主要有压裂液的水锁伤害、启动压力的和返排压差。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提出了低渗致密油气藏压后高效返排的技术对策,即,以高效返排压裂液和压裂液强化破胶为技术核心,以纤维加砂、液氮伴注、工艺优化和压后返排控制为关键技术,实现低渗致密油气藏压裂后压裂液高效返排。高效返排工艺技术在川西致密气藏应用效果良好,大大地缩短了返排时间,提高了压裂液的返排率和返排效率,有效的降低了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保证了压裂改造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松青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27(1):85-87,91,141
永和气田为低渗、低压、低丰度岩性气藏,常规的压裂施工压后返排困难,且对储层的伤害较大,影响压裂增产效果。为此,通过全程液氮伴注,加快压后返排速度,降低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优化施工工艺,优选低伤害、高性价比的压裂液体系,形成了适合永和气田的压裂改造工艺技术。现场实施证明,该压裂改造工艺技术能够满足永和气田低成本开发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前常用的压裂液存在与非常规油气储层配伍性差、破胶返排困难和容易对储层造成二次伤害等问题,无法满足非常规油气井压裂施工的需求。为此,结合清洁压裂液和泡沫压裂液的特点,研制了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WG-2,形成了一种CO2泡沫双子表面活性剂清洁压裂液,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压裂液具有较强的泡沫稳定性、良好的耐温抗剪切性能、黏弹性能、携砂性能、破胶性能和低伤害特性。CO2泡沫双子表面活性剂清洁压裂液在X-3井进行了现场试验,该井压裂施工过程顺利,压裂后的日产油量是采用羟丙基胍胶压裂液邻井X-4井的2倍多,增产效果显著。室内与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压裂液能够满足非常规油气储层的压裂施工作业,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全程式伴注液氮加砂压裂成为新兴的热门技术。依据液氮具有较稳定的物理性质,储备压缩能较多、体膨胀势能的传递利于在储层内和井筒内驱排压裂液,提高返排速度和返排率,增大压裂效果,液氮中加入发泡剂,可进一步提高排驱压裂液的能力。从泵注前置液~泵注顶替液的全过程中,连续伴注液氮的含量呈现逐步减少趋势。液氮与工作液混注是较多采用的方式,分别从油管、油套环空进行恰时泵注。技术及装备的全面配套,推广应用的速度快、范围广、成效显著。深层次的技术创新在于强化基础研究、超正压射孔与压裂联作、科学确定工作液中的液氮含量、有条件时实施液氮与工作液分开恰时泵注、扩大应用中的压裂液种类、采用多种高效破胶剂、研究乳化酸加砂压裂工艺技术、返排液控制与井下吐砂监测等。研讨在于扩大专业学术交流范围、促进青海油田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9.
长庆气田为低压、低渗气藏,压力系数低、非均质性强,气藏类型复杂,压裂液对储层容易造成伤害。为了降低伤害,在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压裂改造中引起储层伤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岩心伤害流动实验、电镜对比分析、压裂液残渣粒径分析等室内实验研究认为,储层压力系数低、稠化剂的大分子集团对储层造成的伤害是引起伤害的主要因素,而储层的敏感性伤害、压裂液残渣的伤害虽对储层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造成伤害的主要因素。在伤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还阐述了目前在长庆低压、低渗气田应用的CO2压裂和液氮全程伴注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液氮全程伴注技术已得到了较大范围的应用,排液周期进一步缩短、返排率显著提高,压后不能及时喷通的井明显下降。同时结合压裂液伤害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压裂液发展的新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川南煤层气工区致密砂岩储层的地质状况,优选出低伤害、携砂能力强、高效返排特性的压裂液体系,配以纤维加砂、液氮伴注和压后返排控制技术,成功完成了一口致密砂岩井的现场压裂施工。施工用液221.7 m3,加入石英砂30 m3,纤维220 kg,伴注液氮16 m3,压裂后测试无阻流量达到8 457 m3/d,初步实现了鄂尔多斯盆地边缘浅层致密砂岩压裂技术的突破,对于合理开发此类储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多孔、高比表面积材料制成的凝聚元件可以促成液液分离 ,使分离进行的更快、更彻底 ,是分离细微液滴的一种经济、有效方法。应重视对它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液体润滑剂在航天器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泽爱  陈国需 《润滑油》2007,22(3):37-42
介绍了航天器用液体润滑剂分类、性能、研究进展和航天器机械部件对液体润滑剂的性能要求,概述了我国航天器用液体润滑剂现状,提出我国应加强以聚α-烯烃、烷基环戊烷和硅烃作为基础油的长寿命液体润滑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填料塔内件在塔器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匹配关系。性能优良的液体分布器是填料塔设计的关键。介绍了一种高效液体分布器的特性及有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缔合体系在恒定组成下的汽液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G-1型双循环汽液平衡釜和沸点仪装置测定了乙酸-四氯化碳、乙酸-正庚烷、四氯化碳-正庚烷二元体系和乙酸-四氯化碳-正庚烷三元体系在318 ̄348K下恒定液相组成的汽液平衡数据。在裣旷工人对每组数据用Antoine方程作了关联,压力的关联值与实测值的最在的平均相对偏差为0.13%,根据实测值分别推算了各个体系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的等温汽液平衡,其中含乙酸的体系考虑到缔合效应,汽相采用双分子缔合模型,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吸附法分离了液蜡油中的芳烃,探讨了改性多孔炭、分子筛、硅胶以及聚苯乙烯树脂等不同吸附剂对芳烃的吸附性能。并对改性后的多孔炭吸附剂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改性条件下的多孔炭材料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对芳烃的吸附量可达37.025 mg/g,吸附性能远大于分子筛、硅胶、聚苯乙烯树脂等未改性吸附剂,聚苯乙烯树脂对芳烃的吸附性能最差,吸附量16.025 mg/g。  相似文献   

16.
离子液体催化异丁烯齐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阴离子和阳离子结构的离子液体,并在高压釜中评价这些离子液体对异丁烯齐聚反应的催化性能及相关反应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无水三氯化铝参与合成的离子液体催化活性较高,但是液相产物的选择性较低;无水三氯化铁和盐酸三乙胺合成的离子液体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齐聚液相产物中全部是异丁烯的二聚、三聚、四聚和五聚产物,没有裂解产品。阴离子的种类是影响反应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重要因素,阳离子的体积和构型也对反应活性产生影响。当离子液体由盐酸三乙胺和无水三氯化铁合成、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30min、稀释剂正己烷200mL、酸烃体积比1.2∶1、搅拌速率1300r/min时,异丁烯的转化率达到85%,液相产物中C8烯烃含量为22.87%,C12烯烃含量为57.43%。  相似文献   

17.
针对以苯甲醛、氯仿为原料合成苯甘氨酸的反应过程,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甘氨酸含量的方法,考察了流动相组成与流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得出了适宜的分析条件。以10%甲醇+90%磷酸二氢钠溶液(20 mmol/L)为流动相,在其流量1 mL/min、柱温为室温和检测波长260 nm的条件下,苯甘氨酸质量浓度在25~400 mg/L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系统精密度指标RSD值为0.13%。  相似文献   

18.
以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苯并三氮唑、水杨醛为原料合成耐高温分散剂,并进行红外和热重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目的产物,且具有明显的耐高温性能。根据抗焦增液的原理复配得到抗焦液体增收剂,在延迟焦化模拟试验装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含有耐高温分散剂的抗焦液体增收剂效果明显优于含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的抗焦液体增收剂。该抗焦液体增收剂添加为200 μg/g时液体收率增加4.5百分点,其中汽油馏分增加1.24百分点,柴油馏分增加3.16百分点,蜡油馏分增加0.1百分点,气体收率降低1.58百分点,焦炭产率降低2.92百分点,各馏分族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抗焦液体增收剂后对液体馏分的族组成无明显影响,因此不影响延迟焦化液体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实验以盐酸三乙胺和AlCl_3形成的离子液体作为壬烯与二苯胺发生烷基化反应的催化剂,研究了离子液体的组成、用量、投料比、反应温度、时间对二苯胺的转化率和二壬基二苯胺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中盐酸三乙胺和AlCl_3摩尔比为2:1时催化效果较好;较佳的烷基化条件是n(壬烯):n(二苯胺)=4:1,反应温度140℃,时间6 h,二苯胺的转化率可达97.8%,二壬基二苯胺的选择性达到78.3%。  相似文献   

20.
吸附量是吸附平衡实验的基本数据之一。对于液相吸附难于直接区分表面润湿量与吸附量,故都采用间接法。尤其当实验中液相总量较少时,用作分析的取样量显著影响其准确性,对于这种情况下多元液相吸附量计算方法也少见。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取样影响、加入惰性组分的较完善的方法以用于基本数据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