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测量原理的物体运动速度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双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进行炮弹速度的测量, 实现一种利用无速度测量因素测量设备测速的新方法。选择合适参数的两 台摄像机获得被测物体清晰的像,将两台摄像机搭建成光轴平行的双目视觉测量 系统,获得炮弹在运行过程中的每一时刻的三维轮廓数据,根据获得的三维数据进 行空间位置节点的三维插值,得到炮弹在t时间段内运行的距离,并求取平均 速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利用无速度测量因素的测量 设备获得炮弹的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2.
0216872基于ISA总线的无人驾驶直升机遥测数据地面处理系统(刊)/陆国雷刀遥测遥控一2002,23(2)一31一34(C) 0216873遥测属性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刊〕/李晨彦刀遥测遥控一2002,23(2)一23一25(C) 在遥测数据常用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遥测属性传递标准TM人TS建立了新的测控数据库。新测控数据库实现了设备属性建库,从而使处理的参数可与测量设备相联系,并实现了与遥控数据库的联系。测控数据库己应用于数据处理中。参4 0216874码分多址遥测技术在多点位振动参数自动测试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刊〕/孙发鱼//测控技术一2002.21(2)一15一17(E) 根…  相似文献   

3.
遥测仿真信号源,是改造YJ-342遥测地面系统的有关设备,按照再入遥测数据的形式和产品飞行时的各种动作程序,在计算机控制下,产生仿真遥测数据,实现了遥测仿真训练的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基于CPLD和DSP的多通道同步数据采集及压缩系统.该系统采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体系结构,利用CPLD实现数据采集、缓冲、预处理,并协调系统各部分工作,利用DSP无损压缩采集数据,通过RS-422总线将压缩后的教据上传遥测系统;并对无损压缩的相关算法进行比较,最终采用算术编码(ARC)压缩算法,结论证实该系统切实可行,各项指标满足系统要求.该系统可应用于遥测多路噪声数据.  相似文献   

5.
王岚  潘群 《微电子技术》2003,31(3):45-47
本文介绍了一个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和工业控制计算机(IPC)组成的变频供水控制系统,对系统硬件和软件作了详细描述。该系统运行一年多以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一、绪言有些设备,例如图象存贮与显示设备需要有较为复杂的系统时钟脉冲产生器,若用一般组合逻辑线路实现,其电路很复杂,因此可靠性比较差,调试和修改都很困难。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EPROM(可擦可编程序只读存贮器),若采用EPROM构成可编程序综合时钟脉冲产生器,则线路可大为简化,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因为是可编程序的,所以给调试或修改带来了很大方便。  相似文献   

7.
苏虎平  沈三民 《电视技术》2012,36(23):50-53,120
针对航天遥测设备在研制和地面模拟测试中需要有设备模拟遥测外系统的各种控制和测量参数,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以FPGA、USB、高速DAC、DS26C31、高速光耦AQY210为核心,结构简单、控制灵活、信号质量高的多功能等效器。该等效器实现了上位机与等效器主控模块FPGA的通信接口使用了FT245RL;多路不同参数的直流信号;正弦信号;基于AQY210的时间指令脉冲信号;应用DS26C31实现了特定帧结构的异步串行通信数据。  相似文献   

8.
PLC—56B可编程序控制器模拟量I/O功能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控制场合,常常需要对多路模拟量信号进行检测,并且还要对多路模拟量信号进行控制。本文介绍了一种成功应用于PLC-56B可编程序控制器中,可对多路模拟量信号进行检测与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工业控制场合,常常需要对多路模拟量信号进行检测,并且还要对多路模拟量信号进行控制。本文介绍了一种成功应用于PLC-56B可编程序控制器中,可对多路模拟量信号进行检测与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1 可编程序控制器产生、发展、特点和应用2.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产生与发展 本世纪60年代,在世界性技术改造浪潮的冲击下,要求一种比继电器更可靠、功能更齐全、响应速度更快的新型工业控制器。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成功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用它代替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在美国GE公司的汽车自动装配线上试用获得成功。1971年,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这项新技术,很快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这一时期,可编程序控制器主要用于顺序控制,只进行逻辑运算,故名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简称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自70年代末起,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功能已远远超出顺序控制、逻辑控制的范围,它采用微机芯片研制出了新一代工业控制器,英文名 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C。近年来,人们为了与家喻户晓的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相区别,常在可编程序控制器缩写中加入L(Logical)而写成PLC。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多种火炮、弹箭内弹道膛压测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电容式应变计的火炮膛压测试系统,采用壳体本身作为压力敏感元件,实现了压力传感器与壳体的一体化设计。本文介绍了该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了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和信号转换电路。该测压器体积小、功耗低、能承受600MPa的压力。可以用电池供电,不需要外部引线,适用于中小口径火炮的膛压测试。并能在系统掉电的情况下保持测试所得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导弹武器试验中,遥测数据受遥测信道以及接收设备性能等因素影响,会产生丢帧,漏帧情况,严重影响遥测数据处理精度,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一种多站位数据综合比对数据提取处理方法,对多站位数据进行逐字节提取,进行可信度比对,达到了充分利用测量数据信息,提高遥测数据处理精度的目的.试验数据处理结果证明了该方法比传统单站数据处理更能保证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在实际测量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反复对多路信号进行测量的问题,例如对多路电阻测量,采用人工测量方法,所用的配套设备较多,操作烦琐且易引入人工读数等因素造成的误差,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介绍 Agilent 34970A(数据采集/开关单元)结构、性能的基础上,采用34970A(数据采集/开关单元)经GPIB总线与PC主机相连,组成多路电阻自动测量系统,它不仅简化了测量过程,测量精度也得到了提高,并详细讨论了在LabVIEW开发环境中实现多路电阻自动测量程序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介绍了P135-2型PC控制整流子点焊机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C)控制系统及其程序设计。通过对PC的应用使该设备运行实现了半自动化和无接点化,从而提高了该机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本系统亦基本适用于其它一些多工位半自动化运行的电子专用设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内弹道测量的特点(弹丸运动速度变化极快,膛内光波只能沿膛管轴线传播等)出发,综合叙述了四种应用激光多普勒效应于弹丸内弹道运动参数测量的原理及原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逄锦昊  苏涛  杨涛  熊梓成 《电子器件》2015,38(2):447-451
为了测量多路高速数据传输的同步时延,设计了一种同步时延测量系统,采用FPGA的输入输出延迟单元(IODELAYE)和混合模式时钟管理器(MMCM)移动采样点位置,得到不同采样点位置的采样数据,通过计算机分析采样数据,找到传输不稳定的采样点位置,并计算出同步时延。IODELAYE保证了系统的高精度,通过与MMCM的结合,使系统具有宽量程的特点。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测量误差小于0.2 ns,适用于多路高速数据传输场合。  相似文献   

17.
可编程序控制器实现三维工作台联动液压系统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液压机的三维工作台联动液压系统工作过程的分析,采用FX2N-64MR可编程序控制器,对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分析利用可编程序控制器设计控制系统的方法和步骤,实现对三维工作台联动液压系统的手动/自动控制;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后,降低了控制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基于CPLD和DSP的多通道同步数据采集及压缩系统。该系统采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体系结构,利用CPLD实现数据采集、缓冲、预处理,并协调系统各部分工作,利用DSP无损压缩采集数据,通过RS422总线将压缩后的数据上传遥测系统;并对无损压缩的相关算法进行比较,最终采用算术编码(ARC)~算法,结论证实该系统切实可行,各项指标满足系统要求。该系统可应用于遥测多路噪声数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基于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和变频器实现运料系统多段速运行控制进行剖析。采用三菱FX2N可编程控制器输入/输出模块控制西门子MM420变频器,实现对运料系统多段速控制(固定频率控制)。  相似文献   

20.
涂锐 《电子世界》2012,(16):81-82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可编程序控制器为核心的集中温度控制系统,采用PLC内置式PID运算模块,实现了对多温区温度的连续精确控制,整个系统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