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具有自蒸发循环的旋转热管冷却技术对旋转零部件 ,如电机主轴、切削刀具、混炼机转子、机床主轴等进行冷却 ,可大大减少转轴的热应力 ,提高转轴的使用寿命。设计了一种便于旋转热管内部工质既能顺利进行自蒸发循环 ,又利于制造加工的台阶型内部结构 ,介绍了实验装置 ,对台阶型旋转热管的启动性能、表面均温性能、最佳充液量和导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台阶型旋转热管在 1min之内能迅速启动起来 ,表面均温性良好、没有过热点 ;其导热性能与旋转热管内部工质的流型、充液比V+ 、工作温度θ、转速n等因素有关。自蒸发循环旋转热管冷却技术与其他循环水冷却系统相比 ,具有良好的表面均温性、高效的导热性、无泄露 ,节约用水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热管内部强化传热安全及寿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分流管结构强化碳钢-水热虹吸管内部传热的试验研究,不同充钠量下,高温钠热管中钠-水的反应的试验研究和低合金钢-碱金属热虹吸管相容性及寿命的研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又相继开发了一系列热管设备,如高含尘气体下的大型热管蒸汽发生器、燃煤高温热管热风炉以及高温高热流密度下的分离式热管取热器,从而反映了近年来热管技术研究开发的一些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以新型热管反应器为背景,本试验采用了环状分离式热管组件为实验对象,通过观测组件在实验热流密度范围内的启动运行特性,论证了环形热管的结构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由于环形热管的管隙传热,即所谓内部传热,内部传热有其自身特点,也是开发应用这一传热技术的难点,其中加热的内部传热不仅关系到换热热阻的数值,而且关系到整个热管的运行状况,显得尤为重要,显然对环形热管吸热的加热段内部传热的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和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综合介绍了工业余热回收用气-气热管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分析了“离散型”计算方法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了该方法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6.
综合介绍了工业余热回收用气 气热管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了“离散型”计算方法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并给出了该方法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7.
分离式热管的传热极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热管理论和自然循环流体动力学理论,对分离式热管内的传热极限作了分析,指出了分离式热管的传热极限与传热过程中的热流密度和热管内的充液量有关,在高热流密度传热和充液量偏多或偏少的情况下,会存在以下几种传热极限:1.蒸发段的干涸传热极限;2.蒸发段的沸腾传热极限;3.冷凝段的凝结传热极限;4.循环回路的流动传热极限。 相似文献
8.
运用电热模拟法对一种热管式芯片散热器的各项传热热阻进行分析,建立了该热管散热器在强制风冷条件下的电网络传热模型,导出了总传热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运用CFD软件ICEPAK对某一设计计算实例进行仿真,模拟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所建电网络模型的基本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热管换热器热传递矩阵的概念.用热传递矩阵相似关系,推导出了热管换热器传热效率计算式.并讨论了极限情况下的热管换热器效率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电热模拟法对一种热管式芯片散热器的各项传热热阻进行分析,建立了该热管散热器在强制风冷条件下的电网络传热模型,导出了总传热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运用CFD软件ICEPAK对某一设计计算实例进行仿真,模拟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所建电网络模型的基本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低温重力热管传热性能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重力热管在低温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液氮作为工质对其稳态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对冷凝段、蒸发段液膜和液池进行分析,建立了综合的数学模型.根据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迭代计算得到了液池高度和液膜沿管长的分布.在液池模型中,通过假设空泡系数的分布,基于其他实验研究的结论提出了自然对流与核态沸腾换热面积公式.当工质液体体积与重力热管总体积的比值为13.5%和15.2%时,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均表明,在蒸发段内液膜和液池的位置对蒸发段壁温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热管的研究现状及当前医药食品行业的背景,本文对一种新型环型流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研究。基于环形流热管的工作原理,对环形流热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进行计算,在相同充注量及不同倾斜角的情况下,分别对两种冷热水进口温度的传热量及传热系数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充注量为40%,倾斜角为5°时,环型流热管换热最好,达到环型热管的最佳工作状态,充注量过多与过少以及倾斜角接近于竖直或水平都会降低热管的换热效果。该研究完全避免了交叉污染,满足无菌要求,有效降低了电能与蒸汽的消耗量,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对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升温型吸收式热泵内对热管式吸收器的传热传质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不同规格的表面横纹槽热管和光管热管做了对比实验.发现采用热管直接导出吸收热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表面带有横纹沟槽热管的传热膜系数约为光滑管的2~3倍,传质系数约为光滑管的2倍,为吸收式热泵吸收器的高效紧凑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EHD强化传热机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综合国际上电水动力学EHD强化传热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在电场力作用下流体所受到的各种力及其对单相对流传热,沸腾传热和凝结传热的影响,给出EHD强化传热的基本方程,并对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指出了EHD强化传热的复杂性和研究方向1。 相似文献
15.
热管中冷器的传热与阻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重力热管在车辆中冷器上的应用可行性,设计用于冷却高温增压空气的热管中冷器.选用水作为工作介质,在风洞实验台架上进行热管中冷器的传热和阻力性能实验.测试热管中冷器在不同冷侧空气流速、冷﹑热侧空气进口温差、热侧空气流量下的散热量和压力降,比较并分析测试结果.结果表明,热管中冷器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满足高增压内燃机的散热要求.将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值与理论计算值变化趋势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墙体是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热损失占据了冬季供暖能耗的一大部分,因此降低墙体热损失是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重点.热管置入式墙体(wall implanted with heat pipes,WIHP)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被动式利用技术.通过TRNSYS软件建立了一个新的WIHP传热部件,并通过实验测试进行模型验证.对WIHP不同方向的传热性能进行分析,并提出两种WIHP的优化方式.结果表明,在工作期间,南向WIHP、西向WIHP和东向WIHP均可以提高内表面温度,减少墙体热损失,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丙酮、乙醇和水为工质,对小型平板热管在充液率为20%~90%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热管蒸发段和冷凝段管壁、加热和冷却风道进、出口截面等处的温度分布,计算了传热量和传热系数。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了工质、充液量和热流密度对热管传热系数的影响。得出该平板热管以乙醇为工质的传热性能最好,传热极限qmax为16~17 kW/m2,最佳充液率为50%,并给出平均传热系数综合关联式。实验结果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Fluent软件选用VOF模型,并加载自定义函数(UDF),实现重力热管内部的相变传热过程,对重力热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luent可以将重力热管内部相变过程较好地呈现出来.当加热功率为60 W时,换热系数达到最大值;当加热功率继续增加到80 W时,换热系数逐渐下降.当充液率在0.20~0.24范围时,随着充液率的增加,等效对流换热系数也增加;当充液率在0.24~0.32时,等效对流换热系数逐渐降低;充液率为0.24时,等效对流换热系数最大.当倾角在30°~60°时,等效对流换热系数随倾角增大而增大;当倾角在60°~90°时,等效对流换热系数随倾角增大而减小;倾角为60°时等效对流换热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9.
孙志坚,王立新,王岩,吴存真,岑可法选择水作为工质,通过确定蒸发段和冷凝段的结构尺寸,设计研制了电子器件重力型热管散热器,建立了其传热性能测试实验平台,测试了在不同散热功率、进口风温和进口风速下热源表面的温度,比较并分析了测试结果.研究表明,重力型热管散热器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可满足较高热流密度电子器件的冷却要求.性能测试台是改进散热器设计的重要手段,测试系统风速、风温及散热功率稳定,能达到设计时所要求的精度,为进一步研究重力型热管散热器的传热性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热管式CPU散热器总传热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殷际英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15(1):45-49
本文对一种热管式CPU散热器的传热机理、传热路线和各传热阶段的热阻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建立了该热管式散热器传热模型,导出了其总传热系统的计算式,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