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人格是什么 ?”古今中外对它的定义各不相同 ,中国有句俗话 :“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也许这些难以改变的、使个人有别于他人的、具有持久性的特征也就是人格的特征。人类社会要前进 ,世界文明要进步。然而 ,从根本上说 ,这一切都必须表现为人类的普遍人格层次的提高 ,社会不可能脱离人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 ,人的幸福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可是 ,人们怎样才能生活得健康而幸福 ?历史已经证明 ,物质财富的丰富 ,仅仅是一个必要条件 ,除了对大自然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外 ,除了对于社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之外 ,人类…  相似文献   

2.
老子的"小国寡民"和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都是两位历史伟人针对当时动荡的政治局面提出的理想社会,都表达了人们追求和谐、安宁、舒适生活的愿望,都是人们追求幸福的体现.但由于两人所处时代、所生活环境的不同,两人提出的理想社会也存在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性范畴.马克思对其生产力理论的研究对于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以物质生产为基础.而物质生产必然是社会的,既要发生人与自然的关系,又要发生人与人之间的经济联系即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4.
追求自由是人类的崇高理想和价值动因.马克思扬弃前人的观点,从实践的角度审视自由,认为自由既是对必然的认识和超越,也是对客观世界合乎规律的改造.在当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由现,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更是全人类理论发展的瑰宝.从马克思等人创建基本理论伊始,各学者就对如何定义该理论进行了探索.将马克思主义定义为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突出了马克思的个人贡献,更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的努力和成就,也能够消除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且坚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理解视角为解读美国作家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菊花>,提供一种新的阅读路径,也为当代生态危机下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如何和谐共处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正是人类对物质财富和利益的盲目追求,才导致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异化,最终失去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理论是在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理论体系是以物质生产范畴为逻辑起点,而物质生产的两个维度(一是物质生产与社会的生成和发展;二是物质生产和人的发展与解放)则构成了马克思社会理论两条相互交织的逻辑线索.在物质生产范畴基础上派生的一系列范畴的联系和转化,构成了马克思社会理论的逻辑系统.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阶段性规律(自由竞争阶段)的理论构成了马克思社会理论的科学体系.一般、个别和特殊这三重逻辑共同指向一个理论目标:社会解放与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我国新时期重大战略思想的本质要求,有其坚实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前提--承继了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思想精华,特别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人学价值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深入探析马克思人学价值观维度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对于正确把握"以人为本"思想的丰富内涵,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核,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是马克思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考察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性总结.20世纪前后,马克思主义在多元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新的挑战;马克思之后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以不同的视角在坚守和发展马克思思想或"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哈贝马斯以交往行动理论为基石"重建"被僵化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历史唯物主义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面临着重建后的无奈和矛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最终旨趣来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跨越时空的,哈贝马斯的理论建树更多的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范式革新,而不是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文化思想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他对文化问题的思考与表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现实针对性;二是他的文化思想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和内在线索,与唯物史观的发展历程相伴随.因此,对马克思文化思想的理解与阐释,一方面必须蛄合其历史语境,准确把握马克思所处的"经济时代"在技术与生产力状况、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状况、思想领域斗争状况等方面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必须将其放置于唯物史观这一理论框架之中,结合马克思思想发展脉络来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与共同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共同体有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精神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全球共同体等多种类型和层次.共同体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任何个人都不可能离开共同体而独立存在.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条件下,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努力创造条件,构建共同体,切实促进个人自由的发展,既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最高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更是当代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指认.  相似文献   

12.
实现公平正义,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的根源,论述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人以唯物史观的公平正义理论为指导,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对公平正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宣言>一章得出的精辟论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却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社会主义却不同程度的遭受某种挫折,这便向"两个必然"理论提出了挑战.为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辩证地分析其新变化的原因.同时坚信"两个必然"理论没有过时,它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首次深入接触政治经济学的结果.对照此后诞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该文本正处于一个重要转折前夕,探讨其理论地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理论转向.马克思同政治经济学的这一接触也是哲学同政治经济学的接触,在文本中他以哲学的方式"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的矛盾,赋予了哲学对其对立面的绝对统治,使哲学获得空前的理论"胜利",而这一"胜利"恰恰是哲学的失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方式在不断变化,涵盖经济、政治、军事等等.不同的文化给人类带来不同的价值追求,而不同的社会制度也给人存在本身的价值带来不同的认识和对待.医学模式对于人类自身发展的第一需要,其形式的不断调整和变更受到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空间视角对资本主义发展进行批判研究,不能忽视马克思空间思想.理解马克思地理学和社会关系重组意义上的空间生产思想,把握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和哈维的空间三类型,不断推动社会空间理论发展,深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学者安东里奥·内格里(Antonio Negri)的"非物质劳动"概念,自从提出以来即饱受争议.但一个概念之所以能够提出,必然存在其意义,否则在理论上无法成立.这一概念意欲在新的时代状况下构建无产阶级政治主体,其马克思式的理论旨趣值得称道.而国内外学者关于这一概念的褒扬和批判都是值得重视的,他们不仅指出了这一概念的不足,更是挖掘出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它对于我们理解在当今时代状况下马克思劳动概念的变化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党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论述和实践,很好地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使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了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爱是幸福,沟通是快乐,平等是境界,理解是追求,而重要的心理关怀是"爱",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理解的教育艺术.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要使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特长,使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敢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和勇于拼搏的动力.这些都是对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而教师如何做到这些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先从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起.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的欲望随之膨胀.工业文明一方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造成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损害,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出现了一种对立的局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着很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对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有着很强的理论指导作用.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法观点正是今天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