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赤藓糖醇为分子量最小、热量值最低的功能性多元醇,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保健功能。目前赤藓糖醇的工业化生产方法为微生物发酵法,如何选育高产的发酵菌株是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本文就赤藓糖醇的产生菌、合成方式和育种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赤藓糖醇为分子量最小、热量值最低的功能性多元醇,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保健功能。目前赤藓糖醇的工业化生产方法为微生物发酵法,如何选育高产的发酵菌株是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本文就赤藓糖醇的产生菌、合成方式和育种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赤藓糖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氮离子注入赤藓糖醇生产菌诱变筛选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赤藓糖醇高产菌株,以酿酒酵母NJWGYH30566为研究对象,利用N+注入进行诱变。注入N+的能量为15keV,剂量为20×1014cm-2、40×1014cm-2、60×1014cm-2、80×1014cm-2、100×1014cm-2、120×1014cm-2。结果表明最佳注入剂量为80×1014cm-2,选育出一株赤藓糖醇高产菌株H-32,赤藓糖醇产量提高17.52%,且副产物甘油降低26.9%,经连续10代遗传稳定性试验考察,其高产性能稳定,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甜味剂是一类对人体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甜味剂。它主要包括两大类:低聚糖和多元糖醇。赤藓醇就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甜味剂。赤藓醇是4碳多元醇,化学名称为1,2,3,4一丁四醇,产品呈柱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  相似文献   

7.
赤藓糖醇的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赤藓糖醇的组成成分、外观特征和生产方法,以及作为新型功能性食品甜味剂的内在特性和用途,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8.
新型低热值甜味剂——赤藓糖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藓糖醇是一种多元醇类甜味剂,具有类似于蔗糖的口味,具有热量低、稳定性高、甜味协调、无吸湿性、无龋齿性、不发酵及不会引起肠胃不适等优点。本文简述了赤藓糖醇的物理化学特征、生理代谢特性、生产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赤藓糖醇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赤藓糖醇的性质、结构、功能、用途以及赤藓糖醇在国内外的生产情况和在各种食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赤藓糖醇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赤藓糖醇的性质、结构、功能、用途以及赤藓糖醇在国内外的生产情况和在各种食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赤藓糖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赤藓糖醇是一种低热量、口感清凉,食用安全的填充性甜味剂。现介绍赤藓糖醇的生产和研究现状,耐高渗酵母赤藓糖醇的合成途径和赤藓糖醇的应用,并对其研究和发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2.
赤藓醇是一种发酵法制取的食用糖醇。由于它的热值只有食糖的10%,且耐受性好,因而受到食品加工的欢迎。近年在欧洲物日本十分流行。本郑重介绍了欧洲用赤藓醇制备的几种赤藓醇糖果的配方和工艺。  相似文献   

13.
以发酵性能优良的葡萄酒酵母F83和具有降解苹果酸能力的酒类酒球菌作为亲本菌株,进行电融合,构建发酵性能良好且具有降解苹果酸能力的葡萄酒酵母菌株.结果表明,两亲本菌株原生质体电融合的最佳条件为:交变电压55 V,交变电场频率1000 kHz,脉冲宽度30μs,脉冲个数5个.共获得13株融合株,其中10号融合子发酵、降酸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4.
Torulopsis sp.ERY237产赤藓糖醇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orulopsis sp.ERY237作为出发菌株,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类以及温度等因素对菌种产赤藓糖醇的影响,建立和优化了赤藓糖醇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发酵工艺条件,同时研究了发酵过程中菌体生物量、pH值、产物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菌株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g/L):葡萄糖300,玉米浆3.5,C_([Cu~(2+)])1.5,C_([Mn~(2+)])10;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自然,温度30℃,装液量50 mL/500 mL,转速200 r/min,在此条件下培养132 h赤藓糖醇产量达87.8 g/L,是优化前产量的1.9倍,发酵时间缩短了12 h。  相似文献   

15.
Erythritol is a four‐carbon sugar alcohol produced by microorganisms as an osmoprotectant. It could be used as a natural sweetener in the pharmaceutical and food industries. Here, a snapshot of current knowledge on erythritol metabolism and synthesis, optimization of its production and more precise process and producer strain improvement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以米根霉突变株mut-A、mut-B为亲本,采用双亲灭活标记筛选融合子,对亲本灭活条件、原生质体电融合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0.6mol/L山梨醇溶液为最适的渗透压缓冲液,mut-A、mut-B的灭活条件分别为50℃加热6min及紫外照射180s。原生质体在电场中排队所需的细胞浓度为1×107/mL,交变电场电压为8V;最佳的电融合参数为直流脉冲电压260V,脉冲持续时间40μs,脉冲次数2次;最高融合率可达7.29±0.71%。  相似文献   

17.
对Pseudomonas sp.HJ-14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原生质体紫外辐照诱变选育L-半胱氨酸高活力转化菌株。在37℃、2 mg/mL溶菌酶作用下酶解60 min,其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78.6%和28.6%。经过紫外辐照诱变Pseudomonas sp.HJ-14原生质体,在含DL-2-氨基-△~2-噻唑啉- 4-羧酸(DL-ATC)再生平板上筛选抗性菌株,获得1株酶活较高的正突变株B-3,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和酶活稳定性。采用5L罐进行产酶培养,并在pH8.0、DL-ATC·3H_2O浓度为10 g/L、42℃酶促反应9 h,L-半胱氨酸最高产量达4.63 g/L,摩尔转化率为76.5%,较HJ-14提高了117.7%。  相似文献   

18.
19.
以一株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S6为出发菌株,利用氯化锂、紫外线进行诱变,通过实验证明氯化锂诱变剂量在1.2%时致死率达到82.4%,紫外线在照射30 s时致死率达到81.8%.利用氯化锂诱变谷氨酸棒杆菌S6,所得菌株D3的L-组氨酸产量为243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10.5%;以紫外线做诱变S6,所得高产菌株U1产量256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8.5%;以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S6,所得菌株N1产量为251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13.6%,结果显示,经紫外线与氯化锂复合诱变后的菌株N1产L-组氨酸的产量最高,比氯化锂诱变后的菌株产L-组氨酸量提高3.1%,比紫外线诱变后的菌株产L-组氨酸量提高5.1%.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一种比较精确和简便的高碘酸氧化法直接测定发酵液中赤藓糖醇质量浓度的方法 ,通过校正吸光度值以消除发酵液中葡萄糖对赤藓糖醇质量浓度测定的干扰和影响 ,赤藓糖醇质量浓度测定值的相对误差控制在 5%以内 .精密度实验和回收率实验表明 ,此法准确可靠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