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城市地面沉降灾害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城市地面沉降对生产、人民生活、交通、旅游环境产生的影响及不良社会效应,对如何预防地面沉降提出了建议。着重讨论了地面沉降的综合治理,从行政手段、规划设计、市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针对地面沉降的科在开现状,认为应在数据库建设、动态监测、模型与方法、风险评估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2.
地面沉降的危害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目前地面沉降的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地面沉降造成的严重危害,并就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淮南潘集地区地表沉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淮南潘集地区地表沉降和煤矿地表移动观测资料,对抽排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及其对煤矿开采沉陷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地面沉降防治规划,我国将实施地面沉降调查、地面沉降监测、地下水控采与超采地区治理、地面沉降防治技术创新等四大工程。分析了山东菏泽市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提出了因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禁止大量开采地下水、引水入坑塘、工程蓄水。  相似文献   

5.
常州区域地面沉降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面沉降作为地质灾害的一种,由于自身特点和发生区域水文地质的特异性,造成不同地区的差异性。文章对常州区域地面沉降进行研究,在水文地质和沉降史的分析基础上,通过一些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区域的土层压缩情况,并采用origin软件对清凉小学基岩标监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处理。分析得出,常州区域地面沉降整体得到有效控制,沉降趋于稳定,且中心城区有回弹的迹象,但周边乡镇-戚墅堰、马杭等有沉降加剧的趋势,建议对于地下水开采及地面沉降防治统筹规划,打破区域界限,进行联防。  相似文献   

6.
盾构隧道穿越铁路时,地面沉降会对列车运行造成影响,因此控制施工参数、减小地面沉降尤为重要.研究分析了地铁隧道穿越铁路的现场试验数据,提出了影响地面沉降的几个施工参数,并选择几组不同的施工参数进行了现场模拟施工试验,最后通过分析模拟施工试验结果,得到了合理的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7.
岩土工程设计过程中选取的土层参数一般通过室内试验获得,由于试验条件、试验方法等方面的原因,其试验结果往往具有离散性,与真实值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以昆明地铁2号线区间内的上下接近盾构隧道IDK13+188里程处断面为例,将地面沉降作为实测目标,考虑同步注浆压力和衬砌管片外围注浆体硬化过程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结合均匀试验和非参数回归建立土层参数与地面沉降之间的响应面,在此基础上,对每个工况在一定范围中枚举出的大量土层参数样本进行计算,得到地面沉降的计算值,考虑到地面沉降实测值量测的误差,结合可变容差法,按照工况逐次对地面沉降计算值进行筛分,从而得到符合条件的地面沉降计算值对应的土层参数取值区间.最后,利用反分析得到的土层参数分析预测了该断面临近开挖断面的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降水引起的软土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的机理,提出了随机地面沉降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基于土体压缩模量随机性的地面沉降量的可靠性概率及可靠指标β的计算,并用于判定基坑降水方案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GPS技术在大地测量、维护大地坐标系和进行全球板块运动或区域地壳形变监测中已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在城市地面沉降监测方面,仍存在基准选取、系统参数对高程形变影响等问题。比较了平差过程中的不同基准模型,分析了各自的适用性,讨论了系统参数对平差结果的影响,得出附加系统参数和附有约束条件的网平差计算模型,最后对西安地区布设的GPS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网进行计算,比较了不同的平差方案,得出系统参数和不同基准模型对地面沉降数据处理的影响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开采诱发的不良环境及地质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地面沉降致灾问题已广受关注。华北平原山东区是若干地面沉降显著区之一,地下水开采是其主要诱发因素。针对地面沉降问题,以华北平原德州区为典型工程背景,采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现场及室内试验,在获得研究区岩土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建立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对研究区地面沉降的历史进行重演,对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在获得研究区流场及地面沉降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定期回灌地下水,调整开采井开采层位及开采井平面布局等工程措施进行地面沉降控制,并采用建立的数值模型从定量分析角度评价这些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依据丰富的野外调查资料,通过综合分析,概述了六道湾矿区地面塌陷的分布和现状,对地面塌陷进行了预测,阐述了地面塌陷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及危害,提出了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春意桥沉降监测为例,分析研究了大型桥梁沉降监测系统建立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中间设站式三角高程测量实施沉降监测的方法,对相应大型桥梁的沉降监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引起地表塌陷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地面塌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各因素相互作用使得金属矿山地表塌陷形成机理复杂.本文以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地面塌陷为例,从采场地质环境、矿体特征、采矿方法、崩落角、地面塌陷的形式等方面,综述了地面塌陷的特征,并探讨了地面塌陷的形成规律,该研究为矿山地面塌陷的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4.
Using a back-stripping method, our paper simulated the subsidence history of the eastern depression in the North Yellow Sea Basin. The subsidence history curve pattern and the subsidence chorisogram during every subsiding period were exposed. Combining with the regional geologic background and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he subsiding centers in every period, a contrasting study of the pattern and the classical subsidence history curves shows the subsidence history is made up of Mesozoic (J3-K1) and Cenozoic (E2-Q) subsiding cycles. The two subsiding cycles are separated by the late Cretaceous and Paleocene (K2-E1) uplift denudation. Both subsiding cycl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extension basin. The rapid subsidence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 and Eocene is equivalent to the initial subsiding phases in both cycles.. The slow subsidence of both, the early Cretaceous and Neogene, can be regarded as thermal subsidence phases.  相似文献   

15.
黄土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黄土地层的划分、黄土湿陷机理等进行讨论,阐述黄土的湿陷性评价方法和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各种方法,提出今后黄土工程地质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D-InSAR技术的煤矿区开采沉陷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煤矿区地表沉陷的基本特征,论述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利用该技术提取煤矿区地表沉陷数据的过程及处理方法;分析应用中存在的失相关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对获取的矿区地表沉陷变形值做进一步的分析,以期得到地表变形值在不同方向上分量值;最后得出结论:D-InSAR作为一种新的沉陷监测技术,在开采沉陷方面有着常规监测手段无法替代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为对正在发展中的桂林城市地面整体性岩溶热蚀沉降开发定量预测,提出了建立基于t-GIS的桂林城市岩溶热蚀学降虚拟预测系统的研究方案。研究主要包括岩溶热蚀沉降动力学模型建立、热蚀沉降动力学特征计算和热蚀学沉降虚拟预测系统构建三方面内容。虚拟预测不仅能够显示城市下垫面热蚀动态深度、热蚀沉降速度和热蚀沉降时间等动力学特征的空间分布图像,同时还可以模拟显示热蚀沉降过程的时空轨迹,从而可以提前对热蚀沉降可能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作出评估的防范。文章还对开展岩溶热蚀沉降虚拟预测研究的前期工作、必要性、意义及进一步研究等问题,作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开采沉陷预计与分析的空间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产和废弃矿井引起的地表沉陷将给矿区造成严重的环境灾害,为了减小这种影响,分析、评价沉陷的危险性,并采取预防措施是极其重要的;为此,应用具有空间分析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开发了能预计和分析开采沉陷可能性的空间模型,本文简要介绍了它的开发原理、系统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9.
岩溶陷落柱作为特殊地质体,在华北石炭二迭纪煤系中广泛发育和分布。本文就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发育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这对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的预测及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苏州地面沉降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针对苏州市发生地面沉降的一组时间序列观测数据,建立了灰色预报GM(1,1)模型,预测了苏州市近期地面沉降量.计算结果表明,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