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推动着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化,由此,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如何发展经济。如何参与竞争并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本文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以辽宁省盘锦市为例,从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莱茵-鲁尔区的改造看辽中南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梅  刘海滨 《中国矿业》2006,15(7):9-12
辽中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该区矿产资源丰富,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该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在经过几十年的高强度开采之后,后备资源明显不足.如何解决这些城市的资源型产业结构转型问题,本文借鉴德国鲁尔矿区转型的成功经验,分析了辽中南地区产业转型的优势和劣势,指出要实现辽中南地区矿业城市的产业结构的成功调整,应充分利用其地域优势,发展产业集群;重视城市间产业的上下游联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资,创建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是指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变化和保持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向高级化调整、演进的可能性和条件。对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比较和研究,有助于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相对变动的情况和变动潜力。本文依据区域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比较理论,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20座矿业城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价,认为城市的需求水平、产业结构特征和投资水平、地区的区域开放度和地区的创新能力等因素对城市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具有较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主要结论为主要矿业城市制定地区产业发展策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疆国土资源丰富,资源优势显著。同时,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新疆又属于欠发达地区,其经济实力薄弱。丰富的国土资源无疑是新疆经济发展的优势基础,但如何通过国土资源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新疆区域开发的关键。本文在对新疆国土资源优势转化制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市场和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扩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世界各国与地区都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增长效益化、经济科技化与服务化已成为财富创造过程的显著特征。因而在当今社会,积极稳妥地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已成为诸多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而其前提是有适应高级产业结构的人力资本存量的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6.
运用偏离—份额模型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总体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分析2005—2011年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3个城市的产业数据,分别以全国和长三角地区的数据为参照,对其“二三一”型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使用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分量3大指标评价长三角两省一市17个产业部门,以此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相对于其所在更大区域平均水平的偏离状况,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势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长三角两省一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整合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矿政管理措施,通过全国范围内两轮相对集中的整合行动,我国矿业秩序得到了较好整顿和规范。为了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必须围绕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做好文章,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矿产资源整合来实现矿业经济的有序发展,使整合行动助力于地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如何推动资源整合,首先应该拓展资源整合的思路,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将整合与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节约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国家宏观政策相统一,要因地制宜,科学有效地设定诸如最低生产规模、综合利用指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指标等各种整合的约束评价体系标准和政策;也要尊重地质矿规律,进一步规范矿业权管理,尤其是探矿权的管理。通过提升矿政管理的水平,来推进矿产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助力地区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着力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兼顾环境规制、绿色创新与产业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获取环境保护、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三重红利”,已成为当今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在3种权重矩阵下比较环境规制、绿色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测算出主要解释变量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并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和绿色创新是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在3种空间权重矩阵下均具有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其中环境规制强度在地理距离矩阵下每增加1%,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将提高0 065%;绿色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在地理距离矩阵下表现最为显著,影响系数达到0 066。2)从溢出效应来看,环境规制在地理距离矩阵下能够直接促进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绿色创新则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倒逼推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3)在区域异质性方面,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推动作用在西部地区表现最为突出,在东部、中部地区作用并不明显;绿色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驱动作用则呈现出西部大于中部、中部大于东部的发展趋势。我国各地区应努力提升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与城镇化水平,积极推动高污染企业的产业转型,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制定和实施地区差异化政策,以避免“污染避难所效应”式的产业转移,这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4—2016年全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构建GMM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从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及不同邻近关系分析财政压力与产业结构调整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财政压力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东中部地区财政压力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提升作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则对其有显著抑制作用;资源型城市财政压力、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对绿色经济效率均有促进作用,非资源型城市财政压力、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绿色经济效率有负向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则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固定资产投资、市区从业人员、人力资本积累、产业结构和制度变迁五个因素为解释变量,对1990~2002年中国不同地区矿业城市经济增长作了回归分析。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投入仍然是中国矿业城市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制度因素对东、中部矿业城市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说明西部矿业城市仍需要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和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山西省三大地区以及11个地级市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定量分析,从产业结构和区位因素两方面计算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界定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认为: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应是供给与需求、技术水平、对外经济联系和经济政策,其次是产业结构;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大小与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城市的规模等级也有紧密联系,城市的规模等级越大,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越强;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还具有空间分异特征,东部地区的城市产业结构的平均转换能力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  相似文献   

13.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山西省三大地区以及11个地级市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定量分析,从产业结构和区位因素两方面计算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产业结构转换速度较慢等突出矛盾,严重影响着地区可持续发展。根据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理论,阐述了影响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一般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从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和吸引外资水平3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选取9项指标对我国西部五省46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对比,并对产业结构转换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西部五省中,内蒙古和陕西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较强,山西转换能力最弱,并依据之前得出的结论,对提高五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2000-2010年的人均GDP为测算指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来描述新疆14个地区经济差异的时间特征,采用离差、比率、相对发展速率来描述其空间特征。分析新疆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后,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巴音郭楞等4个地区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其他地区发展水平较低。这与自然环境、区位和交通条件、政策、产业结构、人口数量等方面的差异有关,建议培育区域增长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新疆各地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芳琴 《资源与产业》2022,24(4):113-123
利用泰尔指数和第三产业相对比重刻画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和高级化水平,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揭示异质性人力资本、资源集聚及二者交叉耦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并分析其地区差异的原因,以期为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参考。研究表明:高级人力资本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影响因素,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贡献为15.31%;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资源集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分别为46.93%和28.99%;初级、中级人力资本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中介变量,高级人力资本促进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力为72.99%),中级人力资本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力为75.77%);制造业资源集聚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推动作用分别为90.73%和80.59%,生产性服务业资源集聚对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贡献分别为89%和82.68%。因此,在东部区域,应借助高级人力资本积累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吸引集聚,同时利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优化人力资本结构,通过二者的循环因果互动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在中西部区域,中高级人力资本和制造业集聚的“双翼驱动”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核心动力,在制造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应侧重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并引导二者协同发展,重视制造业集聚与人力资本之间的互动和匹配。  相似文献   

17.
徐伟 《煤》2010,19(10)
煤炭开发和加工转化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已成为山西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过度开采造成了山西煤炭产能过剩、煤炭储量下降;而过分依赖煤炭工业导致山西产业结构单一。文章认为,使煤炭工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完善的法律体制,更要求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尚云 《中国煤炭》2004,30(11):19-20,23
探讨了在当前形势下,资源型城市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如何摆脱资源有限性或资源枯竭的困境,稳妥有序产业结构转型等,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大城市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与东中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产业结构进度明显滞后于全国和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不仅城市数量少,而且大城市更少,城市对经济的带动和幅射作用都较弱。进而以银川市近20年来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但在与西部地区,尤其东部地区大城市相比较中,仍然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最后提出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发挥资源优势;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建立高经济势能的大城市圈域经济,推进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升级,同时,区域经济不平衡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东中西部的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关于区域发展的区间差距扩大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尚未达成共识。其中比较引人关注的观点之一是我国地区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