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通过规划布局村落化,建筑园林化,景观乡土化,观景阁宅基地选择村落核心部位,建筑一层框架结构为村民服务中心,二层为砖木结构,为村民活动中心,三层至阁楼层为木结构,为茶座和瞭望阁,改建中保留了原有建筑的木构件、外墙清砖、黟县清石柱础、小青瓦等构件,修旧如旧,充分保留的建筑的历史遗迹。该建筑不仅给村民提供了公共服务场所,为游客提供最佳的景观观赏视野。  相似文献   

2.
大乘之阁是承德普宁寺的主体建筑,始建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阁高36.7米.依山建造,座北面南.阁身面阔七楹(27.71米),进深五间(19.97米),前出抱厦,宽五间,进深一间.大乘之阁正面外观为六檐五层,两侧为五层檐,背面为四层檐,绿琉璃瓦配以镏金宝顶.内部为三层楼结构,中为空井,周设回廊.整个建筑南面建在1.2米的月台之上,北边座在山崖上,是典型的汉藏建筑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3.
大乘之阁     
大乘之阁是承德普宁寺的主体建筑,始建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阁高36.7米。依山建造,座北面南。阁身面阔七楹(27.71米),进深五间(19.97米),前出抱厦,宽五间,进深一间。大乘之阁正面外观为六檐五层,两侧为五层檐,背面为四层檐,绿琉璃瓦配以镏金宝顶。内部为三层楼结构,中为空井,周设回廊。整个建筑南面建在1.2米的月台之上,北边座在山崖上,是典型的汉藏建筑的结合体。 一、大乘之阁的建筑布局 正如清乾隆皇帝在御制普宁寺碑文所说“故寺之式,即依西藏三摩耶庙之式为之。名之曰普宁者……”。其三摩耶庙乃俗称,即西藏的桑耶寺。它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始建公元八世纪,是西藏佛、法、僧俱全的第一座寺庙。大乘之阁即依桑耶寺乌策大殿而建造。普宁寺总体建筑共分四进院落,其前二进  相似文献   

4.
正建筑位于古黟县盆地的西南边缘陶村,是徽派传统建筑保护与传承人士胡中权先生倾心打造于历史故居和文化遗存保护遗地的守拙园村落内,该建筑又名观景阁,是该村落中一幢传统徽派民居建筑,也是一个传统建筑就地保护的典型案例。建筑原是本地偏僻山区村落数幢危房改建由来,观景阁宅基地选择村落核心部位,规划布局村落化,建筑园林化,景观乡土化,建筑一层框架结构为村民服务中心,二层为砖木结构,是村民活动中心,三层至阁楼层为木结构,为茶座和瞭望阁,改建中保留了原有建筑的木构件、外墙清砖、黟县清石柱础、小青瓦等构件,修旧如旧,充分保留建筑的历史遗迹。该建筑不仅给村民提供了公共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焦山观澜阁为研究目标,通过对观澜阁的单体平、立面以及结构特点、周围环境的研究,论述观澜阁的空间特点和空间功能,力求了解楼阁建筑与其他建筑结合所产的空间效果、了解楼阁建筑的单体空间、立面虚实与景观的关系。以及了解兼顾观赏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楼阁建筑的空间特点。  相似文献   

6.
丁鼎 《城市建筑》2014,(18):265-265
在我国的传统建筑中,阁建筑作为其中较特殊的建筑类型,其演化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呈现出的形态不尽相同。本文以北京故宫中出现的阁建筑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型制特点及场态分布特点,对阁建筑研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新生 《华中建筑》1998,16(1):126-127
江陵玄妙观玉皇阁建筑结构浅析王新生作者单位江陵文物局玉皇阁是玄妙观中轴线上一座主体建筑,它在紫皇殿之前,三清殿之后。阁为三檐四角攒尖顶,顶上覆盖以宝顶座上所铸“大明万历庚辰吉旦”题记知为明神宗八年(1580年)建。据阁内“维修玉皇阁碑刻”记载,此阁在...  相似文献   

8.
楼阁考释     
张威 《建筑师》2004,(5):36-39
本文依据大量古代文献及相关实物,从文字演变、建筑构造、造型特征、功能使用等方面,对作为建筑类型的楼、阁以及楼阁做了严谨而详尽的考证;分析了楼、阁合二为一的过程;并从结构、功能、空间特征等方面阐释了阁与干阑建筑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建设动态     
正故宫端门将建玻璃幕墙近日,北京中建建筑设计院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该院为故宫中轴线上端门设计的避风阁项目施工图出图,该避风阁预计为一钢框架玻璃幕墙设施,幕墙上将悬挂"故宫博物院"五个大字。北京中建建筑设计院表示,该避风阁整体结构隐藏在端门城台建筑的外廊框架之中,与原建筑无任何连接,不会对端门城台主体结构及基础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治镜阁是清代乾隆盛期北京西郊三山五园中的一重要点景建筑,后荒废,在晚清曾有重修的设想,未果,目前仅存遗址。通过对遗址以及相关历史文献、档案和样式雷建筑图档的梳理、对比和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片断,同时综合清漪园时期诸点景楼阁的形象和乾隆皇帝标新立异的造园风格,得出治镜阁的整体形象。完成了复原初步设计,拓展了世界记忆文化遗产样式雷建筑图档的利用方向,为同类清代皇家建筑复原方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陈焰周  王颢  李霆 《建筑结构》2020,50(8):30-34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新航空塔台高115m,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二高民用塔台。该塔台建筑造型新颖,为非对称结构,高度高、截面尺寸小、头重脚轻。结构设计中对这些建筑特征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设置有扩大尺寸的地下室改善结构的整体抗倾覆不利的状况;采用混凝土筒体增大截面抗侧刚度;上部功能区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体+钢结构的混合结构,最大限度减小上部功能区的质量偏心,减小下部墙肢的受拉状况;顶层控制室采用只设4根钢柱的框架结构,以满足视野开阔的要求。此外介绍了塔台的风荷载、地下室及基础、结构分析结果、筒体受拉以及上部钢结构外伸体系,对类似项目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筑结构适应地基变形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沈国桂  刘立峰 《山西建筑》2006,32(6):106-107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较多,在选择地基施工方法时,应首先考虑使建筑结构适应地基变形,可采取合适的结构形式、建筑处理、结构处理等措施,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实现建筑结构、基础、地基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3.
工程设计中,新颖独特的建筑形式往往使结构的受力趋于复杂化和特殊化,这给结构设计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章以河南省广播电视发射塔工程为例,针对其外塔柱原建筑设计方案,根据承载性能、施工性能和使用维护性能的需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闭口钢管截面形式--桉叶糖形异形截面,并对截面的两个基本参数:宽厚比和弧长比进行了数值分析,提出了设计参数取值建议.研究结论和所采用的工程创新研究方法为类似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周旸  苏桥磊 《山西建筑》2014,(35):52-53
建立了某高压输电塔结构的梁—杆混合空间模型,应用ANSYS软件进行了该高压输电塔结构梁—杆混合空间模型的模态分析,利用子空间迭代法计算了该模型的前10阶自振周期、频率及振型,结果表明高压输电塔结构的梁—杆混合空间模型更接近于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计算所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与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经验公式及电力部门经验公式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建筑设计中普遍存在、为满足某些特殊功能要求而在地下室顶板开设较大洞口,从而对地下室顶板嵌固能力造成一定影响的情况,通过工程实例,分析楼板变形、应力,比较多塔与单塔模型的总体指标,确定地下室顶板为上部塔楼的嵌固端。并对地下室顶板开洞的实际情况,采取加强构造措施,为类似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任何建筑形式的产生,总是与建筑功能的需要密切相关,同时也依赖于当时的建筑技术才能予以实现。侗族鼓楼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民族建筑的典型代表。因缺乏翔实文字记载及实物遗存佐证,侗族鼓楼的源流及演变众说纷纭。与其他建筑一样,侗族鼓楼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漫长过程。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建筑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从建筑技术的视角,对侗族鼓楼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进行梳理和探究。  相似文献   

17.
大底盘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是一种复杂的结构体系。运用ETABS对高塔45层矮塔30层的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通过改变底盘层数,得到了周期、振型及各楼层侧移变化曲线。当底盘由2层逐渐增加至30层时,振型变化明显,周期先减小后增大,高、矮塔楼各楼层x、y方向位移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对顶层影响最大。设计时既要避免底盘层数过少,导致楼层位移较大的情况;又要避免底盘层数过多,周期、塔顶侧移增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这个项目突破了一般工业改造思路,将废弃水塔改造成了一个学生公寓。设计充分保留了原有建筑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具有雕塑感的外形和舒适的室内空间,在设计思路和改造方式上都有独到之处,很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建筑施工过程中,塔吊的设置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尤其对建筑外观形式特殊及施工场地狭小的工程,往往需将塔吊设置在建筑结构内部.针对地下室结构内设置塔吊施工时,将遇到的位置选择、防水处理、拆除加固等问题,结合某高层住宅小区实例,对相应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在市中心对狭小施工空间集约使用的问题,对其他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重新修复革命遗址武昌起义门楼。本次修复工作指导思想主要恢复其时代特征,使之真实地再现当年的实物环境和历史气氛。建筑设计应力求保持历史的原来面目,对于建筑的次要或隐蔽部分,在不违背真实性的原则下,可根据现代使用要求和技术条件予以变通。城台护壁以毛石混凝土作为承重结构,外表贴砌城砖一层。城楼骨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构架仿七檩中柱式,抬梁与穿斗相结合,建成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