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蔡铁山 《人民黄河》1998,20(7):41-42
1判断治河思想科学性的标准判断一个治河思想科学与否,是看它有没有科学的理论基础,有没有科学的治理方法,有没有治理效果,有没有回答治河依靠谁的问题。这四个方面构成完整的治河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一切科学的治河思想都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比如明代治河名家潘季驯,总结了以往治河经验,深刻分析了黄河的泥沙症结,提出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创造性地运用遥、缕、格、月四堤,在两岸周密布置,御水攻沙,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时人赞曰:“河尝秋涨而涯畛屹然,淮尝夏溢而消耗甚速。贡赋舳舻,若履枕席,转徙遗,寝…  相似文献   

2.
王化云在黄河治理方略上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炜 《中国水利》2009,(15):4-7
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伴随人们对黄河内在规律认识的逐步加深,先后提出了“宽河固堤”“蓄水拦沙”、“上拦下排,两岸分滞”和…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拦、排、放、调、挖处理和利用泥沙”等多个黄河治理方略。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黄河治理方略的演变与发展,重点阐述了王化云为此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东汉王景治河,历时一年,而后黄河相对安澜800年,有900多年未发生大改道(黄河自周定王五年第一次改道后,平均每100年发生一次大改道),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自周定王之后至今,可称得上是空前绝后;其中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很值得深思借鉴。笔者仅就已有的材料做了一些整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渭水 《水利天地》2006,(11):22-23
潘季驯(公元1521年~1595年),字时良,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29岁中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潘季驯曾数次总理河道,负责治理黄河、运河。他不仅注重实践经验的应用,而且善于进行理论研究,是一代著名的治河专家,对后世治水影响深远。全力实施“束水攻沙”嘉靖四十四年(公  相似文献   

5.
略论王化云治河方略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铁山 《人民黄河》1998,20(2):39-40
王化云的治河方略了由宽河固堤到的“拦排用调”综合措施治黄这样一个由局部到整体、由简单到比较的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按照方略的实践可以分为打基础时期、发展时期、飞跃时期、成熟时期,它们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是既相互区别又有着内在科学逻辑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6.
嘉应观位于河南省武陟县嘉应观乡,是一座集宫、庙、衙署为一体的清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雍正王朝的黄委会,黄河边上的小故宫之称.  相似文献   

7.
8.
黄河水患治理历来是安民兴邦的大事,几千年的治黄史可归结为下游治洪史.通过梳理历史时期治理黄河洪患的理念及实践,分析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特点,指出黄河中游的泥沙是下游洪水灾害的策源地,总结提出坚持林草植被为要的中游水土保持治河之本;强化下游河道疏浚,清理河床已淤老沙,保障下游河道冲淤平衡;保护金堤,...  相似文献   

9.
10.
靳辅、陈潢不仅继承了潘季驯“束水攻沙”的治河思想,而且重视第一手资料的获得,对河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治河中能系统、动态地把握同题、辨证地处理了筑堤与疏导、合水与分水、清与浊、黄淮运等一系列矛盾;同时在治河中引用流量概念,开治河史中定量分析之先河。  相似文献   

11.
黄河治理方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充分肯定了新中国50年治黄的成就,对黄河进一步治理以及针对黄河存在的断流,泥沙淤泥、河水污染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指出黄河流域水资源紧缺,洪水以及水质污染仍是制约黄河两岸经济发展的关键,需要在建设节水型社会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同时,坚持水少兼治的综合道理、通过水土保持这一治黄之本,将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争取达到黄河冲淤基本平衡。并就黄河的水污染问题,黄河下游的防洪、黄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分析治黄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2001-2005年各项治黄工作的基本思路,为编制改革发展五年计划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堤防隐患特征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下游堤防隐患众多,堤其隐患,堤身隐患,穿堤建筑物隐患各有其不同的形成原因,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对堤防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堤防隐患的治理应在查明隐患性质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省北部、渤海南岸,是山东半岛和京津两大经济发达地区的连接地带,我国三大三角洲之一。黄河三角洲土地辽阔,石油、天然气、卤水等资源丰富,还有大面积的浅海海面、滩涂和草场,是黄河下游的“金三角”,开发潜力很大。然而,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与世界各大三角洲,包括我国长江、珠江三角洲相比还远远滞后,黄河入海流路不稳定是其重要原因之一。黄河三角洲的全面开发,特别是石油开发,要求黄河河口必须有一个长时间的稳定。同时黄河水资源匮乏又使黄河河口频繁断流,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加快黄河河口治理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黄河河口及其三角洲地区发展潜力巨大,在环渤海经济圈和黄河流域经济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黄河河口的治理开发,三角洲开发已列入国家“十五”发展计划纲要,并被山东省政府列为跨世纪工程,通过科学的治理开发,必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黄河水少沙多,泥沙运动规律复杂,受河势与海洋动力等条件影响,尾闾河道摆动频繁,河口治理难度较大。如何正确处理河口治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就河口治理开发中需要注意的七个关系作一分析。一、河口演变规律与人类活…  相似文献   

16.
主槽河槽议     
以河道演变最为剧烈的黄河下游为例,分析了河槽、主槽、滩地的涵义及相互联系。平原河道横断面为复式断面,一般可分为枯水槽、一级滩地、二级滩地、三级滩地几部分;主槽是一次大洪水主流所通过的河床部分,包括枯水槽和嫩滩,是水沙的主要通道;河槽是指洪水期流速较大和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主槽变化所涵盖的部分,包括主槽、二滩或部分二滩,是较大洪水所通过的河床部分;嫩滩是主槽的组成部分;河槽和滩地可互相转换。  相似文献   

17.
随着黄河入海水沙量的趋向性减少和黄河口治理研究水平的提高,应改变不断改道入海流路的黄河口治理思路,全面推进稳定入海流路综合治理,在流路改道点附近建设黄河口水沙控制工程,实施科学的管理调度,以长期稳定河口入海流路,消除河口淤积延伸及相对稳定流路造成的影响,为黄河下游河道长期稳定、安全提供稳定的下边界条件,也为黄河三角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沈泰 《中国水利》2003,(19):69-70
长江治理开发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治江科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治江科技工作又面临新的形势,许多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又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9.
李荷香 《中国水利》2003,(14):56-58
千百年的治黄历程,是治黄科学技术和治黄理论产生、发展的历程.人民治黄以来,治黄科技迅猛发展,以锥探灌浆和放淤固堤为代表的堤防除险加固技术,以土工织物沉排坝和混凝土透水桩坝为代表的河道整治技术,以2.2m大孔径潜水钻机和液压开槽机为代表的地下基础施工技术及设备,以XL5100型多功能抢险加固车和防汛抢险组合装袋机为代表的防汛抢险新技术以及治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在河南治黄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黄河长治久安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就如何实现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对治黄工作提出的“堤坊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4项目标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指出:(1)黄河大堤5种决口形式(漫决,冲决,溃决,凌汛决口和人为决口)中,通过水库调节可以解决凌汛决口,对提坊威胁最大的漫决,冲决,溃疡问题需要采取加高加固堤防,库群联合调度,运用分滞洪区,河道整治等综合措施中以解决。(2)黄河不断流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通过行政,经济,工程,科技和法律等多种手段去努力实现。(3)要保证黄河水质不超标,一是流域机构的水资源保护部门要提出沿河每个省(区)的最大许可排污量,二是要将水质监测结果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让社会舆论进行监督;三是要运用法律的手段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制裁。(4)黄河河床的不断抬高是由于黄河水少沙多,水滗不平衡所致,加强水土保持,加快 游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和河口治理,适时调水冲沙是抑制黄河河床抬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