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某新建隧道工程实际情况,对其下穿既有车站时所用施工技术措施进行深入分析,明确相关的技术要点,并通过实践验证了工程所用施工技术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为其推广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3.
4.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世博过江段工程长清路站~世博园站区间隧道需下穿已建轨交7号线隧道.以此为例,详细阐述了盾构在整个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确保在轨交7号线的稳定和安全的基础上顺利施工轨交1 3号线工程. 相似文献
5.
依托深圳市16号线共建管廊工程,对盾构下穿既有地铁重叠段施工工艺展开研究。在下穿施工前,需进行详尽调查,确定下穿隧道的位置关系;对重叠段管片下方,需进行注浆施工,特殊盾构段采取洞内跟踪注浆的加固措施;重叠段施工时,需进行掘进参数监控,控制土舱压力,严格渣土管理,保持合理均匀的掘进速度,确保盾尾间隙均匀,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增加盾尾油脂用量。 相似文献
6.
结合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实例,针对在城市中心城区采用盾构法施工穿越既有运营的地铁隧道的关键施工控制技术和地铁运营保障开展技术研究,总结提出了盾构下穿施工的重点控制环节,对有效管控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进一步提高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依托深圳地铁10号线福田口岸站~福民站区间隧道下穿4号线福田口岸站施工工程,针对该段下穿时隧道下半部分遇到中风化花岗岩,导致施工难度加大的的工况,提出了在标准段进行上台阶开挖,下台阶盾构掘进;二衬段进行台阶法开挖并配合破除地连墙截桩的新型施工技术.该施工技术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且缩短了工期,并且有效控制了沉降.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全方位立体式的城市交通体系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地面道路空间有限,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用地铁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但是新建地铁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总会产生穿越既有地铁线路的现象,为了保证既有地铁的安全以及满足新建地铁的要求,人们逐渐研究出新的施工技术和安全措施以保证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 相似文献
9.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北京轨道交通机场线的丁程实例,论述了在盾构双线隧道先后两次穿越既有桥梁,土层二次扰动,潜在危险性增加,对地面沉降控制要求非常高的条件下的盾构隧道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0.
11.
文中为了解决地质岩层岩石硬度大,单轴抗压强度高,施工风险大,单纯盾构法施工工艺很难通过的施工问题,在施工中采用了盾构+矿山的组合配套技术方法,即盾构机进入矿山法隧道后空推,后方拼接管片,在管片后方吹砾石且结合注浆的工艺流程。通过工程实例的实践证明,经过有效的精度控制和精密测量且合理的安排施工顺序控制,盾构+矿山法技术施工可以很好的解决岩层强度高,盾构无法通过的施工难度问题,该工法实施效果良好,能够使盾构机在地质条件复杂的硬质岩地层中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北京地铁14号线将台站基于大直径单洞双线盾构隧道采用PBA工法扩挖形成。以地铁将台站作为工程背景,根据实际施工工序,分析了PBA工法扩挖大直径盾构隧道建造地铁车站的关键工况。利用“地层-结构”相互作用有限元法,模拟开挖过程,着重研究了盾构隧道两侧中洞非对称开挖和两侧K管片非对称拆除这两个关键工况的结构体系受力转换规律。结果表明:由于两侧中洞的非对称开挖扣拱及两侧K管片的非对称拆除,导致中洞初期支护、管片以及中隔墙的应力分布呈现非对称状态;管片环的最大主应力由压应力变为拉应力;中洞拱部初期支护最大主应力出现在一侧的K管片拆除后;在中洞开挖阶段,中隔墙最大主应力出现在一侧中洞开挖后;在K管片拆除阶段,当一侧的K管片拆除后,中隔墙承受偏压,两侧的K管片均拆除后,中隔墙的偏压现象消失,此时中隔墙主应力最大。表明在两侧中洞非对称开挖和两侧K管片非对称拆除工况下,中隔墙承受明显的偏压。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和管片拆除试验段的中隔墙应变监测结果,针对“中洞支护参数、中洞开挖方法、K管片拆除方法”等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以确保车站扩挖施工安全和车站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在刚度迁移原理的基础上,提出求解各施工步影响的沉降差值法,由单步增量求得相邻线路盾构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全量。对某市地铁隧道的后施工线路盾构推进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发现后施工隧道所产生之塌落拱拱脚作用在临近既有隧道斜上方这一受力机制,得到单施工步引起的既有线路管片最大环向拉应力值为0.13 MPa,最大累积附加拉应力为0.857 MPa;结合对考虑拼接缝的既有隧道管片受力状态的分析,找到裂缝隔片产生在连接块上的重要内在原因。研究成果丰富了模拟相邻巷道施工影响的仿真计算方法,并对城市地铁隧道等类似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中预防裂缝出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泰安大型抽水蓄能电站输水隧洞为工程背景,结合国内现有研究成果和规范,研究隧洞穿越京沪铁路时爆破施工的稳定控制技术。以现代信息化施工理论为依据,充分运用现场监控量测,对第1阶段的爆破振速进行监测,通过回归分析,对2个重要的爆破参数K,α进行优化,并应用于第2阶段的现场爆破施工;最终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大装药量等爆破参数设计合理,该爆破设计在现阶段未对京沪铁路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地表处的垂直振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所得最大振速符合规范要求,验证该次爆破设计是合理的。该研究成果为今后类似浅埋隧道近距离穿越建筑物的爆破掘进工程在理论上和施工方法上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爆破的稳定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泰安大型抽水蓄能电站输水隧洞为工程背景,结合国内现有研究成果和规范,研究隧洞穿越京沪铁路时爆破施工的稳定控制技术.以现代信息化施工理论为依据,充分运用现场监控量测,对第1阶段的爆破振速进行监测,通过回归分析,对2个重要的爆破参数K,α进行优化,并应用于第2阶段的现场爆破施工;最终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大装药量等爆破参数设计合理,该爆破设计在现阶段末对京沪铁路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地表处的垂直振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所得最大振速符合规范要求,验证该次爆破设计是合理的.该研究成果为今后类似浅埋隧道近距离穿越建筑物的爆破掘进工程在理论上和施工方法上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软土地区重叠盾构隧道施工中,由于不同开挖顺序及不同推进速度下既有隧道位移和内力变化规律,设计了4组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先上后下施工时,下线隧道的施工引起上线隧道纵向的沉降,且上线隧道管片环向内力发生偏转,拱底两侧内力变化最大;先下后上施工时,上线隧道的施工引起下线隧道纵向隆起,且下线隧道管片环向内力发生偏转,拱顶两侧内力变化最大;不管何种施工顺序,都会引起隧道纵向附加内力,但纵向内力表现为波动性和临时性。从纵向位移及既有隧道的内力改变来看,先下后上施工顺序的安全性优于先上后下的施工顺序。在重叠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的附加变位和内力值均随着推进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推进速度的影响范围也相应增大,所以在施工期间,应合理控制盾构机的推进速度,以免对近接既有隧道的结构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