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氢镍蓄电池(Ni-H_2 Cell)是目前在轨应用较多的一种空间储能电源,具有安全可靠、循环寿命长的特点。对80 Ah氢镍蓄电池寿命试验数据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了高轨道应用氢镍蓄电池的容量衰降模型和电压衰降模型,可用于卫星氢镍蓄电池组在轨性能的近似评估,更好地了解在轨氢镍蓄电池组的性能变化趋势,为整星供电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伴随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锂离子蓄电池组已逐渐取代氢镍蓄电池组,成为卫星的新一代储能电源。根据锂离子蓄电池组特性提出了在轨管理策略,通过锂离子蓄电池组的在轨遥测数据,对锂离子蓄电池组的充放电性能、单体电池电压离散性、在轨均衡情况以及温度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锂离子蓄电池组在轨寿命进行了预计。  相似文献   

3.
经过长期在轨运行,卫星用氢镍蓄电池组单体之间性能会发生离散,性能离散会导致蓄电池组出现快速衰减、工作寿命缩短等问题,故当性能离散较大时,需要对蓄电池进行在轨维护,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由于每天经历地影期,并且光照时间短,目前没有一种在轨维护方法,提出了一种适合太阳同步轨道(SSO)卫星氢镍蓄电池在轨维护技术,实践证明技术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温度对空间用氢镍蓄电池寿命的影响,为电池的设计和在轨管理提供支持,延长电池在轨寿命。通过寿命试验分析,氢镍蓄电池高温下电性能迅速衰降,低温下对寿命无影响,但降低输出功率,建议在轨氢镍蓄电池温度控制为-6~-4℃。  相似文献   

5.
加速寿命试验作为一种氢镍蓄电池寿命考核办法得到普遍应用,80 Ah氢镍蓄电池进行了模拟地球同步轨道最大放电深度充放电的加速寿命试验,结果表明,该种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次数超过了20年的在轨等效工作寿命.但使用该种氢镍蓄电池的卫星尚处于初期业务开发阶段,蓄电池实际放电深度要远低于设计最大放电深度,不能较好地验证80Ah氢镍蓄电池加速寿命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锂离子蓄电池组是继镉镍电池组、氢镍电池组之后的第三代空间储能电源,介绍了锂离子蓄电池组应用于GEO轨道的LAOSAT-1卫星的设计、性能测试与考核、在轨管理策略、在轨运行情况等。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氢镍电池的可靠性,快速准确考核氢镍电池的使用寿命,对氢镍电池进行恒定DOD 80%加速寿命试验。寿命试验已完成2 137次,试验电池性能正常,满足在轨应用15年以上,表明该种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寿命能很好地满足设计要求。对寿命试验中电池充放电过程曲线,电池充放电量比,充放电时电池温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为在轨合理应用电池,延长使用寿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空间氢镍蓄电池充电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氢镍蓄电池在轨可靠、稳定的运行,除了电池自身的制造水平、地面贮存环境等因素外,合理的在轨充电控制方法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对我国空间氢镍蓄电池用的多种充电控制方法设置原理、适用性等进行了研究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9.
低轨道卫星镉镍蓄电池组在轨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XX-1B卫星用镉镍蓄电池组的技术特点、地面测试情况以及在轨性能.根据地面试验和在轨表现,对镉镍蓄电池组的寿命进行预计,并对镉镍蓄电池组在轨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明文成  赵梁博 《电源技术》2016,(10):2006-2009
简要介绍了空间用60 Ah氢镍蓄电池组的结构设计及结构组成,并对该蓄电池组进行了容量、过充电、过放电、高低温寿命等实验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蓄电池组的设计和性能满足空间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蓄电池》2016,(1)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包含胶体电池和AGM电池。本文从设计、结构和性能方面系统地比较了胶体电池和AGM电池的差异。从设计上看,两种电池在电解液的固定方式、电解液用量、电解液浓度、极群装配要求、氧气传输通道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从结构上看,它们的外观尺寸、隔板性能、硫酸电解液分布、极板的类型等亦有较大差异。电池的设计和结构决定了电池的性能:胶体电池在使用寿命、深循环性能、耐过充电能力、浮充特性、耐用性、热失控风险、自放电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AGM电池的体积相对较小,在初始容量和大电流放电性能方面更好。  相似文献   

12.
徐克成  桂长清 《电池》2011,41(6):315-318
小容量锂离子单体电池的比能量达140 Wh/kg,外推法预测的循环寿命达1 000次,大容量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组与之相比差很多.原因在于:锂离子电池对充电终止电压敏感,终止电压相差2.4%就会引起电池组循环寿命很大的变化;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差异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解决上述差异的关键不是组装技术,而是要加强锂离子电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般纯电动汽车充电机的控制系统基于额定输入电压、充电电流等条件设计,忽略了工作条件变化和元器件寄生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为了保证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机能够稳定工作和进一步了解充电机系统稳定性的机理,建立基于全桥拓扑结构的纯电动汽车充电机的平均线性小信号模型.依据该线性小信号模型推导出表征充电机特性的关键传递函数.通过MATLAB仿真,研究纯电动汽车充电机在拓扑结构和主要参数确定的情况下,影响其控制环路特性的因素如输入电压、充电电流、输出滤波器等效串联电阻与表征控制环路特性的参数如穿越频率和相位裕度之间的关系,并用实验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王东升  张希  高一钊  郭邦军  陈顺 《电源技术》2021,45(10):1287-1291
针对锂离子电池温度估算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化学机理的电池温度估计方法.以容量为3.2 Ah的18650三元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在考虑电池老化对电池温度影响的基础上,根据18650电池结构和电池传热规律,计算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内部产热速率,并采用有限差分法估算电池表面温度,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耦合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仿真温度与实验测得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为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电动车用MH-Ni动力电池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吴伯荣 《电源技术》2000,24(1):45-48,56
对近年来电动车用MHNi动力电池开发动向进行了简要综述。从动力电池角度而言,MHNi电池与现有正开发的各种电池相比,具有更强的现实应用性,其比能量已与锂离子电池水平相当,体积比功率甚至高于锂离子电池水平;从发展态势上看,MHNi动力电池主要有适合纯电动车用的高能MHNi动力电池和适合混合动力车使用的高功率MHNi动力电池,不同类型的动力电池有着不同的电池结构设计及电极组成。与此同时,对构成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成分、一些改性措施及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国内MHNi动力电池发展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李霄  亓劼 《贵州电力技术》2014,(2):54-55,45
利用数据分析手段设计出蓄电池重组策略,解决了蓄电池组单只电池电压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锂离子电池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充电策略,该策略可以减少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并且能够应用于各个充电区间.对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过程和能量损耗进行了建模.构建以最小充电损耗为目标的优化问题,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将其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求解.根据得到的最优充电电流曲线和电池内阻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电池内阻的自适应充电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OTSIH电池的大电流容量特性并与普通涂膏式电池作了比较,探讨了OTSLA电池的大电流多重放电特性,结果表明OTSLA电池用作SLI电池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锂离子电池因快速充电和长循环寿命特性,在电动汽车、电网侧储能系统中应用广泛.精准的电池荷电状态(SOC)估计有助于保障系统可靠性,延长电池系统寿命,然而在考虑电池充电和放电以及复杂工况条件造成的电池内部复杂的化学和物理变化的条件下,完成精准电池SOC估计十分困难.通过脉冲激励电池的充放电暂态响应特性分析,辨识等效电路模型参数,建立电池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动态电池模型,并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对纠正参数辨识和OCV-SOC映射中的误差.以Arbin测试平台估算结果作为对标,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智能电池模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正佳  袁永斌 《电源技术》2002,26(5):379-382
综述了智能电池的一般概念 ,介绍了智能电池的发展现状以及智能电池模块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等。电池加入智能电池模块可以改变电池行业技术含量低、产值低的状况 ,特别是大电流电池 ,加装智能电池模块后 ,可直观地了解电池充电、使用及报废状态时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