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指出了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混凝土梁有效翼缘宽度取值的问题。采用能量变分法,推导弹性状态下有效翼缘宽度的计算公式,考虑不同的支座条件下,跨度、梁肋净距、翼缘相对刚度对取值的影响,并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提出了在不同状态下,受拉区和受压区的混凝土梁有效翼缘宽度取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于剪滞效应的存在,组合框架梁的混凝土翼板不能完全参与共同工作,按照完全组合的换算截面法计算组合梁的变形将得到不安全的计算结果。首先根据弹性理论推导传统的完全组合梁以及剪滞组合梁理论模型的基本方程,并采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理论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说明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及合理性。然后基于两个理论模型,提出一种物理意义更为明确的有效翼缘宽度系数的定义,直接用于组合梁的变形计算。研究楼板的宽跨比、楼板宽厚比、板梁高度比以及组合梁高宽比这4个无量纲参数对有效翼缘宽度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影响有效翼缘宽度系数的关键参数为楼板的宽跨比。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翼缘宽度的计算公式,为组合梁的研究及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混凝土梁有效翼缘宽度取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国内外规范对T形、I形和L形梁的有效翼缘宽度取值的规定,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楼盖的受力特点,并结合相关资料,提出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有效翼缘宽度的取值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建筑结构中混凝土梁截面宽度比柱型钢翼缘宽度小的情况,提出混凝土梁内主筋穿过型钢混凝土柱内型钢翼缘连续配置的超规范节点形式,探讨型钢混凝土柱型钢翼缘开孔缺损率的限值、开孔后的补强方式及计算方法等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邓言付 《山西建筑》2011,37(17):44-45
采用ABAQUS软件中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常用实体单元C3D8R模拟混凝土框架及现浇板,杆单元T3D2模拟钢筋,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梁端截面有效翼缘宽度在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的取值情况,提出了有效翼缘宽度b,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钢-混凝土组合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翼缘板存在剪力滞后现象,设计中普遍采用翼缘有效宽度的概念进行设计。鉴于目前对有效宽度取值的研究不够成熟,而且有效宽度的确定是设计中应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为推动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搜集整理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在评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进一步研究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志彬  陈世鸣 《钢结构》2003,18(6):33-35,45
采用有限元方法 ,研究了体外预应力作用下简支组合梁混凝土有效翼缘宽度 ,分析了剪力连接刚度对预应力组合梁有效翼缘宽度的影响和预应力增量的效应。同时对混凝土板收缩、徐变下 ,体外预应力组合梁的受力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翼缘削弱的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对一榀两跨三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模型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框架模型按"强柱弱梁"原则设计,且对节点核心区附近梁端工字形型钢的上、下翼缘采取狗骨式削弱,并适当增加最大削弱部位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通过对框架模型顶层施加低周反复水平荷载,观察了框架模型的破坏过程,测得框架模型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以及各阶段的荷载和位移值,并分析了框架模型的延性、耗能、强度降低、刚度退化以及破坏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框架模型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高,延性大(延性系数大于7),满足延性框架的抗震要求。进一步分析了翼缘削弱在型钢混凝土框架中的具体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翼缘削弱不仅能将塑性铰从梁端根部转移到翼缘削弱部位,从而降低节点核心区所受的剪力以及梁柱连接焊缝的应力,而且有利于框架形成梁铰耗能机构,从而提高框架的整体耗能能力。翼缘削弱能有效提高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可在型钢混凝土  相似文献   

9.
程晓燕  杜新喜 《建筑技术》2007,38(5):354-356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和分析中,通过引入有效翼缘宽度的概念考虑混凝土翼板中剪力滞后的影响。在组合框架的试验基础上,对组合框架梁的有效翼缘宽度进行了分析,并与我国规范GB50017—2003、欧洲规范4和英国规范BS 5950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试验实测应变计算的有效宽度均大于规范取值,而由实测挠度反算的有效宽度均小于规范取值,规范中推荐的有效宽度值用于计算组合框架梁的变形和刚度是偏于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肖立勇 《山西建筑》2013,(6):149-151
结合工程实例,对一种简易轻便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翼缘现浇支架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从支架材料选择、支架结构特点、安装、拆除及力学计算等方面作了叙述,以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钢-混凝土组合梁截面中,部分混凝土板作为梁的翼缘以抵抗纵向压力。由于剪力滞后效应引起贯通板厚的非均匀应力分布,在实际设计中通常提出有效宽度的概念以避免对这种现象进行直接分析评估。在现有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采用了相同的有效宽度定义,在正弯矩情况下,有可能得到组合梁不精确的抗弯能力。本文提出了正弯矩情况下,组合梁极限分析中有效宽度的新定义。通过试验和有限元模型检验了混凝土板的纵向应变和应力并用简化公式进行表达。基于这些简化公式和所采用的一些假定,得到了极限强度状态下混凝土板的有效宽度以及正弯矩下变参数组合梁受压区的高度。研究发现:极限强度下的有效宽度比正常使用状态下的要大。对于极限强度设计,提出了相应简化设计公式。  相似文献   

12.
《钢结构》2013,(6):81
对液体和热机械模型间的单向耦合过程进行数值研究,从而评估火灾条件下复合钢-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分析的第一阶段包括使用三维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来完成对火灾动力学的评估。火灾作用下构件的温度变化是分析的第二阶段,计算火灾的时间,获得计算流体力学的热通量,且材料的热性能随温度而变。最后,根据有限元方法(Vulcan方案)和欧洲规范1.2对钢板和混凝土包括应力-应变-温度关系的结构性能进行评估。所完成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结构模型涉及到对柱、梁和板局部和整体失效模式的识别。在非线性力学分析中对如膜和悬链效应这样的二阶效应进行解释说明。使用所提出的计算流体力学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一个实际案例。分析结果验证了耦合三维流体热力学模型可成为目前防火设计分析的一部分,介绍了一种更实际和经济的防火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跨度斜拉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的施工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的施工顺序、合理的施工控制方法对保证大跨度组合楼盖施工阶段的安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在建的上海浦东新区文献中心综合楼大跨度斜拉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为对象,结合组合楼盖施工过程的现场实测数据,讨论并分析合理的施工控制方案,确保楼盖施工安全,避免由于施工不当对楼盖今后的使用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组合扁梁楼盖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能和有效宽度,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钢—混凝土组合扁梁整体楼盖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钢—混凝土组合扁梁楼盖具有较大的水平刚度和较好的空间作用,组合扁梁楼盖在水平荷载情况下有效宽度较竖向荷载作用时小.建议进行组合扁梁整体楼盖试验,进一步研究其有效宽度取值.  相似文献   

15.
用于拱桥结构中的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由于剪力滞效应的存在,同一截面上的混凝土桥面板不能完全相同地参与组合梁的受力。现行的设计规范中没有有关拱桥中组合梁混凝土桥面板有效宽度的规定,这对按梁格法分析组合拱桥的受力带来一定困难。本文结合对一带有连续组合梁的多跨拱桥进行的受力计算,研究了混凝土桥面板的应力在横桥向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混凝土桥面板有效分布宽度在纵桥向的变化情况,并讨论了荷载和结构细节变化对混凝土桥面板有效宽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连续梁桥的主跨用钢梁、边跨用混凝土梁,形成混合梁体系,使桥梁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具有跨越能力大的优点.但结合段的设计是混合梁桥设计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水屯路桥桥梁结构形式,分析对比了几种常用的剪力连接形式,论证了钢-混凝土混合梁结合部的刚度匹配及措施,为同类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施佳佳  胡夏闽 《江苏建筑》2013,(4):26-27,43
文章介绍了钢-混凝土组合梁稳定性能的研究现状,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止组合梁侧向失稳的构造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和工程实际需要,提出钢-混凝土组合梁稳定性能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预应力梁板体系的空间分析及有效翼缘宽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一实际工程 ,建立了较精确的有限元模型 ,对有粘结预应力梁板柱体系进行空间分析 ,得出了结构的应力分布 ,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两者吻合较好。按静力等效原理着重讨论了预应力梁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有效翼缘宽度的合理取值 ,结果表明 ,预应力梁的有效翼缘宽度与结构受力的类型密切相关 ,在预应力等效轴向力作用下比等效横向力和等效集中弯矩作用下梁有效翼缘宽度大许多。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 ,在预应力等效荷载作用下 ,采用等代空间框架法分析将无法反映跨中截面板面的拉应力峰值。  相似文献   

19.
郭谦 《土工基础》2012,26(5):87-89
通过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三种不同结构体系的理论分析,阐述了它们各自的受力特点;结合典型高层住宅设计实例,分别采用三种结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设计条件下,混凝土结构的刚度最大,混合结构次之,钢结构最小;对于抵抗扭转的能力来说,混凝土结构最弱,钢结构最强,混合结构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