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概括了水下生产系统的水下井口及采油树系统、管汇及连接系统、水下控制及脐带缆系统以及水下增压设备、水下分离设备、水下电力设备等水下生产工艺设备的技术现状,并对水下长距离流动保障技术、水下电力输送和全电控制技术、水下安装技术、水下生产系统可靠性及完整性管理技术、极地水下生产系统技术等水下生产系统的前沿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指出了我国水下生产系统研发和应用的思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真空系统工艺是铁路收发油泵站工艺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在泵站真空系统工艺中得到应用,泵站真空系统工艺及设备得到更新。从泵站真空系统工艺及设备的演变发展过程出发,对五种真空系统工艺及设备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对多个对比指标的定量分析,给出了五种真空系统工艺及设备的性能优劣特征,进而对泵站真空系统工艺及设备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西北地区中生代含油气系统的油气充注条件、油气运移和捕集方式及空间分布规律的综合分析,进行了含油气系统的成因分类,划分了24个中生代含油气系统,并根据系统类型、油气资源量、圈闭类型及目的层埋深、油气藏及油气显示等多种综合因素进行了含油气系统的初步评价,指出塔西南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准东南复合含油气系统、柴北缘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应作为油气勘探的战略选区重点。  相似文献   

4.
郑小军  贾春临 《石油化工应用》2011,30(3):106-107,111
介绍了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烟气脱硫装置的基本情况,重点分析了烟气浓度、制浆系统、吸收塔及石膏脱水系统出现的问题及对烟气脱硫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提高了FGD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白油生产工艺、发展前景、标准及对应的用途,详细介绍了加氢精制法的工艺特点、主要流程,叙述了基于WebField ECS-100 DCS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系统配置、系统规模,重点阐述了白油加氢装置的反应系统压力控制的难点及要求、控制方案及实现方法,总结了控制系统的应用情况以及反应系统压力控制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电潜螺杆泵采油系统的开发与现场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螺杆泵是开采高粘度、含固相流体的理想机采方式。针对地面驱螺杆泵的技术局限性,开发研制了综合无杆采油技术——井下电机驱动和螺杆泵为一体的电潜螺杆泵采油系统。对电潜螺杆泵采油系统的技术特点、开发该系统的技术关键及解决方式、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及选井要求进行了阐述,并就所开发出的第一套电潜螺杆泵采油系统的现场应用情况作了介绍。研究及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为螺杆泵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采用智能温度传感器DS18B20、热电偶及电力线载波应用于热网温度监测系统。建立了系统总体方案和拓扑结构图、选择了温度传感器,及相应的软硬件系统。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抗干扰能力强,信号传输距离远,能够满足监测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对顶端张紧式立管(TTR)系统的选型与配置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生产立管系统关键装备的功能、结构特点及安装位置。在此基础上,考虑外立管、内部油管及原油等影响因素,计算确定了立管系统顶张力,完成了生产立管标准单根、应力单根的结构设计及立管系统其他作业装备的选型研究,通过系统选型与配置形成适用于1 500 m超深水、满足内压35 MPa的生产立管系统,为我国开展生产立管系统关键装备研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油罐泡沫灭火系统、冷却水系统在灭火性能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平时不能检测这套系统的综合性能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油罐泡沫灭火系统和冷却水系统综合性能,以及比例混合器、泡沫消防车技术性能的检测方法与步骤。并就检测基本依据、具体检测项目、主要设备仪表、检测方法及操作步骤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石油机械》2015,(5):6-8
地面监测和控制系统是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整个系统的指挥中心。针对偏心位移控制式旋转导向钻井系统,论述了TMCS系统的总体设计、工作流程、系统设计及现场试验情况。TMCS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旋转导向系统液压、机械、通信及供电系统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主要由主控制器MCU、压力负脉冲接收解码模块、工具面角及井斜测量模块、井下导向机构信号采集模块及CAN总线数据通信模块构成,系统使用CAN总线技术进行数据通信及测试接口管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TMCS系统可以较好地进行信息测量、采集及传输。  相似文献   

11.
周宇  王锐  苟斐斐  郎东江 《石油学报》2016,37(Z1):143-150
CO_2驱油能够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但在高含水油藏中,水能够溶解CO_2,并影响CO_2与原油接触,从而影响驱油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CO_2在油、水中的浓度分配实验,通过建立CO_2在油、水中扩散的数学模型,使用核磁共振研究CO_2驱替实验,探索了CO_2在高含水油藏中的溶解扩散机理以及对综合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含水油藏中,CO_2在水中溶解损失的比例不高,同时CO_2能够快速渗透水膜,与被水屏蔽的剩余油接触,波及水驱未波及区域内的剩余油。由于水膜阻隔了原油与CO_2的直接接触,在CO_2驱替过程中会首先驱出水膜,使油、气直接接触,再驱出剩余油。其宏观表现为注气早期含水率较高、采油速度较低,当CO_2突破后,含水率急剧下降,采油速度升高。研究明确了高含水油藏CO_2驱油机理,解释了其见效特征,并为改善高含水油藏CO_2驱油效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控水稳油是注水开发油田改善高含水期开发效果的必然要求。该文在研究水井动态控制图绘制原理及其在控水稳油中的应用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应用水井动态控制图就是从注采比和注水压力两方面着手,对注水井当前注水的合理性进行图版验证,进而为控水稳油措施的提出指明方向,它为控水稳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条快捷方便的途径,这在胜利油田尚属首次,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我国注水油田常规注水潜力宏观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估了我国注水油田用常规注水方法能够提高采收率的最大幅度。以1997年的采收率为基准,采用如下常规注水方法提高采收率幅度:①延长油田生产含水率界限,含水率从0.98延长到0.99,可提高采收率1.7%;②钻加密调整井可提高采收率1.8%;③降低油水井数可提高采收率0.6%;④注采井距均匀化可提高采收率0.4%;⑤各种井下措施可提高采收率0.5%。会计可最大提高采收率5%。据统计,我国注水砂岩油田1  相似文献   

14.
葡西油田油水层识别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葡西油田葡萄花油层以油水同层为主,油水分布复杂,储层类型多样,给测井解释油、水层带来较大难度。测井响应机理研究表明:储层高含泥、高束缚水饱和度和薄层、薄互层是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而储层致密、舍钙、舍残余油是形成高电阻率水层的主要因素;此外,油藏被破坏造成油水呈非均质分布,致使储层产油、产水交替出现。通过储层“四性”(指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关系研究,应用细分层交会图版法、曲线形态对应性分析方法采综合识别油、水层。经试油、生产动态资料检验,综合解释符合率在8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利用类萃取技术进行蒸汽凝结水除油的过程。利用具有亲油功能的HOL-100树脂,经过试验和工业应用证明,萃取除油可以达到1.0mg/L以下,可满足炼油化工装置锅炉用水对含油量的要求。HOL-100树脂具有在高温状态下(120℃)除油的特点。通过标定考核,萃取除油技术是一项节能、节水、环保措施,可在中石油和中石化企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水驱油之后地层中还存在大量剩余油,如何将其经济而有效地开采出来是老油田挖潜调整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注入水的波及系数低和驱油效率低都会导致地层中存在剩余油。 残余油的存在是驱油效率低的主要表现,其往往由快速注水驱替过程中的 Jamin 效应所致。 提高注水速度可以克服 Jamin 效 应并提高驱油效率,但该方式很费水,工程条件一般不允许。 长期水洗也可以提高注入水的驱油效率,但该方式也较费水,经济效益较差。 浮力驱油也可以消除 Jamin 效应,并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甚至可将驱油效率提高至 100% 。 对于中高渗透储层,可采用周期注水的方式,充分利用浮力的作用来提高驱 油效率,节省注水成本,提高油田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探讨注水速度提高剩余油采收率的机理,开展了增大注水速度对剩余油影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利用孔隙中水驱油的力学原理,分析了注水速度对束缚在孔隙中的剩余油和油膜型剩余油运动的影响,建立了定量测定剩余油的新方法。研究表明,通过增大注水速度克服束缚型剩余油的贾敏效应,增加注水速度、增大水流和油膜间的剪切应力,是提高束缚型和油膜型剩余油动用程度的有效途径。实验结果表明,当注水速度从0.05 m L/min增大到0.5 m L/min时,剩余油饱和度从38.2%降至18.8%,采出程度增加了19.4%。实验测定结果证明,增大注水速度提高剩余油采收率,是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该文应用水驱油试验、微观水驱油试验以及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对陈堡油田主要含油层的水驱油机理及影响水驱油效率的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田各砂层组的驱油效率差异主要是受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岩石的细观非均质性和油水粘度比的影响,在一定的渗透率范围内受渗透率的影响较小;微观上驱油效率则主要是受孔隙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含水油田储层岩样分析的孔隙结构特征,制作相对均质和条带非均质仿真微观模型,设计不同的注采系统,进行水驱油实验研究。实验表明模型的孔隙结构的分布特征和注采系统是影响油水运动规律的主要因素。高含水期水驱油微观驱油机理是:两端被水淹的孔道中的连续油在喉道处被卡断形成油滴被流动的注入水携带驱出;改变压力场的压力分布,使在水淹区内某些孔隙或孔隙群中的驱替压力差足以使其中的不动剩余油变成可动油被驱替采出。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反相破乳剂对油砂洗涤水进行破乳和混凝絮凝处理,对处理后的油砂洗涤水进行多次回用,分析了破乳前与混凝后水中的油、悬浮物含量和水质浊度,考察了油砂洗涤水重复使用的可行性以及洗涤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处理的油砂洗涤水中添加20%(质量分数)新鲜水回用于油砂洗涤,当重复使用5次时,处理后油砂洗涤水中含油物、化学需氧量(COD)、浊度去除率依次大于37%,30%,98%;封闭式回用会导致洗涤水中离子(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及电导率快速增加,影响油砂洗涤效果;在补水回用时减少回用洗涤水的碱用量,处理后油砂洗涤水中含油物、COD、浊度去除率平均值依次为92.85%,54.62%,99.84%,碱用量可减少15%;补水回用与封闭式回用时的油砂收油率均大于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