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掌握河道水土流失变化情况,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提出基于ArcGIS的河道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方法。采集河道遥感影像导入ArcGIS平台,通过几何校正、影像镶嵌、大气校正、云层处理、波段融合,预处理遥感数据,计算植被指数、坡度因子、水体指数、建筑指数、差值和比值植被指数、裸土指数、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作为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叠加影响因子归一化值,计算流域水土流失强度,监测各个强度等级的土地面积变化。并以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河道为例,采集2016、2018、2020和2021年遥感数据,借助ArcGIS平台输出水土流失强度等级图。结果表明,河道水土流失微度面积增加,总面积减少,水土流失程度得到明显改善,河道治理工程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水土流失动态变化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述深圳市水土流失调查情况,选择3次遥感调查成果的4年资料,对水土流失面积变化,强度变化,类型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城市水土流失综合和城市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土壤侵蚀强度是评价水土流失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首先利用坡度和覆盖度对中国2007年和2017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初步的定性分析,再通过遥感和GIS技术对统计数据进行集成,完成了2007年和2017年中国水土流失的定量评价,得出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图,最后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了不同时期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分布分析,研究结果对于我国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庆是我国严重水土流失的地区之一 ,以重庆第三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数据为依据,对该市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和分布等进行了分析,从地貌、气候、植被、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工程与城市建设等方面探讨了重庆市水土流失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和加强水土保持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大石桥市东部丘陵区为案例,采用遥感和GIS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和水土流失强度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土地利用类型与水土流失强度的关系矩阵,并量化了不同用地方式下水土流失强度。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影响着水土流失强度及其分布,不同地表覆被景观其水土流失强度依次为:水域林地、草地、园地旱地裸地。  相似文献   

6.
近日,广东省水利厅在广州市组织召开了由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珠科院")承担的广东省第四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项目成果验收会议。由七位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审阅了项目相关资料和听取了珠科院的汇报后,经过质询和讨论,认为项目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了水土流失因子及水土流失强度提取与分析,完成了全省水土流失遥感普查,并建立了成果应用系统。依据遥感及相关基础数据提取水土流失因子,进行土壤侵蚀强度评价,技术路线正确,普查成果丰富,数据翔实,反映了广东省水土  相似文献   

7.
针对已有水土流失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的区域水土流失评价方法:把降水量、土壤可蚀性、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作为主要指标,以径流场小区观测数据为样本,计算各指标的贝叶斯概率表,然后利用遥感、G IS等技术提取基本评价单元的评价指标参数,根据贝叶斯概率表确定水土流失强度等级。以鄂东大别山区为例进行了水土流失评价,其结果与专家规则法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基于朴素贝叶斯的水土流失评价方法更合理、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8.
利用3S技术进行北京市土壤侵蚀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北京市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是利用GKIS地理信息系统生成DEM模型,分析地貌特征;利用GIS系统从遥感影像上提取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地表组成物质等;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收集资料、校核判读结果。运用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分析土壤侵蚀综合指标,得出北京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水土流失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遥感调查,掌握广州市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地形坡度等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分布和特征,分析广州市水土流失的类型、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市水土流失主要包括自然水土流失和人为水土流失两部分,因生产建设活动引发的人为水土流失是广州市最主要的水土流失形式。全市每年的人为水土流失量约1.74×107t,自然水土流失量约5.23×105t,人类建设活动引发的人为水土流失是广州市水土流失量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遥感监测成果数据量庞大,传统的人工检查方法费时费力,难以满足长江流域全覆盖监测需求。结合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监测工作的特点,基于ArcGIS平台研发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解译成果质检工具,包括坐标检查、拓扑检查、逻辑检查、接边检查等。该方法能够快速对大批量成果进行质量把关,方便成果修改,最终确保成果规范统一,完全满足后续侵蚀强度模型计算的相关要求,可有效提高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RS和GIS的三峡库区 水土流失快速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986年和1999年三峡库区(湖北片)的TM,SPOT(全色)作为遥感解译的数据源,利用TM光谱信息丰富、SPOT影像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在对这两种影像作融合后再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进行土地利用解译。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8.1作为处理平台,以1:50 000地形图作为数据源,进行扫描矢量化,生成DEM,并从中提取坡度,考虑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率和坡度这3个因子,利用水利部的行业标准和GIS的空间叠加分析能力,研究了三峡库区(湖北片)巴东、兴山、秭归和宜昌4县1986年和1999年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4县中,对水土流失起减轻作用的林地、梯田、园地面积都在增加,而坡耕地(水土流失最严重)、草地面积都在减少;各县的水土流失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以宜昌减轻最多,秭归、兴山和巴东居其后。  相似文献   

12.
晋西黄绵土坡面径流流态与输沙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兴涛 《水利学报》2017,48(6):738-747
为了探讨晋西黄绵土坡面径流流态与输沙特征,本研究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对降雨条件下坡长对该区坡面径流雷诺数、弗劳德数、径流量、产沙量与输沙率进行量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雨强30~125mm/h、坡长1~5m的情况下,坡面薄层径流为层流,且为急流;径流流态对坡面水流侵蚀力有显著影响,产沙量与雷诺数呈良好幂函数关系;雨强与坡长的增大可增强径流紊动性,输沙率随二者的增大呈增加趋势,当雨强大于60 mm/h、坡长由3 m延长到4 m时,输沙率增量较2~3 m与4~5 m时小;输沙率与径流量的关系可用幂函数描述。该研究结论能够为黄土陡坡面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预测因水库水电站工程建设而导致的新增水土流失,本文以小河水电建设工程为例,在详细调查统计项目区扰动面积、弃方量、水土保持设施破坏情况基础上,对项目区新增水土流失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预测出该工程建设产生新增水土流失1.459万t。经综合分析提出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为主体工程施工场地、渣场转运点和渣场区,并根据预测的水土流失量和项目区的特点,分析制定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弃渣场修建130 m挡渣墙,在项目其他区域有针对性地种植苜蓿及植物谷坊等适应性强的植物。结合工程实施经验,提出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修建公路项目,开挖坡面、修建路基等施工活动,扰动了地表岩土结构,必须运用水土保持措施加以防护。本文通过总结公路的水土流失特点,对水土流失量较大的路基工程区开展研究,采取工程、植物、临时等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新增水土流失的发生,促进公路工程建设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阐明小区尺度下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减流减沙效应,可为大尺度上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红砂岩侵蚀劣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小区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分析自然降雨下典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减流减沙效应及其对降雨要素、降雨雨型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试验观测期间,裸露地表径流系数为0. 66,土壤侵蚀量为0. 07 t/hm2,生态或经济开发治理后减流减沙效应均能达90%以上。地表裸露坡面产流产沙受降雨量、雨强影响显著,生态恢复模式降低了降雨要素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经济开发模式受降雨量影响显著。大雨强、短历时的降雨雨型是坡面产流产沙的主要雨型,对裸露坡面产流产沙的贡献将近50%,生态或经济开发治理后该雨型对产流产沙的贡献明显提高,增幅以经济开发模式大于生态恢复模式。因此,生态恢复和经济开发均是治理红砂岩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应将生态恢复和经济开发治理相结合,使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不仅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同时提升生态服务价值,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桥 《人民长江》2017,48(12):22-25
水土流失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基础,但目前水土流失监测仍处于初始阶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水土流失的量化标准却相对原始。因此,在简单分析典型小流域监测内容、指标和监测方法的基础上,综合使用典型小流域遥感监测、插钎法监测、径流小区监测、控制站观测等多种监测方法,以数学建模的方式耦合其相关度,从而实现多种监测数据的融合,最终实现对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精确估测。结合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量化技术,详细介绍了小流域基础监测体系、土壤侵蚀量化监测体系以及水土流失预测模型,阐述了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保持效益的量化监测方法。相关成果可为典型流域后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简要回顾了北京山区坡地水土流失计算方法,分析了径流小区推算区域水土流失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土壤流失方程和径流曲线数模型的坡地水土流失量计算方法,探讨了坡地水土流失量计算的具体步骤,并以2013年为例,计算了北京山区坡地年土壤流失量和径流量。本研究结果有较好的实用性,不仅提出了可以作为北京地区计算水土流失量的方法,而且可为其他地区测算辖区水土流失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电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电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研究对于科学辨识水土保持措施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构建了水电项目建成后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全面体现水土保持调水效益、保土效益和植被恢复3大核心效益。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线性加权求和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对水布垭水利枢纽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的生态效应值为0.608 6,高于采取措施前的0.529 9,水土保持措施对因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林草植被恢复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覆盖率指标是水土保持生态效应的主要影响因子。弃渣场、取料场对水电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效应影响显著,应与主体工程一样同时治理、同时运行。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水利、水电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水土流失监测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对国家宏观决策有重要影响。传统的水土流失监测设施设备落后、监测周期长、费时费力,可靠性差,不能实现实时在线监测,人为因素对观测数据和科学性影响比较大。该研究通过研制水土流失实时监测器,运用在线监测方法、手段,对水土流失进行实时测量,从而实现水土流失的动态实时监测,形成快速便捷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发布系统。对监测点数据采集的关键设备一水土流失实时监测器的原理等作了介绍,该监测器与传统的水土流失监测方法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节约监测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从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计、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工作的思路、方法出发,介绍了工程区域的环境现状特点、环境影响特点、水土流失类型.阐述了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目标,论述了工程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的对策措施.说明了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程规划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