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新试剂5-[(对苯磺酸钠)偶氮]-8-(对甲苯磺酰氨基)喹啉(SPTSQ)与铜的显色反应及其最佳条件。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CTMAB 存在下,碱性介质中,铜与 SPTSQ 生成一种紫蓝色络合物。该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85nm,摩尔吸光系数为8.5×10~4l.mol~(-1).cm~(-1),络合比 Cu:SPTSQ 为1:2。铜量在0~20μg/25ml 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灵敏、快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已用于合金样品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磺胺喹啉新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建为  周康  王英  赵德平 《云南冶金》2003,32(Z1):172-174
由8-氨基喹啉-5-偶氮衍生物与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反应制得了6种磺胺喹啉偶氮衍生物.产品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证.用光度法测定了其中两个试剂的酸离解常数.系统研究了试剂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和荧光反应.发现SPTSQ,NPTSQ和NPBSQ是Cu(Ⅱ)、Co(Ⅱ)、Ni(Ⅱ)、Pd(Ⅱ)、Au(Ⅲ)、Pt(Ⅱ)的灵敏光度试剂,6个衍生物均是Cu(Ⅱ)、Co(Ⅱ)的灵敏荧光试剂,其中MOPBSQ和AAPTSQ还是Pd(Ⅱ)的良好荧光试剂.建立了几个性能优良的光度、荧光和极谱分析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朱彬  刘恒椽 《冶金分析》2007,27(2):33-36
报道了新试剂8-(8-喹啉偶氮)-5-氨基喹啉(8-(8-QA)-5-AQ)的合成、提纯与鉴定,系统研究了其与钴(Ⅱ)的显色反应。在乙醇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的pH8.7缓冲溶液中,试剂与钴(Ⅱ)形成紫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5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25×104L.mol-1.cm-1,在25mL显色液中钴量在0~12μg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大多数被试验离子不干扰,大量的铁、镉、铬、锌、锰的干扰可以加入酒石酸钾钠和柠檬酸三钾络合消除。该试剂已用于合金钢中微量钴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从0.46%到0.79%。  相似文献   

4.
D.V.Koladkar等研究了用双 (2 -乙基己基 )膦酸 (PIA-8)的甲苯溶液从硫酸盐溶液中萃取钴 ( )和镍 ( )。试验表明 ,用浓度为 0 .0 3 mol/L的 PIA-8甲苯溶液萃取时 ,钴 ( )在 p H为 5 .0~ 5 .9范围内被定量萃取 ,而镍 ( )则在 p H为 6.8~ 7.0范围内被定量萃取。钴 ( )和镍 ( )的 p H0 .5值相差 1.9。用斜率分析法确定的萃合物的化学式为 Co· R2 (HR) 2 和 Ni· R2 · 2 (HR) 2 。萃取反应属阳离子交换机理。该方法可用于分离钴 ( )和镍 ( ) ,当溶液中镍的浓度是钴浓度的 2 0倍时 ,也能很好地将钴 ( )与镍 ( )分开。温度对钴 ( )萃…  相似文献   

5.
以α ,β ,γ ,δ 四 (5 磺基噻吩 )卟啉为柱前衍生试剂 ,用含 1.5mmol/LH3BO3-NaOH缓冲溶液 (pH9.0 )和 5. 0× 10 - 3mol/L溴代三丁基胺 (TBA Br)的乙氰 -水 (3 0 :70 ,V/V)溶液作流动相 ,检测波长 43 0nm ,在KromasilC1 8柱上 ,同时分离测定了铜、镉和钴三种金属络合物 ,检出限 (S/N =3 )分别为 0 .2 0 ,0.16,和 0.13ng/mL。方法用于水样分析 ,结果与光度法相符。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2-[5-羧基-(1,3,4-三氮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CTZDBA)作为络合滴定钴指示剂的分析性能。结果表明,在pH 4.0~7.0的NH3.H2O-NH4Ac缓冲溶液中,加入8滴1.0 g/L指示剂CTZDBA溶液,用EDTA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终点由紫红色变为亮橙色,变色敏锐,准确度高。在50 mL溶液中钴量在0~20 mg与EDTA体积成正比,方法用于试剂及钴基合金样品分析,相对标准偏差≤1.4%。  相似文献   

7.
微波消解—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新试剂 2-(2-喹啉偶氮 )-5-二甲氨基酚 (QADMAP)与钴的显色反应及C1 8固相萃取小柱对显色络合物的固相萃取 ,建立了一种测定食品和水样中痕量钴的新方法。在pH3.5的HAc -NaAc缓冲介质中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存在下 ,QADMAP与钴反应生成 2∶1稳定络合物 ,该络合物可用C1 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 ,小柱上富集的络合物用乙醇 (内含体积分数 2 %乙酸 )洗脱后用光度法测定。在测定液中 ,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 610nm ,摩尔吸光系数ε =1.14×10 5  相似文献   

8.
合成并鉴定了一种新试剂4-(5-硝基-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5-NO2-PADAB),研究了该试剂与钴(Ⅱ)的显色反应,并建立了一个测定钴的光度分析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 6.2~8.0范围内,钴(Ⅱ)与试剂形成紫红色络合物.钴络合物形成后即非常稳定,加入强酸酸化,由于质子化作用,络合物的颜色加深,吸收波长红移,在2.9~6.1 mol/L H2SO4介质中,最大吸收波长红移到58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34×106 L·mol-1·cm-1.钴浓度在0~0.48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已用于矿样中微量钴的测定,结果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相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1.68%.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及的合成新试剂5—(4-硝基苯偶氮)-8-(苯磺酰氨基)喹啉(NPBSQ),其结构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所证实。用光度法测得其酸离解常数pka_2=5.8。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存在下试剂与钯的显色反应。在碱性介质中,钯与NPBSQ形成1:2的紫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640nm,摩尔吸光系数ε=6.5×10~4l·mol~(-1)·cm~(-1)。钯含量在0~10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铜、钴、镍和铂对测定有干扰。在掩蔽剂存在下,方法已用于钯催化剂中微量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首次合成了5-磺酸钠-7-苯偶氮-8-氨基喹啉(SPAAQ).产品通过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鉴定.用光度法测定了SPAAQ的酸离解常数,pKa_3=3.8(20℃,I=0.1).在弱碱性条件下,有H_2O_2存在时,SPAAQ与Co(Ⅱ)作用,在λex/λem=288nm/380nm处产生强烈荧光,其荧光强度与钴(Ⅱ)浓度在2~50ppb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0.08ppb.可用于蔬菜和矿石中痕量钴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新显色剂1-(5-硝基-3-苯并异噻唑)-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NBPT-PAPT),并研究了该试剂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存在下与钴的显色反应。在pH10.54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介质中,钴与该试剂形成摩尔比为1∶2的黄绿色络合物,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22×105L.mol-1.cm-1,钴在0~24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双峰双波长光度法测定了水样中微量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新试剂BPTAQ的合成及与钴显色反应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5-(6-溴苯骈噻唑-2-偶氮)-8-氨基喹啉(BPTAQ).在CTMAB存在下,于pH9.5的Na_2B_4O_7-NaOH介质中,BPTAQ与Co~(2+)形成4:1的深蓝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50nm,摩尔吸光系数ε=1.53×10~5,钴量在0~10.0μg/1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法已用于VB_(12)和矿样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新试剂1-(2,6-二氯-4-硝基苯)-3-(-4-硝基苯)-三氮烯(DCNPNPT)与钴(Ⅱ)显色反应的适宜条件.在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存在下,Na2B4O7-NaOH缓冲液(pH.9.3)介质中,钴(Ⅱ)与DCNPNPT形成黄色络合物(12),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45nm,用双峰双波长法测定络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08×105,钴在0~24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此法已用于VB12针剂和矿样中微量钴(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以水体积分数80%的油/水型(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液为介质,2-(5-溴-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5-Br-PADAP)为显色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油和润滑油中钴,并对测定条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络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560 nm处;在25 mL溶液中,钴含量在0~20μg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其表观摩尔吸收系数ε560=8.48×104L.mol-1.cm-1;采用柠檬酸三钠和硫脲作为联合掩蔽剂可消除其它离子的干扰。方法用于测定辽河原油和锦减四线油中钴,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9%~1  相似文献   

15.
以试剂5-(5-碘-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 5-I-PADAT )做显色剂,建立了双波长叠加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钴和钯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在0.6~2.4 mol/L HClO4介质中,钯(Ⅱ)与5-I-PADAT反应形成稳定络合物,而在此高酸度下,钴(Ⅱ)则完全不能显色;在pH 3.6~10的缓冲介质中,钴(Ⅱ)与5-I-PADAT反应形成稳定络合物,钴络合物形成后以强酸酸化,提高酸度至0.6~3.0 mol/L HClO4,可转变为另一种具有较高吸收特性质子化型体。研究还发现,钴(Ⅱ)、钯(Ⅱ)与5-I-PADAT形成的络合物,均呈现两个吸收峰,且吸收峰位置十分接近,强峰分别位于580和583 nm,弱峰分别位于532和543 nm。基于钴(Ⅱ)、钯(Ⅱ)与5-I-PADAT显色酸度的差异以及吸光度的加合性特点,采用双波长叠加,建立了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钴和钯的新方法。钴、钯质量浓度分别在0~0.4 μg/mL和0~1.0 μg/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2.17×105 L·mol-1·cm-1和1.10×105 L·mol-1·cm-1,灵敏度较单波长分别提高1.75和1.53 倍。方法应用于催化剂和矿样中钴和钯的同时测定,测定值与推荐值相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0.50%~2.3%(钴)和1.0%~1.4%(钯)。  相似文献   

16.
钴是生命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研究建立水样中钴的测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pH 5.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介质中,于60℃水浴中加热10min, 螯合剂2-(5-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Br-PADMA)与钴(II)反应生成配位比为2∶1的疏水性螯合物Co(II)-5-Br-PADMA,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11nm,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14为萃取剂进行浊点萃取(CPE),将该疏水性螯合物萃取到表面活性剂胶束相中,在相分离之后,以0.45mL 2mol/L HCl-乙醇溶液溶解胶束相,转入光程为5mm的自制石英吸收池中,以单模He-Ne激光器(λ=632.8nm)做激发和探测光束进行热透镜光谱法(TLS)测定,建立了浊点萃取-激光热透镜光谱法(CPE-TLS)测定超痕量钴的方法。在优化条件下,热透镜光谱信号强度与钴(II)质量浓度在0.40~6.0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8,检出限为0.05ng/mL。按富集前后溶液体积比值计算其浓缩因子为22。将实验方法用于湖水和温泉水中钴含量的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小于4%;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基本一致;加标回收率在96%~101%之间。  相似文献   

17.
对甲苯磺酰胺与2,4-二氯嘧啶在氢化钠作敷酸剂,N,N-二甲基乙酰胺作溶剂的条件下反应,合成了2-氯-4-(4-甲基苯磺酰胺基)嘧啶.2-氯-4-(4-甲基苯磺酰胺基)嘧啶再与甲醇钠反应,合成了2-甲氧基-4-(4-甲基苯磺酰胺基)嘧啶.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均通过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4-(4-甲基苯磺酰胺基)嘧啶类化合物有一定的除草活性,2-氯-4-(4-甲基苯磺酰胺基)嘧啶浓度100 μg/ml时对油菜根长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2-(5-氰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CN-PADMA)与钴的显色反应进行了探讨,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样品中钴的测定。实验表明,在pH 4.5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钴与5-CN-PADMA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43nm,经1.2mol/L高氯酸酸化后,该络合物转化成一种较稳定的蓝色络合物,并呈现两个吸收峰,分别位于570nm和609nm。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钴质量浓度在0.04~0.60μg/mL内与其在570mm和609nm处的吸光度加和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99×105 L· mol-1·cm-1。将该体系应用于镍矿和钯钴炭催化剂中微量钴的测定,结果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50%~0.60%。  相似文献   

19.
在pH 4.0~7.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并在50%乙醇存在下,Co(Ⅱ)与新试剂2-(5-硝基-4-甲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NO3-4-CH3-PADMA)反应形成紫红色配合物;钴配合物形成后,当以强酸酸化,提高酸度至1.8 mol/L H2SO4介质,可转变为另一种具有较高吸收特性的绿蓝色质子化形体,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22 nm处,与所用He-Ne激光器的输出激光波长(632.8 nm)能较好匹配,据此建立了激光热透镜光谱法测定痕量钴的新方法。钴质量浓度在3~100 ng/mL范围内与分析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 ng/mL。常见金属离子不干扰钴的测定,特别是与钴伴生的铁、镍和铜等元素有较高的允许量,150倍量的Fe3+和Ni2+、5倍量的Cu2+等不干扰钴的测定。实验方法应用于矿石中痕量钴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一致,相对标准偏差在0.46%~1.46%之间。  相似文献   

20.
PADAB类显色剂是一类测定钴的高灵敏.高选择性光度试剂.1971年Shibata最先提出5-Cl-PADAB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钴,1974年柴田正三详细研究了这类试剂与钴的显色反应机理,但目前3,5-2Br-PADAB即4-〔(3,5-二溴-2-吡啶)偶氮〕-1,3-二胺基苯的应用研究尚未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