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泓 《华中建筑》2003,21(6):2-4
赖特的建筑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设计原则与当时通常的原则相去甚远,他的建筑思想完全游离与19世纪浪漫主义风格中著名的"日本风格"以外.他的设计思想主要来源于厄内斯特·范诺罗莎(ErnestFenollosa)对日本艺术独特的诠释.事实证明,当范诺罗莎关于日本艺术的分析被阿瑟·道(Arthur Dow)转移到常规艺术教育系统中以后,这种对日本艺术全新的见解直接影响到了赖特的早期作品.范诺罗莎--道关于"合成线形思维"的艺术理论支持赖特以相似的方法完善自己的建筑原则.  相似文献   

2.
自1996年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针对中国建筑学研究生教育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解剖与分析,通过研讨与比较研究,我们作出如下论断: 1定位的偏差 中国的建筑学专业大部分设置在工科院校,其培养模式大多在工科教育框架下进行,出现了重研究、轻设计的现象.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走向设计单位,与本科毕业生相比,设计能力并无明显质的变化.定位的偏差与培养目标的脱节,导致整体研究生教育的水准偏低.  相似文献   

3.
"建筑意"的阐释与表达--兼谈孔子研究院环境设计美学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环宇 《华中建筑》2001,19(2):43-45
该文在中国意境美学基础上,解释了梁思成生生的“建筑意”概念,并对诺伯.舒茨的“场所意境”的提法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孔子研究院环境设计,提出了“建筑意”表达的“三大境界”。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更新改造中继承与保护校园优秀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并将其融入当代校园环境中,延续其应有的生命力,成为校园可持续发展中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结合华南理工大学旧体育馆改造设计,借鉴"有机更新"理论,在改造设计的过程中,从整体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部位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采取不同的改造强度,使其既满足新的使用要求,又保留其原有建筑风格特色,并在延续和完善外部场所空间方面,也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有机建筑”理论与当代的绿色生态建筑、地域化建筑和具有人文关怀的建筑都息息相关,对其理论进行研究并自主思考是具有发展意义的。哈林、夏隆与李承宽的理论与思想是逐步完善的,笔者吸取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的经验,并通过总结与感悟对“有机建筑”有了更深层次的考虑,并得出了从“两维”到“三维”再到“五维”的有机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2016年是西南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暨建筑学科建系70周年、恢复30周年。5月13-14日,"2016中外建筑与设计教育论坛"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成功举办。论坛邀请了来自美国、意大利、香港、内地多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建筑与设计学科的教育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讨新背景下全球建筑与设计学科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新时代规划学科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广东建材》2005,(4):7-8
据悉《广东省干粉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近期已获得通过,相关的推广、强制执行的政令正在研讨之中,现在离《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2005年12月31日止)只剩下几个个月时间,为了提高我省建筑行业人士对混、干拌砂浆的认识,我们采访了《新型建筑干拌砂浆指南》(48万字,由建设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12月26日出版)一书的作者中国干粉砂浆技术专业委员会成员王新民先生。  相似文献   

8.
“转化”——英文译为“Transformation”。 记得七八年前,美国西海岸著名建筑师Rotanti来南京访问,他很希望与我合作做一个工程设计。Rotanti的风格是典型的现代建筑形式,建筑空间丰富,灵活可变。他对佛教也颇感兴趣,我就介绍他到苏州西园寺庙做一幢藏经楼。他带回去指导学生做,一年后方案寄给我,但不很理想,毕竟他不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真谛。可创设当地的小住宅,一生方形绿地的转角,建筑是现代的,精美得体。  相似文献   

9.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a holistic pedagogical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motion studies into existing curricular structures, the Pedagogy of Motion provides a methodical series of steps regarding the best methods for teaching the principles of transformable architectur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edagogy could recast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cess, transmuting the landscape of how we do architecture. As vehicles for examining the opportunities of this approach, two design studios11 transLAB was offered at Virginia Tech University, and transSTUDIO was taught at Texas A&M University.View all notes in two schools of architecture at Virginia Tech and Texas A&M University were offered, occasioning theoretical overviews and practical methods for designing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10.
董萱  陈溯 《建筑知识》2012,(4):80-83
郁达夫说过:"北京,是具城市之外形,而又富有乡村景象之田园都市。"很多朝代以来,北京在精神上仍然像一座大乡村。或者说,是田园诗一样的城市。大隐隐于朝,大隐隐于市。都市的躯壳里,隐藏着疏朗高远的灵魂。北京是一座真正都市里的村庄,绚烂之后归于平淡  相似文献   

11.
阳台作为家居空间的一部分,通常承担的都是储物及晾晒衣物的任务,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却开始思考阳台到底还有多少种功能呢?通过二次改造,设计师将告诉我们面对不同需求,阳台可以“变形”为哪些空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福建省建设科技工作主动围绕建设行业工作重点.不断增强服务能力,通过制定技术政策,开展试点示范,提高科技显现度,实现科技推广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实现建设科技服务领域由建筑业向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延伸,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3.
达令港改造     
  王丹 《景观设计》2020,(1):94-103
悉尼中心达令港片区的改造是一项挑战,因为这里是澳大利亚游客最多的公共场所之一。这块新的片区是悉尼的"人流吸铁石",不管是为了放松、商务、娱乐、享受城市生活,还是为了分享他们的经历,悉尼人们都喜欢聚在这里。对悉尼来说,这块占地200000 m^2的片区改造是一项关键的城区改造项目。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使人们创建一个"不容错过"的目的地。这里集会议中心、剧院、展会和活动空间为一体,并与许多公园、水景、广场以及步行道和骑行道相连接。Hassell公司的景观设计负责人Angus Bruce说:"对于设计团队来说,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抓住那些常来这里的人们的心理和想法。"Angus说:"我们在设计阶段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基于如何让人们回到这里。"  相似文献   

14.
建筑即转变     
《世界建筑》2014,(11):117-117
我们在意大利生活和工作.我们不得不通过一系列扭曲的镜头观察这个世界——增长停滞的经济情况导致意大利城市面貌变化迟缓.新的建设不是常态,而是特例.尽管当前世界各地正产生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新建筑,我们却刚好在最近10年内都以建筑再利用为主耍的议题.这使我们的建筑学未来处境危险却很明了——也就是新建设越来越少,却得对具有价值和潜力的现存环境进行经常性的改造.可以肯定的是,再利用是唯一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5.
这座办公大楼建于八十年代早期,就在原来Astoria酒店的位置上,位于海牙火车站的前面。它是一座非受力砖覆混凝土建筑,拥有地下停车场以及二层购物区。  相似文献   

16.
《新建筑》2001,(4):64-67
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获得了2000年度的普利茨凯奖.作为著名的OMA的创立者之和核心人物,他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建筑作品,涵盖了人类活动的诸多领域."Y2K"私人住宅和波多音乐厅是库哈斯最近的两个作品,具有他在城市与建筑方面的成熟经验和鲜明的个人化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全球疫情的暴发冲击了建筑行业,也让我们比以往更清楚地看到新的转变正迫切地被需要.更完善的流程设计、更新颖的建造技术、更巧妙的规避手段、更低廉的建造成本……如今的建筑不再只是一个居住场所,而是与衣、食、行息息相关.建筑需要为健康保驾护航,也需要为生命争取时间.新时代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必将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