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等效荷载原理,建立了直接计算杆系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次弯矩时,所需要的预应力混凝土杆件固端弯矩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并和直接计算结构总弯矩需要的预应力混凝土杆件固端弯矩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统一起来。不论预应力混凝土杆件中的预应力筋线形如何,本法均适用。本法概念清楚,方法简单,所得出的固端弯矩计算公式简明。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连续梁设计时需要考虑由施加预应力产生的次弯矩,此弯矩通常采用荷载图法进行计算,过程比较繁琐.提出一种相对简单的计算方法--分布弯矩荷载法,并给出算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对混凝土收缩、徐变变形的约束行为及其对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建立了混凝土非自由收缩、徐变变形影响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本法概念清楚,方法简明.为评价本文方法的计算公式,与文献[1]方法的计算公式进行比较;算例计算结果表明,两法算得的混凝土预压应力损失值,其差值不超过4.4%;预应力筋预拉应力损失值,其差值不超过3.4%,本法计算结果偏于安全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对混凝土收缩、徐变变形的约束行为及其对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建立了混凝土非自由收缩、徐变变形影响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本法概念清楚,方法简明。为评价本文方法的计算公式,与文献^「1」方法的计算公式进行比较;算例计算结果表明,两法算得的混凝土预压应力损失值,其差值不超过4.4%;预应力筋预拉应力损失值,其差值不超过3.4%,本法计算结果偏于安全方面。  相似文献   

5.
针对局部预应力筋加固混凝土框架梁内力,可采用结构力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单跨、双跨框架在不同部位张拉预应力筋时的内力计算,得出了加固结构不同截面时框架梁支座截面产生的主、次弯矩及综合弯矩的计算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预应力筋位置和支座负弯矩的关系,给出了优化布筋方案,所得出的结论可以作为局部预应力筋加固混凝土框架梁内力计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截面法计算杆件内力的过程中,弯矩剪力正负号的运用对初学者不好掌握,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弯矩剪力正负号运用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用弹性基础梁力学公式求圆板支轮筒壳制动端挡绳板与支轮两种不同位置时筒壳弯矩,非制动端筒壳的弯矩,得出了一组理论公式,用这组公式计算的结果与有限元方法计算的结果接近。文中对影响支轮处弯矩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转角位移方程导出了满足无剪力分配法条件之结构中各杆端弯矩之间的关系式,可用来校核用各种方法计算此类结构所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胡春红  李艳  张川 《煤炭技术》2006,25(11):88-91
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补强加固的方法是工程界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通过解析方法,分别推导出,张拉端预应力释放后界面剪应力的计算公式和均布荷载作用下CFRP布加固梁界面剪应力的计算公式;然后,将二者叠加,得出计算预应力CFRP布加固混凝土梁界面剪应力的一般公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了混凝土管片在土压力作用下的内力分布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土压力作用下,隧道管片的最大正负弯矩绝对值相等;管片轴力均为受压状态;管片剪力近似为反对称分布,最大正负剪力绝对值基本相等。基于数值模拟的管片内力分布特性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将混凝土管片简化为大偏心轴向受压柱,建立了混凝土管片极限弯矩与轴力之间的映射关系。在给定管片布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条件下,提出了完整混凝土管片极限弯矩计算模型,研究了轴力对管片及其接头极限弯矩的影响。结果表明,完整混凝土管片的极限弯矩随着管片轴力的增加而减小,管片接头的极限弯矩基本与轴力无关,混凝土管片接头的极限正弯矩约为完整管片极限弯矩的40%。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加合理、高效地计算预应力圆形水池的预应力损失,基于摩擦理论,利用变形协调条件,通过理论分析,验证推导出了CECS 216:2006《给水排水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圆形水池结构技术规程》中不同工况下的预应力损失计算公式,并对σ_a、σ_b的计算公式进行了补充,从理论上分析了CECS 216:2006与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关于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的差异。通过具体算例计算结果比较可知:对于预应力圆形水池应优先采用切线出肋方式,以减小预应力损失;CECS 216:2006与GB 50010—2010的计算结果差别约为10%,故可采用GB 50010—2010的计算方法以简化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2.
面层是基坑支护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对面层进行合理设计,利用薄板小挠度弯曲理论建立了面层的薄板受力模型,对喷射混凝土基坑支护型式的面层进行了受力分析。为简化计算,假设混凝土面层为弹性体,将面层简化为作用在基坑边坡上的四边简支矩形薄板,推导了主动土压力作用下面层挠度和弯矩的一般表达式,并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了某基坑开挖后面层的弯矩和挠度情况。结果表明:挠度和弯矩的理论计算值与数值模拟值吻合度较好,其中最大挠度和最大弯矩的计算值与模拟值之间的误差分别为6 % 和13 %,模拟得到的挠度和弯矩云图与公式计算得到的分布规律一致,均是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推导的公式可为面层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等截面杆的转角位移方程出发,给出了多层多跨刚架之立柱在上下嵌固程度大致相同的民政部下,受水平因素作用时任一杆端弯矩的近近似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现代规范规定,框架建筑应按连续结构方法计算。现在提出了一个简便的分析方法,只要知道构件的轴线尺寸和荷重,则可直接地设计框架的构件。此为其他方法通常所不能达到的。为规范所允许的简化分析方法,是基于承认这样的概念:当构件的刚度稍有变化或不在隣跨时加荷,框架弯矩不受显著影响。这样简化,在分析计算时能大大地节约时间,而对精确度的影响则甚小。本方法基本可以满足美国混凝土学会规范的要求,利田两个表就能迅速而精确地求出建筑物框架中的最大弯矩。在能够得到一定精确程度的弯矩,并且  相似文献   

15.
金凌志  曹霞  付强 《工程建设》2008,40(2):32-37
结合工程实例详细论述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宽扁梁的设计计算方法,分析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抗裂及变形性能,并考虑了次内力对结构的影响和施工阶段预拉区混凝土应力的控制,显示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宽扁梁在转换层结构中应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混杂纤维掺量对再生混凝土(RAC)梁抗裂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6根RAC梁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开裂状态和屈服状态下的挠度以及开裂应力、屈服应力进行分析,并根据6组混杂废弃纺织纤维RAC梁的试验数据和《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推算混杂废弃纺织纤维RAC梁开裂弯矩的理论计算公式。结果表明:1)掺入适当比例的废弃纺织纤维与玄武岩纤维可有效降低RAC梁的跨中挠度,增强RAC梁的刚度;2)推算出的理论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深基坑支护结构中圆拱的弯矩计算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西部探矿工程》2002,14(Z1):29-30
深基坑支护结构中的圆拱,在均布径向土压力作用下的弯矩计算,目前尚无实用的计算式或计算表.利用圆拱以及均布径向土压力的特殊性,对圆拱进行曲线积分,得到了弯矩的简明又精确的计算式.双铰圆拱的y轴向的支反力为prsinα,x轴向的支反力为prcosα,弯矩为零.无铰圆拱的弯矩为2p2sin2α(coSθ-sinα/α)/[α(α+sin2α/2)].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弹性地基梁理论,采用比拟方法,计算了井筒端部(表土与基岩交接处)受井壁或壁座约束而引起的竖向弯矩和竖向弯曲应力,推导出了井壁厚度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在表土与基岩交接部位井壁破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参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路桥规范(JTG D62—2004)中的预应力损失计算公式,对内蒙古红庆河煤矿筒仓中预应力钢绞线预加应力进行了长期监测并计算了长期预应力损失计算,得出预应力长期损失的理论值与实验值。通过理论值与实验值对比的方法,得出两种规范中公式适用于筒仓且偏安全。在损失中,混凝土收缩徐变与预应力筋应力松弛是主要影响因素且在早期损失快,同时依据实测数据可以分析出长期损失在总损失中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20.
针对岩石与锚杆形成的锚固复合体,基于实验室单轴压缩实验结果,建立岩石试样单轴压缩数值模型,校验强度参数与塑性剪应变定量关系,确定应变软化力学参数;优化Flac3D中Pile结构单元预应力锚杆构建步骤,建立单自由面锚固体数值模型,剖析锚固体在单向加载条件下的内部破裂特征,揭示在加载全过程中的锚杆轴向荷载及弯矩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由锚杆预应力产生的压应力区按椭球形分布,且压应力在锚固范围内具有双峰值特征;锚杆促使锚固体内部产生共轭剪切破坏带,且共轭剪切带与水平面夹角出现增大趋势,并在临空面浅部出现对称分布的次破裂面;杆体轴向荷载和弯矩分布均具有显著阶段特征;在峰前塑性应变阶段,杆体轴力和弯矩小幅增加,且均以靠近锚杆外锚固端的杆体为主;在峰后软化阶段,杆体轴力和弯矩显著增大,锚杆荷载特征由单纯轴向拉应变突变为拉、弯、剪综合受力状态,且靠近内锚固端杆体弯矩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