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烃源岩热解地化分析成果,应用所测岩样中有机碳TOC、吸附烃(S1)、干酪根热解烃(S2)含量及氢指数如(S2/有机碳),对库车坳陷阳1井及吐格尔明露头煤系地层中的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岩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三个方面进行了烃源岩分析评价,这三种岩石样品中各项生油岩指标绝大多数都达到了中—好烃源岩评价标准。指出库车坳陷侏罗系中—下统阿合—克孜勒努尔组为一套极具生烃潜力的煤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2.
裂缝评价在储层评价及开发过程中极其重要。认识裂缝形成的岩性岩相基础,了解有利裂缝发育的沉积微相,从裂缝分布的长度、宽度、密度、面缝率等特征结合试井产能分析,认识裂缝的基本特征、发育层段以及裂缝与产能关系,评价最优化高效产能的裂缝特征。  相似文献   

3.
库车坳陷大北-克深地区白垩系-古近系砂岩储层埋深一般大于5000m,压实作用强烈,微裂缝比较发育。大量研究表明,微裂缝的发育主要与埋深和砂岩的原始组构有关,微裂缝的发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储层基质的渗透性。系统统计了砂岩储层微裂缝的面密度,对影响其发育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起微裂缝发育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以用来对工区微裂缝的发育程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5.
巴彦浩特盆地沉降史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回剥分析技术对巴彦浩特盆地的沉降史作了定量方面的研究,认为巴彦浩特盆地是在早古生代的古隆起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共经历了两个隆升期和三个沉降期,两个隆升期是:三叠纪-早侏罗世、晚白垩世;三个沉降期是:志留纪-二叠纪、中株罗世-早白垩世及第三纪-第四纪。相应地形成了四种类型的盆地,即志留纪-二叠纪前陆盆地(南部坳陷带)、石炭纪-二叠纪裂陷槽(东部坳陷带及其以东地区,为贺兰裂陷槽的一部分)、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库车河、克拉苏河等7条露头剖面和克拉1井、克拉2井、克拉3井岩芯的精细描述,结合压汞、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等资料分析研究认为:对巴什基奇克组储层得出如下重要认识:①储层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②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粒内孔、杂基内溶蚀微孔、胶结物内溶孔;③储层的孔隙结构为细孔-中喉型.④该组储层以低孔低渗Ⅱ类储层为主,低孔中渗Ⅲ类储层次之.  相似文献   

7.
在岩石薄片观察与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下侏罗统煤系地层中砂岩储层特征与孔隙演化史.结果表明:储层成分主要为岩屑砂岩,成岩压实减孔量为25%~38%,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时间晚于硅质胶结物的;有利储层发育受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因素影响,压实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远大于胶结作用的;砂岩粒度越粗,抗压实效果越好,溶蚀强度也越强,裂缝越发育,溶蚀强度越强;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粒度较粗的辫状河道相或裂缝较发育的强溶蚀层段.有利储层研究为气藏预测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三塘湖盆地中新生代沉降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塘湖盆地中、新生代沉降与沉积作用是在一种准平原化的地貌背景上发生、发展的,共经历了两个沉降期:侏罗纪—早白垩世,第三纪—第四纪和一个隆升期晚白垩世。相应形成了两种类型的盆地:中生代为简单的坳陷盆地;新生代为与“A”型俯冲作用相关的前陆盆地。与此同时,盆地沉降中心亦经历了自北向南的迁移过程。三塘湖盆地这种隆坳格局的变化明显受区域构造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9.
博孜—大北地区是库车坳陷重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之一,含气层系下白垩统为深层—超深层致密砂岩,在7 000 m以深仍发育有效储层且获得高产工业气流,明确这类储层的特征及成因机制,对优质储层分布预测、开发井位部署以及天然气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和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实验分析结果,对博孜—大北地区...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物性等资料分析,对南祁连盆地下日哈坳陷二叠系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碎屑岩主要由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长石砂岩组成,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成岩演化阶段已达到中成岩阶段A期及中成岩阶段B期。  相似文献   

11.
Using a back-stripping method, our paper simulated the subsidence history of the eastern depression in the North Yellow Sea Basin. The subsidence history curve pattern and the subsidence chorisogram during every subsiding period were exposed. Combining with the regional geologic background and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he subsiding centers in every period, a contrasting study of the pattern and the classical subsidence history curves shows the subsidence history is made up of Mesozoic (J3-K1) and Cenozoic (E2-Q) subsiding cycles. The two subsiding cycles are separated by the late Cretaceous and Paleocene (K2-E1) uplift denudation. Both subsiding cycl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extension basin. The rapid subsidence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 and Eocene is equivalent to the initial subsiding phases in both cycles.. The slow subsidence of both, the early Cretaceous and Neogene, can be regarded as thermal subsidence phases.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区自7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位降落漏斗不断扩展,漏斗中心处的部分建筑物发生不同程度的裂缝和变形,个别路面发生不均匀沉降。本文对哈尔滨市区可能产生的地面沉降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有关防治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面沉降计算中“长期释水系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面沉降是世界各国许多城市面临的地质灾害之一,帮沉降量的预测十分重要。根据地下水动力学原理,借鉴释水系数的定义,提出了“长期释水系数”的概念以得到一种预测地面沉降量的简单算法,为检查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利用天津市截止到1993年的地下水水位资料及其它有关水文地质资料,对天津市区到1993年累计产生的地面沉降量进行了计算预测,计算结果与结果比较表明,愈靠近沉降中心,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愈好,远离沉降中心处会产生一定误差,但总体趋势是正确的,说明计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4.
开采沉陷位移场的有限变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有限变形力学的几何场论为基础,分析了采动岩体的应变场,并与线性小变形理论(Cauchv应变)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指出了线性小变形理论在工程应用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开采沉陷预计与分析的空间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产和废弃矿井引起的地表沉陷将给矿区造成严重的环境灾害,为了减小这种影响,分析、评价沉陷的危险性,并采取预防措施是极其重要的;为此,应用具有空间分析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开发了能预计和分析开采沉陷可能性的空间模型,本文简要介绍了它的开发原理、系统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构造成岩作用是控制天然裂缝形成、分布及其有效性演化规律的主要因素,对预测有效裂缝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阐明构造成岩作用对有效裂缝的控制作用,根据野外露头、岩心以及薄片等资料,对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系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成因类型、有效性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合研究区构造演化和成岩作用分析,讨论了构造成岩作用对裂缝发育程度和有效性的影响.认为研究区发育有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以构造裂缝为主,裂缝发育程度主要受沉积微相、构造变形强度和成岩相控制.结果表明:研究区从北部的克拉苏构造带向南至前缘隆起带,裂缝的发育程度逐渐降低,但有效性却逐渐变好,说明裂缝发育程度和其有效性是受不同因素控制的,构造变形时间、后期构造抬升剥蚀作用、现今应力场方向、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等是影响裂缝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地表下沉系数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由相似理论推出的下沉系数的π准则关系式,对“三下”开采规程中“典型工作面地表移动实测参数”附表中观测站的采矿要素和实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和计算,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所得的123个观测站进行计算、分类和分析,得出不同类群情况下的下沉系数的取值范围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不等长工作面煤层开采日渐增多的现状,采用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采场覆岩的破坏特征及支承压力的分布状态进行系统研究,并相应模拟出工作面前方应力场与位移场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自开切眼开始向前推移,推进到工作面“见方”期或斜长的整数倍位置时,顶板活动剧烈,覆岩空间结构发生新旧更替,形成了“0”型破断区;不等长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岩层运移极不规则,推进距离在衔接面前后20~30m的范围内,应力波动较大,数值变化明显;回采期间支承压力对覆岩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大小约为水平应力的1.5~2倍;就采动过程中竖向位移的变化而言,巷帮移近量远大于顶底板变形量,故工程实践中应特别注意对巷帮及顶板的加固和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