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CO2加氢合成二甲醚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对CO2加氢合成二甲醚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考察了温度、压力、氢碳比、水、CO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反应压力、提高氢碳比、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CO2转化率和二甲醚选择性。原料气中水含量的增大可显著降低CO2转化率和二甲醚选择性;提高进料气中CO含量,改变了逆水汽变换反应方向,使CO2转化率显著降低,二甲醚收率上升,CO加氢反应占主导地位;惰性气体对反应平衡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含氧煤层气液化流程安全性分析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矿下抽采的煤层气由于混有空气而在液化中存在爆炸危险。通过将HYSYS对常规液化分离流程的模拟结果与爆炸极限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爆炸危险主要集中在冷凝终了处和精馏塔顶部。进而提出降低压缩机出口压力或提高最终冷凝温度;严格控制精馏塔塔顶气相CH4含量在爆炸上限之上,塔顶气用N2惰化后再与液氮逆流接触以进一步回收CH4。计算表明,当N2注入比达0.6(摩尔比),气相CH4含量曲线将绕过临界点进入安全区。采取措施后CH4有较高收率且液化流程安全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二甲醚生产能耗,提出了精馏塔采用汽液两相多股进料和采用新型高效塔内件的二甲醚精馏新工艺,并用PROII软件对其进行了模拟和优化,详细分析了进料温度、进料气液流量配比、回流比等操作参数对分离过程能耗的影响。按照优化后的二甲醚精馏工艺方案对某企业的15万t/a二甲醚精馏装置进行改造,经工业实际运行6个月可知,装置运行正常且生产吨二甲醚消耗蒸汽达到1.0 t以下,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隔壁萃取精馏塔,研究了一塔式分离苯-环己烷体系。选用环丁砜作为萃取剂,通过加入助溶剂邻二甲苯获得合适的塔釜温度,有效防止环丁砜受热分解。考察了萃取剂/进料质量比、两侧回流比、萃取剂进料温度、助溶剂含量等因素对该分离装置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主塔回流比为1、苯精馏侧回流比为2.5、萃取剂/进料质量比为6.8、溶剂进料温度为75℃时,环己烷产品中环己烷质量分数为97.15%、苯产品中苯质量分数为96.23%。获得的分隔壁萃取精馏塔的相关参数为进一步改进装置提供了依据。由于采用一塔式分离苯-环己烷,降低了设备投资;与常规萃取精馏相比,节能13.4%。  相似文献   

5.
专利文摘     
聚乙烯醇生产新工艺——在聚乙烯醇生产的合成工段、精馏工段、聚合工段、醇解工段、回收工段等过程中,采用简化工艺与合理匹配能量、应用新型高效分离技术、设计复合分离塔器等方式,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工艺更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了装置的生产能力和运行效率,降低了原料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低温分离工艺中蜡堵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低温分离天然气脱蜡脱水脱烃装置及方法,即在传统低温脱水脱烃工艺的基础上,利用低温醇烃液与原料天然气中石蜡组成"相似相溶"的原理,将低温分离器底部的低温醇烃液通过泵注入到原料天然气中,改变天然气的组成,有利于石蜡在原料气分离器中的分离,降低原料气分离器分离温度,从而提高分离效率,减少醇液注入量,降低低温分离系统与醇液再生系统的能耗,降低操作费用,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同时还能解决低温分离过程中的结蜡问题。  相似文献   

7.
PTA生产中醋酸水溶液的分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醋酸水溶液的各种分离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各种分离醋酸水溶液方法的特点.针对扬子石化公司化工厂PTA生产中醋酸水溶液的分离,提出了3种分离思路(1)普通精馏与络合萃取组合法;(2)共沸精馏法;(3)络合萃取精馏法.从而可以克服原有普通精馏工艺回流比大,塔顶、塔釜产物不合格,水处理工艺成本高等缺点,减少操作费用和资源的浪费以及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降低PTA生产过程中的溶剂消耗.  相似文献   

8.
地下储气库在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新建储气库,垫层气的制作需要很大的投资。以廉价的惰性气体代替天然气作为部分垫层气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介绍了国外以惰性气体作为垫层气的成功经验,阐述了惰性气体作为垫层气的运行机理及惰性气体与天然气相互混合的扩散原理,并提出了预防及减少混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峰  赵宁  李荣存  武峰  魏伟  孙予罕 《石油化工》2012,41(2):224-229
综述了近年来碳酸二甲酯(DMC)的非光气法合成工艺和DMC产品的分离工艺的模拟研究报道。重点介绍了酯交换法反应精馏工艺和分离工艺的模拟结果,尿素醇解法催化精馏工艺的非平衡级模拟的结果。在DMC产物的变压精馏、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的主要分离工艺中,变压精馏和萃取精馏是分离甲醇-DMC共沸物效率较高的两种工艺。  相似文献   

10.
旋性戊醇与异戊醇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回流比、气速、是否对塔顶温度进行自控及进料浓度、操作方式等因素对旋性戊醇与异戊醇的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在原有普通间歇精馏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改进后的精密精馏分离异构体的流程、设备及操作方式,使旋性成醇产品纯度达95%以上,收率达30%。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水合物法分离气体混合物技术具有可降低制冷能耗、简化工艺流程、节省投资成本等优势,但目前该技术还不成熟,尚未形成统一的成套技术。为研究各种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给出一定配比混合气的最佳分离条件,以摩尔分数59% CO2+41% N2混合气为例,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系统地进行了温度、初始压力及含水量对分离效果的单值影响实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到混合气在温度1.4~5.6 ℃、初始压力4.2~6.8 MPa及含水量160~300 mL范围内的分离效果。实验结果显示:降低温度,升高初始压力都可以提高分离率,但同时也会增大损失率;增加含水量会提高分离率,降低损失率,但含水量超过一定值,对分离率的影响便不再明显。综合考虑,对于一定配比的CO2+N2混合气,在允许的损失率及最小气液比下,可以先增大含水量,然后降低温度,最后提高初始压力,以此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油田产出CO2气回收处理方法有:吸收法、膜分离法等,这些方法的特点是将CO2作为杂质进行处理并回收利用。提出的精馏与低温提馏耦合处理油田CO2驱产出气的回收方法,是一种逆处理流程,即将油田产出气中的甲烷和液态天然气作为杂质剔除,达到分离、回收CO2的目的。其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成本低,适合于中小规模油田CO2产出气的回收。为我国大范围开展二氧化碳驱提高油田采收率的产出气回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示例。  相似文献   

13.
八十年代以来,为解决酸气含量很高的天然气净化问题,国外致力于开发利用物理原理进行分离的方法,已取得成功的有低温分馏和膜分离两种方法。由于膜分离法的过程简单,容易控制,可以克服常规胺法能耗高的固有弱点,因而在国外颇受重视。本文扼要介绍了此法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工业装置实例。  相似文献   

14.
低浓度煤层气液化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大庆庆深煤层气气源条件,提出采用液化精馏的方法处理含有大量氮氧的低浓度煤层气,生产LNG。定义了适用于低浓度煤层气液化系统的煤层气气源中甲烷摩尔分数为30%~87%;该方法中的净化单元采用MEA溶液化学吸收酸性气体,液化单元采用具有高效率的混合工质制冷剂液化流程,低温部分采用精馏塔脱除氮氧组分提高LNG中甲烷含量;运用大型数值分析软件对液化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与比较分析,分析了混合制冷剂中CH4、C2H6、C4H10及N2等组分对液化单元换热器内部最小温差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合理的制冷工质配比能够有效地降低换热温差,减少不可逆损失,提高换热效率。LNG中的含氧量随着精馏塔理论塔板数的增加而降低,但精馏塔的高度相应地增加。因此,应适当增加理论板数以有效地提高LNG中甲烷的浓度。计算结果将有助于低浓度煤层气液化装置的国产化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赵春林  潘瑞  张爱萍 《炼油与化工》2011,22(1):42-45,63
应用低温色谱模拟蒸馏技术分析了催化裂化液相产物,并与常温色谱模拟蒸馏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常温色谱模拟蒸馏不仅可得到正确馏程数据,而且省时、节能、降耗,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增产柴油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市场对柴油的需求,长岭炼油化工总厂通过降低反应温度、降低汽油干点和改变柴油馏程、使用增产柴油的催化剂及调整其它操作参数,柴油收率分别提高了3.87,3.99,3.65和0.85个百分点。并对现有装置提出了调整分馏塔中段塔盘、提高柴油泵扬程及冷却器负荷等改进措施,还对进一步增产柴油提出了优化提升管进料方式和原料结构、缩短反应时间及以最佳操作发挥催化剂作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The process of producing high-purity cyclopentadiene (CPD)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cluding a gas phase thermal cracking process of dicyclopentadiene (DCPD) in the presence of H2 on a continuous bed reactor and batch distillation for the further separation. Factors including cracking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and H2 to DCPD ratios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cracking conditions of DCPD are cracking temperature 320°C, reaction time up to 4 s, and H2 to DCPD ratio varied within 30–50. For the batch distillation, the satisfactory results obtained allow using the batch distillation for the further operation to product high-purity CPD in 99.32%.  相似文献   

18.
Petroleum is evaluated by means of the true boiling point (TBP) curve, making possible to investigate the yields of the products that will be obtained in refineries, as well as establishing operating strategies and process optimization. Refineries determine TBP curves until 838 K. With molecular distillation the TBP can reach values up to 973 K. Molecular distillation shows potential in the separation, purific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products. Eta residue is fractioned and the TBP of the whole crude oil is extended. Products of the distilla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density, SimDis (simulated distillation), and molar mass. Results showed that density and molar mass of the cuts obtained increase as the process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se analyses confirm the efficiency of the separation method by molecular distillation.  相似文献   

19.
150BS光亮油低温下产生絮凝物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克拉玛依石化分公司150BS光亮油进行溶剂法分离絮凝物试验,考察了不同脱絮温度对絮凝物碳数分布和脱絮油浊点的影响规律。并利用高温气相色谱、模拟蒸馏、分子量、质谱(MS)及核磁共振(13C-NMR)分析仪对絮凝物和脱絮油进行了化学结构组成分析。提出提高临氢降凝催化剂对长侧链的选择性裂化或采用异构脱蜡工艺会使克拉玛依石化公司150BS絮凝物问题得以很好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