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原子能科学家公报》网站2011年6月27日报道]·乏燃料后处理不能消除对地质处置库的需求,或者放宽对地质处置库场址的要求.·事实证明,地质处置库的选址工作是非常困难的,仅有的成功案例均是通过自  相似文献   

2.
【《欧洲核综览》2001年5~6月刊报道】 2000年,比利时70%的电力是由多伊尔和蒂昂热的7个压水堆(PWR)机组提供的。 到2000年,法国高杰马公司(Cogema)在阿格设施中对从首批3个机组(多伊 尔-1、多伊尔-2和蒂昂热-1)中卸出的部分乏燃料进行了后处理。不在Cogema后处理合同涉及范围内的乏燃料现正在厂区暂时贮存。 1993年底,比利时政府决定在比利时核燃料循环后段政策中,将乏燃料的后处理(闭式循环)和直接处置(开式循环)作为两个并行的方案。 这个决定允许继续执行1978年开始并正在执行的后处理合同,并允许比利时的核电机组使用MOX燃料…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2014年11月综合报道】美国能源部(DOE)于2014年10月24日公布了一份题为《能源部管理的高放废物和乏燃料处置方案评估》的报告。报告对由能源部管理的高放废物和乏燃料的永久性处置方案进行了评估。此次评估考虑了是否应当在一座通用处置库中对能源部高放废物和乏燃料与商业高放废物和乏燃料进行集中处置,或者在一座单独的处置库中对部分能源部高放废物和乏燃料进行处置是否能够带来好处。  相似文献   

4.
[美国《核电厂杂志》1994年第2期第63页报道] 法国核材料总公司的J.P.Giraud和J.Pijselmen在题为《乏燃料管理和废物体积最小化》的论文中较全面地论述了当今世界有关国家或地区在这方面的情况。这里仅摘译有关法国部分如下:  相似文献   

5.
【美国能源部网站2006年7月19日报道】美国能源部(DOE)2006年7月19日宣布,DOE将在2008年6月30日之前向美国核管会(NRC)提交建设尤卡山核废物最终处置库的许可证申请。如果国会批准对现有法律做出必要的修改,那么该处置库将能在2017年年初开始接收乏燃料和高放废物。DOE民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办公室(OCRWM)主任Sproat表示,在提交许可证申请之前,将组织专家对许可证申请草案、若干关键工程工艺、DOE的质量保证大纲、尤卡山的主承包商以及几个国家实验室进行独立的外部评审。美国核废物政策大事记1954年,国会通过《原子能法》,该法要求联…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核新闻网站2014年10月7日报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EIP)近期发布一份题为《哈萨克斯坦与全球核秩序》的报告。报告指出,哈萨克斯坦在经济和外交政策方面的雄心将促使该国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核电市场与核政治领域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建设中的几个管理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主要包括管理机构组建、法律法规建设及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世界核新闻网站2012年1月27日报道】在开展了将近2年的工作之后,美国蓝带委员会公布了其为美国乏燃料和高放废物寻找一个安全的长期解决方案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9.
国际高放废物处置研发工作在花岗岩地区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处置库候选围岩的岩石类型、花岗岩特征,以及一些国家在花岗岩地区开展高放废物处置研发工作的进展情况。经过几十年的工作,国外有些经验值得我们今后工作时参考:1)重视志愿者选址工作。国际上不少国家认为这是地质选址工作的先导,选址工作的成败常与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有关;2)近年来,单纯处置高放废物的处置库,已逐渐发展成为多功能处置库,即,它既处置高放废物和乏燃料,同时还处置其他各类核废物;3)由瑞典SKB开发的KBS-3高放废物处置方案和处置工程的设计模式已被不少国家所接受;4)特定场址地下实验室的工程设计完全与处置库的工程设计融为一体,这样既节省工程成本,又提高处置库工程设计的可靠性;5)花岗岩具有良好的岩石力学性能,这对处置库工程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处置核废物提供有效的物理保障和良好的物理隔绝性能。但在选址时要特别注意场址的区域地壳稳定性、岩体的处置容量和埋藏深度,以及处置地段的构造发育程度和岩石的含水性;6)处置后废物的回取。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核新闻网站2014年11月5日报道】东京电力公司(Tepco)已完成福岛第一核电厂4号机组燃料水池中所有乏燃料组件的转运工作。但该水池目前还有部分未受辐照的燃料。预计这些燃料的转运工作将在2014年底前完成。东电2014年11月5日宣布,已将4号机组燃料水池中所有乏燃料组件(总计1331个)安全转运至福岛第一核电厂的公  相似文献   

11.
【《欧洲核综览》 1998年 5— 6月刊报道】 直到 1988年底 ,由美国负责的研究堆乏燃料才返回美国。之后 ,研究堆的运行者不得不为乏燃料管理谋求其他出路。与此同时 ,为研究与试验堆降低浓缩度(RERTR)的计划将推出一种新型低浓铀(L EU)燃料 ,以取代高浓铀 (HEU)。 1996年初 ,美国开始执行一项针对研究堆将来 10年一致转用 L EU的新政策。10年后 ,这些研究堆的乏燃料后段工艺会有两种选择 :  ●   直接处置 ,看来确实难以实现 (剩余裂变材料含量高以及腐蚀率高 ) ;  ●   后处理 ,这是一种唯一成熟的后段技术。对材料试验堆 (M…  相似文献   

12.
适逢核复苏时代,确保整个燃料循环保持最佳实践比以往变得更加必要。核燃料循环和废物技术首席专家Hans Forsstrm向本刊编辑Giovanni Verlini谈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简要论述了美国尤卡山项目研发的历史进程,讨论了该项目目前的进展状态,以及由此引出可供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发工作值得思考的若干问题.笔者认为,目前尤卡山项目进展受阻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因素,而不是场址的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因素.关于该项目的不同意见之争还将会继续下去,最后可能只有通过进一步的科学论证和法律途径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核管会网站2014年10月6日报道】美国核管会已于2014年7月完成两个涉及核材料和废物计划的办公室的合并重组,目的是促使核管会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履行在材料、废物和环境领域的职能。新办公室于2014年10月5日正式成立,由前联邦和州材料和环境管理计划办公室以及前核材料安全和保障办公室合并而成。新办公室沿用了其中一个前办公室的名称,即核材料安全和保障办公室。这一合  相似文献   

15.
【日本《原子能视野》 1998年 4月号第2 0— 2 4页报道】 截至 1996年 12月末的统计显示 ,世界各国运行中的用于发电的核反应堆有 4 34座 (36 5 .6 9GW) ,所提供的能量约占世界总能量的 7%。来自这些核电站的乏燃料 ,一部分送去后处理 ,剩下的被贮存起来。另外采取不对乏燃料进行后处理 ,而是将其作为废物进行处置的所谓“一次通过”政策的国家 ,对乏燃料也只是进行贮存处理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乏燃料进行过直接处置。由此纵观世界各国的情况 ,大量的乏燃料都是进行贮存处理。进行贮存处理所需设施的体积较小 ,贮存过程中在安全上不会产…  相似文献   

16.
《辐射防护通讯》2010,30(3):5-5
高放废物、乏燃料、和长寿命低中放废物永久处置的最适当方法是地质库处置,这个理念已经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在地下适当深度的地层中建造大型孔洞,在设计、建造和运行上确保废物的安全、可靠和永久处置。  相似文献   

17.
[英国《国际核工程》网站2011年3月21日报道]瑞典核燃料与废物管理公司(SKB)已于2011年3月16日向相关政府部门提交申请,希望能获准建造一座乏燃料最终处置库和一座燃料封装设施.申请文件在经瑞典辐射安全管理局(SSM)与环境法庭(EnvironmentalCourt)评审后,将被提交至相关市及政府做出最终决定....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家科学院网站2006年2月9日报道】美国国家科学院(NAS)国家研究委员会在一份有关高放废物运输的最新评估报告——《走向远方?乏燃料和高放废物在美国的安全运输》中指出,在美国进行乏燃料和高放废物的安全运输不存在根本性的技术障碍。由于所需信息属于机密或被限制传播,因此这次评估没有将核废物运输过程中的保安风险包括在内。为此,委员会认为,还应对在此类运输中防范恶意行为的保安问题单独进行一次独立评估。报告指出,与乏燃料和高放废物运输相关的放射性风险目前已被全面了解,这种风险通常较低,在过去40多年中进行的全球乏燃…  相似文献   

19.
【英国《国际核工程》2004年8月刊报道】2004年6月2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巴拉迪与俄联邦官员进行了高层会谈,双方讨论了在俄罗斯建造国际乏燃料最终处置库的选址问题。此前2天,巴拉迪在莫斯科召开的IAEA会议上表示,他已经“开始鼓励寻找多边共同处置乏燃料的方法。”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也表示支持IAEA建造国际最终处置库的建议,并补充说,俄罗斯是惟一一个已经立法同意进口乏燃料的国家。巴拉迪在会谈中表示,作为一种防止恐怖分子和流氓国家获得核燃料的措施,他将尽最大努力推动国际核废物处置库的建造。俄罗斯官员表示,Ze…  相似文献   

20.
从高放废物处置安全角度而言,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是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选择时首先要考虑的必要条件。笔者从地形地貌特点、区域断裂活动性与历史地震记录和地震烈度、现代地壳形变、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地壳速度结构与岩石圈弹性厚度、大地热流与地热异常等6个方面来讨论此问题。结果表明东天山区域地壳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