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有效分析焦作矿区矿压显现规律,规范煤巷支护管理,从松软顶板厚度、不同巷宽和不同埋深3个角度对焦作矿区松软顶板煤巷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总结出了松软顶板煤巷围岩变形特征规律。 相似文献
2.
3.
利用FLAC3D对复合顶板煤巷分别进行无支护和有支护条件的数值模拟。通过对无支护条件下的模拟过程及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围岩应力变化规律及巷道变形控制理论,提出了针对复合顶板煤层巷道的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案,通过进一步的数值模拟分析,证明该方案具有良好的支护效果。此结果可以为复合顶板煤层巷道支护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软岩顶板煤巷的支护方案设计,重点论述软岩顶板煤巷的支护施工工艺技术和软岩顶板煤巷支护的效果,为软岩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察哈素煤矿软岩煤巷受采动影响产生的围岩变形和支护困难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多次采动影响下巷道片帮和底鼓机理,得出护巷煤柱合理留设宽度,并在原支护方案的基础上设计31采区巷道改进支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巷道底板为膨胀-挠曲复合型底鼓,煤柱片帮主要受煤柱尺寸影响。加大煤柱留设宽度至25 m可有效降低煤柱内侧向应力峰值和底板底鼓变形,减轻煤巷片帮;采用"补打底角锚杆+增加两帮支护密度+增加锚杆(索)长度"综合补强措施,可增强煤柱自承力和控制底鼓变形,有效控制现场围岩变形和破坏。 相似文献
6.
7.
8.
根据顶板结构特点、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结论和对初次试验失败原因的分析,确定顶板锚杆长度为2.0m,间排距为1.1m。根据巷道埋深大和煤体强度低的特点,指出两帮属极高应力软岩,锚杆应具有高承载力和良好韧性,据此选择了与顶板相同的锚杆。试验巷道经历了静压与回采动压的考验,稳定性观测表明试验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9.
10.
11.
大变形软岩顶底板煤巷锚网索联合支护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黑沟煤业有限公司煤巷项底板均为松软岩层,为解决巷道在埋藏深度不大条件下变形严重、难以维护问题,对巷道围岩弱结构变形特征和锚固支护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和Flac3D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锚杆支护所产生的夹持作用使浅部围岩形成类拱形支护体,提高围岩整体刚度和自身承载能力;底角锚杆促使底板高应力区向深部转移,降低底板应力性底鼓,在控制底鼓变形中起重要作用;锚索可缩小顶底板岩层拉应力区范围及围岩破坏程度,提高顶底板岩层整体稳定性;钢带、金属网形成柔性支护,阻止浅部围岩破坏向深部发展.锚网索联合可实现大变形软岩顶底板煤巷的有效支护.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研究软弱顶板和坚硬顶板对沿空巷道围岩的影响作用,采用二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2D进行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软弱顶板巷道围岩变形以顶底板和两帮为主。坚硬顶板巷道围岩变形是以底板和两帮变形为主。坚硬顶板沿空巷道的底臌变形比较大,在开采过程中需注意底臌变形。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解正帮煤业11101三软煤层巷道掘进期间围岩破坏程度及变形特征,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及现场实测的方法,分析了11101巷道掘进期间围岩微震活动特征。研究表明:微震事件在巷道两侧分布为高密度区(0~3m)、中密度区(3~7m)、低密度区(7m以上)三个区域,微震事件主要集中于巷道顶、底板和肩部,微震事件空间分布规律与巷道支护构件受力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急倾斜软煤巷道破坏机理及锚网支护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平煤矿主采11#煤层,煤厚1.5 m.由于煤层倾角为55°~63°的大倾角,且顶底板较松软,造成该煤层回采巷道变形和破坏严重,支护困难.通过现场实测,得出了巷道的基本破坏特征是非对称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巷顶下沉和顶帮下沉,底帮帮鼓.通过对25113工作面的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获得了急倾斜煤层大范围开采过程的围岩运动规律,揭示了顶帮下挫和底帮下滑式的非对称变形机理,指出了巷道主要为拉破坏和剪破坏,支护的重点区域是巷道顶板和底帮上部.根据巷道的变形特征,确定采用内强式锚杆支护方法.根据顶帮下挫的变形特征,提出了优化巷道断面和锚网支护相结合的支护设计的方法.通过实践,表明该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