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江苏水利》2004,(4):19-19
2003 年12 月国家批准我省淮河流域灾后重建应急工程全面启动,工程总投资12.98 亿元,主要包括移民迁建工程和灾后水毁修复工程。目前,移民迁建正在抓紧实施,灾后水毁工程11 个项目基本完成,其他77 个子项目正在抓紧实施。我省淮河灾后重建工程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是淮河治理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水利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淮委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治淮工作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治淮19项骨干工程全面建成,淮河流域总体防洪标准得到提高;民生水利建设全面加强,大力实施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居民迁建和灾后重建: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推进治淮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利》2004,(24):i009-i010
2003年汛后,安徽省抓住国家加大治淮投入机遇,加紧“861”行动计划的防洪保安工程,全力推进灾后重建、淮河移民迁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等十大治淮工程建设,迅速掀起新一轮治淮高潮。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利》2003,(21):26-27
2003年汛期,淮河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奋力抗洪,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取得了防汛抗洪抢险的重大胜利.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灾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建设工作,非常必要,非常及时.河南省决心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指示,认真搞好灾后重建,加快淮河治理步伐,掀起治淮新高潮.……  相似文献   

5.
吴贵勤 《治淮》2009,(11):6-7
淮河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是淮河行(蓄)洪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区内群众赖以生存的场所。2003年、2007年淮河大水后,国家安排资金实施了部分灾后移民迁建,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淮河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仍居住有大量不安全人口,为保证行蓄洪区及时有效运用,实现人水和谐,继续实施移民迁建,逐步将淮河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不安全人口迁至安全区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治淮》2021,(5)
正(2021年5月10日)一、2020年工作回顾2020年,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沂沭泗水系发生1960年以来最大洪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淮河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赴淮河王家坝,查看淮河水情,了解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情况,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相似文献   

7.
199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2003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快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要求在2007年底基本完成骨干工程建设任务。水利部在2004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提出“把淮河作为近期仝同大江大河治理的重点,抓紧灾后重建,加快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8.
刘玉年 《治淮》2008,(2):10-11
199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2003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快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要求在2007年底基本完成骨干工程建设任务。2004年1月,水利部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提出“把淮河作为近期全国大江大河治理的重点,抓紧灾后重建,加快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9.
199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2003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快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要求在2007年底基本完成骨干工程建设任务.水利部在2004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提出"把淮河作为近期全国大江大河治理的重点,抓紧灾后重建,加快治理步伐.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治淮建设总目标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要求,做好年度治淮建设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利》2003,(21):35-41
2003年,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国家防总的统一指挥下,有关部门和沿淮各级政府恪尽职守,靠前指挥,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广大军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依靠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91年以来建成的防洪工程体系,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了淮河干堤安全,确保了沿淮城市和交通干线安全,灾后没有发生疫情,灾区社会稳定,取得了淮河防汛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洪水退后,党中央、国务院立即就灾后重建、加快治淮建设步伐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11.
冷刚 《中国水利》2010,(24):78-78
<正>2010年,四川省水利系统在厅党组的领导下,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水利部及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开创了水利工作新局面。一、决战决胜灾后重建至2010年9月,全省水利灾后重建目标基本完成。截至11月15日,39个国定重灾县水利灾后重建项目共1646  相似文献   

12.
2003年淮河大水后,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总揽全局,作出加快淮河治理步伐的重大决策,将原定2010年完成的淮河治理计划提前到本届政府任期内完成。省委、省政府抓住机遇,超前谋划,决定继续实施以治淮为中心的防洪保安工程,并将其列为安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阶段六大基础性工程的第一位,集中力量,全面加快治淮进程,造福沿淮人民。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大水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沿淮行蓄洪区及淮河河滩地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移民迁建已分两批计划安排55675户,分布在沿淮及合肥共6个市的17个县(市、区)和省农垦系统的3个农场及省监狱管理局白湖分局。  相似文献   

14.
陈雷 《中国水利》2003,(23):11-14
在刚刚结束的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上,国务院领导同志对灾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目标、任务和要求.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淮河治理的高度重视和对沿淮人民的深切关怀,标志着治淮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熊璠 《中国水利》2022,(17):44-45
<正>30年来,在各对口支援单位的大力援助下,湖北省兴山县实现了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县域经济稳步攀升。1992年三峡工程开工建设后,兴山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库区移民迁建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号召下,省外湖南省、大连市等9个单位,省内东风公司等6家央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3所大学、武汉市等5个行政机构共计23个单位对口支援兴山移民迁建各项工作,累计援建项目238个,援助资金和物资共计4.5亿元。  相似文献   

16.
《治淮》2021,(8)
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淮河治理,始终把治淮作为江河治理的重点,特别是治淮19项骨干工程的全面建成,使淮河流域形成了较为完整有效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防洪排涝减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综合减灾效益显著。2010年6月,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对新一轮治淮工作作出部署。2013年6月,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办公厅联合印发《进一步治理淮河实施方案》,明确了进一步治淮38项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全力推进新一轮治淮建设如期完成。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是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长距离调水工程,工程占地和移民数量大,移民安置任务重,移民安置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移民安置中主要涉及水环境、土地资源、水土流失、人群健康等环境问题,移民安置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分散安置环境保护措施、居民点建设环境保护措施、库底清理措施、工业企业迁建环境保护措施、南四湖和东平湖养殖业水环境保护措施、码头等航运设施迁建水环境保护措施等,做好移民安置环境保护工作对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行蓄洪区移民迁建范围大、涉及面广,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特别强。结合3年来工作实践,回顾淮河行蓄洪区移民迁建政策,并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重大决策,省委、省政府对政策实施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必将有力地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移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全省各级水利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部署要求,在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统一思想、集中力量,采取切实措施,精心抓好落实。一、全省水库移民扶持工作现状省委、省政府对水库移民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关心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长远发展。1986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开发性移民的方针,坚持移民搬迁安置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相继出台了《关于处理水库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利》2008,(4):1-2
继1991年江淮大水后,2003年6~8月,淮河流域再次发生1954年以来流域性大水,河南、安徽、江苏3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损失严重。10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淮河治理问题,决定把治淮作为近期全国水利建设的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并明确提出了淮河治理的近期目标和任务。10月28—29日,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回良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全面部署和安排淮河灾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在2007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原定2010年完成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同年11月22日.水利部在合肥召开加快治淮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就贯彻落实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精神作了协调和部署,细化了加快治淮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要求全面落实国务院治淮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治淮建设步伐。 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关怀下,水利部狠抓治淮前期工作,不断强化工程建设管理,淮委全力以赴,流域四省不懈努力,治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07年12月底,治淮19项骨干工程中已有13项全部完成(其中10项通过竣工验收),4项主体工程基本完成,2项正在抓紧实施,实物工程量完成85%以上。19项治淮骨干工程再次经受2007年全流域性大洪水的考验,为实施科学防控洪水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彰显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刊特别组织本组“治淮专题”报道,旨在让关心关注淮河治理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进一步推进淮河治理各项工作,为全面完成淮河治理目标任务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