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模型试验结果,讨论了某工程溢流双曲拱坝出现的水力学等方面的问题,原设计方案拱坝溢流的流程短,堰顶至鼻坎的落差小,挑流水舌以平抛或自由跌落方式泄入下游,水舌扩散及掺气极不充分.要尽可能加大落差及流程,以使水舌挑距及泄量更为理想,对溢流拱坝采用长连续挑流鼻坎消能与冲刷的水力特性进行分析计算表明,其挑流水舌在空中的消能率较小.  相似文献   

2.
六道河水电站前池布置单侧溢流堰,由于前池长度较小,采用常规堰型不能满足泄流要求,迷宫堰可延长溢流长度,当堰上水头较低时,泄流能力较直线型堰明显增大,工程中采用了迷宫堰形式。迷宫堰后的泄水陡槽由于受到已有建筑物与当地地形条件的限制,采用常规泄水陡槽无法满足泄流消能要求,因此在空间有限的前提下采用了阶梯式泄水陡槽。本文介绍了六道河水电站中迷宫堰和阶梯式泄水陡槽的水力设计和结构设计方法,在阶梯式消能工的计算中采用了数值计算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乐昌峡水电站溢流坝属高水头、大流量泄水建筑物,溢流坝设置了5孔泄洪孔口,其溢流堰采用WES型曲线。水力模型试验表明,初设方案的溢流堰面出现了较大的负压值,不能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堰面有可能会产生空蚀破坏。为此在分析溢流堰面产生负压原因的基础上,对溢流堰面体型进行修改和优化,结果明显降低了溢流堰面的负压值,有利于工程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通过模型试验、原体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与宽尾墩联合使用的阶梯式消能工,为了满足溢流面水流掺气减蚀的要求,须使阶梯溢流面在初始段6~8个台阶形成空腔溢流,而阶梯堰面形成空腔溢流与阶梯起始断面的掺气坎型、坎高及宽尾墩型式有关。台阶高度对阶梯溢流面大单宽过流掺气浓度沿程变化影响很小,掺气浓发随阶梯溢流面坡比的变化比较明显,坡度越缓,沿程衰减越明显;掺气浓度随堰上水头的增加而增大;堰面使用Y型宽尾墩掺气量最大,无墩时最小,使用X墩时,处于二者之问。与宽尾墩联合使用的阶梯溢流面大单宽过流掺气量可以满足减蚀需要,而无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核电站排水跌落井的功能、作用及特点,通过水力模型试验对比了跌落井溢流堰的型式,推荐采用水流平顺、过流能力强的实用堰。首先通过水力学公式计算跌落井的设计值,再利用水力模型试验验证并优化设计值,总结了跌落井的堰上水位、长度、宽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六顶山水库溢洪道为研究对象,采用阶梯式溢流面与格栅相结合的消能工。试验结果表明,这一新型消能工具有良好的水力特性和消能效果。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国立土木工程水力结构研究室为建立溢流坝水力设计准则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里所介绍的一般准则是为了帮助设计人员解决二维的水力学问题。对于解决更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三维流动,则需进行简化模型的试验研究。到目前为止,关于W. E. S型溢流堰已有过不少试验研究。作者曾对上游面垂直和坡度为1:3的W. E. S溢流堰进行过分析。这种堰面常用在中,高水头的溢流坝上,其行近流速很小。当溢流坝单宽流量较大,而且坝较矮时,行近流速就会变得很大。此时,采用上游面较缓的堰面曲线则更为恰当。同时也有其结构上的理由而采用。  相似文献   

8.
乐昌峡水电站溢流坝属高水头、大流量泄水建筑物。通过水力模型试验研究,对乐昌峡水电站溢流坝溢流堰面曲线、掺气坎等进行了优化,改善了其运行水力特性和掺气减蚀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水泉水闸工程设计中,采用了新型的水闸底板溢流堰结构型式,既满足了工程效益、淹没及占地等条件,又解决了水闸的泄量、消能等问题。设计完成后,对该工程的泄量计算及溢流堰水流流态进行水工模型试验。工程运行期间,又对较大洪水进行了实型观测。试验及观测结果证明:工程设计技术指标与试验数值及观测结果相符,工程运行期间,对水闸底板溢流堰位移观测,均小于规范规定值。水泉水闸水力自动翻板闸泄流安全稳定,消能效果良好,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莫湖水电站泄洪闸面流消能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泄洪闸低溢流堰鼻坎挑角对面流消能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低溢流堰鼻坎挑角由10°增加到15°时,其由淹没面流转向潜流(或回复底流)的区界水深相应增大,扩大了低溢流堰面流运行的区间,有利于工程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