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按Ⅰ文提出用Na_2S定量沉淀Pd(Ⅱ)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用Na_2S沉淀分离Pd—Ir、Pd—Rh和Pd—Pt的实验。其结果是Pd—Ir分离效果最好,Pd—Rh次之,Pd—Pt分离时Pt的共沉淀不可避免,但经两次沉淀分离后可使Pt的共沉淀量<2%。作者从络离子的几何构型解释了这些分离的原理,认为Pd(Ⅱ)的络离子系d~8平面正方形,Na_2S水解生产的SH~-可从Z轴直接进攻,反应速度迅速;Ir(Ⅲ),Rh(Ⅲ)和Pt(Ⅳ)的的络离子系d~6八面体构型,中心离子被配位基密密包围,SH~-必须先进行配位基交换,然后才能与中心离子接触,发生电子转移,反应速度缓慢,因而可达到Pd与Ir、Rh、Pt的分离。本文并根据配位场理论,定性地解释了分离效果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由实验获得 Na_2S 沉淀贵贱金属氯络合物的顺序为 Au(Ⅲ)>Pd(Ⅱ)>Cu(Ⅱ)>Pt(Ⅳ)(?)Rh(Ⅲ)~Ir(Ⅲ)。利用这些反应结果,可用 Na_2S 分离 Cu-Rh,Cu-Ir,也可在盐酸介质中氧化酸浸贵贱金属的混合硫化物,仅使贱金属溶解而达到贵贱分离的目的。讨论其原因是动力学因素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DBSDAA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王磊  孙培培 《贵金属》1991,12(3):50-53
报道了新显色剂DBSDAA(2,6-二溴-4-氨磺酰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与Pd(Ⅱ)的显色反应。研究表明,在Triton X-100的存在下,于pH10.0的Na_2CO_3—NaHCO_3介质中,该试剂与Pd(Ⅱ)可生成稳定的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30nm,摩尔吸光系数为1.15×10~5。Pd(Ⅱ)量在0~12μg/25ml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4.
基于煤气在常温常压下与Au、Pt、Pd盐酸溶液的作用以及Pd-Au、Pd-Pt二元体系在煤气作用下的沉淀行为,提出一种分离Pt、Pd和Pd、Au共沉淀方法,可望用于贵金属的分离和回收。  相似文献   

5.
用DSPCF分光光度法测定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温下以硝酸为介质,钯与DSPCF形成有色络合物,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520)=1.2×10~4,络合物组成为Pd(Ⅱ):DSPCF=1:2。其特点是在室温下发生显色反应,当加入HNO_3使介质达1.75N时,只有Pd(Ⅱ)—DSPCF红色络合物不褪色,可用于铂钯二次精矿等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霞石熟料溶出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仅包括铝酸盐溶解,而且包括部分β硅酸二钙按下述反应的分解: 2CaO·SiO_2 2NaOH aq=2Ca(OH)_2 Na_2SiO_3 aq (1) 生成的产物是Al_O_3和R_2O化学损失的根源。损失量取决于β-C_2S的分解程度,后者主要依溶出时的溶液浓度、溶液中苏打含量、赤泥与溶液接触时间以及熟料粒度为转移.  相似文献   

7.
以亚硫酸钠为还原剂,研究采用控制电位还原法回收氯化浸出液中的贵金属。结果表明:当控制金还原电位为530~550mV时,氯化浸出液中98%以上的Au将被还原沉淀至粗金粉中,同时Pt、Pd和Te基本不被还原沉淀,所得粗金粉中Au含量在98%以上,Se、Te、Cu和Pb等杂质的含量均低于0.10%(质量分数),而且该金还原电位对不同Au浓度或酸度的氯化浸出液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然后当控制铂钯还原电位为390~420mV时,金还原后液中的Au、Pt和Pd将被还原沉淀至1mg/L以下,而Te基本不被还原,所得铂钯精矿中贵金属含量高、杂质含量少,且所确定的铂钯还原电位对不同铂钯浓度或酸度的金还原后液以及反应温度均具备较好的适应性。可见,通过控制电位还原,可将氯化浸出液中贵金属选择性沉淀并与其他元素初步分离。  相似文献   

8.
合成并采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法鉴定了一个新试剂:1-(2-萘)-3-(2-噻唑)-三氮烯(NTT),研究了该试剂作为测定Pd(Ⅱ)显色剂的可能性.结果表明,NTT与Pd(Ⅱ)能发生显色反应,且该显色反应在485nm处的吸光度与Pd(Ⅱ)的浓度在0.10~1.75μg/m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摩尔吸光系数为4.07×104L·mol-1·cm-1.据此,以MTT为显色剂,建立了一个测定Pd(Ⅱ)的光度分析新方法.该方法简单、选择性较好,用于测定催化剂样品中微量钯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三正辛胺从HCl介质中萃取Pd(Ⅱ)的动力学和萃取机理,结果表明:三正辛胺和Cl-的质量浓度对萃取速率有较大的影响,ln(kf (Pd)/kb(Pd))与lnCoTOA和ln[Cl-]分别成直线关系,直线斜率分别为2和-2.界面反应步骤是TOA萃取Pd(Ⅱ)速率的控制步骤,正向萃取反应活化能为21.154kJ· mol-1,推导得出了萃取速率和正、逆向萃取速率常数比(kf(Pd)/kb(Pd))的理论方程,当[Cl-]≥0.10mol·L-1 或 [H ]≥0.10mol·L-1时,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新试剂 5 ,7-二溴〔杯 ( 4 )芳烃偶氮〕氨基喹啉 (DBCAQ) ,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薄板层析检验其结构。研究了该试剂与Pd(Ⅱ )的显色反应的适宜条件。在pH =5 0的HAc -NaAc缓冲溶液中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 - 80存在下 ,试剂与Pd(Ⅱ )生成 1∶1的稳定配合物 ,建立了测定Pd(Ⅱ )的光度法新体系 ,该体系至少可稳定 1 0h ,λmax=680nm ,ε =8 2 6× 1 0 4 L/mol·cm ,Pd(Ⅱ )浓度在 0~ 35 μm/2 5ml内服从比耳定律。方法已用于钯催化剂中Pd(Ⅱ )的测定 ,结果与原子吸收法 (AAS)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1.
杨俊奎  徐斌  李科  高伟  马永鹏 《贵金属》2018,39(4):1-11
密度泛函计算和热力学分析表明,相较于Au(I)和Ag(I)离子,Pd(II)离子更容易与S2O32-发生配位反应,3种元素均可被氨性硫代硫酸盐溶液浸出。脱铜阳极泥中高含量的锡和锑对硫代硫酸盐浸出贵金属无明显影响,但铅以PbO形态存在时会覆盖在贵金属表面抑制浸出。硫代硫酸盐对脱铜阳极泥中贵金属的直接浸出率低;阳极泥先经氢氧化钠预处理去除部分铅后浸出率有所提高;经碳酸盐转化-醋酸预处理可去除阳极泥中93.8%的铅,硫代硫酸盐对金、银和钯的浸出率达到88.0%、93.4%和80.7%。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醋酸预处理后阳极泥颗粒表面没有出现PbO钝化层。  相似文献   

12.
考查水相酸度、氯离子浓度、有机相中萃取剂浓度以及体系温度对伯胺N1923—苯、氯仿从氯化物介质中萃取Pd(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负载时,萃取反应亦为阴离子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13.
研究砷(As_2O_3)的Na_2S碱性浸出,以及用Fe_2(SO_4)_3沉淀砷。采用基于中心组合设计的响应面法对相关因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提出用于参数优化的统计模型。结果表明,在Na_2S浓度100 g/L,固液比0.163 g/mL和温度80℃的最优预测条件下,89%的砷可从烟灰中去除。研究发现,固液比和Na_2S浓度是影响浸出过程的显著因素。在沉淀过程中,当pH为4.8、Fe~(3+)与砷的摩尔比和H_2O_2与砷的摩尔比分别为5:1和4:1时,浸出液中99.93%以上的砷以无定形砷酸铁的形式被除去。Fe~(3+)与砷的摩尔比和pH值为最显著因素,而且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不同温度下对Pd膜表面进行了氧气毒化,并将毒化后的Pd膜在常温下与氢气进行反应,采用XPS、SEM、XRD等对反应前后Pd膜表面状态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研究了O2的毒化作用与吸氢反应对Pd膜表面形貌与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毒化温度低于240℃时,氧原子在Pd膜表面的吸附量随毒化温度升高而增加,但无明显PdO生成;当毒化温度高于240℃时,在Pd膜表面生成了PdO并伴有微孔出现,随着毒化温度升高,PdO含量、微孔数量、微孔体积逐渐增加。在390℃毒化1h后,Pd膜表面完全形成PdO;所有试样在室温下与氢气反应1h后吸附态氧原子与PdO完全消失。Pd膜表面化学成分被完全还原成反应前状态,而多孔形貌得到一定的保留,240℃及以上温度毒化后的Pd膜与氢气反应后产生明显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15.
研究铁酸钠的合成及其脱除铝酸钠溶液中S~(2-)的反应。热力学分析表明通过焙烧Fe_2O_3和Na_2CO_3的混合物合成铁酸钠的最低温度为810 K。结果表明:在1173 K焙烧60 min可以完全形成铁酸钠,且升高温度和减小Na_2CO_3粒径有利于加速铁酸钠的形成。铁酸钠可高效脱除铝酸钠溶液中的S~(2-),在铁硫摩尔比为1:1~1.5:1,温度为373 K,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脱硫率约为70%。脱硫过程是通过Fe(OH)_4~-与S~(2-)在铝酸钠溶液中反应生成NaFeS_2·2H_2O沉淀实现的,脱硫效率取决于铁酸钠溶解生成的Fe(OH)_4~-。  相似文献   

16.
张钦发  龚竹青 《贵金属》2007,28(4):35-40
研究了三正辛胺从HCl介质中萃取Pd(Ⅱ)的动力学和萃取机理,结果表明:三正辛胺和C1^-的质量浓度对萃取速率有较大的影响,ln(kf(Pd)/%(Pd))与lnC^oToA和ln[C1^-】分别成直线关系,直线斜率分别为2和-2。界面反应步骤是TOA萃取Pd(Ⅱ)速率的控制步骤,正向萃取反应活化能为21.154kJ.mol^-1,推导得出了萃取速率和正、逆向萃取速率常数比(kf(Pd)/kb(Pd)的理论方程,当[C1^-]≥0.10mo1·L^-1或[H^ +]≥10mo1·L^-1时,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  相似文献   

17.
邻磺酸基苯偶氮若丹宁与钯铂显色反应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3.0~5.2mol/L的磷酸介质中,室温下Pd能与邻磺酸偶氮若丹宁反应,生成桔红色络合物,可据此测定Pd的含量。方法摩尔吸光系数为5.1×104 L穖ol-1穋m-1,在0~35μg Pd/1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较大量的共存Pt不干扰Pd的测定。在水浴加热至100℃时,Pd与Pt均能与邻磺酸偶氮若丹宁发生显色反应,借此建立了同时测定Pt与Pd的方法。将该法用于Pt、Pd回收废液中Pd和Pt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郑雅杰  肖发新  吴晓华  张钦发 《贵金属》2005,26(1):30-33,42
胶体钯用于印刷电路中电子元件连接用电路板(PCB)孔的金属化,对废胶体钯中的Pd需加以回收。本文提出加热破胶和氧化破胶2种回收Pd的方法,研究了稀释比、pH值对加热破胶法回收Pd的影响,以及王水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氧化破胶法回收Pd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加热破胶法,在稀释比=3,pH=1.3,100℃条件下破胶,加入王水溶解Pd沉淀物,采用氨水调pH=9~10,生成Pd(NH3)4Cl2,再用盐酸调pH=1~1.5生成Pd(NH3)2Cl2,经水合肼还原得到Pd(99.92%),回收率为98.79%;采用氧化破胶法,加入王水后在100℃下反应破胶,经上述相同的钯回收提纯工艺得到Pd,回收率仅为60.87%。  相似文献   

19.
N503-煤油-KSCN分散支撑液膜体系中Pd(Ⅱ)的传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偏氟乙烯膜(PVDF)为支撑体,煤油为膜溶剂,N-N-二(1-甲基庚基)乙酰胺(N503)为流动载体,研究了分散支撑液膜体系中金属Pd(Ⅱ)的传输行为;考察了料液相酸度、分散相膜溶液与解析液体积比以及分散相中KSCN浓度对Pd(Ⅱ)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料液相中盐酸浓度为0.10mol.L-1、分散相中膜溶液与解析液KSCN体积比为30:30、解析液KSCN浓度为1.60mol.L-1时,该分散支撑液膜体系对金属Pd(Ⅱ)具有良好的传输作用。在最佳传输条件下,Pd(Ⅱ)起始浓度为5.00×10-5mol.L-1时,130min的传输时间分散支撑液膜体系传输效率可以达到79.8%,而传统支撑液膜只有67.8%。  相似文献   

20.
吐温80—达旦黄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前言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存在下,达旦黄—Pd(Ⅱ)的络合物可用于测定微量 Pd(Ⅱ)。在 pH10.5~12.0的碱性溶液中,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75~480纳米,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_(480)=1.05×10~5。络合物在15分钟内发色完全,4小时内吸光度稳定不变。Pd(Ⅱ)含量在0~20微克/50毫升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测定了 Pd(Ⅱ)和达旦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