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使用塑件减少燃料消耗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运用空气动力学进行设计和减少汽车自重以降低燃料的消耗。减少汽车自重的方法之一是用低密度的塑件代替金属件。汽车内部的部件已广泛地使用了塑料材料。为了进一步减少汽车自重降低燃料消耗,必须寻找新的应用范围。例如汽车壳体采用塑料材料,并使它的热、机械和工艺性能都达到设计要求。另外,在结构上或汽车本体采用较低密度的材料代替金属材料。也可使重量显著地减  相似文献   

2.
<正> 当今世界存在着能源和污染两个基本问题。石油资源出现枯竭的兆头,迫使人类为汽车寻找新的燃料;世界性能源结构的调整,表明时代要求发展新型燃料汽车;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大气污染,人们也期待着清洁燃料汽车。因此,发展天然气汽车,就有了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汽车是现代经济社会必不可少的代步和运输工具,也是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3.
讨论各种新型材料,包括铝合金、镁合金、高强度钢、超高强度钢和塑料等,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新型材料的推广应用离不开新工艺的发展。亦介绍了液压成形、发泡铝材技术、充液拉深、多点深拉深和拼接技术等新的成形工艺在新型汽车开发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4.
1.模具结构这一实验性模具是以汽车挡泥板作为试样,用各塑料供应商提供的各种热塑性塑料,诸如:PC/ABS混合型、改进型PA、弹性改良型PC、PC/PBTB混合型、PBTB改进型等等材料注射成形。汽车挡泥板两模板模具(图1)主要包括带热浇道系统的定模部分和动模部分。导柱9和导套10在模具中起导向作用。模具闭合时,依靠斜楔锁紧块调整片110、113,使模具的一  相似文献   

5.
《现代焊接》2011,(6):6-7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电动汽车是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混合动力是指采用传统燃料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  相似文献   

6.
李毅 《金属世界》1999,(1):21-21,23
近些年来,随着燃料问题,环保问题的日趋热烈,在汽车的设计与制造中,怎样减少燃油消耗量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去年,戴姆勒—奔驰公司制造出第一辆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公共汽车。该车以氢为燃料,排放为零。燃料电池取代了发动机、变速箱和排气系统。最高车速为80 km/h。这似乎为近年炒得沸沸扬扬的“绿色汽车”作出了一个有力的例证。 但是,传统汽车也并非毫无作为。各汽车公司纷纷选择新型材料,以期减轻车重,进而减少燃料消耗。汽  相似文献   

7.
汽车工业用铝材的开发及其应用(2)西南铝加工厂刘静安3未来汽车用铝材的开发新方向3.1对未来汽车提出的要求对未来的汽车,现在迫切需要研究的是环境污染、安全性和降低燃料消耗等问题。图4示出了汽车的重量与燃料消耗的关系,图5示出了围绕汽车的环境问题与所对...  相似文献   

8.
汽车的主要材料有金属材料、塑料、橡胶、玻璃、油漆等。钢铁材料占废汽车总重量的80%左右,有色金属占3%~4.7%。虽然,为使汽车轻量化,塑料和铝的用量将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但相对有色金属和塑料而言,由于钢具有成本低、加工难度较小、强度高、生产工艺较成熟、炼钢能耗低、容易回收再利用、利于环境保  相似文献   

9.
应用于汽车中的金属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有色金属材料 汽车中的有色金属材料有铝及合金、镁及合金、铜及合金、锌、铅、锡等。 (一)铝及合金 在汽车领域中,铝材的广泛应用是近二十多年才出现的事情。汽车制造商努力减轻汽车重量,满足更为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节约燃料,这些都使轻便坚固的铝将在新产品年度中超过塑料,成为第三大汽车制造  相似文献   

10.
镁在汽车中的应用广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一代新车的生产都会增加其重量,在1990年到2002年间,北美家庭轿车的重量从3140.5磅增加到3357.5磅。重量的增加是许多因素造成的:附加的安全需求,增加的舒适感,车载电子设施和汽车性能的增加都使得汽车增重。同时,政府立法要求汽车制造商减少排放和燃料消耗。有几种方法来实现这些要求:采用不同的推进器,或者提高当前内燃机的燃料效率。这些可以通过提高汽车的驱动效率和减轻汽车的重量和运行阻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正> 目前,面对消费者对高性能汽车的需求,同时面对环境保护、燃料限制和安全性等越发严格的标准,汽车工业正面临一场革命。一些发达国家,正着手研制21世纪初的汽车。专家们认为,节省能源、减少污染、安全舒适及智能化,将是21世纪汽车工业追求的目标。 节能汽车 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生产的石油,大部分是被汽车消耗掉的。正在研制的太阳能汽车、氢动力汽车,其设想固然很好,但这不是短时间可以推广的。就目前条件来说,省油还是最实际的办法。 汽车省油,一靠内部发动机的  相似文献   

12.
轻量化汽车用金属材料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朴东学  张文杰 《铸造》1999,(7):52-54
】为保护环境降低汽车燃料消耗,减轻汽车重量是条途径。针对汽车轻量化而研制开发汽车用金属材料,文中就此概述了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王黎 《金属世界》2003,(2):14-15
<正> 在过去的几年中,虽然燃料电池汽车始终是汽车工业的热门话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并没有过多地引起老百姓的关注。然而,最近的两条消息却实实在在让人们感到燃料电池汽车已经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时代》杂志特刊将美国汽车制造大腕通用公司在2002年9月巴黎汽车展上亮相的燃料电池汽车(HY—WIRE)评为上年度全球最佳发明之一,并在文章中作了特别介  相似文献   

14.
钛在汽车工业上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钛及其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和耐蚀性好等特性,在汽车行业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用做发动机气门、承座、气门弹簧、连杆以及半轴、螺栓、紧固件、悬簧和排气系统元件等。在汽车行业用钛后,可极大地减轻汽车重量、降低其燃料消耗、提高汽车工作效率、改善环境和降低噪音等,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和著名的汽车制造商都积极开发并增加在汽车用钛方面的研究投入,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早在20多年前,赛车发动机就使用钛气门和连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预计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会超过2亿辆,汽车年报废量将超过1400万辆。汽车生产需耗用大量的钢铁、塑料、橡胶等材料,而这些材料绝大部分来源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6.
未来的能源革命需要广泛使用替代燃料,首先是使用生态干净的燃料。在这种类型的燃料当中,氢居第一位,氢与氧在燃料组件中结合可转换成电能。这样以来,无论是固定设备,还是移动设备(汽车发动机)都可得到干净的能源。汽车发动机的工作条件,既不同于储氢容器的工作条件,又不同于一次性使用的发动机工作条件。在工作状态下,汽车发动机温度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在送入氢气时管路承受冷却作用,在更换气瓶时,当发动机停转或者因发生故障中断送入氢气而送入氮气时,管路承受加热作用。为了维持燃料组件中氢与氧(空气)正常的化合催化反应,需…  相似文献   

17.
<正> 汽车工业已成为目前消耗金属材料最多的行业之一。尽管最近10年在汽车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塑料,然而汽车主要部件如发动机和车架仍然采用金属制造。 当今世界钢铁工业能生产2500多种钢材,但是钢  相似文献   

18.
汽车连接新工艺——54届国际焊接学会年会综述(1)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剑虹 《焊接》2002,(3):5-9
54届国际焊接学会 (IIW )年会焊接工艺委员会有一个专题是汽车的连接 ,在此作一个综述 ,并就两种论文较多的新工艺作一介绍。1 汽车连接1.1 汽车车身发展汽车车身发展见表 1。表 1  2 0世纪汽车车身发展年代 2 0年代 5 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结构分体式(分离底架 +车身 )单体式空间框架铝复合车体材料木材 +钢铁单一钢材高强钢 -铝、镁合金 ,塑料 ,多种材料高强钢 -铝、镁合金 ,塑料 ,多种材料部件冲压件为主挤压件为主 冲压件 +挤压件 +模铸件1.1.1 车身结构车身结构是朝着减轻质量 ,增加刚度和抗冲击能力 ,提高疲劳寿命 ,降低成本的…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德国弗劳恩霍夫环境、安全和能源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正在研究对气候友好的燃料,他们采用了一项新技术,用可再生能源生产合成的柴油和汽油。与化石燃料相比,合成燃料可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多达30%,并且还可减少烟尘排放量。这项技术将生物乙醇转化为柴油、汽车或喷气燃料,  相似文献   

20.
日本和欧洲汽车工业中的粉末冶金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0年日本京都召开的世界粉末冶金会议“汽车应用”专题讨论会上,有两名分别来自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和德国GKN烧结金属公司的学者应邀报告了近期粉末冶金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调查。 1 日本人的观点 日本人主要考虑影响粉末冶金应用的关键问题。首先是环境问题,汽车工业正在致力于大量的研究与开发,以弥补全球对环境污染的警告,这些工作包括动力系列的有效利用、减轻重量、净化发动机的排放物以及发展清洁能源汽车,后者包括多动力型汽车、电动汽车转换系统、燃料电池组合动力车以及采用压缩天然气体燃料以减少CO2的排放。其次由于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