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缘蔗区宿根甘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湘北蔗区常规甘蔗品种CP65-357,NCo310为材料,从1991-1995年设置了对春植蔗蔗蔸冬季地膜覆盖处理,对处理进行了气湿,地温的观察。结果表明:在北缘蔗区进行宿根栽培必须以地膜覆盖为前提,才能保证蔗蔸上的蔗芽下沉越冬,宿根蔗明显地表现出出苗早,生长期长,产量高,成熟早,糖分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可在北缘蔗区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湛江旱坡地万亩连片甘蔗亩产吨糖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针对湛江早坡地蔗区土壤旱瘦、生产管理和粗放、亩产糖量低,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并等特点和生产关键,特别围绕解决“水”为中心问题,通过采用早熟高产糖良种及与其种性相适应的早植延长有效生期,机械深松耕,合理密植,优化配方施肥,除草药膜覆盖,新农药防治病虫草鼠害,宿根蔗“八早”管理等措施,研究一套适合大面积旱地坡甘蔗亩产吨糖的综合栽培技术,并实现10150亩连片示范;平均亩产蔗8.281t;平均蔗糖  相似文献   

3.
经过2001~2002年(2年新植1年宿根)的区域化试验,参试的15个品种中,福农91—4710、粤糖93—159、闽糖86—2121、川宁85—78的公顷蔗茎产量与2对照(ROC10、闽糖70—611)相比,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公顷含糖量亦高于2对照;云蔗89—351的公顷蔗茎产量亦显著高于ROC10,含糖量亦高于2对照。说明这些品种适于漳州蔗区自然环境条件,可在该蔗区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在霜冻蔗区,甘蔗必须窖种越冬。而蔗梢留种栽培是一项省工,省种,省成本,增产,增糖,增效益的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粤北霜冻蔗区甘蔗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粤北翁源蔗区对18个甘蔗新品种进行了2年新植1年宿根试验,结果表明:新植宿根平均蔗产量居前4位的品种有引1号、引9号、闽糖86—05和粤糖93—159,平均蔗茎产量均较对照种ROC10增产20%以上;新植宿根单位面积平均含糖量居前五位的品种有引9号、引1号、粤糖93—159、ROC25和ROC22,均较对照种新台糖10号增产糖15%以上;新植宿根平均蔗糖分(11月至次年1月)居前5位的品种有引9号、引8号、引1号、粤糖93—159和引6号,平均蔗糖分均超过14.3%,其中引9号平均蔗糖分达15.63%,11月上旬蔗糖分超过15%,成熟高峰期达17%。综合性状表现较优良的品种有引9号、粤糖93—159,这两品种均表现特早熟高糖、高产、分蘖性强、粗生易种。  相似文献   

6.
甘蔗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均会遭到一种或多种害虫的为害:如甘蔗苗期,蔗瞑幼虫及地下害虫从近地面叶鞘处蛀入茎内及根部进行为害,造成枯心苗,以致全株枯死,在甘蔗生长中后期,幼虫从蔗茎地上都蔗芽或根部生长带侵入造成螟害节,据笔者在仙游惠安等地调查得出,常年蔗螟为害造成格心苗率平均为5-8%,螟害节率为7—13%,甘蔗受害后蔗茎产量减少约为3-5%,糖产量降低1%以上(绝对值),且增加蔗茎的纤维含量,影响蔗糖的质量。甘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经济性状符合生产要求的耐虫、抗虫良种如闽选203、闽选263等,实行早…  相似文献   

7.
由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科学研究所承担和与广东省雷城糖厂和唐家糖厂及蔗区农民协作进行的“八五”农业科技重点攻关项目“粤西高旱地蔗区甘蔗高产高精高效益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于1992年初开始,通过海康高旱地蔗区2个点,连续2年新植和宿根512亩示范结果,甘蔗平均亩产6.263t,比粤糖63/237(对照)提高2.861t/亩,增产率为84.1%,早期平均蔗糖份14.17%,比对照提高绝对值1.098%,均达到和超过1t/亩和0.50%项目指标要求。亩增糖量0.376t,亩农业纯收益418.82元,比对照亩农业纯收益108.26元增加310.56元油,加上工业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秋植蔗在滇西南蔗区种植的必要性,通过对科研成果和生产栽培实践的组装配套,经多年试验示范,形成规范化栽培技术,并应用于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9.
霜冻蔗区甘蔗套种春玉米模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俊 《甘蔗糖业》1995,(5):13-14
甘蔗在封行之前,蔗苗生长缓慢,蔗茎生长量小,蔗田土地利用率低,温光资源浪费大。根据甘蔗的生长发育特点,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蔗田套种生长期偏短的春玉米,既不会影响甘蔗的正常生长和单产水平的提高,又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和早春温光资源,提高蔗地产出率,增加蔗农经济收入,是霜冻蔗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重要技术措施。1993~1994年,我场试验、示范该模式栽培技术面积达4000余亩,结果表明:蔗地套种春玉米,一般每亩单产可达到100~150kg,增收160~240元;若抢住季节上市,出售嫩玉米棒,每亩可增收300~500元。…  相似文献   

10.
宿根甘蔗是一项重要的甘蔗栽培制度,在霜冻蔗区推广更易显示出其早熟,增产的优点,本文介绍了霜冻蔗区宿根甘蔗栽培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1.
郭俊 《甘蔗糖业》1995,(4):14-15
1引种经过“选29”原名CP65-357,由美国运河点育种场于1965年从CP52一68XCP53-17的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八十年代初期,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研究所(中国轻工总会甘蔗糖业研究所)从美国路州引进该品种,在试验中,为了方便起见,将其定名为“选蔗29”即*选29”,并沿用至今。我场1986年从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研究所引进该品种的100多个芽子,采用甘蔗芽器官液体培养工厂化育苗新技术进行加速繁殖,1994年已发展到8000余亩。通过引种观察,对比试验和示范推广,我们认为该品种在霜冻蔗区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均优于我场现行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2.
略谈湛江蔗区甘蔗病虫综合防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奕玺 《甘蔗糖业》2003,(2):28-29,27
论述湛江蔗区甘蔗病虫种类、发生概况、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防治策略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甘蔗高产高糖高效益综合栽培技术措施中的五个因素进行了二个水平的二年三造的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2)荣茎产量和蔗糖分均最高。试验结果的实际最优因素水平级配处理(2)与理论的最优因素水平组配是相符的。为甘蔗“三高”综合栽培中几个主要措施的组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甘蔗生产是我场的经济支柱产业。从历史来看我场从1959年开始种甘蔗至1996年,其间有26年栽培历史,但由于我场甘蔗全部在高旱地,常常受旱魔等其它自然灾害影响,因而单位面积产量很低,平均亩产在3.st左右徘徊。产量低、经济效益差是制约甘蔗发展的主要原因。但有部分家庭由于采用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单产很高,达79t/亩,甚至创亩产12st的历史最高水平,也曾有平均亩产6.Zt的生产队。这给全场职工开创口蔗高产树立了榜样。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场经济新增长点是发展“三高农业”。而甘蔗生产是短平快,且增产潜力最大的项目…  相似文献   

15.
广东蔗区甘蔗病害现状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广东蔗区的主要甘蔗病害甘蔗黑穗病,宿根矮化病、嵌纹病、凤梨病及次要病害眼点病、黄点病、梢腐病、赤腐病等,同时从引种检疫,抗病育种、健康种苗圃、农业措施及化学防治等方面论述了甘蔗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了甘蔗优良新品种闽糖96-1409、福农98-1103、LCP85-384的特征特性,这3个品种的蔗茎产量、含糖量表现优良,宿根性、稳产性好,值得在旱地蔗区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PreliminaryReportofStudlgonCulturalTehniquexx;ithHighYieldsinCane-gr0wthFrostAREAFengGi1aughao,JiCunyuan,GuoJun(SngavcaneResearhInstitwt0ofRenmingdeawanFarmofIlubeiProYine,Hubei433321)我场应于江汉平原南部,地处北纬29°44′~29°54′,东经112°35′-112°49′之间,年降雨量1158mm,日平习气温16.4℃,日照时数1688h,无霜期270天左右,霜期初日最早的年份出现在10月28日,终日最晚的年份是4月5日。过去一直被视为甘蔗种值的禁区。m年代,我们引LI‘计),K时,日子品种不对路,栽培技术不配套,因而产量…  相似文献   

18.
李俊  谭永生 《甘蔗糖业》2005,(3):19-20,29
本文系统总结了一套水浇地甘蔗高产栽培综合技术,示范结果表明:公顷产量达105~120t。对于增加制糖企业甘蔗原料产量,实现蔗区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赤红壤蔗区是我区的主要蔗区,由于受生态环境条件的制约,甘蔗产量低,单产长期徘徊在57-60t/m^2,本文简要分析了赤红壤蔗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及制约甘蔗生产的主要生态因素,并根据在赤红壤蔗区贵港试验区实验4年的“赤红壤区甘蔗两高一优综合技术研究”的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探讨了实现甘蔗高产优质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云南水浇地典型高产蔗区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甘蔗栽培新技术,从整地,品种选择,处理,灌溉,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适宜云南的高产综合技术、经10余个县示范推广表明,平均化顷增蔗22.5-54.6t,提高蔗糖分0.4-0.8%,达到了亩产吨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