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Planning》2015,(2):57-61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提出6个假设,再对南京工业大学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实证分析的研究数据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用户主体因素、图书馆环境以及信息特点都是影响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的重要因素,图书馆环境会通过影响用户主体因素来作用于用户的信息行为。并基于此得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某高校宿舍楼火灾逃生行为反应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西安某高校女生宿舍楼火灾的亲历者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高校宿舍楼火灾中调查对象逃生行为反应的特点.研究中发现,调查对象在获悉火灾信息后更倾向于告知他人和亲自求证;在逃生中表现出明显的惯性行为、从众行为和暂避行为;对环境和同伴具有较大的依赖性,较容易产生恐惧和悲观情绪.  相似文献   

3.
高校建筑中电器待机能耗不容小觑,但当前对其研究较少,其能耗特征及节能潜力尚不明确。考虑到当前高校学生数量巨大,而电脑在高校学生中普及率和使用频率高,本文以学生电脑待机能耗为例,采用现场测量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湖南地区3所高校100名用户电脑,首次调查了高校建筑电器待机能耗、用户行为及节能潜力。结果表明: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在锁屏、屏保、睡眠和关机模式下待机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3.6 W、28.5 W、4.3 W、2.4 W和62.2 W、67.4 W、7.3 W、2.7 W。用户电脑年待机能耗平均值为35 kW·h,占总能耗比例平均值为16%。采用降低待机功率、改善用户行为以及两者相结合3种方法后,平均每名用户分别可减少29.0%、83.0%、97.5%的待机能耗。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高校建筑待机能耗现状,为进一步有效降低该能耗提供了相关信息,并为高校建筑其他电器待机能耗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
针对以往用户建模信息来源单一,用户兴趣判断模糊等缺点,本文以"淘宝网"及其用户为研究背景,将眼动跟踪、人机交互行为记录技术和回归分析相结合,研究用户人机交互行为和眼动跟踪特征和用户兴趣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最终建立基于人机交互行为和眼动跟踪的用户兴趣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为今后的智能化推荐系统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35)
本文从泛在知识环境的概念及特特征入手,分析了该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探讨了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指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高校图书馆成为泛在知识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结合绿色建筑与BIM理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提出将建筑使用者的行为与状态等信息纳入建筑信息范畴,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与归纳,形成可用于改善建筑环境设计品质的方法——用户行为信息管理。研究选取医疗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采集环境噪声与用户满意度等相关信息并进行对比,验证这一系统的有效性,揭示了建立用户健康信息数据库、并以之辅助建筑环境循证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3)
当前社科研究用户信息需求呈现出新的动向和特点,他们愈来愈依赖于对信息的需求,社会科学研究创新能力离不开快速、有效地整合与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文献信息部门应根据用户需要,遵循一定原则,利用不同形式和措施对不同内容的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和深度开发,以便更好地为科研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0)
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身在服务资源、服务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拓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涵,不断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本文研究了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7)
在信息机构竞争激烈的今天,高校图书馆打造全方位的专业化信息服务可以提升用户信任,专业化定位可为用户带来值得信赖的第一印象,开展专业化信息服务可让用户通过理性分析判断对图书馆产生信任感,优秀的信息服务团队能够巩固用户信任度。本文从服务环境、服务团队、信息资源体系、服务内容、配套机制等五方面做出探讨,以高校图书馆实际出发,打造全方位专业化信息服务,提升用户信任。  相似文献   

10.
正设计的本质就是通过信息传达来解决问题。用户如何选择,行为受怎样的影响,完全取决于设计中的信息表达程度。因此,信息可视化设计成为提高设计质量,把握信息品质,引导用户行为及心情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南昌大学图文信息中心的设计过程。通过对项目背景、总图关系、功能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等方面的介绍,探讨了当代高校图书馆的内涵和外延所发生的一些新的变化,指出了从读书行为到信息交流的转变是促使图书馆新形态产生的直接原动力。  相似文献   

12.
于杰  郑先友 《安徽建筑》2006,13(1):29-31
以信息时代的特点和对图书馆产生的影响变化为切入点,探讨在数字化条件下图书馆的行为模式与服务模式,从使用者和管理者的行为特征出发,提出创造适宜阅览空间与交往空间具体方法,并将其落实到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3.
江西师范大学图信息中心位于江西瑶湖新校区校园的南北主轴线上,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塔楼九层,功能复杂,没有图书馆、校新闻中心、校展览馆、教室、高级研究室等。建筑的功能空间序列强化了与校园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沈桢 《建筑创作》2014,(5):486-491
通过对北信大昌平校区第三标段设计过程的表述,建筑师结合特定环境与场地特征对本校区规划的空间范式进行梳理与整合,以场所感的营造和大学精神的回归作为设计主旨,尝试性地将松散、分离的建筑与空间纳入到互成性关系的织体当中.同时,以空间与结构上的突破作为起点,描绘了未来的国书馆建筑图景.  相似文献   

15.
A 30-day monitoring campaign was conducted in a university library building to investigate the usefulness of a novel Wi-Fi-based indoor location system for revealing indoor occupancy patterns and related user behaviour. The system has demonstrated its effectiveness in providing occupancy information with a relatively high degree of granularity and accuracy in this study. The occupancy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current 24-hour opening policy for the library during term time did not correlate with usage. On the other hand, the eight-hour library-opening duration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 period could be extended to include the early evening hours to benefit user productivity. Four occupancy pattern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cluster analysis. Most users were found to belong to the short-occupancy one-time visitor type, while a minority were long-occupancy users. The cross-correlations between various occupancy parameters were investigated. For example, the pattern of user arrival times at the library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study durations. Further, dat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 of long-occupancy users tended not to have frequent breaks with some taking no break for four hours. This could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ir health and wellbeing as well as their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16.
大学校园的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好的校园环境不仅仅需要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宏伟气派的图书馆,绿树林荫舒适宜人的校园广场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高校室外空间的设计却缺乏地域性的考量,夏热冬冷地区的校园广场空间更是显现出了对学生人文关怀的缺失,对学生在校园广场环境中的行为特点缺少分析研究、.依据目前夏热冬冷地区大学校园广场的普遍情况,本文以湖南大学环境馆前广场为例从校园广场空间活动者的行为模式与行为模式对广场空间环境影响两个方面对校园广场的环境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从行为学的视角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大学校园广场空间环境设计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信息时代阅览空间的转变,提出当代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应该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复合性、数字化、人性化的特点,进而结合开放式和多义性的空间设计理论以及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的优秀案例,从建筑空间的角度阐述了适用于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的构成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朱科 《建筑与环境》2009,3(2):80-83
近年来,国内外图书馆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获取信息习惯的变化,上网阅读很有可能成为人们学习的主要方式,图书馆物理环境逐渐背离传统的设计形式。在吸取国外大学图书馆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图书馆的现实情况,通过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新型学习空间——信息共享区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来拓展大学图书馆功能空间,提高图书馆利用率的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对数字图书馆技术进行归纳分析,重点介绍了数据存储与压缩、分类、索引和智能检索、多语言的处理以及移动代理图书馆技术、网格数字图书馆技术、XML、视频点播技术、流媒体技术和超媒体技术的特点.提出只有技术的不断更新才能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发展,智慧城市是未来发展的热点,智慧社区成为智慧城市重要建设内容。三维空间地理信息具有可视化的特点,本课题研究三维空间地理信息应用于智慧社区的建设,建立"智慧社区综合信息三维管理系统",实现社区空间地理信息三维可视化展示,这将有助于提升社区现代化信息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