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50kg真空炉冶炼不同含量铌钒复合的矿用锚杆钢,经中试轧制后,研究了铌钒含量对低碳微合金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铌钒复合锚杆钢比钒微合金锚杆钢的屈强比低0.3~0.4,晶粒度高0.5~1级,晶粒细化明显,易出现贝氏体,但经低温轧制+超快冷技术即可达到500MPa级性能要求。采用0.026%铌+0.03%V含量铌钒复合替代0.07%~0.08%V生产可获得高强度更高安全性能的低碳微合金锚杆钢。  相似文献   

2.
通过镍、钒和铌的微合金化以及采用控制轧制、正火处理等工艺方法,鞍钢成功开发出了80 mm厚、5 000 mm宽的SA-516Gr. 70钢板,并对钢板进行了力学性能检测和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试制的特宽特厚SA-516Gr. 70钢板的显微组织为均匀细小的块状铁素体和条带状珠光体,晶粒度为9级,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在经过605℃保温15 h的模拟焊后热处理后,钢板的室温抗拉强度为501 MPa,屈服强度为310 MPa,断后伸长率为40%,0℃冲击吸收能量大于200 J,力学性能达到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硬度计、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等试验手段,研究分析了40Mn钢链片热处理装配后产生裂纹的原因.结果表明,断口形貌主要为冰块状沿晶断裂,是沿原始奥氏体扩展的马氏体相变局部应力集中所造成;断裂试样硬度严重不均且显微组织中存在大量带状组织;C-Mn元素成分偏析引起带状组织,从而导致晶界间结合力大大降低;改进炼钢及连铸工艺可消除铸坯中心偏析和带状组织,经930℃正火亦可使钢板中带状组织消失.  相似文献   

4.
郑磊  付中原 《轧钢》2017,34(1):81-83
介绍了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生产Q420qD-Z25厚规格钢板的化学成分设计、控轧控冷工艺及钢板性能。研究了不同未再结晶区开轧温度对Q420qD-Z25厚规格钢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铌、钒微合金元素的复合添加,有助于细化铁素体晶粒,提高钢材的强度和韧性。采用两阶段控制轧制工艺,随着未再结晶区开轧温度的降低,组织更加细化,钢板的抗拉强度及伸长率变化不大,但屈服强度及-20 ℃冲击功显著提高。轧后钢板下线后迅速进行高温堆垛缓冷,保证了钢板具有优异的Z向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钒对微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工艺条件下,钢的强度随钒含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轧材韧性下降,而正火钢韧性没有明显的变化;正火后钢的强度下降,韧性得到改善;添加钒不改变钢的显微组织,均为多边形铁素体和珠光体;钢中钒大部分固溶于基体中,当钒含量达到一定量时,轧材中有大量单独钒的碳氮化物析出,正火钢中碳氮化物均以复合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6.
低碳合金钢中带状组织的成因、危害和消除   总被引:43,自引:11,他引:32  
研究了低碳合金钢中带状组织和混晶组织形成的原因、对钢材质量的影响和消除方法。结果表明,这两种组织主要是钢中的成分偏析引起的,而且常成因果关系。带状组织会降低钢的力学性能,切削加工性能和逆性成形性能,带状组织中的合金元素偏析,在常规退火、正火、淬火、渗碳加热条件下难以消除。采用电渣重熔、快速结晶、增大锻造比和扩散退火等技术,可以减轻或避免钢材带状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前采用铸坯生产的厚度100 mm以下、宽度不大于3 500 mm、探伤保Ⅱ级的高炉炉壳用BB503Z35钢板,已满足不了大容量高炉的使用要求。为此,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采用模铸钢锭对100~120 mm厚、3 800 mm超宽且保Ⅰ级探伤高炉炉壳用BB503Z35钢板进行了开发试制。介绍了BB503Z35钢板化学成分设计,VD炉真空冶炼、水冷模浇注、控轧控冷工艺,研究了正火+控制冷却钢板、高温正火+控制冷却钢板不同热处理下钢板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通过采用Nb、V、Ti复合微合金化、钢坯低温加热、控轧控冷、高温正火+控制冷却热处理工艺,成功研发出100~120 mm厚、3 800 mm超宽BB503Z35钢板。钢板碳当量为0.405%,焊接裂纹敏感性指数Pcm为0.228%;钢板中夹杂物及夹杂物总量均较低,内部组织均匀、晶粒度细小、带状组织轻微,各项性能指标有较大富裕;超声波探伤检验符合NB/T 47013.3—2015 标准Ⅰ级要求;在高温930 ℃时钢板高温塑性较好,面缩率指标优异,符合高炉炉壳用钢的耐高温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8.
《连铸》2018,(6)
采用ZWICK-600电子万能试验机、ZBC3452-C冲击试验机、ZEISS Amager1光学显微镜(OM)检测了不同轧制及热处理工艺下API 5L Gr.B管线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了显微组织对API 5L Gr.B管线钢抗氢致裂纹(HIC)的影响。结果表明:API 5L Gr.B管线钢显微组织中的珠光体组织会降低抗HIC性能,而随着轧制工艺的变化,获得的准多边形铁素体+点状退化珠光体组织会显著提高抗HIC性能;正火处理因为无法减轻钢板心部带状组织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试验钢板的抗HIC性能;调质处理可以改善原始组织的均匀性,细化晶粒,消除带状组织,显著提高钢板抗HIC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取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XG630DR钢板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钢板经过正火处理后,带状组织由3.5级降到3.0级,晶粒度由10.35提高到11.79,抗拉强度降低120 MPa左右,伸长率提高,低温冲击韧性改善;正火钢板经过模拟焊后热处理,带状组织减轻,晶粒度达到12.52,珠光体、贝氏体部分分解,铁素体含量增加,屈服强度增加,抗拉强度降低40 MPa左右,冲击韧性进一步改善。钢板正火状态下,随着正火温度的提高,屈服强度增加,抗拉强度略有增加;随着正火时间的延长,强度先降低后增加,冲击韧性先增加后降低。钢板正火+模拟焊后热处理状态下,随着正火温度的提高,强度提高,冲击韧性先降低后增加;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强度变化不大,冲击性能改善。试验钢经过870℃保温50 min正火处理后,模拟焊后热处理钢板具有良好强韧性;与P460NL2标准要求相比,力学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0.
真空条件下,向低碳微合金钢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稀土元素钇,同样条件下进行熔炼、浇注、轧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研究了稀土元素钇对低碳微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稀土元素钇细化了低碳微合金钢的组织并对第二相具有变质作用;热分析表明不同含量钇均使低碳微合金钢的晶粒得到细化.向低碳微合金钢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5%Y时,实验钢的性能有所提高.当达到2.0%Y时,合金晶粒细化效果明显,此时力学性能有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1050 ℃正火+550~700 ℃回火处理对00Cr13Ni5Mo超级马氏体不锈钢中厚板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50 ℃正火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状马氏体逐步分解,产生了逆变奥氏体组织,600 ℃回火时其含量最高,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逆变奥氏体的含量逐步降低;试验钢的强度、硬度及屈强比均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650 ℃回火时,可得到细密的回火索氏体+逆变奥氏体的复相组织,试验钢具有较低的屈强比及良好的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2.
Q390低合金高强钢厚板热处理工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定,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Q390低合金高强钢厚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920℃×36 min正火,可使Q390低合金高强钢厚板热轧态中的混晶组织经完全奥氏体化后实现晶粒细化,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转变为多边形铁素体和珠光体;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伸长率和冲击韧性都比热轧态提高很多;并完全消除拉伸断口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临界区回火温度对Fe-4Mn-1.2Cr-0.3Cu-0.6Ni中锰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热轧后直接淬火+临界区回火的工艺制备试验钢。采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的扫描功能、透射电镜(TEM)、拉伸试验及冲击试验等对轧后淬火态和回火态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试验钢热轧后淬火可获得较高位错密度的板条马氏体,经过临界区回火后获得在回火马氏体基体上分布残留奥氏体的复合组织。随着临界区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呈升高趋势,而屈服强度先下降后增加,伸长率的变化趋势与试验钢中的残留奥氏体含量相关,冲击性能随临界区回火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30 ℃回火后试验钢的拉伸性能最佳,650 ℃回火后试验钢的冲击性能最佳,确定最佳临界区回火温度区间为630~650 ℃。  相似文献   

14.
袁睿  潘中德  武会宾 《金属热处理》2021,46(10):112-116
利用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室温拉伸、低温冲击测试等试验方法,采用了正火、强化正火、正火+400 ℃回火的热处理工艺,研究了不同正火工艺对420 MPa级海洋风电用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正火处理后,正火态试验钢的平均晶粒尺寸由轧态试验钢的8 μm细化至6 μm,带状组织得到改善,强度与低温冲击性能均得到提升,屈服强度提升至442 MPa,-50 ℃下的冲击吸收能达到120 J;通过正火+400 ℃回火处理后,平均晶粒尺寸为7 μm,虽然大幅度提升了钢的低温冲击性能,-50 ℃下的冲击吸收能量达到194 J,但是钢的屈服强度降低为422 MPa。强化正火后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少量贝氏体,平均晶粒尺寸为5.6 μm,屈服强度提升至460 MPa,断后伸长率和低温冲击吸收能量相较于正火后试验钢有所降低但仍能满足EN10025性能标准,达到强韧性的最佳匹配,是生产420 MPa级海上风电用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5.
新型Fe-Cr-Mo-V系热强耐蚀钢是一种新开发的具有高硬度,红硬性和一定耐腐蚀性的特种钢材.通过对淬火和回火试样的微观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研究了该钢种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该钢种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 120℃水淬,560℃回火2 h,经该工艺处理后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 607 MPa、冲击功为8.2J、断面收缩率为30.56%,伸长率为4.4%.  相似文献   

16.
采用拉伸试验、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一种13Cr超级马氏体不锈钢(00Cr13Ni6Mo2)的高温力学性能和高温时效后的力学性能、物相组成及显微组织。结果表明:00Cr13Ni6Mo2钢在高温下可保持较高的屈服强度,但当超过Af(奥氏体转变完成点)温度后,屈服强度迅速下降;600℃时效后,马氏体基体中的位错密度明显降低,同时产生了一定量的逆变奥氏体,导致时效100 h后其屈服强度从824 MPa降至682 MPa(下降17.2%),而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变化不大;800℃时效过程中,试验钢的组织完全奥氏体化,在降温过程中组织转变为淬火马氏体,故其具有典型的淬火马氏体性能特征,时效100 h后抗拉强度从858 MPa升至1031 MPa(提高20.2%),同时伸长率从22.5%降至15.0%。  相似文献   

17.
对压力容器用钢Q345R开展终冷试验,研究终冷温度对轧态及正火态钢板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终冷温度下,轧态及正火态Q345R钢的力学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但轧后直接空冷时,性能余量较小,在终冷温度为650 ℃时,力学性能较好;随着终冷温度的升高,钢板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冲击性能均有下降的趋势,组织逐渐变粗大;轧态及正火态试样的微观组织均为典型的铁素体+珠光体,与热轧态钢板相比,正火态钢板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明显降低,但冲击性能显著提高,且正火后组织有所细化。  相似文献   

18.
0 IntroductionAnewmodified 9Cr Mosteel (SA2 13T91orT91)pos sessesimprovedhightemperaturestrength ,excellentductili ty ,weldability ,heatfatigueproperties .Therefore ,T91hasbeenwidelyusedinelectricpower,petrochemicalplant,nu clearpowerstation ,andsoon[1~3] .Itisappliedtothefinalstagesofsuperheatersandreheatersinfossil firedpowerplants .However,lowalloypearlitesteel(12Cr1MoV)isstillusedintheearlierstages .Thus,therearealotofdissimilarmetalweldedjoints (DMWJs)betweenSA2 13T91and12Cr1Mo…  相似文献   

19.
采用扫描电镜、力学性能试验机和腐蚀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Cr15Ni2MnMoCuNbRE铸钢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经860 ℃处理后的组织为奥氏体+晶界网状碳化物,热处理加热温度升高,试验钢的组织和性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当加热温度从860 ℃升至1000 ℃后,试验钢组织中晶界碳化物减少,形态改善,碳化物由晶界网状转变为细棒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磨损性能显著提高。与加热温度860 ℃处理的试验钢相比,加热温度为1000 ℃处理的试验钢,其硬度和冲击吸收能量分别提高了5.9%和49.8%,达到了57.5 HRC和35.5 J,耐腐蚀磨损性能提高了1.88倍。  相似文献   

20.
连铸JW钢中板的静弯特性及带状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小试样研究了连铸JW钢中板的静弯特性及带状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层的氧化脱碳使静弯屈服强度降低15%左右;用反复锻造和扩散退火消除带状组织后,其静弯屈服强度提高11%左右,其裂纹萌生功有所增加,但却降低裂纹扩展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