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3S"技术的生态环境调查及生态用水量计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环境调查及动态变化分析,是进行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生态环境演变与科学调控、管理的基础。生态用水量计算,是在生态环境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合理计算现状生态用水量和目标生态用水量,为科学配置生态用水提供科学依据。在生态环境调查和用水量计算中,需要借助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它们的结合等技术手段,来实现时空变化信息的实时、动态调查、监测以及信息的提取、分析和处理。基于这一认识,提出了一种RS、GIS、GPS(统称3S)支持下的生态环境调查技术和生态用水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利》2004,(7):J010-J011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属“数字黄河”工程七大应用系统之一,由监测站网、信息采集、信息传输、数据存储、信息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六个部分组成。其中,监测网络系统涵盖了前五个部分,该系统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3S)技术,结合地面观测、实地调查和巡测,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黄河凌情遥感监测解译成果信息传输、存储等存在的问题,建设了黄河凌情遥感监测信息服务系统.介绍黄河凌情遥感监测信息服务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对系统主要功能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将凌情遥感监测成果数据存储到关系型数据库中,并发布成Web服务,在客户端叠加地理底图,实现地图服务聚合的设计思路,开发实现实时凌情分析,历史凌情查看,凌情对比、动态和典型凌情事件等功能模块,重点对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关键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关于数字黄河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数字黄河的定义、主要目标、框架体系、信息技术系统、信息应用服务技术体系以及数字黄河的关键技术支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数字黄河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黄河信息技术系统应包括黄河流域信息基础设施、黄河流域空间数据基础设施、黄河流域监测与数据采集体系等;其信息应用服务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黄河流域洪涝灾害预测与对策智能技术系统、黄河流域洪水防治与调控系统、黄河生态环境监测与规划系统、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系统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黄河小浪底-花园口区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中水文测验设施的现状、建设目标,论述了水文测验设施中的定位技术、测验控制技术、信息传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情况。建成后该区间水文测验的测洪能力与精度将有明显提高,将为黄河下游的治理开发与防洪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汾河是山西省最大的一条河流。其中游段是指北起太原市上兰村,南到灵石县的这一河段。该河段内的防洪系统是由水库、堤防等工程措施和水情雨情测报网、防洪保险等非工程措施组成。为配合汾河流域水情雨情自动测报站网的建设,建立了汾河中游段防洪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是一种人─—机网络的智能系统,是把传统的成功防洪经验与现代管理技术用结合的非工程措施系统。它能对汾河中游段的洪水作出各种可能的预测预报,对决策者起着辅助支持作用。其功能:(1)能快速、方便、准确地检索防洪工程技术参数的工程位置,(2)利用流域内水、雨情预报网提供降雨信息,(3)能对各种工程防洪运行方式进行合理组合,为决策者选出满意的方案,(4)提供可供实验的人工模拟系统。(5)建立专家分析系统知识库,(6)有灵活方便的人机对话界面,使决策者高效地使用该系统。(曾昭源)  相似文献   

7.
自2002年首次启用遥感技术监测黄河凌情以来,连续13个年度有效地跟踪了黄河封河河段的凌情发生、发展和消退的全过程,为黄河防凌决策部门及时了解黄河凌情动态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总结河道冰凌信息解译技术和黄河凌情遥感监测标准流程的基础上,阐述了遥感技术在防凌日常跟踪监测、高分监测、应急监测等方面的主要应用、取得的效果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黄河凌情遥感监测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企业在线     
《中国水利》2006,(12):76-76
航天数码精心打造水土保持信息化平台近期,航天量子数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与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遥感监测中心一起开发出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电子地图系统和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本底数据库两大系统。系统的推出,将会为“数字黄河”工程和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服务。  相似文献   

9.
遥感监测黄河凌情的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冰对太阳光照有特殊的反射率及其自身与周围环境具有不同的发射率的特点,人们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来监测黄河凌情。同时,为了实现监测目标,使监测数据的获取在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上实现优势互补,加强目标的可判别性与监测区域的可重复性,黄河凌情遥感监测的数据源采用“四颗卫星三种数据”的监测模式,数据的获取采用MODIS、ETM、TM、CBERS和RADARSAT数据的组合模式。2002~2003年度和2003~2004年度遥感监测黄河凌情的实践表明:利用遥感技术监测黄河凌情,为黄河防凌工作提供了一种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防凌工作的需要,提出的技术和方法用于生产实际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淤地坝监测系统建设总体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淤地坝监测系统建设,以《全国水土保持监测规划》《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纲要》以及“数字黄河”工程规划为依据,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以地面观测为基础,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为手段,结合黄河流域监测网络建设,建立淤地坝监测系统,最终实现淤地坝监测信息的实时采集、准确处理、快速传递、便捷查询、可视化管理,为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和治黄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1.
多层感知神经网络在遥感影像解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工 《人民黄河》2007,29(1):3-4,7
在黄河下游防洪救灾决策中,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快速、准确地获得洪水淹没面积,对于及时组织救灾、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研究了大量的影像解译方法,然而,能够应用于生产实际的多是耗费大量时问的目视解译方法。分类聚合技术能够快速进行淹没面积影像解译,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提出了进行淹没面积遥感影像自动解译的多层感知神经网络模型(MLP-ANN),并利用下游滩区雷达卫星遥感影像进行了模型训练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LP-ANN进行雷达影像自动解译获得了良好结果,能为下游滩区防洪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遥感与GIS在洪水灾情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探讨不同遥感平台(卫星、飞机和地面)获得的不同种类(波段)遥感信息监测洪水灾害的基础上,分析了应用复合遥感信息监测洪水灾害的可能性和先进性,设计了1个专用于地理信息系统洪灾损失信息存储和管理洪水灾情分析所需的信息系统,最后,探讨了洪水灾情信息快速获取的途径,建立起基于遥感和GIS的洪水灾情分析模型FLOODAM试验研究表明,运用该模型可快速获取洪水淹没范围区内灾害的损失信息  相似文献   

13.
防洪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洪决策支持系统是防洪、减灾措施中的非工程措施的一种,是利用微型计算机技术和遥感遥测技术,模拟防洪专家的思维、知识、经验、方法,快速、有效的处理防洪问题。文中简要地介绍了山西省汾河中游,太原市至灵石河段堤防工程;汾河水库防洪工程的“防洪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情况。其特点是将自动信息采集系统、洪水实时预报调度和防洪决策分析形成一个整体。根据自动采集暴雨信息,进行短期暴雨判断、洪水分析、灾情预测和防洪对策,此系统不仅可以解决汾河中游防洪结构化问题,还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防洪问题。汾河中游防洪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为山西省防洪调度的自动化提供了借鉴。(朱宗蓉)  相似文献   

14.
黄河防汛信息查询系统的开发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齐  张正斌 《人民黄河》1997,19(11):36-38
信息查询系统是中芬合作黄河防洪减灾软件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任务是为黄河防汛各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满足各个层次人员对防洪信息的要求,文章介绍了系统的逻辑结构,主要功能,数据库以及系统的开发方式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张颖  张军献  李航  张豫 《人民黄河》2012,34(11):50-51
黄河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系统旨在实现入河排污口监管业务信息的管理、统计分析、查询显示等功能,及时反映黄河干流主要入河排污口动态排污情况。该系统通过GIS平台,采用成熟的J2EE多层技术架构,在服务器端运行B/S模式,使相关部门能够实时掌握黄河入河排污口的排污状况,为相关业务提供基础信息资料,提高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信息的处理能力,也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人民黄河》2001,23(3):25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准备,黄委网络视频点播系统(VOD)已开始在黄委防汛指挥调度局域网内试运行。   黄委网络视频点播系统是由黄河有线电视台与黄委信息中心协作完成的。这套系统开通后,黄委网络用户只要访问网址 http://10.4.0.8/khmod(用户名及口令均为a),便可在计算机网络上随时点播、查询黄河新闻、黄河电视专题片以及防汛抢险、治理开发、黄河流域历史文化等视频资料。   据黄委信息中心有关人士介绍,该套网络视频系统的开通将为黄委视频资料的管理和信息共享提供新的技术管理手段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标志着黄河上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黄河基础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龙  刘伟  张勇 《人民黄河》2002,24(5):30-31
数据库系统是当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核心,黄河基础数据库在黄委信息化中属于信息基础设施的范畴,也是黄河专业应用与信息服务系统的基础。规范、整合黄河的信息资源,建设黄河基础数据库系统,将为黄委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是“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第一期工程,建成后应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具有快速完成各类信息收集处理,为编制水量调度方案和监督调度方案的实施提供决策支持,为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各项工作提供信息服务和分析计算手段等功能。系统的总体结构是一个由二级调度支持模式、三层计算机网络结构、四类信息采集体系结构、四类信息采集体系构成的基本框架。在该系统的支持下,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尽快实现合理配置,以发挥其更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的农业生态环境信息快速提取技术,开发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黄岛区农业用水量动态监测系统,进行农作物的长势及灌溉需水量、用水量的动态监测,为黄岛区农业生产和区域用水总量监测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与评估信息,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黄岛区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合称3S)在我国各行业的应用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都江堰灾后应急指挥系统将考虑电力、通讯、交通出现异常时的调度手段,结合3S技术和综合调度软件实现应急调度指挥。简要分析了“3S技术”应用现状,并着重从“3S技术”集成的角度,探讨在未来都江堰应急指挥调度中的应用模式及实施方案,以增强对水事灾害的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