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自洁净玻璃是一种生态环保型新型玻璃材料,其表面涂镀了一层透明的二氧化钛(TiO2)光催化剂涂层。当这层光催化剂的薄膜层遇到太阳光或紫外线灯光照射后,附着在玻璃表面的有机污染物会很快被氧化,变成CO2和H2O自动挥发消除。本文研究了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方法及自洁净玻璃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防雾、自清洁玻璃表面纳米TiO2薄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超亲水性的原理出发,归纳了超亲水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目前的研究现状,指出降低接触角、提高光敏性、增加保持时间是开发防雾、自清洁玻璃实用产品的关键,着重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剖析了各因素的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3.
绿色环境型纳米TiO2薄膜玻璃的特性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绿色环境型纳米TiO2薄膜玻璃的特性与作用,如净化空气、杀菌消毒、除臭、防污自洁等,并对其产业化前景作了简要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5.
纳米TiO2的制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简要介绍了纳米TiO2粉末的分析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6.
自洁净玻璃与纳米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建中  张元东 《玻璃》2004,31(4):13-15
1国内自洁净玻璃产品研究和生产的现状 纳米材料在结构、光电和化学性质方面的优异性能,使之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采用纳米技术生产的产品也日渐增多.纳米科技的发展,将会带动平板玻璃向功能玻璃转变,使自洁净玻璃的研发步骤加快.所谓自洁净玻璃是在具备光功能薄膜基础上开发出的杀菌防雾新型智能环保产品.它采用特有的镀膜工艺(目前主要是溶胶-凝胶工艺和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表面上制备纳米TiO2薄膜,利用该薄膜的优良特性使玻璃具有在光催化条件下的抑菌、杀菌和防雾等自洁净性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纳米晶多孔薄膜,采用天然染料作为光敏化剂,采用I^-和I^3-作为电解质来制备太阳能电池。  相似文献   

8.
郑丽娜  迟熠 《广州化工》2011,39(10):105-106,115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溶胶,以浸渍--提拉法制备瓷砖负载的纳米TiO<,2>薄膜,采用XRD和AFM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自然落菌实验和人为接菌实验分别考察了纳米TiO<,2>薄膜的杀菌性能.研究表明:纳米TiO<,2>薄膜中生成的是锐钛矿相纳米二氧化钛,晶粒的粒径为18.98 nm,颗粒粒径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9.
自清洁玻璃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TiO2复合溶胶以1.0 m/min的玻璃行走速度喷涂在浮法原片上,经过105℃烘干,在300℃下热处理10 min可以得到自清洁玻璃,其亲水性好,水接触角θ=0.,透明性好,可见光透过率85.3%,在可见光条件下甲基橙分解时间48 h.在700℃钢化后可以得到自清洁钢化玻璃,其θ=0.,可见光透过率88.7%,甲基橙分解时间28 h.在可见光条件下,玻璃表面具有超亲水性,可形成亲水膜,具有自清洁功能.AFM图像显示:玻璃表面TiO2为球形颗粒,粒径为30 nm,膜厚53 nm.  相似文献   

10.
纳米TiO2在净化污水,降解有机物以及制备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国内外开发热点之一。本文简介了纳米TiO2和掺杂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溶胶-凝胶工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薄膜制备方法.简单介绍了薄膜的种类及制作方法.将溶胶-凝胶法与PVD法和CVD法等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其制膜的优点,如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低以及适合于大面积制膜.具体介绍了用溶胶-凝胶法制膜的流程及应用,着重介绍了基片的清洗方法和薄膜的涂覆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评述了玻璃表面镀光催化膜的方法,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效率的测定和提高自洁玻璃可见光降解性能的途径.同时针对目前自洁玻璃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TiO2是一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TiO2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气敏、光电、光催化性能,并对TiO2薄膜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Germanium oxide glass thin films were prepared by the sol–gel method and annealed under reduced atmosphere to create more oxygen-deficient defects. The densific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were examined depending on sintering and annealing conditions. Thus, homogeneous germanium oxide thin films with a high content of oxygen vacancies were fabricated. Ultraviolet absorption and oxygen vacancies of the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as a function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Optical absorption in the 5-eV region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oxygen vacancies is enhanced with increasing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The formation energy of oxygen vacancies is calculated to be about 1.0 eV.  相似文献   

15.
铁电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铁电薄膜制备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综述了近年铁电薄膜材料研究进展情况,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ITO是锡掺杂氧化铟薄膜的简称,属于透明导电氧化物材料。常规沉积方法制备的ITO薄膜通常为非晶态或体心立方晶系晶体,为n型半导体材料,其载流子为自由电子,主要来源于沉积过程中薄膜化学计量比偏离或阳离子掺杂形成的施主杂质。ITO薄膜是当前研究和使用最为广泛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材料,由于具有低电阻率、高可见光透过率、高红外反射率等独特物理特性而被大量应用于平板显示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气体传感器、飞机风挡玻璃除霜器等领域。此外,ITO薄膜对微波还具有高达85%的衰减作用,因而在电磁屏蔽等军用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过去几十年里,针对ITO薄膜的研究工作主要聚焦于薄膜的光电性能上。当前,伴随着ITO薄膜的应用范围在航空航天和军用武器装备等领域的拓展,ITO薄膜在恶劣力学环境中的使用日渐增多。因此,除光电性能外,ITO薄膜的力学性能也开始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对薄膜器件在各类恶劣使用环境中的稳定性及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要求使得对ITO薄膜力学性能的深入研究分析有了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ITO薄膜在微结构特性、能带结构、光电性能及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简略探讨了ITO薄膜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纳米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二氧化钛薄膜是一种功能性薄膜,在环境保护、抗菌自洁、表面防雾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论述了纳米TiO2薄膜制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简要陈述了薄膜的改性技术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TiO2薄膜制备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纳米PbS-TiO2复合薄膜的制备和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PbS-TiO2复合薄膜,研究了其微结构和摩擦学性能,并探讨了复合薄膜的磨损机制. 结果表明:纳米PbS为面心立方相结构,粒径约15 nm;10%PbS-TiO2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薄膜的磨损机制主要是轻微的擦伤、粘着转移和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19.
BiFeO3薄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BiFeO3是少数的在室温下同时具有铁磁性和铁电性的铁磁电材料之一,在信息存储、传感器和自旋电子器件等方面都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对BiFeO3薄膜的结构、磁性起源、制备工艺和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综述,提出并设计了水热法和仿生法这两种新的制备BiFeO3薄膜的湿化学方法,并展望了BiFeO3薄膜今后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和水解法制备纳米TiO2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Ti(SO4)2为前驱体。氨水为中和剂在常温通过中和水解法合成纳米TiO2粉体,研究了pH值,物料浓度等因素对产物粒径。晶型和比表面积的影响,并采用TEM,XRD,TG/DTA和BET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可以制备颗粒均匀,分散良好的纳米TiO2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