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甘勇  周兵  李晓强  钱德沛 《计算机工程》2008,34(23):230-231
根据甚低带宽信道的远程视频传输的应用需求,提出一种甚低码率控制策略,通过在视频编码器增加I帧码率控制,引入二阶率失真模型,以及改进P帧的码率控制算法,提高了视频编码器码率控制的精度和传输图像的质量,有效地解决了甚低带宽下视频编码器的码率控制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既降低了编码缓冲区延迟,又提高了重建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码率控制是视频编码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小波视频编码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视频编码器的码率控制算法,给出了I帧根据缓冲器的容量分配固定的比特数的策略;提出了基于能量的P帧的码率分配策略,实验效果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码率控制是视频编码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小波视频编码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视频编码器的码率控制算法,给出了I帧根据缓冲器的容量分配固定的比特数的策略;提出了基于能量的P帧的码率分配策略,实验效果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华斌  陈健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20):161-163
在视频监控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以及流媒体等应用中,数字视频编码成为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技术手段,论文作者针对视频监控系统,论述了基于TMS320DM642媒体处理器DSP平台,实现H.264算法的优化方法。论文首先提出了该视频编码器在实时实现中的关键问题,然后对其不同部分提出了优化措施,最后给出实验结果。结果表明本编码器在保持较高图像质量和压缩效率的同时,编码速度能满足实时监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林楠 《福建电脑》2007,(9):88-89
码率控制算法是视频编码中的关键技术.本文对X264的码率控制算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算法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宏块层码率控制策略来提高编码效率.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码率控制算法的X264编码器在同等条件下PSNR值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介绍微软最新Windows Media流媒体开发平台的特点,在深入研究Windows Media Encoder9SDK开发机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定制开发了一个流媒体编码器部件,并结合Windows Media Server流媒体服务器实现网络直播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7.
活动性分析在HDTV子编码器码率分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现存硬件条件的局限,高清晰度电视视频编码器的硬件实现只能通过数片SDTV级的编码芯片来完成,其子编码器的码率分配会影响整个编码的图像编码质量。实验表明,平均分配码率存在着子图的码率分配与其活动性不匹配的弊病,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活动性分析的码率分配方法。对Basketball,Ski及Hhc序列的软件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法提高了图像编码质量的一致性,使得各重建子图的RPSN差值变小。  相似文献   

8.
由于网络的时变性和异构性,以及在拥塞情况下的高丢包率,利用TCP传输流媒体数据是Internet流媒体分发系统提高流媒体分发质量的首选方案。由于TCP具有超时或错误重传机制,在网络拥塞情况下,难以保证高码率流媒体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因此提出一种面向TCP流媒体传输的编码码率自适应算法(TCP_RA)。该算法根据流媒体发送应用层缓冲区读写指针差值调整流媒体发送端的编码码率适应网络带宽的变化。仿真实验对比分析了该算法与基于UDP之上TFRC协议的流媒体传输码率自适应算法在流媒体传输质量上的差别。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网络环境较差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了流媒体传输质量。并且该算法容易实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视频压缩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考虑到视频压缩算法多种多样而且愈来愈复杂,设计了一种高性能通用网络视频压缩编码器硬件平台,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发展的需要。首先提出了系统设计原则和目标,然后给出了视频压缩部分、网络传输部分及其接口的设计,最后总结了该网络视频压缩编码器硬件平台的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动态图象的快速编码是视频会议系统实现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在快速DCP和快速运动估计算法的基础上,融合两种工程性的解决方法:提前滤除全0DCT系数块和基于MMX的并行计算。在不增加输出码率和不影响图象质量的情况下大幅度地提高了视频编码器的编码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所实现的视频编码器可充分满足IP视频会议、可视电话等应用。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流媒体系统建立在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基础上,系统伸缩性差,服务器常成为系统的瓶颈.根据当前流媒体播放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对等网络模式的流媒体直播系统,其中每个节点既是服务的消费者同时又是提供者,克服了当前流媒体系统的服务器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2.
程鹏  吴秋峰  戴琼海 《计算机工程》2007,33(21):210-212
应用层组播技术不需要网络层设备的支持,适合用于流媒体服务。在基于单播的流媒体直播系统基础上,设置应用层组播服务器,赋予客户端转发数据的能力,设计符合流媒体特点的应用层组播协议,形成了基于应用层组播的流媒体直播系统。按照该方案开发的原型系统运行状况表明,该设计方案能够稳定地提供流媒体服务。相比于基于单播的流媒体直播系统,采用应用层组播技术可以明显提高系统的用户数量,并保持较好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P2P流媒体分发技术的直播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流媒体直播系统流量对冲的问题,设计基于P2P流媒体分发技术的直播系统。该系统在现有内容分发网的基础上,将边缘服务器作为流媒体分发中心,采用用户身份验证和直接交互。实例证明该系统的播放启动延时小、流量均衡。  相似文献   

14.
Windwos流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流媒体技术的原理和传输方式,Windwos Medlia技术的功能、组成、工作方式,并指出了Windwos Media技术的广泛应用于网上直播、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视频会议等很多方面,Windwos流媒体技术前景无限。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手持移动设备之间的实时视频传输,提出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轻型流媒体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方案.利用流媒体传输控制技术,通过移植优化live555项目,实现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流媒体服务器.主要实现了裁剪和移植live555和FFmpeg项目至Android系统,优化解决了live555不支持MP4、avi等通用媒体文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P2P的流媒体直播系统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当前流媒体播放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对等网络模式的流媒体直播系统,其中每个节点既是服务的消费者同时又是提供者,克服了当前流媒体系统在大规模用户时存在的服务器瓶颈问题,具有对网络带宽和服务器处理能力要求低,容易部署和扩展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音视频流媒体技术应用面越来越广,为了使得音视频流媒体技术尤其是在直播方面拥有更好的性能,得到更多用户的好评,采用在原本HTTP的动态自适应流标准的视频流媒体架构下引入MPC控制算法并将MPC模型预测控制与码率自适应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AAC优化、确定预测模型、测试音视频同步的影响因素以及PSNR-Y分量、测试切片时长与跳帧时延,计算最终的QoE用户评价指标来进一步检测音视频流媒体技术的优劣。经实验仿真测试可知,相比前人的相关算法,在不同直播场景下以及不同网络环境下均有更加良好的QoE值,平均QoE用户评价指标明显更高,为1237.2826。综上分析可知,MPC的音视频同步码率自适应算法各项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网络电视直播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P2P流媒体的在线直播系统架构,它针对流媒体传输要求带宽高、延迟小、实时性强等特点,采用P2P模型中的混合模型,实现了一种动态自适应的区域自治机制.对P2P网络中的信息源进行实时动态分配,极大地提高了各节点间信息传输速率,并且采用RTP、RTSP等流式传输协议,使整个P2P网络的信息传输稳定性、安全性都有一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基于P2P和CDN的流媒体直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现有流媒体播放系统的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各自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CDN与P2P两种技术的优点,改善传统内容分发网络拓扑结构,把P2P的扩展能力和CDN的可靠性、可管理性有效地结合起来,设计并实现一种效率高、可扩展性好、稳定性强、可管理的流媒体直播系统.并且对系统的节点管理、缓存管理、数据调度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最后对该系统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仿真实验表明,在大规模网络环境中,该流媒体直播系统比单纯的P2P系统在性能上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流媒体直播在Internet中传输带宽不足、用户接入多样性等问题,本文探讨了流媒体在IP网络中一般的传输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联播的流媒体实时传输控制策略以适应网络带宽的动态变化。首先通过组播方式以及RTP/RTCP协议实现流媒体的实时传输;之后对自适应传输的算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并采用多线程技术实现了网络状况监测和实时码流切换控制;最后通过研究及实验数据分析对比,证明该方案可提高多路并发流传输效率的有效性,并且可以给客户端用户带来较好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