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实行单罚制的单位犯罪.认为以私分国有资产罪为代表的假单位犯罪的实质是自然人犯罪.单位犯罪完成后,单位犯罪存在两个受罚主体.在立功行为表现有单纯单位立功、直接责任人员立功、单位与直接责任人员的共同立功,应本着"谁立功,谁受益"的原则从轻或减轻处罚.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也可以成立累犯.  相似文献   

2.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增设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以来,关于该罪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该罪犯罪主体的范围,另一方面是关于该罪客观方面的理解.对该罪犯罪主体的争议进行梳理,认为本罪的犯罪主体应是一般主体,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3.
医疗事故罪是典型的行政犯罪,对医疗事故罪主体的界定必须以现行法律规范的具体规定为基本标准.作为医疗事故罪主体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疗防疫人员、药剂人员、护理人员和其他技术人员,医科院校的实习生和乡村医生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事医疗活动时,也可以成为医疗事故罪的责任主体.在医疗单位中从事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其他工作的人员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医疗机构应当依法承担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但不构成医疗事故罪.  相似文献   

4.
新刑法通过后,刑法学界对单位犯罪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但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却仍有许多问题尚未澄清,如"单位"是否应改称"法人",实施单位犯罪的自然人的范围界定,单位犯罪是否属于共同犯罪等.本人拟在分析刑法学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刑法的有关规定对上述问题略陈管见,力求能正确界定此类犯罪,为司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单位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犯罪是新刑法中规定的新罪名 ,其危害性、破坏性是不言而喻的。从单位犯罪的概念入手 ,论述了单位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之界定 ,单位犯罪主体的罪过形式以及处罚原则等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医疗事故罪是典型的行政犯罪,对医疗事故罪主体的界定必须以现行法律规范的具体规定为基本标准。作为医疗事故罪主体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疗防疫人员、药剂人员、护理人员和其他技术人员,医科院校的实习生和乡朴医生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事医疗活动时,也可以成为医疗事故罪的责任主体。在医疗单位中从事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其他工作的人员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医疗机构应当依法承担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但不构成医疗事故罪。  相似文献   

7.
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在犯罪类型、责任基础、刑罚根据和刑罚适用等问题上存在明显差异,单位犯罪的追诉时效不能直接参照单位责任人员的刑期确定.在单位犯罪中,自然人与单位是特殊的共同犯罪类型,对单位和单位责任人员应当按照各自的罪行分别确定追诉时效.对"单罚制"单位犯罪无需追诉犯罪单位;对不纯正的"双罚制"单位犯罪,比照自然人刑期确定追诉时效;对纯正的"双罚制"单位犯罪,追诉时效期限为5年.  相似文献   

8.
1997年新刑法将信用卡诈骗罪从传统的诈骗罪中分离出来,单独列为一个新的罪名,这个改变足以体现我国司法对此犯罪行为的重视,也是我国刑法在打击信用卡犯罪的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体现。但无论是新刑法或是其后的修正案均未涉及信用诈骗罪的单位犯罪主体问题。通过结合刑法相关理论和司法实践指出现行刑法关于信用卡诈骗罪规定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从增设单位犯罪主体等方面提出对信用卡诈骗罪进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完善食品安全犯罪立法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刑法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定在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均存在若干限制,应借鉴相关立法规定,严密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0.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公务人员享有限制、剥夺行政相对人权利的权力,一旦他们滥用这些权力且情节严重,就可能构成犯罪;应从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要件去划清违法行政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界线.只有行政公务人员与行政主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才能完整地保护受害人的救济权利.  相似文献   

11.
关于单位犯罪主体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刑法通过后,刑法学界对单位犯罪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但关于单位犯罪 一却仍有许多问题尚未澄清,如“单位”是否应改称“法人”,实施单位犯罪的自然人的范围界定,单位犯罪是否属于共同犯罪等。本人拟在刑法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刑法的有关规定上述问题略陈管见,力求能正确界定此类犯罪,为司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犯罪主体年龄结构、犯罪动机、作案地点和作案方式及其侵害对象方面,归纳了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特征;就社会背景、犯罪心理、人口文化素质及被害人安全防范意识方面,分析了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提出了遏制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刑法上的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依法应对自己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人,而且要符合法定条件,才能成为犯罪主体。没有犯罪主体就没有犯罪。它是犯罪构成的要件之一,也是任何犯罪构成其他要件的基础。因为任何犯罪都是由符合主体条件的人,在一定犯罪心理的作用和支配下实施的侵犯刑法所保护的一定社会关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因此,犯罪主体是犯罪构成所有要件中的第一要件,是某种行为构成犯罪的前提条件。犯罪主体是犯罪构成中的一个必备条件,它解决刑法规定的犯罪人本身的必须具备的各种基本要件问题。  相似文献   

14.
犯罪圈划定了行为的罪与非罪的界限,也划定了国家行使刑事权的范围.犯罪圈的大小体现了刑事法网的严密程度,而其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刑事立法改革的方向.应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动用刑罚的必要性作为确定犯罪圈的根据.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是犯罪圈的两个不同的运动方向,非犯罪化是刑法发展的潮流,犯罪化有利于实现刑事法治,但它们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目前我国社会中既存在传统事故型风险,也存在新型技术风险.我国未来的刑法改革应当是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双向并举,但以犯罪化为主,构建"严而不厉"的刑事法网,更好地实现刑法的预防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一、私分国有资产罪与非罪的界限划清私分国有资产罪与非罪的界限,应以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构成要素为基本依据,注意以下几点:1.从主体入手。私分国有资产罪是单位犯罪,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对于上述单位的内设机构、部门套取本单位资产,集体私分的行为,有学者  相似文献   

16.
尽管我国不断出台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加大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惩罚力度,可食品安全问题仍频频亮起红灯,如何保证食品安全成为所有人关心的话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保护和鼓励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人员举报食品安全犯罪,最熟悉问题食品企业操作的"深喉"已经成为揭露食品问题的重要方式。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提高食品企业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建立多样化的食品安全监管举报方式制度,要绝对保证举报人的人身安全,加大经济奖励力度,以鼓励其积极举报,保障关于国计民生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的犯罪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作为社会因素一种的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也很大。大众文化中的不良内容会诱发青少年犯罪,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需针对大众文化传播的情况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8.
厦门作为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并由此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其中,外来流动人口犯罪占所有刑事案件的比例正逐年上升,特别是外来工第二代犯罪的增多.他们可能成为未来在城市犯罪的"潜在因素".通过对厦门市湖里区、思明区、同安区和翔安区外来工第二代犯罪案件的调查、整理和分类,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其基本情况和特征.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犯罪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探索大学生犯罪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因经济的发展及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等主客观原因,未成年人犯罪出现了犯罪数量增多、恶性案件突出、团伙犯罪等现象。然而未成年人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认清其犯罪现状,对预防及减少未成年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