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安全驾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安全驾驶行为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在道路交通环境中,驾驶行为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首先概括了不安全驾驶行为的分类,接着介绍了个体及环境因素对不安全驾驶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总结已有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趋势及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城市道路交通拥塞条件下的驾驶人行为特性,完善城市道路交通拥塞的疏解策略。方法本文采用路试试验以及多种调查方式,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结果 (1)得到了各行为特性影响因素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2)任何一种驾驶行为特性变化都会对其他驾驶行为特性产生影响。结论任何一种驾驶行为特性变化都会对其他驾驶行为特性产生影响,针对各特性影响因素变化对交通拥塞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对应的道路交通拥塞的改善方法及疏解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级自动驾驶汽车能够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应用的前提之一是能够与其他道路使用者进行安全、准确、高效的交互,尤其是与行为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与差异性的行人的交互。基于行人的视角,本文对当前行人与高级自动驾驶汽车的人机交互相关研究进行了检索与汇总,对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内容、贡献与不足进行综述与评价,为以行人为中心的自动驾驶汽车外部交互界面的人性化、标准化、规范化设计提供参考,为优化行人与自动驾驶汽车的交互体验、提高行人在未来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安全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我国驾驶员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从疲劳驾驶、外界因素、利益驱使和侥幸心理等方面,对影响驾驶员安全驾驶心理素质的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最后从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和驾驶习惯三个方面,对驾驶员安全驾驶心理素质要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交通拥塞产生时期微观层面的车辆运行规律对行驶安全性有重要影响,现目前对这个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欠缺。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道路交通拥塞形成时期的车辆运行规律,本文引入完全信息混合战略博弈理论,基于驾驶员的驾驶期望、感知判断和驾驶行为特性,探讨了交通拥塞形成期的换道博弈行为和相应的驾驶行为意图变化,运用博弈理论建立了交通拥塞形成期车辆换道概率模型来体现车辆的运行规律,从时间效益和安全效益角度讨论了博弈双方收益矩阵,最后由纳什均衡的求解得到了基于时间和空间的纳什均衡点,并给出算例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交通系统中行人是最弱势的道路交通使用者,而过街行为是行人与车辆最直接交互的场景。为了了解行人过街安全的现状,本文概述了行人过街交通特性、过街行人与车辆冲突和行人与自动驾驶车辆交互的研究进展,梳理了行人过街的速度特性、视觉特性及心理特性等交通特性的研究,分析了行人过街存在的人车冲突问题,总结了常用安全指标在解决人车冲突问题方面的应用,展望了行人过街与自动驾驶交互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偶然情绪是与当前判断和决策无关的一种主观情绪体验。研究表明,偶然情绪会对驾驶员的决策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不仅可以影响驾驶决策的判断过程和决策策略,还会影响驾驶决策的决策结果以及信息加工风格。分析偶然情绪对驾驶决策的影响,可以使驾驶员在较短时间内认识到情绪并快速的调节情绪,从而保证理性的驾驶决策,为安全驾驶提供进一步的保障。未来研究应注重偶然情绪对驾驶决策作用的内部机制及其与时间压力或者个体差异之间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出租车驾驶员人格与风险感知能力对自我形象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我形象量表、风险感知量表和人格量表对317名出租车驾驶员进行测量。结果 男性驾驶员更容易出现冲动驾驶行为,女性驾驶员则更偏向于谨慎驾驶;无规则可以正向预测冲动驾驶行为,可以负向预测自信驾驶行为;利他可以正向预测谨慎驾驶行为,可以负向预测冲动驾驶行为;感觉寻求可以负向预测谨慎驾驶行为,可以正向预测冲动驾驶行为;愤怒特质可以负向预测谨慎驾驶行为;自信驾驶行为可以正向预测冲动驾驶行为。结论 驾驶员的人格与风险感知对自我形象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旨在考察公交车驾驶员驾驶态度与驾驶行为对公交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并解释风险感知能力是否在二者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方法 使用危险行为态度量表、亲社会和攻击性驾驶行为量表和风险感知量表对310名公交车驾驶员进行测量。结果 与男性公交车驾驶员相比,女性公交车驾驶员更容易出现亲社会驾驶行为。公交车驾驶员对自身违反交通速度条例的态度、对他人粗心驾驶的态度和对酒后驾驶的态度赞成,对其亲社会驾驶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风险感知在危险行为态度对公交车驾驶员亲社会驾驶行为和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影响过程中均发挥了调节作用。结论 风险感知在驾驶态度对公交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Akers社会学习理论,通过对北京288名司机进行抽样调查,探索了各个社会学习变量对司机超速驾驶频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kers社会学习理论对于超速驾驶行为有着较好解释力。具体表现为,司机对超速驾驶态度将显著影响其超速驾驶行为的发生,而司机所处的社群以及其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对超速驾驶行为的态度显著影响其超速驾驶行为的发生;他们接触到身边越多的超速驾驶行为促使其超速驾驶;最后,司机预期超速驾驶行为所产生的积极后果作为差异强化变量之一,将显著提高其超速驾驶的频次。  相似文献   

11.
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而影响驾驶行为的因素较多,交通环境尤其重要。本文选择交通环境中的路形和是否跟车两个因素,对路形和是否跟车影响驾驶行为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提高道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危险知觉是指驾驶员对交通情境中潜在的危险进行识别并作出行为反应的一种能力。文章重新界定了危险知觉的概念,区分了危险知觉与风险认知的概念及机制,分析和归纳了危险知觉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驾驶经验、职业类型和人格等。为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为:深入探索危险知觉影响因素、重视危险知觉的应用及开发相关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13.
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使用手机会造成驾驶分心,研究驾驶中的补偿行为有助于降低驾驶分心造成的危害。通过模拟驾驶探究驾驶行为和生理指标在是否使用手机、不同路段复杂程度、不同驾驶员类型中的差异,从而使驾驶员注意到驾驶中使用手机的危害并及时采取措施,弥补驾驶分心带来的危害。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手机主效应在各项指标中均呈现显著影响(P<0.001),驾驶员类型主效应在阅读短信行为中的踩刹车持续时间上存在显著影响(P<0.01),使用手机与驾驶员类型交互作用在接听电话行为的心率、阅读短信行为中的平均速度、踩刹车持续时间和心率上存在显著影响(P<0.05)。比起接听免提电话,阅读短信时采取补偿行为的幅度更大(P<0.05);驾驶员比学员采取补偿行为的幅度更大(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观看交通事故新闻视频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方法实验收集24名被试在观看交通事故新闻视频前后驾驶行为数据,包括平均驾驶速度、平均跟车距离、平均弯道减速数据。被试在实验后完成一个关于观看交通事故新闻视频与社会安全驾驶环境相关问题以及对自己观看视频后驾驶行为改变预期的问卷,并对视频教育效果受遗忘效应的影响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被试在观看视频之后,会相对降低车速行驶,保持更远的安全跟车距离;直线行驶遇到弯道,在弯道中驾驶时会更多地降低车速;反复观看视频可以减少这种遗忘效应。结论被试在观看交通事故新闻视频后,驾驶行为会更加谨慎;对驾驶经验较少的年轻驾驶人来说,接受充分的交通安全教育,尤其是观看一些交通事故新闻视频,对驾驶人的驾驶安全将大有裨益,这对于驾驶培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心理控制源和驾驶安全态度对年轻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方法使用多维度交通心理控制源量表、驾驶安全态度量表和驾驶员亲社会与攻击性驾驶行为量表对247名被试进行测量。结果男性驾驶员的攻击性驾驶行为比女性多,亲社会驾驶行为比女性少。自我、命运、对道路畅通与规则遵守和激情驾驶的态度可以预测亲社会驾驶行为并解释33.7%的变异率。命运、车辆与环境、道路畅通与规则遵守、超速驾驶、激情驾驶可以预测攻击性驾驶行为并解释48.6%的变异率。结论心理控制源和驾驶安全态度对年轻驾驶员攻击性和亲社会驾驶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调查问卷和模拟行车实验,研究了不同程度的视觉、听觉干扰对驾驶绩效和行车安全的影响,以及驾驶行为对脑力负荷的影响。运用统计检验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视觉、听觉干扰对驾驶绩效和行车安全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在复杂程度的干扰下,视觉较听觉对驾驶绩效的干扰程度更大;驾驶过程中的干扰行为对驾驶员脑力负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年轻驾驶员人格特质对亲社会和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亲社会和攻击性驾驶行为量表和人格特质量表对305名年轻驾驶员进行测量。结果男性驾驶员亲社会驾驶行为得分比女性驾驶员高,攻击性驾驶行为得分比女性驾驶员低。男性驾驶员受教育程度、愤怒特质、利他可以解释他们亲社会驾驶行为54.8%的变异,受教育程度、愤怒特质、利他、无规则可以解释他们攻击性驾驶行为54.4%的变异;女性驾驶员利他、无规则可以解释他们亲社会驾驶行为19.8%的变异,利他可以解释他们攻击性驾驶行为7.3%的变异。结论人格特质对男女驾驶员亲社会和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在回顾了眼动仪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眼动仪的系统构成和结构原理,总结了眼动仪的测量参数.从眼动仪在汽车驾驶行为和道路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两个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眼动仪在道路交通领域中的应用,比较了眼动仪在道路交通领域中应用的优势和劣势,并对眼动仪在道路交通领域中应用的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当前能源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首问题,作为交通运输工具的汽车是成品油消耗的第一大户,通过对汽车驾驶操作中影响油耗的主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实现汽车驾驶节油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不良驾驶行为已成为物流运输安全最突出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识别与有效控制不良驾驶行为,本文基于不良驾驶行为现况调查,解析了不良驾驶行为的分布规律,析取了不良驾驶行为的因子变量及属性,据此构建了不良驾驶行为诱发机制理论模型:即一个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良驾驶行为易感性的驾驶员,在特定的机体状态时期,特定的高危驾驶环境时,三个变量(易感性、时期、环境)被高度激发并达到各变量的阈值后,则导致不良驾驶行为发生.经例证应用,与实际情形基本吻合,此模型为预防不良驾驶行为引发的运输事故可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