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高校中贫困生人数的快速增加,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关注的问题。高职院校的贫困生除了经济上的贫困以外,与本科院校的贫困生相比,他们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使他们成为贫困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所以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为重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和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以期能够帮助高职贫困生走出心理困境,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需要走出心理困境——对马加爵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调试和矫正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对贫困大学生,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经济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调试和矫正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对贫困大学生,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经济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相似文献   

4.
浅论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出现不良心理的高发人群,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注焦点之一。本文对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的表现及特点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单纯的经济上的帮助无法彻底解决其经济与生活的贫困与心理上的困惑,因此我们还必须首先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贫困生的心理疏导、救助和解困工作,并以此作为高校贫困生扶贫助学工作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求职大军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心理中存在的自卑、虚荣、防御等不良现象容易导致择业成功率较低,因此心理脱贫在贫困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重大。应从多方面努力帮助贫困生"心理脱贫"和充分就业,包括从政策上扶持贫困生,构建高校勤工助学和心理教育体系,开展就业援助等。  相似文献   

7.
浅谈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的弱势群体,且其在高校中比例日趋增长。与其他学生相比,贫困生更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和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学校及社会各界在积极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较为容易忽视的问题。因此,高校在予以他们经济上帮助的同时,更应该特别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的问题,从贫困生自身以及高校、社会多方面详细地分析了心理问题的成因,并结合学生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9.
升本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升本院校138名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显示:升本院校贫困生中有22.5%被检出有明显心理问题;升本院校贫困生在SCL-90上多数因子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贫困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文科生高于理科生,不同民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新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提出了加强其心理引导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探讨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劣性社会关系的存在则会损害身心健康.研究发现,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贫困生比非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更多.提出了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需要出发,探讨新生心理帮助体系的构建,通过新生心理普查,运用心理普查的结果,结合个体、团体心理咨询等途径进行心理帮助,并在保密和不干扰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前提下进行后续关注与跟进,以有效实施对部分新生进行心理帮助。  相似文献   

12.
部分大学生过度依赖微博成为“微博控”,严重影响到心理健康,加强大学生心理护理刻不容缓。从发展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微博控”成因,讨论“微博控”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利用大学的自身条件构筑干预体系是帮助学生加强心理护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探讨了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借鉴社会学、心理学理论,提出通过学校体育教育的手段来调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逐步完成个体社会化进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由理论说教向操作实践层面转化,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以成都市金牛区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工作倦怠量表》和《精神卫生自评量表》,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研,探寻了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生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个特定群体,既具备许多大学生共性的心理特征,又有着一些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为了增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应当科学、全面地把握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此基础上制定预防为主、层次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从制度上保证该体系的长效运行。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和2006级新生的心理普查UPI得分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分析发现:"90后"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80后"新生,但是各类心理问题选择的百分比上"90后"新生较"80后"新生都呈下降趋势。高职院校要不断重视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新生班班集体建设,发挥新生班班主任助理的朋辈引导作用,帮助"90后"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传播网络的日益健全和企业经营、市场的扩大化,任何企业都无法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但综观国内企业,重视危机公关的微乎其微,在危机公关方面处理得当的更是少之又少。企业如何面对不利因素、科学有效地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公共关系,将危机公关处理到最好,已经成为一项生死攸关的经营课题。本文着重探讨了企业公关危机的公众性特点,并引用案例深入分析面对危机的"雄鹰效应"与"鸵鸟效应",提出公关危机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专项教学,考察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专项课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实验后在锻炼时间、次数、与实验前相比有明显进步;在心理健康方面,大学生的躯体化、强迫症状、神经病性、抑郁和偏执五个因子上与常模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实行专项教学,不仅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体育锻炼积极性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在智力和人格发展上趋于成熟和完善的过渡期,心理发育处于不平衡、不稳定时期,承受挫折和环境适应能力都比较差,在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结合心理课程、心理咨询、心理环境建设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同时对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进行全新的培养,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预防、改善心理问题,实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