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哈拉哈塘油田缝洞型油藏开发中后期需要进行注水替油增产作业,但中国自流注水的相关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缺乏完整的自流注水流动模型和开发效果优化设计软件。从部分射开水层、射孔孔眼、水阀和缝洞体等关键局部节点出发,建立了缝洞型水层-缝洞体单元流动模型,对部分射开水层、射孔孔眼和水阀等关键节点采用COMSOL软件进行了流动仿真,将各个节点的流动方程进行联立耦合,建立全系统流动耦合模型,并利用Eclipse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从整体上进行验证。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的自流注水数值模拟模型可用于缝洞型储集层自流注水量和地层压力变化趋势的预测,为自流注水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哈拉哈塘地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单井生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及流体分布的复杂性决定了该类油藏油井开采特征的巨大差异性。通过单井类型划分,可以更好地指导油田的开发生产。由于油井的生产动态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不同的储集空间类型,根据单井生产特征可对储集层类型进行划分,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及划分标准,并针对性地提出生产措施建议。通过单井实例分析,在动、静态两方面验证了划分方案的准确性与可行性,对其它地区同类型油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哈拉哈塘油田储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其产能分布、含水率变化及地层能量等具有明显的多样性,钻遇洞穴型储集体开发效果明显好于裂缝-孔洞型储集体,洞穴型储层以无水生产井为主,裂缝-孔洞型以波动型和暴型水淹为主。开发方式必须根据各单井控制区块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按一井一策进行差异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发育孔、洞、缝储集体,该储集体是由不同压力系统和不同油水关系的缝洞单元在空间上相互叠加形成的复杂油气藏,具有多压力系统、多油水关系、多开发动态特征并存的特点。错综复杂的油水关系加大了开发难度,导致钻井成功率较低。同时,由于该类油藏的特殊性,储层存在大量放空漏失段,传统的直接预测法或监测手段识别油水界面分布及变化规律难度较大、可靠性低。为此,笔者创新性地采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地质建模技术和油藏产量不稳定分析法分别计算缝洞体静态体积、动态油体积和水体积,在动、静态储集体体积一致的基础上,逐渐调整模型油水界面,实现静态模型法刻画油、水体积与动态评价结果一致,从而确定该井原始油水界面,由井点及面推至全区,利用地质规律及生产、钻井测试等分析结果综合修正原始油水界面位置。新方法为缝洞型油藏预测原始油水界面、预留避水高度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油田进一步调整开发措施奠定基础,后期可通过加密井网、侧钻注气等措施挖潜。  相似文献   

5.
哈拉哈塘地区主要目的层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以缝洞型储集体为主,非均质性强,其地震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串珠"状反射。以高精度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为主,结合钻井、测井、地质、生产动态特征等综合信息,分析各种缝洞型储集层及其相互组合的缝洞集合体的地震响应特征,认为"串珠"状反射、片状强反射、杂乱反射是该区洞穴及孔洞型储集层的主要地震响应特征;洞穴及孔洞型储集层由于断裂和有效裂缝的沟通作用,可以形成流体能够在其内部流动的大型缝洞集合体,而大型缝洞集合体是在该区勘探部署的主要研究对象;在钻探部署的时候,优先选择缝洞集合体的高部位。  相似文献   

6.
哈拉哈塘油田塔河南岸地区地面水资源极其匮乏,注水配套设施投资大,注水开发困难,严重影响开采速度和采收率。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油藏上部非目的层发育储量巨大的承压水层(石炭系东河砂岩、白垩系),可以直接作为自流注水水源。根据哈拉哈塘油田油水层发育特点,在借鉴国内外自流注水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一套能应用于陆上油田的自流注水新技术,并在哈拉哈塘油田进行了先导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注水开发效果。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可为陆上类似油田的注水开发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数值模拟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与砂岩油藏不同,流体流动的介质由不同尺度的孔、缝、洞组成,用常用的达西流油藏数值模拟技术难以合理描述地下油水动力学特征.结合缝洞型油藏特征,提出了应用流动力学(N-S方程)与渗流力学(Darcy方程)耦合计算的两相流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洞穴、裂缝内流体流动应用N-S方程计算,溶蚀孔洞及微裂缝的组合体应用多孔介质Darcy方程计算,介质边界处理方法是根据方法边界的对称性质,提出了力学及流量平衡关系方程,模型计算结果通过实验对比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8.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大等特点,国内对此类油藏的开发主要采用注水方式。矿场上根据缝洞之间的连通情况将储集体划分为单井缝洞单元和多井缝洞单元。本文分别对这两种缝洞单元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开发原理、注水时机、选井原则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油田上采用注水方式开发此类型油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体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连通性复杂。以处于油藏评价期的哈萨克斯坦X油田Pz层储集体为例,通过地震、地质、测井、测试等信息的一体化综合研究,建立了精细的缝洞型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将油藏工程和油藏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该油藏合理开发方式及开采技术界限,推荐采用边缘底部注水方案。  相似文献   

10.
由于碳酸盐岩油藏中的缝洞储集体分布具有极强的离散性和随机性,现有油藏数值模型不是十分适用.因此,首先以碳酸盐岩油藏溶洞和裂缝的地球物理识别预测结果和物性参数统计特征为主要依据,建立了规整化的离散缝洞分布模式;然后,通过引入裂缝连通流动系数、溶洞弹性储集系数建立了缝洞单元离散数值模拟方法;该模拟方法考虑了裂缝的各向异性和其中流体流动的非达西效应,以及溶洞中油水的重力分异效应,并利用TK472C单井缝洞单元和TK630多井缝洞单元生产历史数据对该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缝洞型油藏离散数值模拟方法是可行和可靠的,可以用于碳酸盐岩油藏数值模拟;最后,基于历史拟合的TK472C单井缝洞单元和TK630多井缝洞单元地质模型,分析了注采参数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强底水缝洞单元应依靠底水驱动方式进行开采,弱底水缝洞单元可以通过注入一定量的水来增加地层能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底水锥进;对于TK630多井缝洞单元,采出程度达到8%~10%时转注水和以3%的采液速度生产,注水开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现有的构造、储层、测井等静态资料和研究成果,建立了马宁油田长212油藏地质模型。历史生产数据拟合表明研究区仍处于天然能量开发阶段,为提高产油增长率,需尽快投入注水开发。为了使水驱储量最大化、解决注水后的含水快速上升等问题,运用模拟技术分别对井网密度、注采井网以及注采比方面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以下结论:(1)井网密度确定为17.8井/平方千米;(2)在地质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井网密度取17.8井/平方千米时,反七点面积注水方式效果最好;(3)模拟计算15年,确定本研究区合理注采比为1.0。通过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注水方式优选以及开发指标预测,为该油藏的科学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非牛顿流体油藏数值模拟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非牛顿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的流变特性 ,结合油藏注水开发的特点 ,建立了三维油、水两相非牛顿流体渗流数学模型。利用已开发的数值模拟软件对一个具有Bingham原油特性油藏注水开发的五点注采井网实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论证了非牛顿流体油藏注水开发的一般性开采原则。在均质地层中 ,若保证相同的累积注水量 ,当牛顿水驱替牛顿原油时 ,原油注采强度对最终的开发指标影响不大 ;而当牛顿水驱替非牛顿原油时 ,原油注采强度对最终的开发指标影响较大。当驱替液为牛顿流体、被驱替液为非牛顿流体时 ,如果非牛顿流体表现为Bingham塑性流体或剪切变稀特性 ,大压差生产有利于提高原油的采出程度 ;如果非牛顿流体表现为剪切变稠特性 ,则应尽可能采用小压差生产。  相似文献   

13.
油藏数值模拟应用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以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推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就其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总结了模型处理的特殊技术,探讨了动态历史拟合的步骤。文中提出的模拟成果分析技术可以使地质、油藏工程综合研究与数值模拟研究成果实现有机结合,并指出了具体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4.
高含水油田注水后油藏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刘天鹤  郭莉  左毅 《特种油气藏》2005,12(2):42-44,48
应用注水模拟实验、环境扫描电镜、水淹层测井解释等研究技术,分析了储层参数变化机理.较全面地分析了高含水期的高孔高渗油藏、中孔中渗油藏和稠油油藏注水后储层结构的变化规律,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水淹层测井解释、地质模型的重新修订、数值模拟调参、剩余油分布预测和油层防砂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项研究可为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赵舒 《石油物探》2005,44(5):509-516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强等特点,储层的储、渗机理十分复杂。微电阻率成像(FMI)测井资料能够描述地下岩层的沉积特征,因此,可以依据碳酸盐岩地层的FMI测井响应特征,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评价。介绍了FMI测井解释结果的多种地质应用;给出了常规测井资料和FMI测井资料对岩心的深度归位和空间方位归位的方法原理和实现步骤;利用统计方法建立了裂缝参数的定量估算关系;通过与常规测井等资料的对比,建立了储层分级标准,并利用FMI测井资料对储层进行了分级。多口井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FMI成像测井资料对缝洞型储层的评价结果与录井油气显示和测试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随着注水轮次增加,生产效果逐渐变差,2012年开展单井注氮气试验,增油效果显著。运用大量矿场统计数据分析了岩溶地质背景、构造要素、储集体类型、地震反射特征及动态特征对注气效果的影响规律和特征,为塔河油田今后的注气选井和评价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套管井储层参数测井可以在所钻井下套管后的情况下获得基本的测井资料,以发现和评价储层。针对老君庙油田几十年测井的实际情况和二次开发的需要,结合测井新技术的现状,提出了对部分老井和由于井况差未能进行裸眼测井的新井进行套后测井,开展套管井条件下的资料解释与储层评价,以解决油田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十余口井的应用,在固井质量较好的井或层段进行储层识别和流体现在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我国运用已久,但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作用一直以来存在争议。相对于陆上油田开发,海洋油田的开发具有投资大、风险高、钻井少、资料数据相对有限的特点。通过多年利用包括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在内的多种油藏工程方法进行海上油(气)田整体开发方案研究、开发方案调整研究、动态跟踪研究、剩余油(气)分布研究以及参与储量计算、储量评价、三维地质建模等工作,客观评价和归纳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海上油(气)田开发中的作用以及多年来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20.
针对孤岛油田中一区馆下段地质、生产情况,建立了适合该油藏的地质模型,并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油藏的水体及其对生产的影响情况,搞清了剩余油分布状况,制定了加密调整方案并进行指标预测。方案在现场实施后,新井平均单井日产油10.2t/d,含水71.8% ,已累积增油12415t,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也给同类油藏开发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