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食源性微生物威胁食品安全,食源性致病菌也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核心原因之一。近些年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监测、预测评估及预警防控技术都获得了较快发展,也有很多与食品包装密切结合的领域和方向,特别是特定包装材料对食源性致病菌的防控作用研究;特定包装条件下食源性致病菌的生长/残存/失活模型的构建和应用;在食品微生物方面,不同气调包装条件对食品货架期和保质期的品质控制;以及新型包装方式下食品微生物的风险评估及决策研究等。食品包装和微生物安全将是食品安全防控及工程应用的重要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宋洪泽  林勤保 《包装工程》2019,40(17):63-71
目的 介绍抗菌剂在塑料包装中的应用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阐述抗菌剂在改善包装材料抗菌性能方面的作用机理及优缺点,并重点关注抗菌剂在塑料包装材料领域中的安全性评估。方法 总结国内外抗菌剂在塑料包装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简单介绍抗菌剂分类和抗菌塑料的制备方法,并重点整理分析抗菌剂在塑料包装材料领域的应用和进展,讨论塑料中抗菌剂在安全方面的问题。结果 虽然塑料包装中的抗菌剂能够提高包装材料的抗菌性能,但同时也可能在与食品接触的过程中迁移到食品中;对抗菌塑料中抗菌成分的迁移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助于人们认识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和更好地发展食品接触材料。结论 抗菌塑料包装在应用中既要为包装材料提供抗菌性,还需要保证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正食源性微生物威胁食品安全,食源性致病菌也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核心原因之一。近些年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监测、预测评估及预警防控技术都获得了较快发展,也有很多与食品包装密切结合的领域和方向,特别是特定包装材料对食源性致病菌的防控作用研究;特定包装条件下食源性致病菌的生长/残存/失活模型的构建和应用;在食品微生物方面,不同气调包装条件对食品货架期和保质期的品质控制;以及新型包装方式下食品微生物的风险评估及决策研究等。食品包装和微生物安全将是食品安全防控及工程应用的重要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食源性微生物威胁食品安全,食源性致病菌也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核心原因之一。近些年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监测、预测评估及预警防控技术都获得了较快发展,也有很多与食品包装密切结合的领域和方向,特别是特定包装材料对食源性致病菌的防控作用研究;特定包装条件下食源性致病菌的生长/残存/失活模型的构建和应用;在食品微生物方面,不同气调包装条件对食品货架期和保质期的品质控制;以及新型包装方式下食品微生物的风险评估及决策研究等。食品包装和微生物安全将是食品安全防控及工程应用的重要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抗菌技术及其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菌包装技术是指在包装材料中添加一定的抗菌剂.使抗菌成分通过接触包装材料表面附着的微生物并通过抑制其生长、繁殖或直接将其杀灭,从而延长食品货架寿命的一种活性包装。  相似文献   

6.
《包装工程》2021,(9):I0005-I0005
食源性微生物威胁食品安全,食源性致病菌也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核心原因之一。近些年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监测、预测评估及预警防控技术都获得了较快发展,也有很多与食品包装密切结合的.领域和方向,特别是特定包装材料对食源性致病菌的防控作用研究;特定包装条件下食源性致病菌的生长/残存/失活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总结现有植物精油抗菌活性包装最新研究成果,为促进食品活性包装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介绍对食源性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代表性植物精油及其主要化学成分;从破坏/影响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遗传物质的复制、酶的活性和代谢功能等方面归纳总结植物精油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作用机制;分析总结植物精油活性包装材料的主要制备工艺;并介绍植物精油活性包装材料在食品保鲜中的最新应用成果;针对目前植物精油活性包装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结论 部分具有抑菌作用的植物精油可作为化学合成防腐保鲜剂的有效替代品,随着精油在活性包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易挥发、有气味及食品安全风险等问题不断解决,植物精油活性包装将在食品保鲜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食品检测标准物质是保证食品检测量值溯源性、互认性和准确性的测量标准,其研制需要精准的定值方法。数字PCR法是灵敏、准确和抗基质干扰强的核酸绝对定量方法,已在医疗诊断、转基因检测和动物疫病检测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对数字PCR法进行介绍,综述其在转基因食品检测、动植物源性分析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标准物质研制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食品检测核酸标准物质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包装工程》2021,(3):I0005-I0005
食源性微生物威胁食品安全,食源性致病菌也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核心原因之一。近些年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监测、预测评估及预警防控技术都获得了较快发展,也有很多与食品包装密切结合的领域和方向,特别是特定包装材料对食源性致病菌的防控作用研究;特定包装条件下食源性致病菌的生长/残存/失活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植入物感染是骨科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植入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当细菌在植入物表面形成生物膜后会极难消除,并吸附更多的细菌和真菌。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采用表面改性技术可有效减少致病菌的黏附和聚积,进而预防植入物周围感染。本文首先分析了细菌生物膜在骨科植入物表面的形成过程以及金属抗菌剂的抗菌机制。然后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一些金属基无机抗菌涂层及其相关的制备工艺,讨论了这些涂层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方法,并展望了未来无机抗菌涂层的发展方向,包括协同抗菌型涂层和促成骨型抗菌涂层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选择大肠杆菌为典型致病菌,分析不同塑料包装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营养状况与温湿度下包装表面大肠杆菌的滋生情况。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法分析各因素对大肠杆菌在包装表面滋生的影响规律。着重研究不同塑料材料表面大肠杆菌生物膜附着的影响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模型输入参数;并基于这些参数采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建立不同塑料材料表面大肠杆菌菌落数的预测模型。结果 温度对大肠杆菌在材料表面的生长影响最大,其次为营养状况,材料和相对湿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塑料材料的水接触角、表面能、粗糙度和营养肉汤接触角是影响材料表面大肠杆菌生物膜附着的主要因素,基于这些因素建立的塑料材料表面大肠杆菌菌落数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R²超过0.95,具有极高的预测精度。结论 该研究提出了塑料包装材料表面大肠杆菌滋生的关键环境控制因素,并为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从而为提升食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Surface-associated communities of bacteria, called biofilms, pervade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environments. Mature biofilms are resistant to a wide range of antimicrobial treatments and therefore pose persistent pathogenic threats. The use of surface chemistry to inhibit biofilm growth has been found to only transiently affect initial attachment. In this work, we investigate the tunable effects of physical surface properties, including high-aspect-ratio (HAR) surface nanostructure arrays recently reported to induce long-range spontaneous spatial patterning of bacteria on the surface. The functional parameters and length scale regimes that control such artificial patterning for the rod-shaped pathogenic specie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re elucidated through a combinatorial approach. We further report a crossover regime of biofilm growth on a HAR nanostructured surface versus the nanostructure effective stiffness. When the 'softness' of the hair-like nanoarray is increased beyond a threshold value, biofilm growth is inhibited as compared to a flat control surface. This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echanoselective adhesion of bacteria to surfaces. Therefore by combining nanoarray-induced bacterial patterning and modulating the effective stiffness of the nanoarray--thus mimicking an extremely compliant flat surface--bacterial mechanoselective adhesion can be exploited to control and inhibit biofilm growth.  相似文献   

13.
赵亚珠  郝晓秀  孟婕  魏娜 《包装工程》2018,39(15):88-94
目的对国内外食品抗菌包装纸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总结食品抗菌包装纸的技术发展趋势,以期为抗菌纸的研究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对抗菌食品包装纸的抗菌剂——无机型抗菌剂、化学合成型抗菌剂、天然抗菌剂及其主要抗菌机理进行阐述;根据涂布、添加浆料、浸渍/喷淋、纤维改性等加工方法对抗菌食品包装纸进行分类;分析和总结国内外食品抗菌包装纸的最新研究成果;从高效安全抗菌剂及应用剂型的研发,抗菌纸抗菌效果的持久性和作用方式的提升,食品抗菌包装纸的产业化工艺技术的开发等方面指出今后食品抗菌包装纸的发展趋势。结果食品抗菌包装纸的开发仍处于初步阶段,抗菌纸的产业化推广不够,抗菌纸中抗菌剂的安全性、稳定性、可持久性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结论随着对绿色安全高效抗菌剂、应用剂型和抗菌纸加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食品抗菌包装纸必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Antimicrobial packaging is part of the broader area of active packaging, in which the package absorbs/releases different compounds during the product's storage and plays a major role in maintaining quality, extending shelf‐life and improving the product's safety. Antimicrobial packages are capable of inhibiting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spoiling microorganisms in food products. There has been very great interest in antimicrobial packaging in recent years and many such packaging materials have been proposed, some of which containing synthetic additives and others natural additives. In the present study, antimicrobial materials containing the antimicrobial peptide (AMP) dermaseptin K4K20‐S4, which shows cytolytic activity in vitro against a broad spectrum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such as bacteria, protozoa, yeast and filamentous fungi, were investigated. The study was aimed at evaluating the potency of this AMP as an antimicrobial agent for antimicrobial food packaging in two forms: (a) an aqueous solution of AMP was applied onto a polyethylene shrink‐wrapping film; (b) the AMP was incorporated in a corn starch‐based coating and applied directly onto the foodstuff (fresh cucumbers). Of these two versions, the latter has shown a greater efficiency against moulds and aerobic bacteria, even at lower surface concentrations of AMP (4.5µg/dm2 vs. 3.5–3.8µg/dm2) in the coating. While in the first version the AMP had slowed down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only slightly, incorporation of AMP into the coating caused a reduction in their concentration practically to zero.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曹瑜  钟泽辉  唐聪 《包装工程》2023,44(15):112-121
目的 综述目前食品接触材料中几种常用材料(纸、塑料、油墨)迁移与检测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几种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促使我国食品行业向着更绿色、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方法 概述纸质、塑料、油墨的发展趋势和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来源;对比几种材料的迁移规律及迁移模型;总结几类常见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结论 绿色环保的生物基材料是食品接触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需重视可持续性生物基食品接触材料的化学安全性。因其产生的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甚明朗,因此需多方面研究生物基食品接触材料中化学物质的存在和迁移到食品中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降低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食品接触用纸/铝/塑复合包装为研究对象,结合应用非靶向高通量筛查技术和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全面研究这类多层复合包装在接触食品过程中的迁移风险。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全面筛查食品接触用纸/铝/塑复合包装在不同迁移条件下的挥发性、半挥发性和非挥发性迁移物质,基于商业数据库、实验室自建库及行业信息解析物质化学结构及可能来源,利用内标半定量迁移水平,结合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法规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符合性评价及风险评价。结果 20批纸/铝/塑复合食品包装在体积分数为4%的乙酸模拟物中未发现迁移风险,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模拟物中共计检出35种物质,可能源于溶剂、抗氧剂、爽滑剂、低聚物、抗氧剂氧化/降解产物等物质。其中,33种物质经法规评估及毒理学评估,显示风险较低;其余2类聚烯烃低聚物因结构难以确定、缺乏毒理学研究建议持续关注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国内外法律法规动态。结论 通过结合应用非靶向高通量筛查技术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表明,在通常的使用条件下,纸/铝/塑多层复合包装用于盛装果汁等水性食品时不存在安全风险,但接触高乙醇含量或油脂类食品时建议关注聚烯烃类低聚物的迁移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共混方法在低密度聚乙烯中分别加入银系抗菌剂和Triclosan制备出两种改性聚乙烯,研究了材料的抗菌性能和抗菌剂对试样表面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改性聚乙烯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效果;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主要包括粘附、繁殖和成熟3个阶段,添加Triclosan的试样可以在生物被膜成熟前显著杀灭样品表面的细菌,阻止细菌在其表面粘附和繁殖,从而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空白试样和银系抗菌剂改性试样表面均有大量细菌粘附并形成生物被膜.  相似文献   

18.
郭梦雅  鲁鹏  吴敏 《包装工程》2018,39(15):65-75
目的介绍了纳米ZnO的制备方法、抗菌活性和抗菌机理,及其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国内外对纳米ZnO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研究现状,并简要讨论了纳米ZnO在安全方面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结论纳米ZnO不仅可以为包装材料提供抗微生物活性,而且能改善包装材料的性质。纳米ZnO已经开始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中。  相似文献   

19.
柴三中  赵亚珠 《包装工程》2022,43(15):178-185
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食品包装用抗菌膜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抗菌膜目前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今后发展趋势,为促进食品包装用抗菌膜的研发提供指导。方法 介绍抗菌剂的抑菌作用机制及其在食品包装膜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国内外食品包装用抗菌膜最新研究成果,并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之间存在的差距。结论 食品包装用抗菌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还需在抑菌效果及作用方式、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产业化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随着抗菌膜在食品安全、抗菌能力、产业化工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被解决,食品包装用抗菌膜将在食品包装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